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细雨轻愁(少年创作卷)/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让我们珍藏那一份永久的感动;让我们检阅青春,重温梦想,聆听花开的声音;让我们记住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本书是《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系列之一,让你感受当代少年的创作才华。

内容推荐

1976年,江苏《少年文艺》从荒芜的文艺园地中探出了幼嫩的新芽,染绿了一方天地。经历了30年的风风雨雨,她始终坚持以“文学少年的知音,陶冶性情的艺苑,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为办刊宗旨,为几代少年送去文学的滋养,陪伴并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少年文艺》还是检阅中国当代原创儿童文学的一处重要窗口,董宏猷、郑渊洁、程玮、黄蓓佳、梅子涵、刘健屏、董天柚(北董)、常新港、陈丹燕、秦文君、金曾豪、曹文轩、周锐、沈石溪、孙云晓、刘保法、彭学军、玉清、牧铃、薛涛、祁智、郝月梅、饶雪漫、韩寒等作家先后登台亮相,把他们处女作或代表作奉献给这本刊物。今天这些星光闪耀的名字,已经和《少年文艺》一起被无数的读者铭记。本书是《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系列之一,让你感受当代少年的创作才华。

目录

初梦

小伞悠悠小伞悠悠

四大“名蛋”

阿童尼,你在哪里

主角

BAR

雁渡寒潭

雾里看花

门缝中的童年

梨花落了

梅雨时节

寄读

少年行

大哥

忏悔

草儿

夏日

红五月

谢意

一种成长

上帝的爱

雨季不再来

N次抉择

试读章节

初  梦

李岩炜

好像你走了很久很久,没有什么思想,不怎么开窍,甚至不常想起看看旁边的风景,只是一个劲地朝前走。忽然有一天,你的面前呼啦啦地拉开了一道幕,于是你看到了树,看到了房子,看到了透明的丝丝小雨、长着蓝色翅膀的蒲公英、摇摇曳曳的月亮秋千和海面上驶来的红帆船……一切是那样的奇妙,那样的难以想象而又合情合理。于是,从此你发现了别人,也发现了你自己。

十七岁生日那天母亲送我一条带白圆点的蓝丝带,第二天我就系着它去上学,系着它在街上甩着长辫子走来走去也是在那一天,从几封读者来信中发现了一张装在白皮大信封里的贺卡。

贺卡有香味,且是极淡雅极清新的那种香型。翻开,是一条小小的街,街边的路灯下,用凸形的字印着俏皮的两个“等待”。街的尽头,一个女孩子小小的身影仿佛在渐渐远去。

信封上没有寄信人地址,贴的是四分邮票。

我看完了便把它悄悄放进书包,没有让任何人看到。

黄昏时分我回家,走到街口的路灯下,依旧是看到那个圆肚子的果皮箱敦敦实实地立着,似乎像在等什么人。再往前走便看见电车站牌下依旧是那个高高的男孩子在暮色中倚着站牌静静地望我。而我依旧是低着头走过站牌,然后拐弯,一直走到家门口,在那个男孩的目光中轻轻掩上门。

回到屋里掏出那张贺卡仔细地看,轻轻用鼻子嗅它的香,然后把它放进抽屉锁上。

第二天黄昏,我回家仍然看见站牌下那个高高的男孩子温文平和地望着我。我不敢看他的眼睛他的脸,低着头匆匆走过,还是在他的目光中轻轻掩上门。

几天后收到第二封贺卡,亦是同种香型的。一圈小小的栅栏,栏中有一把长木椅,椅子的上方,一只淡粉色的降落伞上用凸形的字印着“等待”。

依旧是贴四分的邮票,没有署名。

合上贺卡,不禁想,不知道寄贺卡的人知不知道我是个极内向的女孩子,不喜欢物理和体育,知不知道我新近又收到一封退稿,是和贺卡一块寄到的,知不知道我天天凌晨两点睡觉为赶写一篇也许又是退稿的小说。

这以后每隔一星期收到一封贺卡,贺卡上的图案从开着窗户的小房子到牵着羊羔的小女孩应有尽有,凸起的或俏皮或潇洒或严肃的字永远是“等待”。

贺卡的香型也永远总是一种清淡的馨香。每每把鼻子凑上去轻轻闻它,总觉得自己整个人似乎也变得清新无比。

而站牌下的高个子男孩不管等的电车来或不来都永远地在黄昏里倚着站牌目送我从街口一直走进家门。

夜晚伏在台灯下写我的小说,窗外的风铃在夜色中叮叮当当地响,宛如一个无名的童话在安安静静地发生着。写得久了,抬起头,想窗外那个童话是不是在轻叩我的窗,想夜色中的车站是不是还有人倚着站牌等车。

然后便想穿上衣服出门去看一看,看看月下的童话是不是比我写在纸上的更美一些,看倚着站牌等车的人是不是已融入童话中变成一个英俊的白马王子。

有一个黄昏一进家门母亲就指着我问:“你的蓝丝带呢?”我跑去照镜子,果然,辫子上没有了蓝丝带。冲着镜子发了一会呆,对母亲说:“噢,我忘了,上体育课前我把它摘下来放在书屉里,忘了拿回来。”

当然是说谎,不过是让送我丝带的母亲不感到礼物被轻看的失望。

我赶紧跑出去从家门口一路地找,而那站牌下的男孩就一直静静地望着我,似乎在提醒着我是不是应该问一问他。

这样一路找下去走出了很远,什么也没找到。

第二天又收到白皮信封的贺卡,打开看,里面竞夹着一条带白圆点的蓝丝带。惊异得不能自制,在众目睽睽之下红了脸。走出校门,才敢拿出它来仔细地看,于是发现这芥是我那条蓝丝带。我的比这条旧比这条窄,而且有几处的丝线已经脱落。

拿着丝带往家走,直到远远望见熟悉的路灯熟悉的站牌,把丝带放进兜里,依旧是不敢细看站牌下等车的男孩,匆匆走过,心几乎跳出来。

回到家里,把丝带长长地摆在桌上,坐在桌前看它。

母亲进门,看见了,问:“丝带拿回来了?”我“嗯”了一声。父亲回来,也问:“丝带没丢呀?”我也“嗯”了一声。

心却茫然,不知该怎么做。

P1-3

序言

一路风尘,一路华采,《少年文艺》迎来了她30岁的生日。

三十而立——别说一个人如此,一个刊物大概也是如此。日月相伴,风雨兼程,30年过去,她已透出一派成熟的气息,早已成为儿童文学的一大名刊。

我与《少年文艺》的关系是一种非常密切的关系,我的许多重要作品都是在她这里发表的。后来我将主要力量用在了长篇小说的写作上而很少再写适合在她这里发表的中短篇,但与她的联系却一直就未中断过。刊物的编辑、负责人,虽然有所变化,但我与她的关系却是固定不变的。她的生日、她的重大活动、她的一些新的举措,我始终是关注的,并还不时地参与其中。这个刊物,是少数几个特别挂在我心头的刊物,提到她,我会有一种不自觉的偏袒,这种偏袒到了只许别人说她好而不可对她有所非议的地步。一个刊物到了让一个作者觉得就是他自己的刊物这样一种地步,可见这个刊物的编辑与负责人是多么的在乎她与作者的永远的友谊,她的办刊方针与趣味又是多么的深得人心。

事实上,与《少年文艺》有着这样一种牢不可破关系的绝非我一人。

她在刊物林立、竞争激烈的状态中非但没有凋零,却依旧风姿绰约,除去她的宗旨的一贯与正确,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培养与保持了一个强有力的作者队伍。30年间,她就一直没有忘记一个基本的却是有关生死存亡的道理:一个刊物如果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就会自行消亡。30年间,她将自己的很多心思用在了这个方面。开笔会、设奖项、辟专栏、搞大赛,采用各种各样的办法,目的就是发现新人、培养新人、联络老友、留住老友。今日之儿童文学界,许多人都会在心中记着《少年文艺》的栽培之恩、荐举之恩。他们的事业乃至后来的发达,正是从这里开始的。更有许多人会记着她那种不计作者一时有无贡献而却深念一份交情的风范。她让那么多的作家——无论这些作家日后是多么的飞黄腾达,都会在心中挂念她、念叨她,说明了这个刊物的编辑者深通办刊之道。

不少由她培养与荐举出来的作者日后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后来也许不再为她写稿,但他们却与其他作者一起创造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大业,而她从不计较一己得失。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与中国的儿童文学史有关的刊物。

这是一个有着自己鲜明宗旨的刊物。30年间,一些刊物憔悴了,一些刊物湮灭了,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刊物没有自己的宗旨或是本来有的而在后来没有坚守,朝三暮四。《少年文艺》很有操守,她在这样一个风云变幻、时尚迭起的时代,没有随波逐流、迷失自己。她一直清楚地为自己定位,为自己确立前进的方向。她知道她的性质、她为何物。岁月匆匆,人非物非,而她却还是她。一个刊物,能在30年后依然能够为人指认,这是需要足够的定力的。

宗旨之一:坚持文学性。

在众多的儿童文学刊物中,《少年文艺》对文学性的坚守是有目共睹的。在这样一个商业化的、流行文化大有燎原之势的社会中,她虽然很难丝毫不为所惑,很难做得纯粹,但相对于其他刊物而言,她的坚守就已经是很见勇气与品格了。多少年来,我就始终没有怀疑过她是一份文学刊物,而其他许多以“文学”的名义出版的刊物却早已在我的心中不再作为文学杂志来认定了。

这是一个否定文学和文学性的时代。这个时代有着比文学、文学性更加迷人的东西,比如时尚,比如各种各样古怪的思想,比如耸人听闻的消息,比如光怪陆离的形象,比如令人毛骨悚然的刺激。这个时代常常让人觉得,它什么都要,就是不要文学、不要艺术。对文学的蔑视,对文学是否具有文学性的怀疑,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也不再是几个人,而几乎是大多数了,公然否定文学性的都已大有人在。这些年,我们对文学已经早没有从前的崇敬之心了,对文学啐上一口的事情已屡屡发生。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许多文学刊物开始改头换面,以与时代同流,甚至有些刊物干脆出卖了自己。

也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少年文艺》却能站稳自己的脚跟,于艰难竭蹶之中,向人们显示她沿着文学的路数走下去的决心。这些年来,在她这里问世的具有浓重的文学色彩的作品依然很多。这些作品为中国儿童文学史的写作者提供了值得关注的文本。

《少年文艺》在坚持这样一个宗旨的同时,并没有一味固执。她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了时代的发展与读者阅读趣味的变化,她在绝不丢失文学性的前提之下,一直就在调整着自己。我们从她的相关活动以及一些新颖别致的栏目等方方面面,都能看出。坚持宗旨,但并不保守。事实上,当我们谈到一个刊物的时代性、一个刊物的新鲜与年轻时,我们同样会想到这个刊物。

现在这个刊物用作品集的方式来庆贺自己的30岁生日,这同时也是一次展示,一次检阅,一次对30年所确定的路线之正确性的论证。这些发表在不同时期的作品,无言地却又是那样生动而有力地诉说着曾以宝贵的版面让它们来到人世间的这个刊物的历史和品质。

《少年文艺》不过才走过30年的历程,未来茫茫,我们谁也无法去描绘她今后的岁月,因为,历史的走向常常会由于太过复杂的因素而使人无从把握。今天,在她的30岁生日的美好时光里,我们能做的就是为她衷心祝福:一生平安,一路风光。

2006年11月17日写于旅途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细雨轻愁(少年创作卷)/少年文艺30年原创精品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少年文艺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36943
开本 32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4
出版地 江苏
204
13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1:4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