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在美国的日子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不同的美国,每个人来美国的目的不同,每个人来之后的经历不同。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在美国的一段幸福生活,写出了她对美国的感受,这不仅是为了将这段心路历程和关心她的亲朋好友一起分享,也是为了让对美国感兴趣的人,透过作者的眼,近距离看到真实的美国。

内容推荐

美国作为全世界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是最强大的国家,想来美国留学、访问、旅游、移民的人一直都没有减少过,作者因为一段缘分嫁到了美国,感受到了美国的真实生活。内容包括嫁到美国、西雅图不眠之夜、美国电视电影、和政府打交道、美国人的价值观等。

目录

序言

嫁到美国

阳光灿烂的加州

西雅图不眠之夜

夏威夷之旅

中国人在美国

美国买房

美国生孩子

美国购物

美国开车

美国电视电影

吃在美国

美国看牙

美国的派对

在美国过节

和政府打交道

美国的福利与税收

我们的美国朋友

美国人的价值观

后续

试读章节

嫁到美国

奇妙的缘分

2004年10月18日的早晨,阳光灿烂,和无数个深圳的早晨一样没有多大差别,我的心情却格外不一般,因为这个早晨,我要从深圳出发,赶往香港机场,飞赴美国。

从深圳到香港机场乘坐的大巴一路都开得很顺利。虽然香港已经回归祖国,但过关时仍要经过大陆和香港边境的两次关卡边检。过关前,车上的人都要掏出护照,填好边境条,交给司机。全车七个人,只有我掏出的是红色的大陆公民护照,其他两个香港人,三个台湾人分别掏出的是蓝色和绿色护照。司机对大陆的和香港的边境官都毕恭毕敬,递交证件时显得小心翼翼。在这种边境关卡,就算是没什么不合手续的,可大家也都怕有闪失,因此车上的气氛有些紧张。

过了关,再开半小时,就到机场了。我的行李不多,就两只箱子,手上再拎个小包,就是去美国的全部家当了。司机是个Nice guy(到美国后才发现Nice这个词几乎是美国人称赞时用得频率最高的词,可形容的事物涵盖非常广。英语词汇不够用,又想称赞什么时,就说“Nice”是肯定没错),帮我将行李从车上卸下时问道:“你是去美国吧!前面那对美国夫妇也是去美国,你跟着他们就好了。”本想尽量装得若无其事,没想到还是被司机看出是第一次出远门。也好,司机的一句善意提醒,让我省了好多问路的口舌。

香港人的热情好客,我已经是多次遇到。香港是世界闻名的旅游经贸城市,香港特区政府很注重对市民的待客之道的教育,平时在电视中就经常请当红艺人做广告,提醒大家要主动给游客提供方便,因此香港市民多热情好客。

香港机场非常繁华,全世界知名的品牌几乎都在这里汇齐了,各路名店让人应接不暇,我却无心欣赏,只想快快登机。虽然一路穿行隧道又搭乘小火车,路途颇麻烦,可是有指示牌,还有中学生主动发给我机场地图,告诉我登机口的方向.因而也很顺利达到登机口。

飞机起飞了,波音747像一只大鸟,从东半球的香港起飞,飞越太平洋,经过十四小时的飞行后,将到大洋彼岸——美国西海岸的三藩市。

下午三点,窗外万里晴空,朵朵白云就在脚下,远处的阳光略微有些刺眼。我小睡了一会儿,醒来一看表,时间是下午四点,可这时窗外却已经伸手不见五指地漆黑一片。我暗暗吃惊:前后才相隔一个小时而已,怎么外面的景观相差如此之大?想想应该是穿越不同时区,太阳升起的时间各不相同的缘故。如果不是这种跨洋飞行,我是绝想不到这种奇异景象的。

这么思忖着就再也睡不着了,摸摸自己激动不已的心:为什么这么兴奋?哦,是因为这是第一次出国。不仅仅就这个原因吧?哦,还因为一下飞机后就会见到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未婚夫S.J一还不止这个原因吧?对了,我和S.J.见面后要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飞去拉斯维加斯,要去那里——结婚。

天哪,再过十几个小时,我就要嫁人了,要和单身生活彻底告别了!我的心情又怎能平静?和S.J.相识相知的一幕幕又都呈现在脑海中——

2003年9月,我们第一次通越洋电话,听到他电话那头陌生的声音,我感到对方的一丝害羞。说实话,我自己也有些不习惯,毕竟从来没见过他的人,只是一个月前妈妈老年大学的同学李阿姨突然从美国给我一个电话,说“要给我介绍一个对象”。之后和他从美国回广州探亲的嫂子方姐见了一面,知道他在美国念了博士,现在在银行工作,其他的我都一无所知了。说实话,见面之后我就把这事给忘了,只当是广州精彩生活里的又一个小插曲。我的脑子里天天转的还是那些客户、一张张订单、老板嘴上天天催着的业绩,还有想想周末和几个小姐妹们去哪里逛逛商场、打打球、泡泡吧。美国?那是太遥远的事情了,我不相信会有什么奇遇发生在我身上。  没想到一个月后,他还真的给我打电话了,我觉得很惊讶。我们讲了一分钟就挂电话了,因为十分钟之后我还要登台给客户的新厂房开工仪式作主持。当晚我收到他一封邮件,我也回了一封。之后是两个月的邮件来往,每天一封,同事经常奇怪为什么下班了我还在电脑里敲英文。我们约好11月在香港见面。

第一次见面,发现他比邮件里的那个“他”更腼腆,显然对如何与女孩子打交道没有太多经验。不过看得出来品质很不错,美国名校UCLA的经济学博士,在美国第七大银行Washington Mutual中任第一副总裁(美国银行的副总裁和中国企业里常见的副总裁的职位不一样,并不代表是公司的第二号人物,但也是公司中层的中坚力量),一连串“耀眼”的光芒却一点架子也没有,举手投足间很谦逊有礼。最重要的是他看上去脾气很不错,应该是很温柔体贴的那种家庭型男人。我很清楚像我这种湖南辣妹子,有时候急躁起来很需要他这种温和沉稳的来降火。

香港是一个很浪漫的城市,海边酒店、平顶山、杜莎夫人蜡像馆、浅水湾、中环、铜锣湾都留下了我们的足印。回广州后我对急待消息的死党表嫂说:

“就是他了,如果他现在向我求婚,我就马上答应。”

嫂子眼睛和嘴巴瞪成大大的“O”型:“怎么这种好事没发生在我身上过?”

又过了三个月,是2月14日情人节,他又从美国飞来看我,带我见他在广州的父母和亲属。我们度过了一个浪漫的情人节,十几天的相处让我们对彼此更加熟悉。我们的邮件发展到一天三到四封,每天还要通话两次。P1-3

序言

二十四岁的我,在深圳一家美国跨国公司当销售经理,也算是个高级白领,薪水稍微高点但代价也很大,很辛苦的工作,一分一厘都是自己打拼而来。如果不是很离奇的缘分,我想自己会沿着眼前这条清晰的人生路线有条不紊地走下去。但偏偏缘分安排我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爱情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向我招手。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个今生今世都能跟随的人,于是我义无反顾地告别了国内所有的一切,朝爱情召唤的方向奔去。从此,我的命运曲线画出了新坐标,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一个离所有亲朋好友万里之外的地方,从一个在商场前线冲冲杀杀、东奔西跑的销售精英变成整天都安安静静呆在家里的家庭主妇;从走在广州深圳街头打扮入时的年轻小女孩变成在西雅图郊外别墅带孩子的年轻妈妈……

当我嫁到美国的第一天起,这个离家万里之外,熟悉又陌生,被无数媒体和书籍描绘过,而自己却从未经历过的国家就无时不刻地开始改变着我。这所有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我带来的快乐和痛苦都远远超过出发之前自己的设想。人天性里有不喜欢变化的成分,变化给人的感觉就像经历海底的暗涌,也像是化蝶之前要经过蛹在壳中漫长的等待,既兴奋也痛苦。对美国的适应是痛苦的,但也是痛并快乐着,当你适应了这里的一切之后,可以说,美国的生活是幸福的。

来美国以后,不断有亲朋好友问我:感觉美国到底怎样?大多时候都是吃西餐吗?美国人让你感觉怎样?你觉得美国好吗?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我的亲朋好友感兴趣,其实很多人都会对这个太平洋彼岸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家感兴趣。美国作为全世界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是最强大的国家,想来美国留学、访问、旅游、移民的人一直都没有减少过,这从每年节节上涨的申请来美国的人数就可以看出来。

亲朋好友的这许多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回答清楚的,于是我干脆将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一本书,不仅是为了将这段心路历程和关心我的亲朋好友一起分享,也是为了让对美国感兴趣的人,透过我的眼,近距离看到真实的美国。

当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不同的美国,每个人来美国的目的不同,每个人来之后的经历不同。会有不同的感受,得出不同的结论。但共同的东西是有的,我写到的很多感受,都是许多来这里的中国人所共同感受到的,相信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写书的时候,常觉得自己好像古代的织女,一点一点用古老的织布机将布织出来,一字一句地写完每一句,每一行,每一段,每一篇,很辛苦,但看到自己最初写的小段落最后竟成了一本书,也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丈夫老公,没有他一开始的建议和写书过程中不时的鼓励和鞭策,这本书永远也无法完成。还要感谢我的婆婆公公,帮我照顾刚出生的宝贝小女儿,让我能腾出时间来写书。

后记

某晚无聊中上同学网站,一位大学同学在网上问:“快生了吧?”我才惊觉,时间过得真快,来美国都一年丁,大学毕业也已经四年了。但回想起大学时的生活,毕业后工作的情形,仿佛隔世,似乎那个时空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已经是不同的人了。难道美国这个不同的生活环境,结婚、生子的经历,真要将一个人改造得心境全然不同?

来美国前,初中同学Haige预先警告我:“要有心理准备,至少用半年时间来适应这里不同的文化!”可我来了之后发现,对我来说,岂止是要适应不同的文化,我要适应的还有从每天忙碌不已的销售经理到赋闲在家的主妇的角色转变,还有远离所有熟悉的亲朋好友的种种变化。

刚来美国时,有一段时间痛苦得要发疯。我开始问自己是不是神经有问题,广州生活得好好的,有一份收人很不错、带给自己这么多自豪感很充实的工作,怎么突然跑来了美国,天天呆在家里像笼中之鸟,这有什么好的呢?可慢慢我就学会转变态度,学会用感恩的心情接受自己拥有的一切:我不用去工作也不用担心衣食住宿,这是托能干的老公的福;比起那些在美国辛苦挣扎,边打工挣学费,边拼命学习的同龄人,我要舒服多了;不工作虽然少了收入,少了每天接触不同人的新鲜感,可是也少了总要看客户脸色的烦恼,少了总担心业绩的烦恼;要充实生活的方法除了工作,其实还有很多——练钢琴、写作、学习厨艺、学英语,这些都是我乐意做的,如果愿意。我还能将自己弄得挺忙呢!心态改变以后,我发现自己渐渐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习惯了这里平淡的生活,并且爱上了这里。

在美国生活,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幸福得似乎在梦里:

我爱自己的丈夫,和他在一起我总是觉得如此舒适甜蜜;

我爱西雅图的天气,蓝蓝的天空,海鸥掠过蓝蓝的湖,没有污染的空气,秋天里洒满枫叶的小路,宁静的小镇,处处都是风景画;

我爱西雅图的人们,总是那么Nice,礼貌友好,老公交的朋友,都那么真诚热情;

我爱自己住的宽敞明亮、舒适凉爽的大房子,宁静优美的社区在夏日阳光照耀下犹如一幅田园画;

我爱随心所欲地到Costco购物,买回一大堆东西,将购物车堆得高高的;

我爱在这里学习钢琴,圆自己的钢琴梦;

我爱这里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氛围。

但在美国生活,经常也会有淡淡的哀愁——

到美国来,总是会感觉自己是外国人,总是觉得语言、话题都融入不到本地人中。无论怎样,美国都是别人的国家。最典型的就是他们的电视怎么也难以引起我的兴趣。新闻还好,如果是综艺节目,似乎所流行的主持人完全不合自己的胃口,里面那个身材火辣的黑人(应该是黑白混血儿)在我看来好像是非常粗野,远不如亚洲女性温婉和优雅的气质。我宁愿看中国电视,里面无论谈论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还是老百姓的普通生活,甚至连电视连续剧都是我所熟悉而喜闻乐见的内容。

在美国,似乎很难实现自己的抱负,很难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有的只是平淡的生活,衣食无忧但也很难真正成就不凡伟业。而且对于放手去追求事业我也有所顾忌,孩子怎么办?孩子似乎都是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来照顾的,周围有太多例子,都是事业成功,但无暇顾及教育孩子,结果孩子都没有管好,没什么出息的。还有,想要得到什么,就要相应付出什么,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不劳而获的。看看那些人到中年的大企业的高级主管,哪一个不是看起来很老的样子,想必都是操心过重的结果。

如果中国和美国的优点能结合起来就好了,如果有这么一个地方,有中国的美食,中国的亲朋好友,美国的新鲜空气和优美环境,美国的人与人之间的轻松恬淡,那这个地方就是天堂了,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

生活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不可能事事都十全十美,而快乐和不快乐,就像火车行驶在两条铁轨上,总是会跟随着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在美国的日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25359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