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技术创新与税收激励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论证税收激励措施对企业研究与开发的作用,分析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效益,并对中国税收激励政策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税收激励机制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

本书在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模式、经济增长理论、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市场理论和成本效益理论、税收理论与税收机理等的分析与研究基础上,通过数学语言来描绘税收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利用研究与开发作为税收与技术创新的结合点,探讨企业利用税收政策获取利益的机制,并通过分析政府应如何利用税收手段激励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并获取利益。

内容推荐

技术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核心作用已经成为共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加强技术创新,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切实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脚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技术创新是唯一的手段。在这方面,日本和韩国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本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国家的经济水平,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先例。各国为了促进本国的技术创新活动,纷纷采取税收激励的手段来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

我国学术界关于税收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与抑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分布在全国的许多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台了各种税收优惠措施,大都以短期经济增长为目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论证税收激励措施对企业研究与开发的作用,分析税收优惠政策的成本效益,并对中国税收激励政策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技术创新税收激励机制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

本书在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技术创新模式、经济增长理论、微观经济理论中的市场理论和成本效益理论、税收理论与税收机理等的分析与研究基础上,通过数学语言来描绘税收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利用研究与开发作为税收与技术创新的结合点,探讨企业利用税收政策获取利益的机制,并通过分析政府应如何利用税收手段激励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并获取利益。

本书由9章组成。

第一章讲述了本书的选题原因和意义,对该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了简要的评述,说明了文章的研究思路、结构以及创新点。

第二章分析技术创新的定义、分类、主客体、动机、环境,从经济、哲学、文化等不同视角看待技术创新,重点对英国、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做了介绍,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第三章主要分析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式和激励机制。首先说明技术创新的5种微观模式和3种宏观模式,分析了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创新动力,归纳各种激励理论以及在技术创新领域中的应用,并从市场、科技发展和政策三方面分析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笔者认为垄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技术创新,因为存在垄断可以保证企业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吸引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存在竞争对手的威胁,可以迫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最后,笔者认为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认清知识产权本质、研究国内外知识产权制度、及时制定和实施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

第四章主要从国家层面、产业层面及企业层面分析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本书先对产业结构理论进行梳理,分析技术创新在产业革命中的作用,从实证方面说明技术创新对于美国农业和汽车制造业的重大影响。从分析信息产品特点入手,通过考察信息技术的生产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发展状况,重点说明技术创新对于信息产业的重要性。通过分析IBM和Microsoft的成长经历,论证技术创新对于IT企业的重要性。

第五章主要从理论上论证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从新古典增长模型到内生增长模型,人力资本和知识作用逐渐得到承认,对技术创新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其中,Neo-Schumpeterian内生增长理论的关键在于:①新技术可以使原有的技术过时,即存在创造性破坏;②劳动者通过知识的积累可以改变劳动力不可积累的性质。Neo-Schumpeterian内生增长理论体现了技术创新的现实性质,如技术创新的外在性、非竞争性、部分非排他性等,更为符合现实的经济情况。

第六章论证我国政府对技术创新进行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书先对政府干预市场理论进行梳理,说明中国市场经济不完善,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本书从技术创新的资源以及产出两个角度论证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特点,认为我国政府有必要进行干预,并提出政府干预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

第七章首先说明采用研究与开发作为桥梁使技术创新与税收激励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因。将R&D投资作为技术创新的度量指标原因在于:从技术创新的过程、测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上分析,R&D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以及国外研究也往往用R&D投入等同于技术创新能力。然后分析R&D的外在性、不对称信息对R&D投资的影响,对比R&D投资的社会回报率与私人回报率区别,提供政府干预的理论与实际依据,说明公共R&D投资与私人R&D投资的关系。经过实证分析,在中国,政府R&D经费支出增加1%,企业R&D经费支出增加2.1%;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增加1%,企业R&D经费支出增加1.97%。

第八章主要分析税收激励措施对R&D投资的影响。税收激励的表现形式为免税期、投资税收津贴和低公司税率,这几种方式各有利弊。税收激励措施有效性分析方法主要有税收对企业决策影响的理论、q投资理论中的税收效应、有效税率方法、边际有效税率方法和动态生产模型这几种典型的方法,这几种方法在分析税收政策的作用机制时可以互为补充。然后,文章分析税收激励措施如何对R&D投资成本与效益产生影响、税收措施的效率以及世界各国各种税收激励措施的差异。针对免税期的特点,分析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认为免税期激励效果不明显,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投资,将导致企业的寻租行为并因此提高企业的注销率。在实证方面,根据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的情况,通过模型分析得出,政府为企业提供1元单位的税收优惠,企业将提高0.62元单位的研究与开发投入。最后,分析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与WTO规则冲突情况,探讨如何利用WTO规则补贴企业的R&D投资活动。

第九章得出了本书的结论,探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需要充分利用税收激励政策,促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进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最后,提出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改进建议。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一 选题创意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研究思路

 四 本书结构及主要创新点

 五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 技术创新理论探索

 一 技术创新的内涵

(一)技术创新的定义

(二)技术创新的分类

(三)技术创新主体

(四)技术创新动机

(五)技术创新环境

(六)关于技术创新的几种典型观点

 二 技术创新的哲学思考

(一)技术创新主体

(二)技术创新客体

 三 技术创新的国家模式与国际化

(一)英国的技术创新模式

(二)美国的技术创新模式

(三)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

第三章 技术创新主体与激励机制

 一 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式

(一)技术创新的微观模式

(二)技术创新的宏观模式

 二 不同体制下的技术创新主体与激励机制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技术创新主体与激励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技术创新主体与激励

 三 创新主体及其创新机制

(一)政府技术创新的动力

(二)研究机构技术创新的动力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四 激励理论在技术创新激励领域的应用

(一)激励理论 

(二)激励机制与技术创新

第四章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一 产业结构的演化理论

(一)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二)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理论

(三)钱纳里的产业结构理论

(四)霍夫曼的产业结构理论

(五)盐野谷裙一与筱原三代平对霍夫曼理论的修正

(六)发展经济学对产业结构演化理论的发展

 二 技术创新对产业的影响

(一)美国产业结构的演化阶段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革命

(三)技术创新对美国农、世的影响

(四)技术创新对美国汽车制造业的影响

(五)技术创新与美国信息相关产业

 三 技术创新与IT企业的成长

(一)IBM的技术创新与成长

(二)Microsoft的技术创新与成长

第五章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一 新古典增长理论——索洛增长模型

(一)索洛增长模型

(二)内牛增长理论

 二 第一代内生增长模型

(一)Arrow的干中学经济增长模型

(二)Romer基于研究与开发的内生增长模型

(三)Young对Arrow的干中学经济增长模型的扩展与深化

(四)技术进步的AK方法

 三 Neo—sc}mmpeterian内生增长模型 

(一)基本的Schumpeterian增长模型

(二)Barr0 and Sala-I-Martin的技术扩散模型

(三)市场领导者进行研究与开发的模型 

(四)竞争环境下的创新增长模型

(五)关于一般目的技术的内生增长模型 

第六章 技术创新与政府干预

 一 政府干预市场的理论

(一)政府干预市场的依据——市场失灵 

(二)政府干预的领域

(三)政府失灵

(四)政府干预的国际比较

 二 我国需要政府对技术创新进行适当干预

(一)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所处环境

(二)政府主导中国市场化的进程

 三 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一)我国专利申请及授权形势严峻

(二)我国在外国寻求专利保护的情况

(三)我国技术创新资源投入严重不足

(四)后发国家政府依靠技术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韩国政府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四 把握政府与市场结合的均衡,促进技术创新

(一)改善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二)改善R&D体系,加快技术扩散

(三)投资人力资本,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

(四)发展高科技,重点发展信息与通讯技术

(五)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

(六)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关系 

(七)加大政府在重大创新领域的干预力度

第七章 研究与开发投资分析

 一 R&D的定义

 二 R&D与技术创新

(一)R&D与新技术来源

(二)R&D与产品、市场开发

 三 R&D投资特点

(一)R&D投资具有不确定性

(二)R&D资本支出组成

(三)R&D与技术生命周期 

 四 R&D投资经济学分析

(一)R&D的外部性对R&D投资影响

(二)不对称信息对R&D投资的影响

(三)R&D的投资回报率分析

 五 公共R&D支出与私人R&D支出的关系

(一)理沦分析

(二)一些关于政府补贴企业R&D的典型分析

(三)公共R&D支出与企、R&D支出关系在中国情况的分析

第八章 促进研究与开发的税收激励

 一 税收激励的措施

(一)免税期

(二)投资税收津贴

(三)低公司税税率

 二 税收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分析

(一)税收对企业决策影响

(二)q投资理论中的税收效应

(三)有效税率方法

(四)边际有效税率评估税收激励效应

(五)动态生产模型

(六)一般均衡模型

 三 激励措施对R&D成本影响及激励措施的效率分析

(一)激励措施对R&D成本影响 

(二)激励措施的效率分析

 四 税收激励措施的国际化比较

 五 免税期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

(一)导敛企业寻租行为和高注销率

(二)免税期的激励效果不明显,不利于企业长期投资

 六 加入WTO对我国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影响

(一)补贴的定义

(二)补贴的分类

(三)有关R&D补贴的基本规定 

(四)加入WTO对中国技术创新政策的冲击

(五)建立符合WTO要求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七 现行税收制度中不利于技术创新的情况

(一)现行增值税加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

(二)现行所得税制度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

(三)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不明确,优惠政策混乱,优惠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 

第九章 结论与思考

 一 结论

 二 思考

(一)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二)利用税收激励政策,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中文参考文献

英文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技术创新与税收激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建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方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80523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07-06-01
首版时间 2007-06-01
印刷时间 2007-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812.42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4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