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走近女将军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共和国的军事史册上,记录有这些名字:李贞、聂力、廖文海、吴晓恒、胡斐佩……她们无一列外都是女性,她们都是共和国为之骄傲的女将军。女将军是军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是一种钢铁也是温柔的美丽,使亿万女性为之骄傲,引无数男儿竞折腰。让我们一起翻开女将军的个人档案,走近女将军的情感空间,共同领略女将军的独特风采……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披露中国女将军个人档案的书。19位女将军鲜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引人入胜的趣闻轶事,英姿绰约的动人画卷,让人掩卷难忘。

这是一本涉足中国女将军情感空间的书。19位女将军家庭的悲欢离合,生活的油盐酱醋,人生的酸甜苦辣,读后感慨万千。

目录

感悟女将军——开篇寄语

李贞:开国睢一女将军

上将丈夫少将妻,开国将星中唯一“双子星座”/1

原名旦娃子,18岁时才有自己的名字/4

白色恐怖面前不低头,挎着竹篮找组织/6

三条枪换回一条人命,“刀下人”成为高级将领/8

营救的战友成为人生伴侣,巧扮“新娘”打“团防”/10

跳崖中流产,母亲情感涌满心头/12

战斗中相爱,“斗争”中被迫分手/14

不给妹妹当“保姆”。坐着脸盆下山岗/17

终身未育却儿孙满堂,母爱献给烈士遗孤/19

“集体宿舍”度过人生最后6年。将军遗物“一贫如洗”/23

聂力:第一位女中将

元帅家两代人一女单传,幼年“李丽”尝尽人间苦难/29

16岁还在读小学,一直是班里的“大”学生/33

东进上海江南厂,首战“远望”远洋测控船/34

挂帅南下长沙.再战“银河”巨型计算机/38

七位元帅出席婚礼,至今仍保持“最高规格”纪录/42

聂帅的最后叮咛:“你的根在江津啊!”/45

廖文海:全军医院第一位女将军

主持“超级医院”,高官、平民一样亲/49

离开中学去当兵,却没想走进了大学校门/52

“睁着”两眼做人。“吾日三省吾身”/55

吴晓恒:将军县第一位女将军

新添女将军。红安续写神奇/57

“红”得发紫时。厄运接连而至/58

“农药事件”带来命运转机,从此阳光灿烂/62

“惠侨楼”名扬四海时,职务从团级一步到军级/66

“拿不回一等奖,二等奖不翻番,我死不瞑目!”/70

胡斐佩:出生在美国的女将军

含泪代丈夫写遗嘱,难忘初恋/75

幼年记忆:逃难!逃难!逃难!/82

相隔25年。与父亲同为复旦校友/86

“开什么玩笑”口头禅中,官越做越大/88

140年前的同班同学,成为将军第二任丈夫/92

李希揩:从“白衣天使”到女将军

“将军第”又出了一位李将军。不同的是女性/10l

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尊父母意愿选择学医/104

上军医大学实属“没想到”。以全优成绩毕业留校/107

高超医术,巧手根治一门三代心脏病/110

世界奇迹,一天做20例肾移植手术/114

又一次“没想到”,54岁时坐在副校长的位置上/116

将军教员,靠背顺口溜就能认出自己的学生/118

赵织雯:毕生教鹌胄人的女将军

参军时就是上海市的明星人物,上等生走上从教之路/121

牢记周总理嘱咐,“助教”培养出上将学生/124

厄运天降,复员地方。上尉教师成为三级女工/126

执教华师大。在美国“捡”了顶硕士帽/129

重返军校教坛。第四次穿上军装,上尉一步到大校/132

交际语法的拓荒者。学习英语从此不再是难题/136

乔佩娟:文艺界第一位女将军

饰歌剧《小二黑结婚》女主角,名扬四海/139

四平支前队伍里,走来能歌善舞的小姑娘/142

无论顺境逆境,歌剧始终是心中的最爱/145

从演员到将军,越过《万水千山》/147

“人梯精神”有口皆碑,桃李满天下/150

彭钢:总政第一位女将军部长

幼年饱受苦难.“玉兰”在严寒中绽放/153

三年学完小学课程,上大学始叫彭钢/155

军校毕业就被迫转业,女兵变成修理工/158

爱岗敬业,从汽修工人到干部部部长/161

颇有伯父遗风,纪检部长铁骨铮铮/165

参加全军律师考试,成为年龄、职务、军衔最高之考生/168

贺捷生:领衔军事百科研究的女将军

诞生于打胜仗之时,出生10天就参加长征/17l

一路坎坷.抱着周总理胳膊热泪滂沱/175

重新穿上绿军装.军事百科研究如鱼得水/177

邓先群:致力于“双拥”工作的女将军

非凡的母亲.非凡的一家人/181

玩笑中小孩流产,落难时将军丈夫相伴/183

从资料员到群工部长,“双拥”评选不搞“终身制”/185

饱尝群众工作酸甜苦辣,将军有泪不轻弹/187

钟玉征:第一位专业技术女将军

首次亮相就给世界一个惊异,自此名留史册/19l

第一批女防化兵,一辈子与“官”无缘/194

原始方法破解高科技难题,成绩世界最好/198

身为清朝肃亲王的孙媳,将军有一个不寻常的家/203

王晓棠:从电影明星到女将军厂长

只身京城,当报幕员开始扬名/207

“小黎英”一炮走红,“玛诺”捧回国际大奖/210

第三届“百花”奖“封后”,颁奖会没有颁奖/214

从演员到导演,观众争着与“金环”合影/217

大明星与钱的隐秘故事。眼泪在心里流淌/221

1948年申请入党,38年后方如愿以偿/225

出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新思路不同凡响/226

晁福寰:从事水卫生研究的女将军

毕生与水病毒打交道,全军女性唯一“水将军”/231

“服从分配”四个字,改变大学毕业志愿/234

平常心对待职务晋升,一门心思干事业/236

不平凡人生的平凡家庭,夫妻彼此生活默契/238

邵华:执掌中国摄影界帅印的女将军

邵华即“少华”,童年饱尝铁窗风味/241

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在毛泽东面前说古论今/245

姐妹俩嫁给兄弟俩,与毛岸青结为伉俪/248

散文收进中学课本,摄影作品连获大奖/250

三次重走长征路,情系老少边穷/256

多媒体演示进“两会”,提案飞出“牡丹之歌”/258

杨俊生:武警部队第一位女将军

老乡家度过童年,半截铅笔托起“学堂梦”/261

5岁才知爸和妈,山村泪别爹和娘/264

谁有难就帮助谁.与“老右派”成为“忘年交”/266

听到起床号就怵.“红楼特区”学导弹/270

祸从天降,从二炮参谋到“龙门囚徒”/273

流离囚禁.与死神擦肩而过/275

不惑之年进武警,科技装备的“领头羊(杨)”/277

载人飞艇临空国际会议,展示不凡身手/281

岳喜塑:空军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

又矮又瘦初中生,意外当上飞行员/285

天山南北人工降雪,填补中国气象空白/288

飞行员离地三尺不分男女,同样面对空中险情/294

参加“神舟”5号空投试飞,终止40年蓝天畅想/297

多年“牛郎织女”生活,名副其实的“飞行员之家”/301

贾丹兵:辩和国最年轻的女将军

从普通卫生员到主任药师.著书捧出火热心肠/305

铁腕根治医院“红包”,决不搞下不为例/308

难能可贵的“百姓意识”,“满意在211医院”/310

走路脚下呼呼生风.追求人生快节奏/313

得益于“女排精神”,直言“梦想成真”/317

难忘北体“挂彩”经历.成为人生宝贵财富/320

满脑子装着两个字:冠军!冠军!冠军!/323

一样的排球不一样的出口,幸福生活平淡是真/325

后记

试读章节

      不给妹妹当“保姆"。坐着脸盆下山岗

1934年7月的一天,在永新县城东南牛田村的山路上,四个身穿灰色军装,头戴八角帽的人,匆匆地走着。一前一后是两名警卫员。中间的是谭家述,红军学校副校长;另一位是李贞,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

谭家述、李贞刚刚参加完湘赣省委紧急会议,正匆忙往红校赶。在这次会议上,任弼时宣布了红六军团撤离湘赣根据地进行西征的决定。

李贞一边走,一边琢磨着如何做好思想动员,圆满完成部队转移的任务。谭家述侧过头来,神秘地告诉她:“组织上准备把你留下来。”

“把我留下来?红军学校不是要一起走么?”李贞浓眉紧锁,双眼盯着谭家述。

谭家述见状,只好如实“招来”。李贞三妹李新兰是军团政委王震的夫人,即将临产,组织上准备让李贞留下来照顾她。

“不行,我去找任主席去!”李贞转身就去找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

一进门,李贞就直截了当地说:“任主席,我不同意留下。我是来参加革命的,革命还没成功,我怎么能留下来呢?妹妹生孩子,也不能影响我的工作,组织上可以找个老百姓照顾妹妹,我不能离开红军队伍。任主席,我要跟你们一起走!”

在李贞的坚持下,任弼时、萧克同意了。

8月7日,李贞与红军学校一起,随红六军团从赣西出发,踏上了艰难的西征之路。在黔东甘溪一带,红六军团遭到了敌军的突袭。因寡不敌众,战斗失利,红军部队被敌人分割包围成数段。为了突出重围,李贞奉命向部队传达军团首长的指示。她攀上一座大山,且战且走。山高路陡,气候多变。刚才还是好好的天气,顷刻问大雨倾盆,她走得更加艰难。她想,就是豁出命去,也要想方设法把军团首长的指示,迅速传达给被冲散的部队。她咬紧牙关,拄着一根树枝,踩着泥泞的山路,一步一步向前走。

忽然,李贞发现前面有一个人在挑着东西赶路。走近一看,原来是六师政委袁任远的警卫员。李贞一边与警卫员打招呼,一边打量他挑的东西,见担子里有个脸盆,便眼前一亮:坐着脸盆往山下滑,不是要快许多吗?想到这儿,李贞便对警卫员说:“小同志,借你的脸盆用一下,行吗?”警卫员伸手把脸盆递给了她。

李贞接过脸盆,用手拍了拍说:“不错,还满结实的。”说完,便坐着小脸盆,朝山坡一溜烟似地滑了下去。

警卫员一旁见状,吓得大叫:“首长,你这样太危险!要当心呀!”话音未落,李贞已滑到半山腰,不巧撞到了一棵树上,摔了个跟斗,脸盆也被甩得老远老远。

李贞的胳膊和腿也被树枝划破了,鲜血染红了衣服。她顾不上疼痛,咬牙爬了起来,一拐一拐地朝山下走去,终于在天黑之前找到了失散的部队。部队按照李贞传达的军团首长指示,迅速收拢调整部署,甩掉了阻击的敌人,在湘西与红二方面军胜利会师。

不久,蒋介石调集130个团的兵力对湘鄂川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企图一举消灭红军。这时,红二、六军团已经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的任务,于11月中旬告别湘鄂川黔人民,从桑植出发,踏上了万里征途。

李贞是怀着身孕开始长征的。一路上,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忍耐着各种恶劣环境带来的重重困难,跨过了金沙江,又渡过了大渡河,翻过了雪山。

由于战斗行动的需要,甘泗淇不能常跟李贞在一起。一次,当得知妻子病重时,急忙赶到她的身边,把自己唯一的私产——一支金笔,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奖品卖掉换药,才将李贞的病情稳定下来。

在随之进行的草地跋涉中,李贞怀孕七个月的孩子早产了。病体还没有恢复,又没有充饥之粮,李贞缺少奶水,孩子饿得啼哭不止。战友们见状,送来了自己舍不得吃的青稞面,但毕竟非常有限,而且青稞面也谈不上多少营养。没等走出草地,这可怜的小生命就夭折了。

孩子再次夭折,产后又没能很好休息,再加上伤寒病的侵袭,终使李贞病痛缠身,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解放后,一些老战友见到甘泗淇,不无遗憾地说:“老甘啊,你革命几十年,连个孩子也没有留下啊。”

李贞也常常感到内疚,觉得有些对不起丈夫。每当提起这事,甘泗淇总是说:“我要的是爱人,而不是孩子。”

P17-19

序言

          感悟女将军

              ——开篇寄语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1955年9月,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授衔仪式,授予10人以元帅军衔,1038人分别以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在798名少将题名榜上,女将军李贞的名字赫然排列其中。

中华民族文字记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诞生在3000年前的商朝。妇好是商王武丁众多嫔妃中的一位,于高宗中兴时期率领大军征伐四方,屡建功勋。如今,在河南安阳殷墟旧址旁,仍立有一座妇好碑。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曾来到这里凭吊。

女性而成将军,这是华夏古老的神话。但神话已经走进中国的历史。平阳公主镇守苇泽关,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瓦氏夫人抗倭显身手,洪宣娇太平天国是英豪;张琴秋通五国文字出任红四方面军组织部长,乌兰驰骋草原震敌胆等。这些执戟披甲、浴血沙场的女性,掌兵之众、权力之大,当在将军之列。不过,她们并没有获得“将军”的头衔。真正意义上的女将军诞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来自湘东浏阳河畔的李贞首开纪录。

1927年9月,李贞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全民族抗日战争,从全国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南征北战,功载史册。她“跳崖也不当俘虏”、“坐着花轿打团防”、“数十遗孤伴终身”等传奇经历,已在华夏儿女中广为传颂,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好教材。有诗赞曰: “百战戎装巾帼将,历尽沧桑不老松。”

198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中断23年的军衔制度,有1114名军官分别被授予少将、中将、上将军衔。在这灿烂的将星-中。盛开着“五朵金花”,她们是:聂力、廖文海、吴晓恒、胡斐佩、李希楷。之后,又有乔佩娟、彭钢、王晓棠、钟玉征、岳喜翠、杨俊生、贾丹兵、陈招娣等30余人晋升为少将军衔,还有十几位文职女将军,真可谓将星璀璨,光彩夺目。

从士兵到将军,数百万军中热血男儿谁不渴望如此殊荣,更何况是女性!因此,女将军是军中亮丽的风景。她们中,有的工作在最高统帅部,有的在军队院校教学,有的组织军事科研攻关,有的建功于文艺体育战线,无一例外的在科技、教育、艺术、体育、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成长难,女性成长更难。但是,再难也阻挡不了具有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的中国女性成长的潮流,而女将军则是站立在这个潮头上的“弄潮儿”。她们在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中脱颖而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崭露头角!

正因为如此,当代中国女将军就显得更难能可贵,更应受到尊敬和赞颂。她们是中国军人的光荣!她们是中国妇女的骄傲!于是,作者走近其中的19位女将军,将亲历亲见及所闻所思,奉献给人生如诗如画、业绩彪炳千古的女将军,奉献给走过80年风雨历程的人民军队!

后记

《走近女将军》完稿时,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在这新年伊始的日子里,我愿将这20万文字的“见面礼”奉献给广大读者,奉献给战斗在各条战线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这本书起笔于6年前。2001年元宵节,我应济南军区黄河出版社之约写完《中国女兵传奇》后,责任编辑约我再写一本女将军的书,并列入了纪念建军75周年图书计划。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出版。再往后,不少接受我采访的女将军打电话问我,书是不是出来了呀,别忘了给寄上一本;有的还说买一本也行啊。面对长辈,面对肩章上的闪闪金星,我无言以对,犹如一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小学生,心里惶惶然。在此期间,《科技日报》军事版主编唐先武看到了我的书稿,便决定在他负责的军事专版上进行连载。这样,我将书稿进行了浓缩,每人二三千字,每周刊登一篇,于2002年6月至11月进行了连载,没想到读者反应良好,纷纷来电来函建议结集出版,而将出版愿望变成现实的则是中共党史出版社的贾京玉编辑。在贾编辑和中共党史出版社领导的真诚帮助下,使这本书终于在建军80周年期间问世。在此,对关注、支持、帮助此书出版的诸位朋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现在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已经不是几年前写的那个稿子了,无论布局还是内容,都有了一个质的变化。尽管我努力写出每一位女将军的事业成就和精神风貌,但由于阅历和水平所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指正并谅解。书中的这19位女将军,并非是我刻意挑选的,而是迄今仅写完了这些,按军衔授予时间先后列序。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写作过程中,为了做到言皆有据、事皆可征,引用了一些书报资料和图片,恕不一一举例,特真诚致谢!如需沟通联系,劳请致函致电。邮箱:TNTl959@126.COM 

             涂学能

             2007年春节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走近女将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涂学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6879
开本 16开
页数 3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2
3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4: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