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中日安全关系走向及中国应对变化了的东亚安全环境的战略。时间跨度上,它涵盖了近代中日之间三个最为重要的关系阶段——两国推进现代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甲午战争、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抗日战争、冷战结束之后变化了的全球政治中的中日安全关系——长达百年的历史;地理跨度上,虽以全球政治的变化为背景,却将研究的透镜聚焦于“地区”(Region)。
图书 | 胜算--中日地缘战略与东亚重塑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中日安全关系走向及中国应对变化了的东亚安全环境的战略。时间跨度上,它涵盖了近代中日之间三个最为重要的关系阶段——两国推进现代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甲午战争、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抗日战争、冷战结束之后变化了的全球政治中的中日安全关系——长达百年的历史;地理跨度上,虽以全球政治的变化为背景,却将研究的透镜聚焦于“地区”(Region)。 内容推荐 本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中日安全关系走向及中国应对变化了的东亚安全环境的战略。时间跨度上,它涵盖了近代中日之间三个最为重要的关系阶段——两国推进现代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甲午战争、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抗日战争、冷战结束之后变化了的全球政治中的中日安全关系——长达百年的历史;地理跨度上,虽以全球政治的变化为背景,却将研究的透镜聚焦于“地区”(Region)。 本书论证并阐明了以下思想:中日之间竞争包含一种地缘的、文化的、经济的结构性内容,两国安全关系的走向却不可避免地受地区乃至全球战略环境尤其是安全观念变化的深刻影响。在东亚,无政府(Anarchy)文化具有的某种短期的难以逆转性、超级强权的干预使得地区安全政治的发展呈现一种不可预料的特征,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化的影响以及地区一体化在本地区的深入,制度、规范、认同在塑造相互作用和社会化进程中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形成的安全文化驱使中国和日本这两个正在崛起的地区大国在借助传统“自助”(Self-help)方式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地参与全球和东亚政治规则的制订和多边安全合作组织,以应对彼此和复杂多变的战略环境。 中日之间安全关系中的许多活跃的冲突性潜在因子,在这一社会化过程中将被稀释或抑制。这种安全观念和地区安全结构的某种变化,有可能促使大国运用新的方式重塑地区秩序。 本书提出的中国“超越战略”(Transcending Strategy),即建立制度化的多边机制来解决问题、结束威胁或防止战争再现,并改善国际秩序所潜藏的正义性缺失及权力分配不均之现状,推动地区或国际秩序的“和平变迁”——通过社会建构主义超越现实主义、通过多边主义超越双边主义、通过地区主义超越民族主义、通过间接战略超越直接战略。中国的“超越战略”,将使东亚安全结构发生变革——一个和谐的东亚社会就有可能出现,中日关系的改善也就有了和平环境。这是一种建构主义式的文化合作模式,中国在实现本国战略利益的同时,也由此促进了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目录 导论 问题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的范围与意义 二、研究的思想资源 三、概念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内容结构 第一章 冲突的历史结构 第一节 地缘动力 一、清朝地缘战略 二、日本地缘战略 第二节 文化动力 一、中国与东亚朝贡体系 二、武士道与日本秩序观 三、“泛亚”主义 第三节 经济动力 一、原料进口与扩大市场的需求 二、总体战争的需要 第四节 战争与现代化 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 二、战争利润与现代化 第二章 双边结构与中日 第一节 安全的地理动力 一、敌意-友善-疑惧 二、力量对比的变化 第二节 安全的文化动力 一、舆论与战略环境的变化 二、历史记忆与中日安全 三、和平主义或军国主义 四、武士道与进攻性现实主义 第三节 安全的经济动力 一、石油战略要地 二、石油战略通道 三、中日能源安全战略 第四节 冲突的形态和范围 一、冲突的概念 二、三种状态分析 第三章 三边结构与大国 第一节 东亚合作与美国方式 一、美国方式与联盟安全体系 二、美国东亚安全合作设想 三、日本东亚安全合作设想 第二节 日美同盟与东亚安全 一、彷徨与重新结盟的必要 二、同盟重签对东亚安全影响 第三节 美日引发的地区不安全 一、东亚传统安全动力:军备竞赛 二、地区安全的敏感地带 第四节 中美日与东亚秩序的前景 一、第一种前景:美日联手制华 二、第二种前景:美中联手平衡日本 三、第三种前景:中日合作共同推动东亚一体化 第四章 多边结构与东亚 第一节 东亚安全结构 一、东亚安全:1945年以来 二、东亚的三种安全观念 第二节 东亚安全顾虑分析 一、军事领域的不安全 二、政治及社会领域的不安全 三、经济领域的不安全 第三节 东亚与安全观念的变化 一、安全性质的认识:孤立或相互依存 二、安全目标的认识:绝对安全或相对安全 三、武力效用的认识:有限或无限 四、对手关系的认识:零和或非零和 第四节 东亚安全与东盟方式 一、东盟方式与东亚安全合作 二、一个和谐的东亚社会? 第五章 重塑东亚的中国方式 第一节 日本安全战略选择 一、八种主要战略模型 二、日本安全战略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战略身份与战略的变化 一、战略身份与利益 二、三种战略身份:挑战型、现状型和变革型 三、中国的战略身份变化 四、中国战略利益目标分析 第三节 竞争性战略与军事安全首务 一、中国地缘战略 二、军事战略首务 三、战略安全防线 第四节 合作性战略与和谐的东亚社会 一、三种合作模式 二、中国方式与东亚安全合作 结语 推动东亚和平变迁 一、战略性冲突:第三次撞击? 二、两种传统观点:复活论与和解论 三、第三种观点:中国方式与东亚和平变迁 中英对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胜算--中日地缘战略与东亚重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303552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6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822.331.3 |
丛书名 | |
印张 | 18.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浙江 |
长 | 240 |
宽 | 177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