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家庭保健必备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家庭保健医书,涉及人体健康基础知识、不同年龄段的卫生保健、常见疾病的症状与防治、院前急救常识、护理知识和就医常识等。全书语言通俗,内容实用、丰富,是广大家庭必备的家庭保健医书。

内容推荐

本书分基础篇、保健篇、疾病篇、急救篇、护理篇和就医篇。基础篇简要介绍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的过程和人体健康的新概念;保健篇则针对儿童期、青春期、婚育期及中老年期的不同特点,提出有效的健康保健方法;疾病篇在介绍常见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措施的同时,更精辟地介绍了当今的“时尚病”,如肥胖症、脂肪肝、颈椎病、骨质疏松症和老年痴呆症等判断的金指标和防治的新方法;急救篇着重介绍院前急救 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院前急救方法及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护理篇在简要介绍常用护理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对家庭病人的病情观察技巧和护理要领;就医篇不但告诉人们选择医院、就诊、住院等常识,还介绍了健康体检的选择,各种常用诊断检查的适应证、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等等。

目录

基础篇

一、人体的结构与功能/3

(一)人体的物质组成/3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8

(三)人体器官、系统的形态

与功能/12

运动系统/12

呼吸系统/16

消化系统/18

泌尿系统/25

脉管系统/26

生殖系统/29

内分泌系统/32

神经系统/34

感觉器系统/36

二、新陈代谢/40

(一)物质代谢/40

(二)能量代谢/42

三、人体健康新概念/44

(一)健康与“亚健康”/44

(二)精神状态与亚健康/44

(三)向亚健康要健康/45

(四)健康的标准与价值/47

保健篇

儿童期卫生保健

一、胎儿期卫生保健/51

(一)胎儿的生长发育/5l

(二)胎儿期保健的目的和

意义/52

(三)胎儿期危险因素/53

(四)胎儿监护/54

(五)胎儿保健/55

(六)产时的胎儿保健/57

二、新生儿期卫生保健/58

(一)新生儿期生理特点/58

(二)新生儿期保健要点/60

三、婴儿期卫生保健/64

(一)婴儿期生理特点/64

(二)婴儿期保健要点/64

四、幼儿期卫生保健/73

(一)幼儿期生理特点/73

(二)幼儿期保健要点/73

五、学龄前期卫生保健/76

(一)学龄前期生理特点/76

(二)学龄前期保健要点/76

六、学龄期卫生保健/78

(一)学龄期生理特点/78

(二)学龄期保健要点/79

 青春期卫生保健

(一)青春期生理特点/80

(二)性知识教育与性卫生/82

(三)月经期卫生/83

(四)遗精与手淫/84

(五)吸烟的危害/84

(六)青春期保健要点/87

 中年期卫生保健

(一)中年期生理特点/88

(二)女性与男性更年期/90

(三)中年期保健要点/91

 老年期卫生保健

(一)老年期生理特点/94

(二)老年期保健要点/96

 婚姻卫生保健

(一)择偶与优生/98

(二)婚前健康检查/99

 孕产期卫生保健

(一)孕期生理特点/101

(二)妊娠的征兆和诊断/102

(三)影响胎儿生长的因素/103

(四)孕期日常生活准则/104

(五)孕期常见症状/105

(六)孕期需要及时就医的症

状/106

(七)特殊疾病与孕产/107

(八)妊娠中必要的诊察和检

查/109

(九)产前诊断/110

(十)产程进展和孕妇须知/11O

(十一)产褥期及哺乳期卫生

保健/113

晚婚晚育与计划生育

(一)避孕方法/117

(二)人工流产/124

(三)绝育/125

饮食保健

(一)合理膳食/I28

(二)进食保健/132

(三)不同人群的饮食保健/133

运动保健

(--)运动保健的注意事项/138

(二)运动保健的方式/139

娱乐保健

(一)音乐与保健/144

(二)书法、绘画与保健/145

(三)棋牌与保健/145

(四)跳舞与保健/145

(五)花卉与保健/146

(六)旅游与保健/146

性保健

(一)性生活/148

(二)性教育/152

 心理卫生保健

(一)心理卫生常识/156

(二)不同人群的心理卫生/158

家庭消毒与消毒药物

(一)家庭常用的消毒方法/171

(二)家庭常用的消毒药物/173

个人卫生

(一)生活卫生/178

(二)服装卫生/185

(三)宠物的饲养卫生/188

(四)家庭电器的使用卫生/189

疾病篇

一、常见疾病症状及体征/195

发热/195

头痛/196

咳嗽与咳痰/199

胸痛/200

咯血(咳血)/201

呼吸困难/203

心悸1205

恶心、呕吐/206

紫绀/207

吞咽困难/208

腹痛/209

呕血、黑粪和便血/212

腹泻/214

便秘/216

眩晕/218

高血压/219

低血压/220

晕厥/221

甲状腺肿大/225

淋巴结肿大/226

腹部肿块/227

体表肿块/228

肝肿大/231

脾肿大/232

乳房肿块/233

附:男性乳房肿大/234

黄疸/235

腹水/236

贫血/237

出血点、紫癜、淤斑/239

水肿/239

尿量异常/241

血尿/242

尿频、尿急与尿痛/244

尿失禁/244

排尿困难/245

骨骼痛/246

关节痛/247

腰腿痛/249

瘫痪/25l

肌力减弱与肌萎缩/252

阴道出血/253

白带/254

月经异常/255

新生儿特有症状/256

小儿“X”形腿与“()”

形腿/258

小儿走路迟与说话迟/259

弱视/260 

附:假性近视/264

耳聋/264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269

 (一)心脑血管病/269

高血压/269

冠心痛/279

心肌梗死/286

心律失常/290

窦性心律失常/291

心脏过早搏动/292

阵发性心动过速/293

心房颤动(房颤)/294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296

房室传导阻滞/296

预激综合征/297

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299

病毒性心肌炎/300

高脂血症/302

急性脑血管病/30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06

脑血栓/309

脑出血/313

蛛网膜下隙(腔)出血/316

癫痫/317

(二)呼吸系统疾病/321

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321

流行性感冒/325

急性支气管炎/329

慢性支气管炎/330

支气管哮喘/331

支气管扩张/335

肺气肿/336

肺脓肿/336

肺炎/338

几种特殊的肺炎/339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339

支原体肺炎/339

病毒性肺炎/340

葡萄球菌肺炎/340

肺孢子虫性肺炎/340

非典型性肺炎/34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42

呼吸衰竭/342

(三)消化系统疾病/343

急性胃炎/343

慢性胃炎/346

阑尾炎/350

慢性阑尾炎/352

老年急性阑尾炎/352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353

小儿急性阑尾炎/353

附:对人类阑尾功能的新

认识/354

胆囊炎/355

胆囊结石/357

胆管结石/ 358

胆道蛔虫病/360

肝硬化/360

肝性脑病/362

急性胰腺炎/363

急性腹膜炎/365

(四)骨科疾病/365

肩周炎/365

腰椎间盘突出症/369

附:腰椎间盘的功能/372

(五)内分泌疾病/373

糖尿病/373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39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00

更年期综合征/402

(六)泌尿系统疾病/405

急性肾小球肾炎/405

肾病综合征/407

附:小儿肾病综合征/410

尿路感染/411

泌尿系结石(尿石症)/415

膀胱结石/417

前列腺增生/418

附:女性前列腺和前列腺

疾病/424

急性前列腺炎/424

慢性前列腺炎/426

前列腺癌/427

(七)血液系统疾病/428

贫血/428

缺铁性贫血/428

再生障碍性贫血/429

溶血性贫血/430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30

过敏性紫癜/431

白血病/432

急性白血病/432

慢性白血病/433

附:类白血病反应/434

(八)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434

肥胖症/434

附:有关减肥的热门话

题/441

脂肪肝/445

颈椎病/453

骨质疏松症/462

失眠/470

便秘/481

帕金森病/483

老年痴呆症/488

(九)常见癌肿的防治/499

食道癌/499

胃癌/500

原发性肝癌/501

结肠癌/502

直肠癌/503

肺癌/503

乳腺癌/504

子宫颈癌/506

(十)常见传染病的防治/507

肝炎/507

甲型肝炎/509

乙型肝炎/510

附录1:解读乙肝“两对

半”和HBVDNA/515

附录2:解读乙肝抗体/518

附录3:肝炎防治中应重

视的问题/520

附录4:乙肝病毒携带者

的自我保健/522

肺结核/524

痢疾/529

炭疽/534

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535

狂犬病/536

流行性出血热/537

艾滋病/538

急救篇

一、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545

二、常用的院前急救方法/546

(一)止血/546

(二)包扎/547

(三)骨折固定/549

(四)胸外心脏按压/551

(五)人工呼吸/552

(六)催吐、洗胃和导泻/553

三、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555

(一)创伤/555

(二)中暑/557

(三)冻伤/558

(四)电损伤/559

(五)溺水/560

(六)自缢/561

(七)气管异物/562

(八)毒蛇咬伤/563

(九)蜈蚣咬伤/564

(十)蜂类蜇伤/565

(十一)狗咬伤/565

(十二)蚂蟥咬伤/566

(十三)食物中毒/566

(十四)药物中毒/568

附:安眠药中毒/568

(十五)急性酒精中毒/569

(十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570

(十七)农药中毒/571

四、危重病的急救/573

(一)休克/573

(二)抽搐/574

(三)昏迷/575

五、自然灾害的急救/577

(一)地震/577

(二)火灾/578

(三)雷击伤/580

(四)水灾/581

护理篇

一、常用的护理知识/585

(一)卧室的环境/585

(二)病人的体位/586

(三)病人的头面部护理/586

(四)病人的皮肤护理/587

(五)卧床病人的床上擦浴

法/588

(六)口腔的护理/589

(七)预防褥疮的基本知识/590

(八)病人的体位更换/591

二、家庭病人的病情观察技巧/592

(一)常规观察/592

(二)病人出入量的记录/595

(三)大小便标本的留送/597

三、与治疗有关的护理知识/599

(一)热敷的正确应用/599

(二)冷敷的正确应用/600

(三)家庭氧气吸人/601

(四)家庭给药护理/602

四、饮食的管理/610

(一)基本饮食/610

(二)治疗饮食/611

五、家庭常见病人的护理/613

(一)老年病人的护理/613

(二)截瘫病人的家庭护理/615

(三)双眼皮手术后护理/615

(四)脑出血患者的出院护理/616

(五)昏迷病人的护理/616

(六)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619

(七)癫痫病人的家庭护理/621

(八)小儿支气管炎的家庭护理/622

(九)发热病人的家庭护理/623

(十)小儿高热惊厥的家庭护

理/624

六、临终病人的护理/625

(一)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及

护理对策/625  

(二)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内

容/626

(三)尸体料理/627

就医篇

一、看病须知/631

(一)医院的选择/631

(二)门诊就诊须知/633

(三)急诊须知/636

(四)住院须知/637

(五)探视和陪护须知/638

(六)出院须知/638

(七)转院须知/639

二、健康体检/640

(一)健康体检的内容及其重

要性/640

(二)体检的选择/642

(三)各类体检“套餐”/647

三、常见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及其临

床意义/650

(一)血液检查/650

血液常规检查/651

血液生化检查/654

免疫血清学检查/664

肿瘤标志物检查/666

(二)大小便检查/667

四、血、尿、粪便检查标本的收集及注意事项/673

(一)血样本的收集/673

(二)尿标本的收集/674

(三)粪便标本的采集/674

五、常用诊断技术的适应证、检查前准备及注意事项/676

(一)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辅助检查/676

(二)X线检查/678

(三)CT检查/680

(四)MRI检查/681

(五)内镜检查//681

(六)超声波检查/683

(七)放射性同位素检查(RI)/683

六、常用药物知识/685

(一)处方药/685

(二)非处方药/685

(三)特殊药品/687

(四)家庭用药常识/688

(五)家庭药箱的配备及保管/711

附:免疫接种常识/713

试读章节

四、幼儿期卫生保健

(一)幼儿期生理特点

出生后第2和第3年为幼儿期。幼儿的体格生长速度较婴儿缓慢,神经精神发育较迅速,语言和动作能力明显发展,自己会走动,又正处在断奶之后。如果不注意膳食质量,供给充足的营养,则容易发生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营养不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由于活动范围扩大,又没有安全感,易发生意外事故。又由于接触感染的机会较前增多,更要注意预防传染病。

(二)幼儿期保健要点

1.合理安排膳食 幼儿的膳食必须能供给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体格生长、神经精神发育和活动增多的需要。但幼儿在2岁至2岁半以前,乳牙尚未出齐,咀嚼和胃肠消化力较弱,因而食物宜细、软、烂,要为他们安排平衡膳食。还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进食习惯。平衡膳食是由多种食物组成。它不仅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还能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利于它们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制备平衡膳食要做到以下3点:

(1)质优:膳食中有营养价值较高的各类食品。

(2)量足:能满足机体生长发育需要的足够进食量和达到供给标准80%以上的营养素摄人量。

(3)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要合理:如3种产热营养素之间正确比例是:蛋白质供给热量应占总热能的12%~15%,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0%~60%。

幼儿膳食每日以4次进餐较好,全日热能在4餐中合理分配有利于幼儿生长发育。一般一日热能的分配大致是:早餐占25%,午餐占35%,午后点心占10%,晚餐占30%。进食时间一般是早餐在上午7点左右,午餐在11点,午后点心在午后3点,晚餐在下午6点。还要注意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不零吃。要逐渐培养其自用餐具的能力。进食时不能哭笑吵闹,亦不能给幼儿喂豆子、花生米、瓜子等,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导致意外。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睡眠要充足,每日睡12~14小时。餐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不吸吮手指,多做户外活动,在成人帮助下做操。

3.促进动作和语言发展 幼儿1岁至1岁半学会走路,2岁以后能够并且喜欢跑、跳、爬高,与此同时,手的精细动作也发展起来,初步学会用玩具做游戏。幼儿开始自己走路时走不稳,头向前,步子显得僵硬,走得很快,常常跌跤,往往需要成人牵着一只手领着走。由于此期小儿走路时容易跌倒,应注意预防跌倒而发生的意外。也应为小儿学走路腾出一定的空间,刚学走路时宜穿软底鞋,以利于脚趾和脚板的发育。为了促进小儿的跑、跳、攀登等动作的发展,要经常带小儿到儿童公园去玩小滑梯、平衡木、攀登架等,并积极引导和帮助、鼓励他(她)们独自活动。

1岁半至2岁,小儿逐渐学会拿各种玩具的动作,他(她)不再只是敲敲打打,而是会拿小匙把食物送到嘴里,会端起杯子喝水,能用积木搭“高塔”。2岁半以后,能拿笔“画画”,学会用小毛巾洗脸。可以说,这是人开始使用工具的年龄。当小儿学会拿玩具和使用物品的各种动作时,要正确弓l导,不要急于求成,要尽量避免消极制止。

出生后第2、第3年是小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及时教会小儿说话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任务。1岁以后,小儿理解语言的能力发展很快,如果成人用同样的词来反复说明一个物体或某个动作,经过若干次训练,他(她)虽然说不出来但能理解。因此,要经常结合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多和小儿说话,借机教他(她)说话,鼓励他(她)模仿着说话。

小儿2岁左右,能用2~5个词组成一句话,说话的积极性很高,但常常用词不当,发音也往往不正确。成人应正面示范予以纠正,不能因小儿年龄小就听之任之。

2~3岁是小儿掌握基本语言的阶段。小儿学会说话以后,很爱问“为什么”、“怎么了”等。成人要认真、正确地回答小儿提出的问题,要爱护小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此期小儿智力发育较快,语言及思维能力增强,模仿力强,成人应注意正确引导和示教,使之接受良好的教育熏陶。鼓励小儿做简单家务劳动,如开门、取衣物等,逐渐培养其注意力,引发小儿兴趣,去除外来干扰。

4.防止意外 此时幼儿已能独立行走,活动范围渐广,接触事物增多,但识别危险事物的能力不足,应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如电开关、药物及火源等,要放在小儿不能触及的地方。窗户、阳台、睡床要有栏杆,以防意外。

5.加强免疫 1岁以内小儿预防接种的基础免疫已基本完成,但每种菌苗或疫苗接种后产生免疫力只能持续一定的年限,故要根据每种菌苗或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持续时问,按期进行加强免疫。

P73-75

序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日益提高,“关爱生命,关注健康”已成为大众的共识,也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有关医学知识,提高自我防治意识,增强体质,也为工作在基层的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诊疗参考,我们编写了《家庭保健必备》一书,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分基础篇、保健篇、疾病篇、急救篇、护理篇和就医篇。基础篇简要地介绍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新陈代谢的过程和人体健康的新概念;保健篇则针对儿童期、青春期、婚育期及中老年期的不同特点,提出有效的健康保健方法;疾病篇在介绍常见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病与多发病防治措施的同时,更精辟地介绍了当今的“时尚病”,如肥胖症、脂肪肝、颈椎病、骨质疏松症和老年痴呆症等判断的金指标和防治的新方法;急救篇着重介绍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院前急救方法及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护理篇在简要介绍常用护理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对家庭病人的病情观察技巧和护理要领;就医篇不但告诉人们选择医院、就诊、住院等常识,还介绍了健康体检的选择,各种常用诊断检查的适应证、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等等。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资料新颖、时代感强,适合现代人的健康保健需求;力求内容全面、丰富实用,对人们的健康起保障作用。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有关医学著述及报刊资料,在此难以一一注明,谨向相关专家、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 者

2004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家庭保健必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松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523893
开本 32开
页数 7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62
出版时间 2005-02-01
首版时间 2005-02-01
印刷时间 200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6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161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04
141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