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史客(三山)
内容
试读章节

四川居长江流域的上游,是典型的盆地地形。在盆地外围的每个方向,都是崇山峻岭,其防护之厚非其他地域可比。长江三峡是其与东方之间的往来孔道,嘉陵江及其支流河谷低地是其与北方之间的往来孔道。两个方向的往来孔道俱极险要。大抵东面为水路,行江道;北面为陆路,行栈道。这两个方向又分别归重于两大重心:重庆和成都。由重庆东出,经三峡穿越巫山,可入湖北,大抵以奉节(古夔州)为其门户,矍塘关(亦称江关、捍关)即在此处;从成都北出,由金牛道、米仓道可入汉中,另由阴平道可通陇上,大抵以剑阁为其门户,剑门关即在此处。在重庆与成都之间,又有几条江河水路相连通。

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四角地位得以形成,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条件,即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优越,宜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才能够储粮养兵,供养、支撑一个庞大的政治军事集团。关中腹地为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形成的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古代河北的农业生产条件虽不如现在,但河北特别是河北北部拥有一种比较好的在内地与塞外之间、在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之间进行贸易的条件。这种经济特色跟河北作为中原与塞外之间的一个重要衔接地带的地位是相适应的。东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随着江南的开发和发展,到南朝时,在《禹贡》中称为“厥田下下”的东南扬州地区已呈现出相当繁华富裕的景象。自隋唐时起,东南财赋便为关中所倚重。隋代开凿大运河、唐代大力整治漕运,都有转输东南财赋以供给关中的意图。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经济上亦必仰仗东南,也经营运河,转输东南财赋以供给京师。四川盆地在历史上每被称为“天府之土”。四川腹地是长江及其众多支流冲积而形成的平原,沃野千里,宜于农业生产;加上四川及其周围地区物产丰富,因此,四川地区每被赞为“民殷国富”。

据四角山川险固之地,大多能成就一方霸业。但要统一天下,仅有地理条件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才能整合出一种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一种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是进取天下的社会基础。在分处四角的几大战略要地中,建立于关中和河北的政权都曾经完成过统一天下的大业,历史上的全国性政权也大多定都于此二地;建立于东南的政权,大多能统一江南半壁江山,与北方形成对峙之局,而少有统一天下的(除明朝朱元璋外);建立于四川的政权多为割据政权,而没有一个政权曾统一过天下。究其根源,都可从这些政权所赖以建立的社会基础中探寻一二。

P6-7

目录

饶胜文 中国山川地理形势

叶观澜 大美黄山——站在黄山看徽州

王子林 紫禁城的龙脉

林海 恰武夷少年——朱熹与柳永

宋燕 佛之劫——一个日本僧人亲历的五台山法难

祝大同 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五台山大佛光寺

蒋星煜 中国名山历代隐士一览表

储红霞 问道武当

于建勇 蒋介石登泰山记

李俊领 晚清的泰山祈雨与官员营私

闻建明 庐山非常道:1895—1949

曾瀛洲 南岳1938:国共合作蜜月期

余世存 天下林家说东瀚

宋燕 端了自己的江山

王外马甲  1935:贵州暗战

春秋的老胡 锦州撤退:“不抵抗”的最后一幕

序言

中国是个多山的大陆国家,所以中国人有积淀了千百年的山水情结。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寿,智者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和文化意识里,山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山水,是中国人的美学,是中国人的哲学,是中国人的宗教。而历史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山水,也伴随了整个中国人的历史。以《史客》的篇幅,欲搜尽古今哪怕是与山直接有关的历史,无异于望山兴叹,《三山》不过点亮一盏灯而已。

需要说明的,这里的“三山”不是三山五岳的意思,而是指我们中国人赋予山的三种属性:政治军事之山、信仰之山、审美文化之山。

本期的文章可说跨越古今,首篇《中国山川地理形势》,讨论地理到兵要地志的程度,是要有相当专业知识背景的,此非徐霞客所能为也。读此文,有顾炎武先生重生之感。难得的是,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重要概念——地理条件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意义,是随着人类战争技术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蜀地在三国可称天险之地,非邓艾冒死出阴平不能破,到了元明清,割据者却无一能逆中央统一之势。这里面固然有政治因素,还有一条就是入蜀道路的进步,从木质栈道逐步演化为屯土坡道,维修便利而破坏不易。于是轻易烧毁栈道就可以阻断交通的事情成为历史,蜀中天险也就不再那样令人畏惧了。

观澜先生的《大美黄山》以黄山带出徽文化,温文典雅,写出了一篇清溪般的散文来。我不曾去过黄山,只到过新安江、千岛湖,已是满心美不胜收。向上游走,快到皖浙界处,名毛竹源。遇一客舍,茅顶草堂,亦无菜单,只当垆美妇指架上火腿野禽,窗外瓜棚菜地,问客喜何味。周围绿草如毡,一条清溪从毛竹丛中湍湍而出,鸟鸣山涧,恍如仙境。忽闻人言,曰沿溪向上数十里外,即是黄山。数十里外,已是如此风情,看来就是到了黄山,我恐怕也会找不到词句来形容它的魅力了。

建明先生笔下的庐山,有细微的市井生活,更多的是一个中国近现代历史话剧的舞台。如果世界其他国家的作家写他们自己的“庐山”,大概只有俄罗斯的索契,美国的戴维营,或者日本的轻井泽山庄可以媲美了。

《佛之劫》从一个外国人,而且是佛教徒的笔下,重现中国古代的独特一幕,似有更独特的价值。说一点花絮,这个圆仁出发不久,被称作“日本诸葛亮”的东瀛名臣菅原道真就促使日本政府停止了遣唐使的派遣。理由有二,其一是认为派遣了这么多年遣唐使,遣隋使,中国的好东西已经基本学到了,再学,可能把糟粕学回来。这可能与日本高僧空海有关,他回来后一口一个“兄弟我在中国的时候”,唬得同门们顶礼膜拜,结果促成了同性恋在日本的大发展,这类从腐朽的大唐帝国主义社会回来的“高僧”带来很多令人头痛的麻烦;其二,菅原道真说遣唐使要经过疾风恶浪,经常翻船死人,我们日本国小人少,人才更少,经不起这样令人痛心的消耗。

朱熹和柳永是一绝对,若朱熹不究理学,实为一旷放老风流;纵柳永热衷功名,仍难掩祭柳七盛况。理与欲,功名与尘土,罄武夷之竹恐亦难以说清。这也如同貌似超凡脱俗的武夷,也难免因这两个子弟在红尘边缘若隐若现。《恰武夷少年》的作者心中或已有这样的感受,只是没有明言。

福建林氏,三坊七巷,是近代史的传奇,而余先生用这样饱含深情的笔调写饱含深情的林先生,是关于他们这个家族的文字中所仅见的。

作为一名贵州土著的“党史通”,王外马甲介绍黔地风云的文章总是令人兴味盎然。林青从遵义搞到的那七套密码本的确帮了大忙,也让总参二局大显神威。据说破译了国军密码的总参二局工作人员,在长征中经常一边骑在马上奔跑,一边用耳机收听敌方的电码,在心里进行转译,用马背上的报话机(美制)向行军中的中央报告情况。这种情况甚至引发了当时总参三局的嫉妒,因为他们的地下工作者送情报再快,也比不上国民党的电报员啊。

不当碍了众人观赏美文,就此打住。

编 者

2012年9月28日

内容推荐

《史客(三山)》由萨苏主编,中国是个多山的大陆国家,中国人有千百年的山水情结。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意识里,山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山水,是中国人的美学,是中国人的哲学,是中国人的宗教。而历史是发生在特定时间和空间的, 山水,也伴随了整个中国人的历史。

《史客(三山)》围绕中国人赋予山的三种属性:政治军事之山、信仰之山、审美文化之山,从山川地理角度讲述从古到今的中国史,有一个外国人亲历的唐武帝五台山灭佛的一幕,有近代史之山庐山的政治风云变幻,有蒋介石登泰山的细节,有以黄山为中心的徽文化的形成,有武夷文化中朱熹与柳永的有趣对比……

编辑推荐

《史客(三山)》由萨苏主编,史学大家蒋星煜、学者余世存、故宫考古专家王子林、军史作家王外马甲贡献力作,关注千百年中国人的山水情结,举凡政治军事之山、信仰之山、审美文化之山,尽收眼底。

一本书读懂中国古都风水文化史、武夷山文化史、黄山徽文化史、五台山佛教文化史,一部中国人的山川志。

1916年日本摄影家庐山牯岭全景图,一幅幅稀见老照片,泰山、庐山、衡山,近现代史一幕幕历史现场,逼真呈现。

隋末皇亲贵族子弟如何端了自己的江山,1935年地处偏远的贵州如何演绎了一场山寨版国共暗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史客(三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萨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5015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2-11-01
首版时间 2012-11-01
印刷时间 2012-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