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流动党委
内容
编辑推荐

天台在沪流动党委用13年勉力探索和艰苦实践,做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回答。围绕天台在沪流动党委13年的发展历程,有鼓励、有赞誉、有期待,也有过观望,甚至还有过疑虑,这都是历史的真实,也是党的事业前进途中必然经历的阳光风雨。我们不忘记抬头远眺森林之广阔,也更应该低头审视一草一木生根发芽成长之生动。笔者试图以最真实的笔触,呈现天台在沪流动党委成立迄今的来龙去脉。当然,对发展脉络的梳理,并不局限于对过往记忆的“叫醒”,更试图窥斑见豹,见微知著,让你触摸一个最真实、最完整的中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样本。

内容推荐

“三十年前,在‘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天台盆地,我们被紧紧地束缚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辛勤劳作却换不来一家的温饱,生活没有理想,也没有希望。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让我们挣脱了土地的束缚,走进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开始了新的生活和追求。”

“在流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我们度过了三十年精彩人生,谱写了一段段勤劳致富的传奇经历。我们当中多少曾经的‘一介草民’,变成了新上海的市民;多少曾经的打工仔,成长为今天的‘商业巨子’。”

“感谢党恩,正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三十年的持续推进,让我们跳出农门,脱贫致富,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感谢党恩,正是在沪流动党组织十三年的关心呵护,让我们尽享阳光雨露,茁壮成长,跨越了创业他乡的重重艰难。”

目录

序一 冯小敏/001

序二 肖培生/001

序三 丁锡满/001

序四 徐鸣华/001

前言/001

上篇 流动党旗别样红

 一、可叹天台/003

“八山半水分半田”/005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009

怀揣党证四处游/011

 二、上海!上海!/015

“最后一次机遇!”/017

“到上海去!”/019

“异乡有没有我的‘家’?”/022

 三、“流动”突围/026

敢问路在何方?/027

东风夜放花干树/032

咬定青山不放松/035

 四、不辱使命/04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043

1加1为何大于2/046

服务,暖了党员心/048

 五、携手共赢/053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054

融入社区,收获精彩/057

友谊之桥,共赢之道/059

下篇 人心所向分外强

 六、活力之源/065

组织起来有力量/067

我是党员我自豪/074

坚强核心显身手/077

 七、宛若青藤/080

“天台人经济”放眼量/081

“成群结队”闯世界/083

“流动堡垒”传帮带/086

 八、回家之路/089

一片丹心向故乡/091

富而思源话乡贤/094

“回归村官”放光彩/097

 九、和合新篇/100

从硬气到和气/101

从和气到和睦/104

从和睦到和谐/106

 十、联手出海/108

各顾各?联手干!/110

自己闯?抱成团!/112

小舢板?巡洋舰!/113

结束语/115

作为结束的开端(代后记)/117

试读章节

然而,就在30年前,对于许多土生土长的天台人,尤其是天台山区农民来说,这片密布山峰与河谷的崎岖之地,却曾让他们体味到人生最初的艰辛。那是一段有关“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苦涩记忆。

天台县地处浙东沿海,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地域内多山少平地。有一个数字可以说明:2000年,天台县进行了一次全县土地资源详查,全县土地面积是1427.4平方千米,而其中耕地总面积仅270.2平方千米,只占到土地总面积的18.9%。近年来,天台的户籍人口为56万左右,粗略估算一下,人均占有耕地还不到1亩。

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现实的残酷“逼”得天台人多少有些刚勇凶猛的凶劲、狠劲、恶劲。鲁迅先生文中描述的“台州式”的硬气就诞生于这片土地上。天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胜杰告诉笔者:正是天台人多地少的艰苦环境和独特的山区地貌,造就了当地人的强烈个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天台境内,奇峰陡峭,乱石峥嵘,悬崖绝壁,这些地方恰恰生长着珍贵的药材(譬如享有长生不老药之称的“天台乌药”就在这里生长)、壮硕的毛竹,要征服它,必须得有不怕死的决心,与生命搏一把的气概。而大山又是贫瘠的,当烈日当空饥肠辘辘,担着沉重的柴禾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挪步,必须要有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生存。就这样,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天台人的血管里沉淀、传递着大山的胆魄。

而无数山间谷底的潺潺溪流,见山绕山,见水汇水,四季更迭坚韧不休,点点滴滴有容乃大,终于积少成多,汇入山茅溪、始丰溪两条河流蜿蜒流去。就这样,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天台人的血管里又滋润流淌着水的智慧。

“天台人兼具山的硬气,水的灵气,正是这山胆水魄,让一批批天台人不甘认输,不甘现状,大胆走出去闯世界。”杨胜杰如是说。

人均只有几分耕地,放在市场经济尚不活跃的年月里,当农民还没有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时候,就会连吃饱饭都成了大问题。如今担任天台在沪流动党委书记的许瑞明,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回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他还清楚记得当初的困难:“我们家兄弟姐妹4个都小,父母起早贪黑在地里刨也没用,每年收下来的粮食就那么多,全家人连饭也不够吃。没办法,当村支书的父亲只能上山采茶制茶,母亲半夜悄悄编制笠帽,再由父亲偷偷运到绍兴去卖,挣点钱贴补家用。可是,这样风险也太大,有一次,父亲的货担在车站被t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查没,回村就被挂上了‘投机倒把分子’的牌子在全村批斗,连书记的‘帽子’也被摘了……”

现任天台在沪流动党委副书记的王才平则更早就尝到了生活的艰辛。由于父亲在他10岁那年去世,让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他和母亲、两个姐姐以及两个年幼的弟弟,6口人只能挤在一间半房子里度日;仅仅因为拿不出每学期一块多钱的开销,他刚念到高小毕业就不得不辍学。只有10几岁,就尝试着做小生意。每年4月份就开始到高山上去打柴禾,山路太远,一听到鸡鸣就顶着星星出门,一整天才刚够打个来回。就这样背上好几天才攒够100斤干柴,卖给生产队可以换到8毛钱。就是这8毛钱,也赚得心惊胆战,有一次,他在山路上遇到一只狼,生生地尾随他走了一里多路。害怕!可是又有什么用?“那时候,我满心里想的就是通过怎么样的努力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点。可是在当时的农村,在地里劳动是肯定养不活自己的。想来想去,除了当兵,几乎没有什么路可走。”王才平回想自己的年少时光,仍不胜唏嘘,“直到参军入伍,我才终于能走出大山了!”

想走出大山、离开农村的人绝不止一个两个。在天台,有几十万农村人口,曾经因为整个社会环境的禁锢,让他们不得不困守着贫瘠的土地,脸朝黄土背朝天,而“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现实,又像一道枷锁,扼住了无数渴望富足生活的人。P008-009

序言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天地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江河在流动,云彩在飞动,星星在移动,树叶在飘动。四面八方的人才纷纷向上海流动,海内海外的资本源源向上海涌动。自从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以来,上海瞬息万变,不到20年时间,就成了举世瞩目的国际都会。

流动就是进步。历史在流动中前进,社会在流动中发展,上海在流动中浩大。

在涌向上海滚滚东流的长江中,有一朵小小的浪花,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银光,在洪流中欢快地跳舞,引来了人们关注的目光。这朵小浪花就是天台人,天台在沪流动党委。

天台是个风景秀丽的穷乡,八山半水分半田。地下没有矿藏,地上没有特产,加上重山阻隔,交通不便,所以世代贫穷。但是天台人勤劳,天台人聪明,一有机会,便会鲤鱼跳出龙门。休看鱼小池塘浅,一出龙门便是龙。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天台人纷纷涌向上海,天台人不打工.天台人是来经商。天台56万人口,来上海经商的就有5万人。其中有许多精明能干之士。在我所接触的老乡中,亿万富翁就有10多位。许多人在自己的行业中建起了城池,形成了帝国,使我这个书呆子十分惊讶。天台人所谓“在家是条虫,出来是条龙”,就是指时势和环境能够造就人才。

温州人经商有个好风气,就是抱团。团结一致,相互帮助,共谋发展。本来天台人在这方面欠缺一点,现在已有所变化。上海有台州商会、天台商会,商会凝聚着乡人。但商会毕竟是商人之会,在商言商。天台在沪的商人中,还有近200个共产党员呐。对于=共产党员来说,经商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他们还有理想,还有目标,他们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他们要正道经商,诚信做人。对于长期在外经商的共产党员来说,脱离了组织生活,如何保持“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使自己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天台人真聪明!想出了在上海成立流动党支部,继而发展成为流动党委,远靠天台县委,近靠上海虹口区委,流动党委的8个党支部都过着正常的组织生活。这是一个创造,是天台人创造的全国第一个,具有普遍的示范性的意义,引起了中组部的重视。

全国有1/10的人口在流动着,其中流动党员就有几百万。这几百万党员游离在党组织生活以外,党组织如何管理党员就成了问题。天台在沪流动党委的出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中出现的一件新事物,是解决离乡不离党的一个新课题,天台的经验值得总结,值得发扬,值得推广。

上海《支部生活》的记者向娟娟经过深入细致的采访,写成了《流动党委》一书,对于天台流动党委的形成和发展,组织和管理,作用和贡献,流动党委如何“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说得头头是道,不仅是天台流动党委经验的总结,天台人在外创业成功之路的写照,也是新时期党建新课题的一个鲜活读本。虽然我和向娟娟同为解放报人,因为隔代如隔山,我们咫尺天涯,还没见过面呢。但我十分赞赏她深入的采访作风。我感觉到,她同大部分在沪流动党员见过面、谈过话,她对天台的熟悉,对天台山文化的了解,也不亚于我。如今的记者,有这样的采访作风是难能可贵的。加上向娟娟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文章读来更是流畅。

我也是从天台山山沟沟里“流”到上海的党员,不过早已入“海”,不流不动了。但是作为一个天台山之子,我为天台的发展而欢颜,为天台人创造的“流动党委”而骄傲。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如果宁波的商人、温州的商人、四川的务工者、安徽的务工者……如果流向北京的人才,流向广东的人才,流向……他们中的党员也像天台人一样建起流动党委,像天台流动党委的党员一样过着正常的组织生活,那对于他们的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谐建设、正派经商、贡献客地、回报家乡,将有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后记

作为结束的开端(代后记)

虽然《流动党委》真的即将付梓,但我还是恍若梦中。

放在十年前,就算我再有想象力,恐怕也难以预见自己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物会是以这种方式、在这个时刻与世界发生关联。和每一个对文字心怀梦想的少年一样,我曾经以为自己会首先作一本手写体的诗集、一册插图本的小说……然而,正如你所见,它是一篇报告文学。回到那句已经被用滥的话吧:我猜对了开头,却猜不中这结局。

总之,这就是一本怎么看都会让我自己惴惴不安的书。

然而一旦提笔,也就意味着,我在命运的魔法盒子里推开了一扇陌生的门。

《流动党委》的缘起颇为偶然。2007年8月,我因为一次例行的工作采访接触到了创业在上海的天台人群体,他们的经历、他们的信仰、他们的首创精神都令人印象深刻。一年之后,在天台在沪流动党委书记许瑞明、副书记葛宏图的热情鼓励下,我开始设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跨度长达半年多的一对一访谈,历时近一个月的熬夜写作,几乎透支了我的健康,也让我一次次陷入自我怀疑。因为我总忍不住自问:对于这个全新的组织人群,我真的看懂了吗?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我的目光与思考是否足以穿越这急速裂变的30年?

直到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字,我才终于长舒一口气:无论如何,我已经尽力。在沪天台人群体呈现在我眼前,就如同一片繁花绽放的原野,它们尽情生长,最终又殊途同归。在记叙他们奋斗过、迷茫过、尝试过、探索过的字里行间,一个时代的逻辑似乎已隐约可见。

感谢天台县委组织部、天台在沪流动党委为我的写作创造了很宽松的条件。如果这本书能有什么价值,那一定是因为你们十多年来不懈的思考与探索,创造出了可贵的、独具光芒的经验。如果少了这一点,再多的文字都会苍白。

感谢所有为流动党委和《流动党委》付出过的人们,你们才是这部作品的真正作者。

感谢家人和师长的支持,没有你们加油,我大概难以完成这洋洋数万文字。

行文至此是一个结束,不管它是否圆满,都令我百感交集。因为,在如此有限的人生里,我竟然还有机会体验种种全新的开端,这真是一个充满惊奇的世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流动党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向娟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55288
开本 32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267
丛书名
印张 4.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8
15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6: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