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基金致富之道(基金投资18攻略)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领衔的实时互联网差价和约交易商和做市商落户中国,为中国投资者倾力打造新兴理财产品实战宝典!

本书试图从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解读当代中国的基金致富之道。探讨人生为何要致富以及如何致富;分析投资致富遇到的风险和心理羁绊;理清基金投资的标的市场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探讨基金投资常见的18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在基金选择、基金交易、基金组合管理三大领域为基金投资者以及理财经理提供一些方法性、策略性的意见和建议。

内容推荐

投资需要兼顾长期的理性思考和短期的投资策略。本书试图从观念和方法两个层面解读当代中国的基金致富之道。探讨人生为何要致富以及如何致富;分析投资致富遇到的风险和心理羁绊;理清基金投资的标的市场面临的机会和风险;探讨基金投资常见的18个方面的问题,从而在基金选择、基金交易、基金组合管理三大领域为基金投资者以及理财经理提供一些方法性、策略性的意见和建议。

目录

推荐序一(温子建《证券时报》社长)

推荐序二(高善文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前言

 

第1章 人人需要投资致富/1

 “人人为财”还是“财为人人”/1

 财商胜过智商/6

 勤劳致富更要投资致富/9

 商品货币差价致富转向资产差价致富/14

 

第2章 从容应对投资风险/22

 投资理财的风险:

 心理风险胜过市场风险/22

 不做投资的风险:消费物价上涨风险转向资产价格膨胀风险/29

 投资理财的心态:理性投资战胜感性投资/34

 投资理财的模式:自主投资不如基金投资/40

 

第3章 如何把脉中国股票市场/45

 股市投资的三大机会/45

 股市投资的三大挑战/58

 股市投资的三大猜想/85

 

第4章 基金选择九大攻略/99

 攻略1 金牛基金公司PK金牛基金经理:

 团队制还是明星制/99

 攻略2 QDII基金PKA股基金:

 更多精彩更多无奈/109

 攻略3 新基金PK老基金:

 喜新厌旧为哪般/114

 攻略4 封闭式基金PK开放式基金:

 没落贵族何以惊喜/120

 攻略5 主动型基金PK被动型基金:

 天道酬勤还是大智若愚/123

 攻略6 迷你基金PK大型基金:

 挑肥拣瘦谁更美/129

 攻略7 拆分基金PK大比例分红基金:

 业绩波动谁之祸福/131

 攻略8 债券型基金PK股票型基金:

 鱼与熊掌何以兼得/134

 攻略9 公募基金PK私募基金:

 相信“牛人”还是机制/138

 

第5章 基金交易五大攻略/142

 攻略10 波段操作PK长期持有:

 战胜市场还是战胜自己/142

 攻略11 现金分红PK红利再投资:

 复利是一颗“原子弹”/145

 攻略12 基金转换PK基金赎回:

 岂止是省钱又省时/148

 攻略13 网上申购PK柜台申购:

 谁的地盘由谁作主/153

 攻略14 一次性投资PK定期定额投资:

 财富人生浪漫之事/159

 

第6章 基金组合四大攻略……166

 攻略15 固定比例基金组合PK浮动比例基

 金组合:与时俱进高枕无忧,166

 攻略16 积极型基金组合PK防御型基金组

 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169

 攻略17 性格色彩组合PK基金投资组合:

 红黄蓝绿各取所需/172

 攻略18 基金投资组合PK财富管理组合:

 全面组合淡定人生/181

试读章节

投资理财的风险:心理风险胜过市场风险

凡是经历过手术的病人及其家人都知道,手术之前医院要求签订“生死状”,一旦遇到不可抗力的意外,医院概不负责。凡是参与投资股票或者投资基金的投资者,也常常听到“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忠告。2007年以来,为了抑制非理性的股票投资热潮,证监会甚至要求相关金融机构在投资者入市之前,及时发出“安全第一、买者自负”的警告。能否充分认识风险并且采取措施动态控制风险,往往是专业机构投资者和业余散户投资者、老股民和新股民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像判断职业司机和业余司机的标准一样,前者知道并且能够保养和修理车辆,后者则需多交学费。

所谓投资风险,就是人们决策并实施某项投资之后,发生投资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实现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究其市场本身的原因,经济学家将其归纳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某种风险因素出现之后,如果它伤及某个领域的所有投资项目,则定义为系统风险。譬如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是指由整体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对证券价格所造成的影响,包括政策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经济周期性波动风险等,一般不能通过分散投资的方法加以消除,但可以通过期货等衍生工具适当地对冲系统性风险。可以预期的是,2008年推出股指期货之后,机构投资者在规避系统风险方面将胜过一般散户投资者。如果投资风险只是伤及某单个或局部的投资项目,则定义为非系统风险。譬如证券市场非系统性风险是指个别证券特有的风险,包括企业信用风险、财务风险、股价操纵风险等,一般可以通过分散投资加以规避。在此,投资股票型基金显然比直接投资少数股票更能规避证券市场的非系统风险。

其实,以上只是导致投资风险的外在因素或客观因素,要论其内在因素或主观因素,应该说是缘于人们的心理,而且投资风险不仅缘自心理,其最终结果还会伤及心理。普通投资者在遭遇投资风险、蒙受投资损失时,很少检讨自己有没有采取足够的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措施,而是哀叹财运不佳,后悔过于贪婪或者过于恐惧,心疼自己多年的血汗钱顷刻间灰飞烟灭。

关于投资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分析,在股票市场上屡见不鲜,在此不再赘述。我们不妨采用这种分析方法考察一下人们更为热衷的国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假定央行宣布提高基准利率或俗称加息,同时相应提高贷款利率,那么,对于那些以浮动利率按揭贷款投资房地产的投资者或购买固定利率国债的投资者而言,这个货币利率政策就会造成普遍的损失。譬如,由于按揭贷款利率提高,房地产投资者不得不每期多付一些利息,而且如果其租金收益没有同步上升的话,还可能影响到投资者每期的家庭开支收付状况。这就是所谓的系统性风险,系统性的政策风险。当然,如果房地产投资者选择的是固定利率按揭贷款,国债投资者选择的是浮动利息债券,那就另当别论了。还有一个房地产投资的系统性(政策)风险的例子,那就是2006年以来,政府部门为了抑制住房价格的过快增长,要求每个城市的新开工住宅建设项目提供的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套数不得低于70%,新批土地也重点保证小户型住宅建设项目,限制对大户型项目的土地供应。显而易见,这个政策将极大地增加小户型的住房供给,但又不能显著地刺激小户型的有效需求,因此,对于所有小户型住房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一个利空消息,而对于大户型的投资者则是一个普遍的利好。最新的一个例子是,2007年年底,国家严格限制各家银行对第二套住房的贷款发放(提高首付款比例、上浮贷款利息率),对所有投资者、投机者和改善居住需求的人来说无疑都是不利的消息。再看一个房地产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的例子。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即某个旺区的住宅项目可能就是不景气,原因可能是该楼盘的开发商竣工之后还有许多棘手的遗留问题没有妥当处理(如房产证有法律隐患),或者是小区设施不配套,或者是层高不够/户型不好,甚至有可能是大家认为风水不好。如此一来,导致楼盘的房价涨幅降低甚至下跌,房租收益率不涨反跌。

为什么人们会遭遇像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样的系统性风险,或者会遭遇像独踩地雷、财运不济一样的非系统性风险?其主观的或内在的原因是什么呢?其最终的或最深的影响又是什么呢?按照行为经济学的原理来解读,原因在于人性的弱点,后果也就是对人的心理的进一步伤害,正所谓自作自受,自食其果。人性有哪些弱点?在投资领域,最典型的人性弱点之一是,放任自己的贪婪和恐惧情绪。正如投资大师巴菲特所说的,人们往往在需要贪婪的时候恐惧,在需要恐惧的时候贪婪,最终表现必然是追涨杀跌。第二个典型的人性弱点是,过于自信或过于从众。自信者认为,求人不如求己,小到购买一只手镯,大到投资一间房子,人们往往习惯于亲自操刀,自己先弄得个通透再下手,就是不肯直接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或者由他们来处理。中国还有几千万自以为聪明的个人投资者前赴后继地在证券市场上与基金公司、保险公司、QFII/QDII这些专业机构投资者展开博弈,最终必定赚少赔多。这个弱点的另外一个极端是羊群效应或者说是从众心理,相信感性胜于理性,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人往往凭感觉、听消息或赶时髦地投资这个项目或者那只股票,问其究竟,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第三个典型的人性弱点是人们懒于投资,许多人为了买一套衣服或者一件家具,不知会逛多少次街,看多少家店,货比三家,不厌其烦,而对待投资则惰性十足。譬如银行的通知存款或货币基金收益明显比活期存款利息高出一倍多,但人们就是懒得去银行柜台或网上银行办理。

P22-25

序言

当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30个年头时,人们都在谈论要对30年来的得失进行一番总结和反思,投资和理财无疑是这种总结和反思必须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在过去30年间,国家和居民的财富积累速度非常快,并仍然以令人骄傲的速度继续增长,但是和财富数量增长不相称的是,我们对财富、投资以及理财本质的认识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对投资理财工具也知之甚少。这种缺失和贫乏的结果是:在对财富的疯狂追求过程中,很多人在焦灼和浮躁中迷失了自我,大量金钱在人们无谓的试错中化为乌有。

宋三江先生试图通过本书来解决如何“致富”这一人们最为关注的命题:用正确的投资理念来疏解浮躁和焦灼,用理性的分析来找回迷失的理性,用深入浅出的投资工具知识介绍来帮助人们实现理财的心愿。

与目前的理财读物重技巧而轻理念不同,宋先生不吝篇幅讲述理性投资理念和致富观。这也是他对中国30年来的创富史认真思考后的体会。因为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和对财富本质的理性认识,财富存量的暂时增加不过是昙花一现,很难经得起时间流逝和市场波动的考验。作为基金业资深人士和理财知识普及的专家,宋三江先生长期在第一线和投资者接触,对这一点感慨良多。书中关于各类致富方式的讨论,都可谓是切中了投资者的需求。

一本好的投资读物,在谈投资收益的同时,也会在投资风险上花些笔墨。实际上,对投资风险的阐发,更能反映出作者功力的高低。本书不仅谈了投资风险,更谈了不投资的风险。正反之间,相得益彰。

近两年来,基金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基金开户数达到1.1亿,有1/4的城镇居民投资基金,基金投资已经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

本书精心选择了公募基金这一投资工具作为老百姓进入财富之门最重要的选择,并对投资基金的策略和方式详加阐述。这样的安排也是从国内理财市场的现状出发。因为即使是一般看来正确的理念,在国内发挥作用的具体形式可能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原因是国内的投资工具和国外相比仍然有限,投资规则也和国外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完全按国外的投资方法或一般的投资原则“依葫芦画瓢”,很可能落个“南辕北辙”的结果。为什么选择基金作为投资工具、如何选择基金作为投资工具是本书的重中之重。

本书的特色之处还在于作者专门安排了章节对基金投资的基础市场——中国股市的未来做了探讨。这一部分的探讨,既是作者对股改、汇改和税改等制度性变革因素的思考,也是他对港股直通车和股指期货等热点问题进行的梳理。这种对基础市场的关注,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相当一部分人投资基金赚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

在基金知识的普及上,本书吸取了宋三江先生在投资理财知识普及工作中多年的体会和思考,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其中“基金选择九大攻略”、“基金交易五大攻略”和“基金组合四大攻略”等内容在国内基金投资中都极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温子建

《证券时报》社长

书评(媒体评论)

半部《论语》治天下,投资不需要深奥的理论。本书深入浅出地系统描述了基金投资的理念和方法,值得广大基金投资者深深铭记和践行。

——裴长江

华宝兴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投资需要理性,理财也需要理性。不过,过于理性的论述往往容易走向单调枯燥,甚至让人失去坚持理性的勇气。《基金致富之道》对基金的知识进行了化繁为简和深入浅出的演绎,使人们在享受阅读快乐的同时走入了“理性投资、理性理财”的大门。

——秦朔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宋三江的博客是《全景网》最热门的博客之一,按照作者的观点,2008年中国股市仍将波澜壮阔、好戏连台,如果不参与其中,势必遗憾终身;但是,如果投资不当或定力不足,该“反恐”时不“反恐”,该“反贪”时不“反贪”,导致“牛刀杀人不见血”,也势必抱憾终身。顺此逻辑,2008年阅读此书,必将让股民和基民受益终身。

——曾学成

《全景网》总编辑

本书通过有条理的编排、精彩的论述,让投资更简单易懂,对广大投资者和整个投资者教育运动来说,《基金致富之道》值得阅读收藏。

——李选进

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作者长期从事基金的市场营销工作,又是热心的理财教育者,他以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回答了投资基金最需要的解决的问题。

——周虎

《理财周刊》总编辑

本书通过既通俗又独特的视角,透过基金热的表象,系统揭示了基金致富的内在规律,探讨了基金投资的实战策略,值得我们在投资者教育中广泛借鉴。

——余荣权

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基金致富之道(基金投资18攻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三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236214
开本 其他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30.5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6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