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在红楼第几层
内容
编辑推荐

通过探佚考察曹雪芹原著《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其天性、梦性可用一‘痴’字形容,在《红楼梦》的语境中,这个字充溢着生存境域的终极深意。这种识度可以在禅本身之中找到根据和支持。禅的境界,是一切现成的现量境,即禅宗认为世俗智慧是对现象界片断的、虚幻的对象的认识,认为承认主客二分、逻辑推理,就远离了般若智慧的圆融无碍,因此禅宗不主张逃避现实,反而主张从一般凡境切入,才能建立禅悟的生命基础。这也正是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表现的识度。禅与《红楼梦》的这种识度关系到‘天道’、‘存在’这种‘终极视域’的深远意义,体现了中国天道的本质。禅与《红楼梦》一起,可以为新千年的世界文化之‘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承担一份责任。

内容推荐

在《红楼梦》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里隐藏着宝玉对禅的如何的理解?这里贯穿着怎样的伏脉千里的“禅机”?《红楼梦》怎样把传统的“禅悟”改造为“情悟”,最后成为《情僧录》?在宝玉听曲、黛玉葬花、湘云醉卧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名篇里,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禅宗生命哲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红楼里,真禅与假禅的是非焦点在哪里?

梁归智教授此书是目前探索《红楼梦》与禅之关系最深刻的著作,且明白晓畅,禅与《红楼梦》的这种识度关系体现了中国天道的本质。在《红楼梦》的人物、环境、言行、举止、名物中,禅是如何隐晦而微妙地表现出来的?作者运用“探佚学”的方法与大量的推理和论证,挖掘出一个隐藏在红学家们视野之外的《红楼梦》里的“禅的世界”。

目录

写作弁言

宝玉悟禅因缘起

借花献佛禅何物

宝玉悟禅寻本质

红楼探佚窥佛意

证情方悟雪芹禅

须辨真禅与假禅

清初禅悦且共参

葛藤红学有禅机

附录:“红学”何以应定位于“新国学”的思考

试读章节

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一个创始人龙树,反对小乘佛教以无余涅槃为追求的最高境界,提出了新的主张。他认为涅槃和世间的本性是一致的,无差别的,两者都是“空”,也都是不可言说的“妙有”。他批评小乘佛教不懂这个道理,厌恶和离弃世间,去追求超世间的涅槃,反而永远不能真正达到涅架。龙树说众生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正确认识一切事物的“实相”(本来面目),并加以运用,是“显示实相”。涅槃境界就是对实相的认识和运用,叫“实相涅槃”。

实相涅槃的内容有两个要点:一是从实相看,世间事物是流转生灭的,而涅槊是超出流转生灭的,但世间一切现象是毕竟空,以空为实相,涅柴本性也是毕竟空,两者都是空,这样可以说世间与涅槃是一回事,世间事物的实相就是涅槃的内容。

龙树说:“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槊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中论·观涅粲品》)

人如果缺少智慧,就会对事物产生颠倒分别,从而召来痛苦,如果能体会一切事物本来和人们的主观执著无关,并没有所谓实体,就会体会到“空”(无自性),也就还原了事物本来寂静的面目,这样也就达到了实相涅槃境界。再者,为了达到实相涅槃境界,必须永远不能停顿。这是因为一切事物都互相联系,人也是如此。人类是一个整体,不只是个体,不能单独行动,而要全体都行动起来,自利利他,甚至要以他为己,把自己融合在众生的汪洋大海中。这样在趋向涅槃的道路上,就会觉悟到有不少事要做,普度众生的事永远不可以停下来,也永远做不完,即使自身的觉悟已经达到了佛的境地,由于发愿要普度众生,也绝不进入无余涅架。这就是所谓“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柴”。

这样,按照世间的实际而行动就是践行涅架。相应地,这种践行涅檠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由染污(即污染)转为清净、由驳杂转为纯粹的过程。后来无亲、世著进一步提出了“转依”,来代替解脱。转,转变,依,所依,这是指与生俱来的而且相继不断的意识状态(藏识)。转依就是解决意识方面认识的问题,就是通过转变认识,以影响行为,进而改变客观环境。人们在修持过程中,如果能让清净的概念和认识逐渐代替染污的概念和认识,进而让整个认识改变,就会带来行为的改变,而行为的改变带来环境的改变。这样人生也就从染趋静,逐渐转变,终至染尽净满,身心面貌彻底改观,也就达到了转依,实现了涅槊。

因此,大乘佛教也就反对小乘佛教否定常、乐、我、净为人生基本要求的消极看法,而强调涅槃境界具有常、乐、我、净四种美好属性,甚至有常、恒、安、清凉、不老、不死、无垢、快乐八种行相,主张追求和实现人生真正的常、乐、我、净。

方立天教授总结说:小乘佛教以“虚无绝灭”为涅檠的内容,这是无视人生在宇宙中的地位和意义,否定人生应有的积极奋斗的精神,表现了对人生的悲观估计和消极无为的态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以一切事物的实相为涅槃的内容,而实相被归结为非有非无的毕竟空,这是拐弯抹角地否认客观世界的真实性。他们以悟解客观世界的不真实为最高的精神境界,不能不说是一种神秘主义的唯心论。但是中观学派把世间与涅槃打成一片,取消现实世界与彼岸世界的鸿沟,缩短人与佛的距离,这实际上又增加了涅粲学说的现实内容。大乘佛教学者主张研究为世间服务的知识,如天文、地理、医学、工艺等,这不仅影响了佛教的方向,也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道谛的“道”,指道路、途径、方法。所谓道谛,就是引向灭除痛苦、证得涅槃的正道。释迦牟尼不赞成当时印度其他流派修道的种种主张和方法,他不相信苦行主义的自我虐待,认为单纯的禁欲并无价值,也无益;他也反对纵欲主义,认为这更不能摆脱痛苦的纠缠;他也不要求人们信奉天神、祈祷和祭祀,认为这对于接触现实的苦难不起作用;他还认为冥思苦想,诸如探求宇宙和万物的起源结局问题,也没有什么意义,这些都不能带来真正的觉悟、解脱。

P10-12

序言

禅,是什么?是佛门中的一支独特宗派,具有最浓郁的中国特色,无与伦比。自开坛立宗后,其方法与精神沁透于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人不能尽觉尽识。中土诗词,离开禅就会成为“不可理解”的文字。正因如此,《红楼梦》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小说,所以禅也就沁透于其中,这也可说成是一种“规律”吧?此义未明,红楼难懂,而为读者讲讲这方面的书,似乎不多,而归智此著,就质量水平而观之,当推龙首。

禅,是一种“传授”方式,一种领会“捷径”。它——是把传者与受者双方的距离(或途径)缩到最短的地步,它要你扫除一切翳障直达目标。

禅,是灵性,所以红楼开卷即写通灵一义。灵,在智与慧之上,是中华民族精神活动的最高境界。

没有灵性的人,无法进入《红楼梦》中。

禅与灵,是感悟之本能。感悟不靠形式推理逻辑,不是算式与图表。

禅,是向上一路的,故云“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

禅,是不盲从权威偶像的,故常“呵佛骂祖”,常人不解,以邪说异端视之。

禅,不是“填鸭…‘灌输”,是启示触发,是契合,是通彻。

禅,有真假。“机锋语”“俏皮话”往往为俗人误作禅义。什么“弱水三千,但取一瓢”……说时还闭目合掌,笑煞笑煞!

禅,不“玄虚”,不“神秘”。读了梁归智教授这本书,自能相信斯言。

我是归智先生此书的序者,无论序者还是作者,都是脱不出文人论禅这个大范围的。我们的论禅若拿与真正的禅门大师去看,他们也许会大发一笑,认为我们还是未能抓住禅的灵魂命脉,说了些外道和误导的错话。但就是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来说,他也不过是一位文人禅者。因此,拙序还望真正的禅宗大师来指引和棒喝。

诗曰:

禅在红楼第九层,灵居慧上更超腾。

红楼一望诗中境,却借谈情号曰僧。

            丙戊闰七月初一夜于媚红室

书评(媒体评论)

禅,是什么?是佛门中的一支独特宗派,具有最浓郁的中国特色……中土诗词,离开禅就会成为“不可理解”的文字。正因如此,《红楼梦》是一部用诗写成的小说,所以禅也就沁透于其中,这也可说成是一种“规律”吧?此义未明,红楼难懂,而为读者讲讲这方面的书,似乎不多,而归智此著,就质量水平而观之,当推龙首。

——周汝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在红楼第几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归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079073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4
出版时间 2007-03-01
首版时间 2007-03-01
印刷时间 2007-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49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