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启迪中学生智慧的哲理美文
内容
编辑推荐

这里,有优美而浪漫,让人馨香练怀久久不忘的心灵独白;这里,有启迪青春、点缀人生、畅想世纪的人生感悟;这里,有最具有代表性的或伤感或甜蜜或浪漫或纯情的情感故事;这里,有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论说……启迪你智慧的哲理美文,如此精彩,你怎能错过!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启迪中学生智慧的哲理美文,是引人深思的品格故事典范。其中每一篇故事都会贴近生活的写照,每一篇故事都会拓宽你的文化视野,每一篇故事都会激发你的心灵,每一篇故事都会是一对翅膀,使你勇敢飞翔!从这些故事中你会找到——成长和成才的启发,也会给你最深刻的认识,使你终身受益!

目录

第一篇 热爱生命

活着的目的/2

生命的路/7

生命的滋味/10

生命/15

敬畏生命/19

泪的重量/25

鸟啼 /33

第二篇 人生况昧

握手/40

论躺在床上 /43

吃酒  /49

喝茶  /54

新生活  /58

论无所事事 /6l

第三篇 名人本色

悼鲁迅 /68

周氏兄弟 /72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76

辜鸿铭访问记/88

贝多芬百年祭/98

第四篇 科学是美丽的

“天人合一”之现代版/106

蝉与数论 /111

对称趣谈 /116

光阴如箭 /123

庄德之辩 /128

宇宙末日 /134

第五篇 富爸爸的忠告

做有灵魂的富人/140

不断超越自  /145

用你独到的眼光看世界 /150

要有逆流而上的勇气 /158

凯撒与哈姆雷特/165

第六篇 景物传达的情思

树木 /174

山梨花/178

蔷薇/181

火绒草/184

樱花/186

雪/192

野草 /195

第七篇 新诗的魅力

发现/198

再别康桥 /200

繁星 /203

雨巷/206

桥洞 /210

我爱这土地/212

野兽/214

献给贝多芬/216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18

第八篇 “小中见大”的艺术

旅蒙商/222

留痕 /226

新鲜空气可以使你致命/229

无价之宝 /233

一天的等待 /238

试读章节

任何人活着只是为了能够称心如意,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人若感觉不到追求自己幸福的愿望,他也就感觉不到自己是活着的。人不可能想象没有追求个人幸福愿望的生活。对于每一个人,活着就是希望并达到幸福。希望并争取幸福就等于活着。

人只在自己身上,在自己这一个体当中感觉到生命,因此,起初人以为,他所渴求的幸福只是他个人的幸福。起初他似乎觉得,只有他一个人活着,真正活着。他觉得其他人的生命和自己的完全不一样,他把别人的生命仅仅当做生命的类似物。人只是观察别人的生命,并且只从观察中知道他们活着。只有当一个人愿意想到别人的时候,他才知道别人活着,而关于自己他是确切知道的,知道他活着,连一秒钟也不会终止这种知觉,因此,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生命看成真正的生命,而把周围其他人的生命只当做自己存在的一个条件。如果他不愿意别人不幸,那只是因为别人痛苦的样子会破坏他的幸福。如果他希望别人幸福,那也完全不像希望自己幸福一样,即不是要他希望他幸福的那个人称心如意,而只不过是要别人的幸福扩大他自己的幸福。对一个人来讲,只有他感觉到是自己的生活中的幸福,也就是自己的幸福,才是重要的和必需的。

于是,在追求实现自己的这种幸福时,人才注意到这种幸福取决于别人的幸福。而在观察、分析别人时,他看到,人们,甚至动物都有和他一样的生命观。所有这些生物,都像他一样,只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幸福,认为只有自己的生命才是重要的和真正的,而其他一切生物的生命只是实现他的幸福的工具。他看到,每一个生物,完全像他一样,应该准备着为了自己的小幸福去剥夺所有其他生物,包括像他一样有思考能力的人的大幸福,甚至生命。而明白了这一点以后,人不由自主地会形成这样的想法,即如果这是真的(而他知道这无疑是真的),那么不是一个,也不是十个,而是世上一切数不清的生物,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每分钟都准备消灭他这个认为生命仅仅为他一人存在的人。而且,明白了这一点以后,人就会发现,他视为生命意义所在的他个人的幸福不仅不可能被他轻易获得,而且大概会被夺去。

人活得越久,这样的论断就越为经验所证实,人也就会看到,他参与其间的那个由相互联系着的,一个想要消灭并吞食另一个的个体所组成的人间生活,对于他不仅不可能是幸福,而且大概会是巨大的灾难。

况且,即使一个人处于有利条件下,即他能顺利地和别人进行斗争,不为自己担惊受怕,理智和经验也会很快地向他指出,他作为个人享乐品从生活中抢来的那些类似幸福的东西,也不是幸福,而仿佛是幸福的样品,给予他仅仅是为了使他更真切地感受到经常与欢乐并存的痛苦而已。人活得越久越清楚地看到,欢乐越来越少,而苦闷、厌烦、操劳、痛苦却越来越多。岂止于此,他开始体验到精力的衰退和疾病的折磨,在眼看着别人生老病死的同时,他发现自己的生存(他只在其中才感觉到真正的充实的生命)每时每刻,每动一动都在接近虚弱、衰老和死亡。他的生命,除了遇到有可能被与他搏斗的其他生物消灭的千万次意外情况并且陷入越来越大的痛苦以外,按照自己的属性也只能是不断接近死亡,接近任何个人幸福的任何一种可能性连同个人生命都将被消灭的状态。人看到,他,他自身(他只在其中感觉到生命)所做的不过是和他根本无法与之搏斗的东西搏斗——和整个世界搏斗,他寻欢作乐,而实际得到的仅仅是幸福的类似物,并且总是以痛苦告终。可他还想永远保住那保不住的生命。人看到,他本人,他这个人身(他仅为之渴求幸福和生命)既不可能有幸福,也不可能有生命。而他想要的幸福和生命只有别的生物才具有,这些生物他觉察不到,也不可能觉察到,而且他不能够也不愿意知道这些生物的存在。

那个对于他重于一切、为他需要、他以为是惟一真正活着的东西,也就是他自身将要灭亡,变成骸骨、蛆虫,反正不是他了。而对他来说既不需要也不重要,他感觉不到是活着的那一整个由无数互相斗争着更替着的生物构成的世界,即真正的生命,才是永存的。因此,惟独人能感觉到的,人的全部活动都是为它而进行的这个生命,原来是某种靠不住的、令人难以忍受的东西。而在他之外,不为他所爱也不为他所感受和理解的生命却是惟一真正的生命。

只有他察觉不到的东西才具有他一个人向往的特性。这不是人在颓丧情绪支配下所想到的,这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想象,相反,这是十分明显的、毫无疑义的真理,人哪怕有一次想到这一层,或者别人哪怕有一次向他说明过,他将永远不再抛开它,任何东西也不可能把它从他的意识中消除。

【解读】

托尔斯泰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思想对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更是被俄国大众奉为“新宗教”,他的文章被视为“福音”。人道主义思想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在这篇文章中托尔斯泰所宣讲的也是爱的真谛。

他是从幸福切入主题的。幸福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活着的目的,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于是人们成为了他的忠实听众。他分析了人在追求幸福时的普遍心理:只有自己的幸福才是真正的、重要的,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甚至剥夺别人的幸福。如果每个人都如此想,那么就出现了一个生命的基本矛盾:我为了自己的幸福去剥夺别人的幸福,别人也可以为了他的幸福而来剥夺我的幸福。谁获得了幸福呢?惟一的法则是弱肉强食,但人总是要衰老的,青壮年时可以放肆剥夺,不过一旦老了,便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末了,谁也没有获得幸福。

怎样来解决这个基本矛盾呢?

P2-5

序言

呈献在广大青少年朋友面前的这套丛书叫作“新概念语文”,什么是“新概念语文”呢?顾名思义,所谓“概念”,即指“观念”、“思想”或“观点”,讲得更通俗点,即“看法”“想法”的意思;“新”,当然再容易理解不过了,它与“旧”相对,指过去所没有的东西。“新概念”,即是指用一种过去所没有的新的观点或视角去看……东西。

这要去看的东西当然是“语文”,语文,即语言文字的文本,语言文字是某一国家或某一民族千百万年来智慧与创造的结晶,是该国该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文本即是以语言文字写作成的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范本,是我们称作“文章”或“作品”的东西。汉魏政治家、文学家曹丕曾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把“文章”提到治理国家的伟大事业,传颂千古的伟大事业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可见简直有些顶礼膜拜了!实际上,如果我们细细想来,事情确乎是这样,西方古希腊人把“人”说成是“会说话的动物”,也就是说,人如果不会说话,便与动物无异,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会说话”,话语的记载,不就是文章吗?

这样,处于文章的“盛大”,千百年来,我们对后代、对青少年的一项最基本也是最原初的教育方法,便是从古今中外传承下来的典籍中精心挑选出一批经典作品来,供他们学习,供他们欣赏,供他们揣摸,供他们摹仿,从此而进入我们民族深邃的语言环境,进入了我们民族的生存语境,舍此而外,别无他径。这些挑选出来的作品,在古代称之为“文选”或“选文”,在现代,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甚至是当今称作教材的“语文”。

但是,古今中外的语言典籍浩如烟海,而且思想深度不一,见解认识不一,辞藻华丽不一,那么,我们怎样取舍“文章”“作品”呢?这是一个选择“角度”、“观点”或“标准”的问题。诚然,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标准,一选家有一选家的标准,一国家有一国家的标准,但无论怎样,我们总在不断完善修改自己的“标准”,总在不断推出新的“选本”,总在不断编写新的“语文”。时至今日,未有穷尽;从今以后,也未有尽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语文”即是“新概念语文”。

与时俱进的“新概念语文”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语文”,她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具有时代性、当代感。当代,对我们国家而言,是一个经济变革、经济振兴的时代,也是一个科教兴国,科技发展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对年青一代进行全面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教育,使他们能逐渐地进入世界科技文化的语境中,成为这方面的走向世界的专门人才。为此,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科学文化典籍的精选,形成我们“新概念语文”的一条鲜明的轨迹,而当代科学的进程尤其是我们这一轨迹描述中的重心或落脚点。

当代性的一个延伸是“大文化”的概念。要成为一位能融入世界的当代人,他首先得具有世界意义上的文化素质;从另一方面说,他必须从以前局限于某一时期、某一时代、某一党派甚至某一国家的相对狭小的文化圈子里走出来,用世界文化、同时也是博大的民族文化的视野来看待事物,看待人生,这样,全书纯正的文化品味与合符人性发展的典范作品便构成了我们“新概念语文”的又一线索。

当然,“新概念语文”还应是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文”。这是一种具有文学品味的欣赏,它不仅能怡情养性,培育起生活的情趣,纯净我们的心灵,而且能提高我们的审美趣味,对于艺术的情感与品评文章形式美和艺术美的独特感受。文学即是审美,作品即是美的载体,作品阅读即是审美教育,作品的引导性“解读”即是审美教育实施的过程。前面所说的“时代性”、“当代感”与大文化视野当然应溶汇于作品的审美欣赏之中。审美既不是纯形式的,说一篇文章写得如何如何的美;也不是纯感觉的,说一篇文章给人以如何惬意的感觉;审美是在纯正的文化熏陶与现代思想的形成中实现的,她使我们感到充实、视野开阔、对生活与人生充满信心与爱,从而点燃起我们事业进取的思想之火;这难道不是作品给我们所带来的至大的美感吗?  然而,说现代感也好,说文化品味也好,说审美价值也好,这仍然只能作为选编文章的一般性标准,只能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所有的选本按照这一标准都不会有错。而我们的“新概念语文”更有自己特定的目标与对象,她是针对广大青少年朋友和在校中学生选编的,她应具有合乎自己对象的标准与眼光,这一特定的对象与眼光,才真正构成我们“新概念”之为“新概念”的地方。我们应把教育的立足点转移到受教育者身上来,即把重点放到青少年学生自己的身上。我们不再把他们看作纯粹受教育的目标,我们应该放下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导师”地位,转换立足点,从青少年学生自己出发,依循他们自己身心的发展规律去开展教育,即由他们自己主动迎接教育,让他们自己把世界与知识的大门打开,让他们自己主动索取,进入智慧与知识之门。正是在这一“新”的视野中,我们的“新概念语文”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标准”与选编思路,即从青少年学生自己的生存出发,恰如其分地在他们的面前把“语文”所描述的世界打开,使他们循次渐进、由浅至深、由近至远、自然而然地领略这一世界,从而感受到语文世界中所蕴含的现代文化与审美特征。

我们在《新概念语文》第一卷中,从青少年朋友的身边事物出发,从他们最初的人生感受出发来选编作品。于是便有了“上中学第一天”经历的感受;“我的家”,家中的父母、祖父及我自己的永恒记忆与描述;由家而至家乡的思念,“家乡真美”,我立基于家乡的土地而感受到大地的滋润与博大;我正是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用眼睛来领略四时的景致,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日月星辰、晨昏昼夜,于是我感悟到自然的变化与造化的神奇;正是这一感悟激发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走近科学”,接受科学的启蒙教育;同时我也怀着好奇的心理去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它们是我童年生命的交流与展现;正是在这些作家作品的典范描述中,周边世界在我的眼前展开。

第二卷使我的视野进一步延伸,以至于对生活的赞美。“金色年华”是我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抒写与披露;而“艺术人生”则从我看似平庸的生活中充分领悟到艺术的色彩与旋律,从而感受到天籁之音的神奇与隽永;“五味畅想曲”,酸甜苦辣,南北风味,乡土浓情,“吃”味无穷,真够我品尝回味。同时,我也禁不住去缅怀革命者的奋斗与清苦,感受那生存的非常年代;我也接受长者与父辈的谆谆教诲,知道他们深切的寄望与做人的责任;我还在现代科学研究的视野中感知身边的“动物世界”,也从古人的“笑话”中培养起睿智与幽默;于是,我的人生开始变得丰富绚丽。

第三卷是我对生存的最初思考。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思考生命,关爱生命,是我生存之思的起点;我于是看到经典作家们对人生,诸如饮茶喝酒,看花谈睡之类“新生活”所作的深深的思索;同时,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为了不致于沉迷与堕落,我也要养成自己“独到的眼光”,作自己生活的主宰;我还用心去品味与思考文化名人不朽的生存,树立起人生的目标,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在科学的殿堂中,我终于知道,抽象深刻的科学原理,与生活的现象如此贴近,其实它们就是生活现象的升华,美的升华。而当我们怀着生活的思考,再去看待我们所常见的那些景物时,我们竟有了意外的发现,花草树木,鸟兽虫蛇皆成了伟大人格的象征;这一切,开启了我对生命、对生活、对伟人、对科学、对景物的深层思索。

第四卷,使我们的眼光超越周边环境而进入更宽广的视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循此阶梯而上,在书海中畅游,多么惬意而有“滋味”。同样,在艺术的领域里,我们感受到大师们创作的伟大与艰辛,有如蜜蜂之酿蜜,有如“悲剧的精神”。我们由此进一步培养起美的感受与欣赏的趣味,建筑、音乐、绘画与诗,我们从中寻到了美的踪迹,我们虽不一定是美学大师,但却一定是美的欣赏者与发现者j与美相对,在科学那里,我们纵横驰骋,从科学家谈到现代科学,从科学的困境谈到科学的风格,这些话题,已远远超出了科学本身,进入政治与未来的视野,是我们全方位知识领域的构建。而在环境保护的领域中,“物种”灭绝的悲歌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唯人主义的过度张扬,当导致人类自身的灾难,甚至毁灭。我们的视野还进一步扩展到古代,那种自然人文环境中的和谐自得分明勾画出存在的天然乐趣,令我们陶醉与向往;而且不仅我国,外国伟大抒情诗人盛赞自然的篇章,都应激发我们对自然无比深厚的爱。

第五卷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人类文明的深厚的历史。欧洲“伟大的复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论平等”,“论奴役”,破除宗教迷信,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这批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教诲我们,怎样以健全的“理性”去看待世界。“为真理辩护”,为真理献身,这是西方思想家们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一种精神,从古希腊、黑暗的中世纪,直到毁灭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政治家、思想家们都用他们雄辩的声音告诉我们,正义和良知必定战胜邪恶。在这里,我们开始进入理论思维境地,“人生”“时间”“知识”“快乐”“爱情”“自由”,这些在前几卷中曾经以优美的文笔所描述的东西,在这里都灌注于经典作家们一种睿智的思考,使我们更深地感悟到生存的价值与意义。即使在那些描述性的散文笔墨里,人生之思也使我们感慨万千:“门”、“卖的漫想”、“影子”、“等”、“优哉游哉”,单从字面我们就可以品味到这些散文中沉思的“神韵”。“凛然中华传记”、“奇人外传”展示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英雄正传,奇人别传,崇高与诙谐,悲剧与喜剧,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千古传颂,震撼心灵。“热点传真”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些当代年轻人所关注的社会的、科学的、政治的热点问题。

第六卷更是引领我们进入了思想的领域,它或许可叫作历史的反思吧。我们的思路从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世界的“五四精神”开始,在那里,我们接触到了中国新文化的伟大先驱,倾听他们的论说;而且,在他们“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行程中,我们的思绪穿越时空,一直延伸到现在,直面我们灵魂深处的“敌人”。“历史的沉思”也积聚于此,“十年一梦”、“牛棚小品”、“流氓意识”、一本书“吃”了十年,这是亲身经历的描述,也是灵魂的反思,更是社会的批判,于此我们更感我们民族精神之旅任重而道远。我们还随历史的进程走进经济改革的“新时代”,也随文化的复兴走进时下盛行的“学术报告厅”,充分领略经济学家、企业家与学者们的高谈阔论。在古典文化方面,我们既展示了千年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源流,也叙述了叛逆思想家们的伟大批判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以自己的思想与生命殉了自己的事业,人民与历史应铭记他们。在本卷纯属思辩的伟大哲学家的文字中,马克思、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这些世界思想史上的顶级人物,这些改变人类命运的先知第一次展示了他们的风貌,使我们深感人类思维的博大精深,使我们的精神视野跃进到新的层面。在全书结束处推出“崛起的中国”,这不仅是要让我们从历史和现实的双坐标更深刻更准确地认识中国,且是要让我们明白我们所有思想的提高和本领的增强仍只为了一个目标——振兴中华。

这就是我们所要依循的《新概念语文》的思维线路,也是我们所依据的选编的标准,在这一精神之旅的过程中,我们回归到事实本身,也就是回归到青少年朋友自己这里,基于他们知识的渴求与人生的感受,通过一批经典作家的启迪和引领,由他们自己把摆在他们面前的世界打开了,这完全是一种“新概念”意义上的开启,或许,这一开启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培养起他们无尽的阅读兴趣。

吴康

2003年元月写于鸿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启迪中学生智慧的哲理美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24172
开本 32开
页数 242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07
143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5: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