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孔子智慧全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只要你用心去体悟,去躬行孔子的学说,就会发现,你的人格不知不觉得到了提升,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你会觉得身心愉悦,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人生变得幸福快乐。

内容推荐

孔子是中国春秋来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熔铸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历史的风雨不会使智慧褪色。孔子的智慧是人类的大智慧,而大智慧应当属于所有的时代。

目录

学而篇第一

别人不了解也不怨恨

交朋友是一件乐事

敢于犯上而不作乱

把握做事的根本

花言巧语是靠不住的

时常反省自己

做事认真而守信

和谐是处世的最高准则

为政篇第二

以德化人,润物无声

从心所欲,不逾规矩

识人的三个要素

不器方能成大器

和而不同真君子

好学深思,道在其中

不懂的事最好别乱说

见义勇为才是勇

八佾篇第三

长存仁爱之心

奢与俭都是形式

能够既往不咎吗

一份谦逊,一份受益

让忠诚造就威望

态度决定一切

心中要有个上帝

里仁篇第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用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

君子不厚此薄彼

不能被利益驱动

尽责守职,宽恕待人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公冶长篇第五

克制欲望就会变得刚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智则智,当愚则愚

适时地化解仇怨

何必要能言善辩

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雍也篇第六

帮人要急人所需

忍苦耐劳,贫贱不移

切毋迁怒于人

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

中庸是一种至德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述而篇第七

当干则干,当藏则藏

追求富贵要合于道义

做个坦荡的君子

威而不怒好风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

勤俭节约是长久之道

泰伯篇第八

处世最重要的是谨慎

知死才会乐生

犯而不校是宽容

让人明白道理再去做

逼人太甚,未必如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子罕篇第九

君子应戒除的四个方面

智者须待贾而沽

且莫功亏一篑

以平常心对待得失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志向是不可被改变的

嫉妒是一种毒素

乡党篇第十

搞好邻里关系

注意饮食,保障健康

别被酒扰乱了心性

礼可以拯救人的灵魂

君子重人不重财

马车上的人生哲学

先进篇第十一

谨言慎行,减少过犯

不问鬼神事,但做世间人

过于刚强,恐不得善终

激励下属的技巧

把握做事的分寸

为善要不求人知

做事要进退适中

颜渊篇第十二

不做不当做的事

不忧不惧,无愧我心

君子何患无兄弟

丧失信誉就无可救药

表里如一,君子风范

善待下属就是善待自己

做好分内的事情

君子成人之美

子路篇第十三

始终保持做人的操守

名不正,言何以顺

躬行务实,学以致用

正人正己,堪为表率

做人要重视仁德

急功近利则欲速不达

不偏不狂,允执其中

宪问篇第十四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在逆境中砥励自己

做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学问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知其不可而为之

仁智勇是成功的要诀

为灵公篇第十五

小不忍则乱大谋

得道的人才能弘扬道

有错不改,是为大错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多责己而少责人

季氏篇第十六

交友之道,人生重要的一课

懂得察言观色

保持做人的大节

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有条有理地做事

向心中的榜样看齐

阳货篇第十七

让机遇垂青自己

伪善甚于大恶

说人坏话等于作恶

高傲让人变得孤立

人要尽量活得充实

且莫自作聪明

对待小人有方法

微子篇第十八

珍视自己的人格

选择一个最好的去处

融入社会的良方

不阿不苟,直道而行

始终坚定自己的使命

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子张篇第十九

危难时刻不退缩

做人要有人样

如何尽孝道

尧曰篇第二十

人人皆可为尧舜

试读章节

交朋友是一件乐事

【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解读】

圣人在对待朋友的方式上,和庶人一样,也很在乎凡俗的生活,或者说,圣人本来就是将凡俗生活打理得非常好的人。有很好的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了,这难道不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吗?于是,我们且享受这人生中愉悦的时刻。

在我们的生活里,朋友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慰籍,是一种停泊,是自由飘浮的云。有了朋友,可以尽情地释放心情,愉悦地跨越人生旅途的障碍,轻松舒展地走过四季。要是有了知己朋友,便是幸事,是生命的扩展。这样的朋友,比亲兄弟还亲,比亲姐妹还近,你可以尽情地倾吐一切,不必像在父母面前那样考虑辈分的尊严,只要你想了,就可以放心地说,畅快地流露,一吐为快,还原扭曲的自我。

作家刘汉俊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朋友是旧屋墙脚的一坛老酒。寂寞、静默、忠实地守住一角扬尘、蛛网和清辉。从来就无需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想起时,打开来,依旧洌人心脾。”人生一世,朋友多多,当所有的友情犹如花朵般在萧瑟的秋风中凋零的时候,只有墙脚的那坛老酒,依旧地清香、浓郁。这其实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它经历了岁月的过滤,在孤寂的封存中守候着最后的静谧,当启封的泥土脱落,那坛口晃荡着的琥珀的色彩,霎时便透射出心灵的纯亮。

都说如今的社会,没有谁可相依,没有谁可相信,一切只能靠自己。但谁又能完全认同这样的话呢?也许人心不古,也许世风日下,只能说可以相依可以相信的人太少,因为环境造就了人,所以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不必隔着距离去跟这些所谓的朋友相处,只要我诚心地对人,并持之以恒,总有一天别人也会真诚地对我。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这种心态为我赢来了不少的朋友。

这种友谊观念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也体现得很充分。不论是网络上或是生活中,只要付出了,总能让人感觉到朋友的关心和照顾,那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是不容错认的。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可能会被人欺骗、被人出卖、被人利用,可那也只是个别,跟这些真诚的朋友相比,那些人就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关紧要。所以,要相信真诚的付出会有真诚的回报!而当“有朋自远方来”时,我们感觉到的岂只是一份高兴?

林语堂在《后台的朋友》一文中这样描述真正的朋友:

“人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很重要。后台的朋友,是心灵的休息地,在他面前,不必化妆,不必穿戏服,不必做事情,不必端架子,可以说真话,可以说泄气话,可以说很没出息的话,可以让他知道你很脆弱,很懦弱,很害怕,每次要走入前台时都很紧张,很厌恶,因为你确知后台后朋友只会安慰你,不会耻笑你,不会奚落你。”

孔子说的朋友,当属这种不需要遮掩的朋友,是真正的朋友,能不高兴?

当然,现实里的朋友可以分为好几种。有专门陪你笑的朋友,也有和你一起哭的朋友。有普通朋友,有真正的朋友。

一个普通的朋友也许从未看过你哭泣,一个真正的朋友有双肩让你的泪水浸湿;一个普通的朋友不知道你父母的姓氏,一个真正的朋友有他们的电话在通讯录里;一个普通的朋友会带瓶葡萄酒参加你的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会早点来帮你准备,为了帮你打扫而晚点走,一个普通的朋友讨厌你在他睡了后打来电话,一个真正的朋友会问为什么现在才打来;一个普通的朋友栈你谈论你的困扰,一个真正的朋友找你解决你的困扰;一个普通的朋友在吵架后就认为友谊已经结束,一个真正的朋友明白当你们还没打过架就不叫真正的友谊,一个普通的朋友期望你永远在他身边陪他,一个真正的朋友期望他能永远陪在你身旁……

我们不可否认,无论是谁都要交朋友,都想求知音,都想与别人进行语言、思想、感情的交流,以求得互相了解、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古往今来,善于交友的人,往往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所以,孔子很重视交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精神一直影响着千百年来的国人。难怪鲁迅先生在为自己制定的五条生活准则中就有一条“多交友,交好友”。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飘流记》里的主人公鲁滨孙,他飘流到一个荒岛上,处在远离人群、孤苦一人的绝望之中,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急切要同人取得联系,是找朋友,他呼喊着:“啊!哪怕有一两个——哪怕只有一个人从这条船上逃出性命,跑到我这儿来呢!也好让我有一个伴侣,有一个同类的人说说话儿,交谈交谈啊。”后来他从野人那里救出了“星期五”,再后来又救出了“星期五”的父亲和一个西班牙人,岛上不再是一个人了。鲁滨孙成了主人,其他人都在他的统治之下,他们组成一个小社会,开辟岛屿,创造了财富。这个故事将朋友的重要性体现得很好,人不能离开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人需要交友,需要合群。

现实中的人们,不论做什么,都离不开朋友,这个世界,再也不是单枪匹马打天下、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了,团队的力量尤其重要!而一个团结的团队,一个向上的团队,是朋友们共同撑起来的。酝酿朋友关系的纽带并非三两日就能完善,那是“凉水泡茶慢慢浓”的真功夫!用最诚真的心,最平和的心,让时间来补偿你的付出,总有一天,我们会明白:一生朋友一生情,多好!P6-P8

序言

孔子思想几千年来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国人的潜在意识和外在行为之中,成为国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提倡经世致用,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他的学说旨在“修身治国平天下”,几千年来,中国人便在这样的伦理价值观中生生不息。

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这几种美德:仁,即同情、友爱;义,即公正或合乎公益的道理或举动;礼,表示尊敬的态度或动作;智,即聪明、智慧;信,即诚实、不欺骗。

一段时期以来,市场竞争加剧,人们疏于学习,轻言“仁义礼智信”,存在拜金主义思想,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严重缺失。凡此种种告诉我们,当下弘扬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孔子及儒家文化传统具有积极意义。

按照孔子的学说,理想的君子人格包括“仁义礼智信”几个层面。

仁者,亲善爱人也。仁即爱人,爱人是人对于自我的发现、自我肯定和自我尊重;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不仅能协调君与民的等级关系,而且能调节朋友之间的平等关系。

仁即慈悲为怀。按照“地球文明”的价值观,我们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当作自己本身,遵守、维护大千世界赋予给我们的一切生态平衡、社会平衡及心理平衡等方面的法则,追求一种完美和谐的崇高境界,达到天人合一目的。所以我们应以极为博爱的胸襟对待一切事物,包括反对我们的敌人。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义者,正气公平也。义的本意是,合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作为道德规范和理想人格,它是处理人际关系、遵守言约信用的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

把义作为人的根本特点和价值取向,是中华道德精神的精蕴。在中华文化中,对人生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为对义的思考与追求。义者宜也,是合宜、应该的意思,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和应该依归的人间正义。古人讲:义不杀生,义不杀少。舍生取义是因为古人笃信义不容辞。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它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者,祝福敬祀也。过去讲的礼,主要是对神灵的祭祀、表达敬意和尊重,这就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左传》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孔子认为,“礼”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一投足、一举手都必须依照礼的原则。

引申到日常生活,礼即言行规范。重礼是“礼义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礼的最高价值,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者,识远聪慧也。“知”是“智”的古字,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才能叫智,也就是知。而且,真正的知、智,一定是真理,一定是真象,也一定不会偏离道德仁义。孔子就以“知、仁、勇”为三大德。“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者,诚朴不欺也。如果一个人言不由衷、说假话,肯定不会有信誉。《诗·卫风·氓》曰:信誓旦旦。古代的人一旦信誓,就决没有不兑现的时候。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自觉运用孔子的学说治理国家,管理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更是对孔子及儒家思想的大力肯定。相对而言,孔子思想在本土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本土的和尚不念经”,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孔子学说并不是陈腐无用的东西,我们今天重拾它,就是要继续弘扬和发展孔子所提倡的优秀文化传统,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只要你用心去体悟,去躬行孔子的学说,就会发现,你的人格不知不觉得到了提升,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你会觉得身心愉悦,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人生变得幸福快乐。

书评(媒体评论)

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国学大师 柳诒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孔子智慧全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59107
开本 16开
页数 3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49
丛书名
印张 2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