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散文/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佳作迭出,门派众多,成就很大。本书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丛书之一,上始先秦,下迄清代,主要关注了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几个创作高峰和特色鲜明的阶段,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创作心理、文化心态、哲学背景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开拓性探讨。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上始先秦、下迄清代,既体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演变的大致轨迹,又突出其专题特点,主要关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几个创作高峰和特色鲜明的阶段。本书在文本样式的创作心理、文化心态和哲学背景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开拓性探讨。

目录

文化复兴与经典重温(代序)

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深层智慧:先秦诸子之文

 一、天人合一:秩序建构中的生命智慧

 二、圆融中和:秩序建构中的艺术精神

第二章 中国叙事学的原点:先秦史家之文

 一、先秦历史叙事文本的存在样态

 二、先秦历史叙事的策略及其能力

第三章 务实切用的经世文章:汉代论说文及其流变

 一、汉代论说文之兴革

 二、西汉鸿文:谋臣的嘉言谠论

 三、东汉政论:散文家之深识鸿文

第四章 以人为本位的史传文学:《史记》

 一、以人系史:司马迁超越历史的人本视野

 二、传记人物:司马迁塑造形象的如椽巨笔

第五章 倾诉与批判:两汉叙事抒情散文

 一、“辞气纷纭”的西汉书信文

 二、东汉抒情叙事之文的低落与新变

 三、碑文、游记的成熟:叹生悲与绘景留史

第六章 苦难中的清峻超脱:魏晋南北朝散文综述

 一、沉默与旁发之六朝散文

 二、从“文学蓬转”到“志深笔长”的建安散文

 三、正始名士与“竹林七贤”之文

 四、文章中兴与超然情趣之两晋散文

 五、多元化的南北朝散文

第七章 文学审美的自觉:六朝骈文及其流变

 一、六朝骈文的审美艺术特征

 二、骈文产生的时代背景

 三、骈文文体的发生与演变

 四、六朝骈文的评价

第八章 文以明道的现实情怀(一):唐代韩柳之文与其他散文名家

 一、隋唐五代散文概述

 二、韩、柳古文的历史文化定位

 三、韩、柳古文的新观点

 四、韩、柳散文文体的变革与创新

第九章 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晚唐小品文

 一、晚唐世情与文风

 二、晚唐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三、晚唐小品文的总体特点及其成就

第十章 文以明道的现实情怀(二):宋代欧苏之文与其他散文名家

 一、宋代散文概述

 二、宋代散文的历史定位

 三、欧阳修与新古文运动

 四、欧苏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十一章 从文必秦汉到文宗唐宋:明代的复古文风

 一、复古文风的兴起

 二、复古文风面面观

 三、复古文风的成败与影响

第十二章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晚明小品文

 一、晚明小品文的兴起

 二、晚明小品文的代表 

 三、丰富多彩的晚明小品文

第十三章 明清易代文人的苦与痛: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

 一、学人之文

 二、文人之文

第十四章 清代文坛之正统:桐城派散文及其流变

 一、桐城派形成的政治及文化思想背景

 二、戴名世与桐城三祖

 三、桐城派的流变

第十五章散文的鉴赏与教学

 一、散文思想理趣的鉴赏与教学

 二、散文艺术形式的鉴赏与教学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散文/中国古代文学专题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措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834443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2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62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04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