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生态美学丛书”之一,该书秉持生态美学视角,对中外文学作品做了细密的甄选,从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文本17部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与深入的探析。全书共分“中国古代部分”“中国现当代部分”“外国部分”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桃花源记并诗>:全景生态的理想图景》《<边城>:和谐的生态美》《<白鲸>:人与自然的悲剧性预言》《<沙乡年鉴>:走向土地伦理》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图书 |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中外文学作品/生态美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生态美学丛书”之一,该书秉持生态美学视角,对中外文学作品做了细密的甄选,从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文本17部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与深入的探析。全书共分“中国古代部分”“中国现当代部分”“外国部分”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桃花源记并诗>:全景生态的理想图景》《<边城>:和谐的生态美》《<白鲸>:人与自然的悲剧性预言》《<沙乡年鉴>:走向土地伦理》等。该书可供各大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从业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内容推荐 生态美学为文学解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路径。本书秉持生态美学视角,对中外文学作品做了细密的甄选,从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文本17部(篇),然后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与深入的探析。本书的旨意主要有三:一是挖掘中外文学作品在生态美学方面的思想意蕴,以服务于当今生态文化之建构;二是于文学作品中去发现和展现生态美,激发人们对生态美、生态居处的心理诉求;三是展示生态美学解读及生态批评本身的程序与模式,为这一路径的其他探究者提供一个批评与思索的机缘。 目录 前言 中国古代部分 《周易》:生·易·和·合 《庄子》:“自然”与“美” 《桃花源记并诗》:全景生态的理想图景 王孟山水田园诗:诗意地栖居 李清照词:风物最是摅情处 《聊斋志异》:奇异的生态展现 中国现当代部分 《边城》:和谐的生态美 《怀念黑潭中的黑鱼》:欲望让我们变得永远不值得信任了 《怀念狼》: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探求 《老海失踪》:一个环境激进主义者的尴尬生存 《狼图腾》:生态系统的智慧 外国部分 《白鲸》:人与自然的悲剧性预言 华兹华斯抒情诗:以童心跨越尘世、回归自然 《瓦尔登湖》:物质与精神的取舍,心灵与自然的对话 《沙乡年鉴》:走向土地伦理 《老人与海》:人类三大文明的缩影 《寂静的春天》: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追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中外文学作品/生态美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立//沈传河//岳庆云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6431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07-09-01 |
首版时间 | 2007-09-01 |
印刷时间 | 2007-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0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106 |
丛书名 | |
印张 | 9.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