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居正十讲
内容
编辑推荐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

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然而,就为官来说,有些时候的所作所为,就不能绝对地说一个官员是清廉的还是腐败的。这种说法,恰恰适用于明朝的首辅张居正。

内容推荐

为什么一个才能过人、魄力超凡的宰相,竟如此不容于世?究竟是他个人的问题,还是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出了问题?张居正是中国古代宰相的典型样本,其在世时的才干与魄力,以及身后的声誉与家族遭遇,体现了几千年中宰相在“谋国”与“谋身”两方面的难题。张居正是一个时代的叛逆者。他没有沿着严嵩等人的老路走下去,做一个媚上求荣的宰相。他成功了,他时时事事都以国家为重;但他也失败了,因为他没有在皇帝心中树立起忠臣的形象。他是一个丰富而典型的中国式宰相的范本。

目录

丛书总序

导言

第一讲 科举:天才养成与治国修炼

 早慧的神童

 少年才子,初试啼声

 大才是怎样炼成的

 龙门一跃庶吉士

第二讲 出世逍遥和入世报国

 初登政坛的险恶局势

 首辅政治的残酷性

 能忍方可成大事

 心怀天下的归隐者

第三讲 权力博弈的胜出者

 争斗中的局外人

 步步为营的博弈者

 后发制人的决胜局

第四讲 谋国韬略:制度性变革

 正臣僚而正国法

 激励与监督的双重机制

 节流:堵住财政缺口

 整顿物流,防范资本流散

第五讲 治河:明王朝的政治顽症

  重难返的水利难题

 进退两难的治河窘境

 人才:治河第一方略

第六讲 将相和:全局观下的军事观

 名相保护伞:造就名将之路

 名将胜似长城

 养将千日,用将一时

第七讲 清廉:能臣的软肋

 学生的反噬

 面对弹劾的应对

 张居正腐败吗

 难以规避的腐败

第八讲 官员的孝顺与孝顺的官员

 尽孝与治国的冲突

 夺情:自愿还是被动

 守孝北京:折衷的孝道

 尽孝能否“缓期执行”

第九讲 帝师·重臣:矛盾的角色冲突

 中国士大夫的“帝师梦”

 臣与师:权威面前的冲突

 “帝师”与“天下师”:哪个更难做

第十讲 名相式悲剧:谋国与谋身的失衡

 国之后事与身之后事

 盖棺如何论定

 “失算”的身后悲凉

后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在如此政治态度的支撑下,我们可以想象,明穆宗初年的张居正肯定是左右逢源、政治声誉极好的。

继二月被升为吏部左传郎兼东阁大学士之后,隆庆元年的四月,张居正又一次加官晋爵,不仅当上了礼部尚书,而且做上了武英殿大学士,可谓是仕途通达!

张居正为什么会在一年之内连升三级?原因不仅在于一般人所说的他重修《永乐大典》有功,更重要的还是他处理政治关系的得当。因此,一时间,张居正成了明朝政局中的一个红人!

如此一来,明穆宗隆庆初年的内阁,实际上就成了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的内阁。其他几个内阁大学士,或者由于志向不大,或者由于能力欠缺,都无法与这三人相抗衡,因此张居正反倒比那些资历高于自己的大学士们取得了更多的实权。

可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得张居正在处理政治关系时有些困难了。为什么?上面已经说过,张居正跟徐阶的关系更为亲密,他跟高拱虽然没有什么冤仇,甚至关系还不错,但是徐阶才是一手提拔张居正的人物,张居正不得不跟他走得更近。

这样一来,当徐阶和高拱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时,就是到了考验张居正处理政治关系能力的时候。

也就是在张居正连升三级那年,徐阶和高拱的矛盾爆发了。其实,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两个内阁大学士直接跳出来相互攻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厉害的政治家都会有自己的打手,自己不好出面的事情,自然就是打手去干了!

比如,在明世宗病重时,吏科给事中胡应嘉就因为高拱擅离职守去干私事,把他给弹劾了。这件事情虽然传到了世宗那里,可是世宗病得迷迷糊糊的,哪里管得了这些事!于是,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就是不闻不问,让它过去。

高拱虽然没有受到处罚,可是这家伙肚量不大,一定要找出背后指使,因为他知道小小的吏科给事中,是没有胆量和必要跟自己过意不去的。

找来找去,他认定是徐阶指使的,因为胡应嘉和徐阶是同乡。这样一来,两个本来就因为权力太靠近而心存不满的大学士,一下就形成了剑拔弩张的局面。

高拱自然是要报仇的,徐阶也不怕:“毕竟你高拱只是次辅,权力在我徐阶之下!”

机会终于来了!隆庆元年,吏部尚书杨博主持了六年一次的京察。京察是个什么样的制度?说白了,就是每隔六年,由吏部会同都察院及各堂上掌印官共同考察五品以下的在京官员,而四品以上的官员则申请自陈功过。

这个制度是明孝宗弘治十七年批准实行的,每六年举行一次。在实质上,它是一种官员纪律检查制度。

除了京察之外,明朝还有所谓的“闰察”,它是一种特别考察制度。由于明朝的官员制度实行终身制,因此对于官员的考察,除了张居正当政之后实行的“考成法”之外,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京察和闰察了。这样,考察官员纪律状况的权力就成了吏部尚书和御史的一项重要的制约权力。

现在这个权力掌握在杨博手中,他正好可以利用京察的机会去除异己。

不久,京察结果出来了,很多御史和给事中都受到了降黜的处分。可是,细心的人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杨博是山西人,他的老乡凡是在京城做官的都没有被降黜。这自然会招来他人的怀疑和记恨,尤其是那些被降黜的御史和给事中们,几乎都认定杨博在背后做了手脚。  在这样的情况下,胡应嘉再次站了出来,把吏部尚书杨博给弹劾了!胡应嘉弹劾杨博的理由是这个人公报私仇,没有秉公执法,反而庇护老乡。

按理说,这些理由都是有根据的,可是胡应嘉在弹劾之前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自己是吏科的给事中。

这意味着什么呢?很明显,如果胡应嘉是其他部门的给事中,去弹劾杨博的罪过,是行得通的。问题就出在他是吏部的给事中,却偏偏去弹劾吏部的尚书。这样一来,就给了别人前后不一、出尔反尔的印象。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在于:吏科给事中既然是吏部的官员,在吏部进行京察的时候,吏科给事中自然也应当参加;在京察的时候没有提出异议,京察结束了才提出弹劾,这太说不过去了!

这样一来,胡应嘉的小辫终于被高拱给抓住了。他在征得了明穆宗同意内阁对胡应嘉进行处罚之后,开始了自己的报复。

当然,高拱这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即便是到了胜券在握的时候也不会轻易出头,以免被枪打,因此他只是传达了明穆宗的意思,然后就静待其他阁员的态度。

这次首先发言的是郭朴。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内阁里面,郭朴和高拱同乡。他明白高拱的报复意图,于是就坚决地说:“胡应嘉出尔反尔,全不是人臣事君的道理,应当革职。”

看到有人支持了,高拱开口附和道:“应当革职为民。”  说完,两人都把目光转向了徐阶。球踢到了徐阶脚下,徐阶看看郭朴,再看看高拱,这两位都像要把自己的嘴撬开一样盯着自己。大局已定,自己就算要保胡应嘉,也回天无力了。于是,徐阶只好点头同意了。

就这样,徐阶和高拱的第一次交手,以高拱的胜利告终!那么,张居正呢?在这件事情发生时,他在干吗?张居正这时正好忙于侍讲和其他日常事务去了,没有机会参与这场明争暗斗。

其实,他没有参与是好的,因为他现在的实力根本不允许他轻易出头。最好的处世策略,就只有低调和谨慎,这样才能保存住自己的实力。(P58-61)

序言

给你一个真实的张居正

这是一本分专题来讲述历史人物张居正的书。本书的目的在于,从多个角度比较全面地展现张居正不仅作为一代名相的光辉事业,而且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普通读书人的生活与陸格。为读者朋友比较客观公正地描绘一个接近历史真实和有血有泪的张居正,而不是一个传说中的张居正。

长久以来,我们对历史人物,尤其是对一些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的认识,大多拘泥于传说和少量的阅读体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很容易给许多历史人物贴上各种各样的道德标签:一说到秦始皇,就说他暴戾专制;一说到曹操,就说他阴险奸诈;一说到魏徵,就说他忠诚耿直;一说到杨广,就说他荒淫无道……

这样的道德评价不仅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言谈之中,而且在比较正式的书籍中也能够见到这些字眼。如此一来,人们对那些历史人物的印象就会越来越模糊。历史也就逐渐被人们脸谱化、戏剧化,离历史真实越来越远了。

不仅如此,人们在对某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作道德评价时,往往还会见仁见智地产生不同的结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现象:对于同样一个历史人物,有的人将其褒扬上了天,有的人则将其打人了十八层地狱。同一个历史人物,一会儿是个堪为万世师表的道德圣人,一会儿又成了背上千秋骂名的历史罪人。纷纷议论,让人莫衷一是!同时,也让人不禁要问:“真实历史中的伟人们是个什么样子?”

关注事实:观察占人的眼光

本书的主人公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按照人们对他的道德评价,我们是无法了解这位明朝末年的改革家的。因为人们对他的道德评价,会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人说他是圣人再世,有的人则骂他是禽兽不如。

在这里,我们需要问的并不是这些评价之中哪个比较符合真实的张居正的形象,而是要把它们全部抛在脑后,换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这位改革家。这种眼光,就是关注事实的眼光。

关注事实的眼光看重的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具体处境和他在那样的处境中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一味去作道德评价。无疑,这样的眼光着重的是分析历史事实本身。

有了这样一种关注事实的眼光,对于下面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作出更加深入和客观的回答了:张居正是否清廉?张居正是个孝子吗?张居正是否真的为了权力背弃师友?张居正的改革是否有成效……

如果我们只站在道德评价的立场,用不怎么站得住脚的传说和少量的历史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答案就会是一些标签式的描述语言,而且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可是,当我们用关注事实的眼光去理解和分析张居正这个人吋,我们就会发现,他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却又灵活多变的人,他身上所蕴涵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是很难用一两句道德话语便能概括的。那样的评价永远只能是管中窥豹,有时甚至连一块斑纹都见不到。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回到历史中去,关注跟张居正有关的事实本身,学会像张居正那样去思索问题,去理解他当时的闲惑和处境。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历史中真实的张居正既是权高位重的首辅大臣,也是有着师友亲朋的普通人;既会玩弄权术,近乎奸诈。也会顾全大局,敢于挺身而出;既会倡导开明政治,也会大权独揽、威震朝野、

这些看似矛盾的性格和行为,就这样鲜明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使张居正显得更加魅力无穷、值得品评,这时再来回想那些道德评价,就会觉得它们都是死的,只有历史中真实的张居正才是栩栩如生的。

最后,如果真要用一句话来总结张居正这个人,这句话就是:一位顾全大局、力挽狂澜的精明政治家。  作者

后记

曾经有一首歌唱道:“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是啊!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就如同这条河里的一粒沙子,转瞬即逝,没有人会对它留心、在意。可是,总有那么少数的几个人,他们的生命却如同沙中的金子一样,光彩夺目,叫人难以忘怀。这少数几个人的生命,就像长空里的点点星光,一闪一闪地照亮了黑暗的夜色。也正是有了这些人,人类的历史才变得更加丰富和精彩,人性的善恶美丑才显得更加具体和清晰。这样的少数几个人,就是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

正如朱东润先生在他那本《张居正大传》中说的一样,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有很多,但是像张居正一样划时代的伟大人物却并不多见,滅然,我们需要区分伟大人物的种类:有的伟人因为德行高尚、堪为万世师表而伟大;有的伟人因为肃清万里、总济八荒而伟大;有的伟人因为急难振乏、力挽犴澜而伟大;有的伟人却因为坚贞忠诚、死而后已而伟大。张居正就属于那种急难振乏、力挽狂澜的伟人,正是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已经逐步走向衰弱的明朝才有了短暂的强盛。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居正不愧为一位划时代的伟人。

看一看张居正生活的明朝未年吧!那是怎样一个国弱民贫的时代呀!一个有着众多民族和广大疆土的大明朝,却在内政衰朽和外患连年之中苦苦地挣扎。无数的将十洒血疆场,却挡不住外敌的铁蹄;无数的百姓生活疾苦,却仍有贪官污吏强取豪夺。漫长的历史岁月,不知掩盖厂多少无辜苦难者的泪水、惊恐和长叹。我们不能责怪历史的无情,冈为它本无所谓有情无情:需要责怪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他们居庙堂之高却不知与民存恤。正是他们的腐朽统治,才使得国力衰退、百姓受苦。不能再让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了!就在明朝的同运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张居正横空出世了!他急难振乏、励精图治,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改革伟业。他的成功,使明朝摆脱了长久以来国贫兵弱的困境,为明朝延长了七十二年的国运。可以说,张居正是明朝的救星。

应该怎样来评价这样一位划时代的伟人呢?

很久以来,人们对这样一位伟人的评价始终站在伦理道德的角度:有人褒奖他为圣人,也有人贬斥他为禽兽。无论哪种道德评价,其实都让我们对张居正的印象越来越模糊。这让我们不由得生出疑问:历史上真实的张居正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无疑,张居正是明朝末年一位杰出的改革家。可是,比起其他时代的改革家宋,比如宋朝的王安石,张居正却更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同样作为改革家,乇安石的改革太过于书生意气,他虽然关注现实,却忽略了改革和现实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最后失败了:可张居正不同,他的改革既关注现实,也注重平衡各种政治势力,有所为有所不为,因而大体上符合了各方面的要求,既取得了改革的成效,也没有太过得罪政治势力。这样的改革,才是真正成功的改革!虽然有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但张居正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了的。何况,世上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事情呢?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那些只知道对张居正作道德评价的人,其实是十分不现实,也不理智的。对:厂伟人的评价,更多的应该回到伟人生活的环境中,像伟人那样思考他所面对的闲惑和难题。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伟人!

为了让我们对张居正这位一代名相的印象变得清晰起来,于是就有了摆在读者眼前这本书——《张居正十讲》。这本书从十个方面展现了张居正这位伟人一生的事迹,包括他的读书人仕、他的争权夺利、他的性格、他的改革和他的身后事等等。用专题讲述的方式,向读者全面介绍了张居正不仅作为一代名相的风范,而且作为一个普通读书人的品格。由于是忠于历史去解读张居正,本书放弃了单一的道德评价立场,而是就事论事,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位首辅的性格与人生。相信读完这本书,大家一定能够对一代名相张居正有了更加清晰和理性的认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居正十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峻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98823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48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25
15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3: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