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活在美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范学德《凯迪社区·猫眼看人》网两年精彩帖文选集。自网上连载以来,砖头与赞誉齐飞,口水并掌声一色,并为作者赢得了猫眼侠圣的称号。

作为昔日贫寒子弟,“猫眼侠圣”范学德大处着眼(宗教、法律、教育),小处落墨,讲述了十四年美国中产阶级社区生活的细节。正是从这些细节中,生长起了美国的梦想和制度。

内容推荐

在向往西方生活方式的今天,有太多的人想了解西方国家人们的生活状况。本书从一个国人的视角,讲述了十四年美国中产阶级社区生活细节,小到如何缴纳交通罚款,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大到参与美国总统的竞选等,品味美国的制度是如何从具体生活中生长起来,独立精神与孩子们的活力又是如何在一个教育体制下被塑造起来的。

目录

第一辑 地狱乎,天堂乎

布什总统给我们家来信了/3

我看见了布什总统的最后冲刺/5

第一次被美国警察抓住/8

我准备和美国警察打场官司/10

Stop(停),才能走向法治社会/12

半夜里打来的色情电话/15

美国最奇特的社会现象之一/17

凶手是警察/19

被饭店狠狠地宰了一刀/21

当头头的这么下岗了/24

美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26

目睹美国社会最可耻的一面/29

他一夜间成为千万富翁/32

美国的骗子还真不少/34

听朋友说美国的诚信危机/36

Party开到半夜开始胡闹了/40

怎么也想象不到的谜底/43

继承了巨额遗产之后/45

谁会报道美国的这些小事呢?/47

与房东的一席夜话/49

美国梦的陷阱/52

第二辑 他乡

在美国过大年三十/57

我家的美国鬼子评春节晚会/60

美国捡了中国的一个大便宜/63

在美国做个中国人的耻辱时刻/65

美国男人喜欢什么样的中国女性?/68

《独立宣言》翻译中的一大误笔/70

离开《猫眼看人》以后/72

贪小便宜,我吃了个大亏/75

他笑着看我走开了/77

冬天来了,漫长的冬季/79

班上来了一个穆斯林/8l

忘不了那一双大眼睛/84

“二二八”难属的心声/86

听到了蒋夫人的几个秘闻/88

一个人,一支笔……/91

马丁·路德·金,为公义而站起来/94

幸福有时很简单/100

学车小记/102

说说嘴臭/104

第三辑 公民的诞生

美国发展的真正秘密/109

在自由的土地上生长/112

美国教育的一个秘诀/115

这是俱乐部成员的四个目标/118

美国孩子唱这样的歌/12l

惨了,一个美国中学生竟这样看祖国和总统/124

美国人的团队工作观念/127

中美两国的区别从哪里开始/130

这样漂亮的女孩,怎能拒绝/132

想起了奥运金牌的含水量/134

美国人的另类夜生活/137

两个美国中学生的生日晚会/140

可怜天下孩子心/143

母亲这样对待孩子残忍吗/146

美国中学生这么向领导汇报/149

大大方方地给老师送份薄礼/151

这里,孩子们像灿烂的明星/153

暑假生活片断:花钱学习社会服务/156

家长欢迎这样的教师吗/168

“我们被祝福了”/170

还是多理解点这些“香蕉”吧/173

孩子们要了一个朋友——咪咪/175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自信/179

听听人家小A。BC的看法/181

美国小学生的另类课堂/184

第四辑 社区与志愿者

走过一片小树林,有花有乌龟/189

美国的道德资本还能支撑多久/191

林肯与平民同葬于公墓/193

我第一次拥抱了一位美国女性/197

挚爱中国留学生的“洋雷锋”/200

老百姓自己去管的事/206

民意,就这么简单/208

富人的钱到哪里去了/210

我无法想象的富人成为我兄弟/212

大山深处的奇遇/216

忍受没有邻居的寂寞/218

小小论坛,天下真小/221

第五辑 人是有心灵的

站在大西洋的岸边,看星星/227

一树杜鹃一叶心/230

爱河之水天上来/234

哈巴狗默默地独自死去/237

隔了一层厚厚的乌云/240

我一生中认识的第一个牧师/241

渴望为中国人服务的“老外”/244

那一片明净而又深远的淡蓝色/246

绝对值得一见的场面/249

月光如水水如心/251

慢一点,请闻闻门前的玫瑰/253

小鸟不见了/257

我从来没经过这样大的场面/259

捕捉一种心情/263

别把自己当成个人物,或者一根葱/266

试读章节

美国最奇特的社会现象之一

楼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皮诺曹

我很喜欢范先生的贴子,几乎每篇必看。看表面是介绍美国的一些琐事,但从中看到范先生的爱心和宽容。这正是中国人人性中缺失的。希望能多看到这类贴子,对我们也是一种启迪。

——老眼昏花

毫无疑问,美国是世界上最世俗化的国家之一,但同时,在西方世界中,它也是一个最宗教化的国家,这是非常奇特的社会现象。美国的世俗化现象,国内介绍得挺多,但对于其宗教现象,由于种种原因,却很少介绍。但是,如果不了解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对美国的影响,就无法了解美国社会。

记得去年大选时,一开始就两军分明。红军,占据了美国领土的绝大部分,其中连成一大片的,是美国中南部的广大地区,国内称它为玉米带”地区。但许多美国人都知道,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圣经带”,众多的基督徒居住在那里。大陆来到美国的一些朋友说,这次选举,是典型的“农村包围城市”。

加州、纽约和芝加哥这些大城市不属于“圣经带”,它们一贯是民主党的大本营。我们家住在芝加哥的远郊,大选的时候,民主党与共和党的竞争非常激烈,不像芝加哥城里那样一边倒。

尽管这样,芝加哥地区的宗教气氛还是蛮浓烈的。

十来年前,我们家搬到了一个刚开发不久的小区,房子啊,学校啊,街道啊,商店和餐馆啊,加油站啊,大都是新建的。后面有一条新铺的柏油路,从南到北有四五公里长。不到半年我发现,就在这条街的两边,前后盖起了三个大教堂,每一个教堂都有1000人左右。

几年后又知道,紧靠着这条街,有一座小学。礼拜天的时候,有三个教会借用小学的场地做礼拜。美国的公立学校,由于是用纳税人的钱建起来的,所以在周末和假期时,居民可以租借学校的场地。我们教会的分堂就在这里租借了几间教室和运动场,周末有五六十人聚会,一年需要交两万多美金的租金。

教会还有另外一个教堂,习惯叫“母堂”,在距离分堂将近十七八英里的地方。教会一般是在周末活动,但周间,通常有祷告会,大都在礼拜三晚上举行,参加的人数,占教友总数的10%上下。

今天晚上是祷告会的时间,有十三四位兄弟姐妹参加。有两位来晚了十几分钟,她们两人刚刚去探访了一位来过教会但还不是基督徒的朋友,那个朋友刚刚得了癌症。

教会祷告会的一般程序是,先唱一两首歌曲,然后读一两段圣经,接着,问大家有什么事情需要祷告的。今晚,一位姐妹首先提议为得了癌症的这位朋友祷告。另一个弟兄说,我们州的大学最近来了一批大陆学生,很需要有人关怀,有没有弟兄姐妹有这样的感动,拿出时间去关心他们。还有教会的一些日常工作,也有人提议为之祷告。我说,请为去《猫眼看人》的朋友祷告。他们渴望真理,渴望自由,渴望幸福也请为我祷告,让我能够谦卑地与朋友交往。

分成了三个小组祷告。

在我们那个小组的祷告中,从阿赛尔开始,几十个ID的名字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我默念着这些网名,一个一个地为他们祈求祝福。我也求上帝祝福凯迪社区的每一个工作人员。

九点钟,祷告会结束了。

之所以要了解这样的祷告会,是因为在整个美国,有许多类似的祷告会在这前后举行。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里修建的纪念馆的出口处,刻着这样一段话:朋友,当你看见一个犹太人时,请对他说愿上帝赐福你,保护你;愿上帝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上帝向你仰脸,赐你平安。这,也应当成为我对每一个家乡人的祝福。

今夜,我为《猫眼看人》的朋友们祝福。

2005.2.16

凶手是警察

恶人哪里都有。

——巴山夜雨

这是个人犯罪,和职业犯罪无关。

——大象跑来了

很正常,哪个国家都有垃圾!

——1292148

有人批评我不说美国的黑暗面,别这么讲,我现在就开始说。

我说我看见的。

我看见她的那一天吓了一大跳。她仿佛就是一个冤魂野鬼的化身。人瘦得轻飘飘的,一身黑衣,还戴上一副黑乎乎的墨镜,说话的声音沙哑。两个人扶着她,一个是老妇,一个是中年女子。老妇一脸的绝望,中年女子流露出愤怒与迷惘,跟在后面的小男孩,看样子十几岁,有点胆怯,或者委琐。

我在讲演前就听说她们要来,但亲眼看到时,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好冷。

我请她们坐下,另两位姐妹也坐在旁边。

我问黑衣女子,我可以为你做些什么?

她还没有说话,就流泪了。这时我才注意到她的外貌,虽然有种种掠幽暗,但掩不住她的天生丽质。可她为什么戴墨镜呢?

后来,陆续听这几个人说了她的故事。

她是大陆北方人,一个美女,很美,某个艺术院校毕业的。十几年前,她与一个美国人一见钟情,然后别了爹娘,离了前夫,撇下孩子,只身来到美国。

她的新婿是一位警察,更准确地讲,是一位警官。开始的那几年他们恩恩爱爱,她说,她真的以为找到了幸福。她还说到了报应。后来为什么起了冲突我就记不全了。就记得一件事,她太想与前夫生的那个孩子了,于是,就把孩子接到了美国。

没想到,警察对这个孩子很凶,还打孩子。警察打人,你知道,是有技术的,何况他又是高级警察,警官。于是,她忍不住了,就开始吵,于是,警官就连她也打了。再后来,好像是警官与黑社会勾结,连孩子的双眼也给弄瞎了。

一说到自己心爱的女儿成了瞎子,老妇人老泪横流。

警察成为凶手,不可思议!

我们诧异,她为什么不告他。

她回答,一开始是不敢。因为警官威胁她,你要是告,就把你孩子整死,还要毁容。后来去告了,但用处不大,他们家族很有势力,法院里有他们的人,说证据不足什么的。

最后,他们离婚了。但她还是逃不了他的魔掌,他来找她,折磨她,从肉体到心灵。一看到他来了,孩子就吓个半死。

她继续起诉。甚至还给布什总统夫妇写信,总统夫人回信了,但管不了地方的法院,只能是给以道义上的支持。最近的一次,她成功地把他告进监狱中,但他们家又出钱把他保出来了。虽然法院禁止他接触她,但他根本不在乎,前几天,又跑到她家中,拿枪威胁她。她们刚报警,他就从窗户跳出去了。跳出前留下一句话,我还会回来,别想逃出我的手心。  等到警察进来,什么人都没有了。

匆匆听了她的故事,和她们一起祈祷后,我就去讲演了。教会的几位姐妹继续陪她们。她们听完了我的讲演后,说很好,她要好好想想然后,和我再见,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她们,也没有听到她们的消息。只在脑袋里留下一个问号和惊叹号:警察怎么竟然会是凶手?!

2005.12.20

P17-20

序言

这是一本无意中写出的书。

这本书没讲什么大道理,有的只是在美国生活的一些故事。故事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故事,这里的故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事。

还是在两年前,有一位朋友介绍我到《猫眼看人》来玩玩。架不住劝,我来了。2004年9月9日,我在《猫眼看人》注册了一个网名,怕记不住网名,我就以自己的真名注册了。从此,范学德就来到了《猫眼看人》。来了我就写,写了就贴上去。就这样,我成了一个网虫。

写着写着,有一天就写到了我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开头的那几篇小文章,就受到了一些网友的青睐,他们点击的点击,顶贴的顶贴,评论的评论,如此一来,我就来劲了,上瘾了,写!继续写!就这么地,围绕着“活在美国”这个话题,我写了将近两年,写了将近两百篇随笔。

写了这么多,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被骂声逼的。记得还没有写几篇文章,有人就开骂了,而且骂得还挺有高度,给我戴上了一顶顶“高帽”和雅号,还很慷慨,一个接一个。他们的本意是让我知难而退,闭嘴,但我却不知好歹,偏偏要写下去,好好地写。

1997年夏天,我回国探亲,其间,回了一趟母校吉林大学,看望了一些哲学系的同学和老师。有一天,七七级的几位学长请我吃饭,当时,高清海老师也在座。高老师曾经担任过吉林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而那几位学长,有的是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有的是哲学系主任,等等。吃饭期间,几位学长问了我一个问题:老范,你到美国这么多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想了一想,我回答说:自由与尊严。我切实地享受了作为一个人的自由与尊严。

我说,很惭愧,这些年来,我在学术上一无所长,事业上一无所成,但是,我却深深地感到了一点,我是一个人,我是作为一个独立而又自由的人而有尊严地活着。我想说的话,我就说,我一点也不担心这些话是否符合美国政府的观点,也不在乎总统说了些什么,更不必为了保持正确,说违心的话,去迎合谁的说法,也不必违心地检讨自己的内心。

我说,这些年来,我没有什么成就,也没有像你们这么显赫的社会地位,但是,我很知足。虽然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我的尊严却得到了尊重。我说话办事,不必违背自己的良心,不需要委屈自己对上卑躬屈膝,低三下四。那些政府的官员,他们不标榜自己是社会公仆,但是,他们却不得不把公民放在眼里,不然,他们就得走人。他们做点好事,那是他们份内的事,我不必对他们歌功颂德。反过来,他们要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哪怕是在背地里干的,也要被揭露出来。

以上这些话有些笼统,下面我具体说说。几年前,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是美国一位大法官讲的,他说,美国成功的基础就在宗教、教育和法律。而前面这两点,恰恰被国人严重忽视,但如果忽视这些,就无法深入地了解美国。

说句实在话,我也没有能力就美国的宗教、教育和法律讲出什么大道理。我能够说的,都是一些小故事,不起眼的小故事。有朋友称其为细节启蒙,实在是过奖了,至少当初我写这些故事的时候,没有想那么远,我只是想如实地记录所看到的人和事,以及亲耳听到的故事。

非常凑巧的是,这本书中记录的故事,大都是关于美国的宗教、教育和法律的故事。

宗教,特别是基督教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怎么说也不为过。恰恰是这一方面,又是中国人了解得最少的。而不了解基督教,就无法了解当代美国社会,也无法了解西方文化。自从1991年来到美国后,特别是最近这十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接触了许多大陆的宗教界人士。见了一些人,也看到听到了一些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也许会帮助有心人更多地了解美国人的心灵。

对于法律,无论是制度,还是条文,我都是门外汉。但这十多年来我看到的一些小事,却使我认识到了,建立一个法治社会,不仅需要由法律制度确定的社会结构,也需要该社会的公民具有守法精神、制度建设与心理建设,这好像是一个车的两个轮子,或者比喻为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一样,缺一不可。

我没有在美国上过大学,研究生也只学了两年半,还不是在学校住宿。但是,心存感激的是,我有两个孩子,他们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路读下来。在陪伴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首先受到了教育,因为我经历了许多自己以前一无所知的人和事。虽然我没有全面地探讨美国教育,但是,我看到的这些,至少表现了美国教育的某些侧面。

我深深地感谢《猫眼看人》上的诸多网友。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书。在本书中,我摘录了他们的一些精彩评论,能把他们的话和ID留在本书中,这值得我自豪。也感谢《凯迪社区》工作人员的宽容和支持,感谢他们为我的创作提供了这么好的平台。

我特别感谢我的妻子,感谢她长期以来对我的支持;也感谢我的两个孩子,羊羊和鹿鹿,正是透过他们,我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本书的策划人员和中国文联出版社的编辑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 勤的劳动,这是我无法用感谢两个字完全表达出来的。

平安,这就是我对每一个读者的深深祝愿!

2006.7.7

书评(媒体评论)

范先生为猫眼而作的文字越来越澄澈清朴,感人至深了。有爱的文字最动人,确实是一支被祝福的笔。

——星愿(渴望为中国人服务的“老外”)

人类一切宗教、伦理、道德的核心就是一个“爱”字,而一切社会赖以联结的纽带,也是这个“爱”字。

——加妙(我与她相遇在密室中)

中西方审美大异。西人更注重精神美。所以,国内困难户(无贬意)在国外易得美满婚姻。当贺之。

——美国男人喜欢什么样的中国女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活在美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学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53550
开本 16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