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破局(中国经济改革反思及郎咸平现象解析)
内容
编辑推荐

经济工作就像飞行中的飞机,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在不停止运行的前提下对它进行修理和改良。这是一场由郎咸平发起的学术争鸣,其中夹杂着对现实利益的深刻反思,并逐渐走向一个新阶段。本书以郎咸平事件为契机,掀起了对改革观进行全民反思的浪潮,全书共分9章,分别对郎咸平的法学素养、郎咸平成名之道、科龙事件元凶、郎氏“信托责任”、郎咸平的专业水平、美国证券市场的辩方举证制度、郎咸平对韦尔奇的评价等。

内容推荐

破局,是为了重新启动新的梦想,归零,是为了减轻前进中沉重的负担,脚踏实地投入一回,补牢在亡羊前夕,思危在居安之时。谁也猜不透火山的沉默,谁也悟不明大海的平静,谁也看不穿天空的广袤,谁也道不明白云的悠然。做一个俗世的修行人,从点滴开始,沉淀精华,无论放光与否,充实便好。戒贪戒燥,保持清醒,从一个现实到另一个现实——一直在前进。

目录

郎成平现象透视(代序)

第一章 郎咸平的法学素养

第二章 郎咸平成名之道

第三章 国企改革真的天怒人怨吗?

第四章 科龙事件元凶:除了顾维军还有谁?

第五章 郎氏“信托责任”真的可信吗?

第六章 郎咸平的专业水平

第七章 美国证券市场真的实施辩方举证制度吗?

第八章 集体诉讼救命稻草还是灵丹妙药?

第九章 郎咸平对韦尔奇的评价正确吗?

试读章节

在与大导演张艺谋传出所谓的绯闻之前,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成千上万的中国模特里面还有一个叫王海珍的女孩子。同样,前两年饶颖的名字家喻户晓也是因为她跟赵忠祥的那段“恩怨情仇”。不管是有意的还是被迫的,跟名人搭上边成名起来自然会容易很多。

郎咸平的名字让中国大多数人了解还要从2004年8月9日他在复旦的那场演讲谈起。虽然郎咸平教授演讲的题目很露骨,叫《格林科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但从公开披露的信息,以及郎咸平教授的演讲中并没有证据显示格林柯尔的顾雏军、TCL的李东升、海尔的张瑞敏在同退民进过程中有违法的事实存在。在一个理性和法制化的社会里,在没有证据显示这些人违法之前,所有人都应该被视为清白的。他们之所以被郎咸平教授选中作为攻击目标的原因很简单:他们在中国是名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做得太成功了,他们不仅把家用电器做得像自来水一样走进千家万户,公司的业绩也都非常好,甚至在我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来自国际市场的收入都达到一个相当大的比重。应了那句老话,誉之所至,谤亦随之。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国力之争主要是企业之争,企业之争又主要是企业家之争。而郎咸平攻击的目标都是知名大企业。当有人问郎咸平为什么要这样干?郎咸平说:“你批评大企业,就肯定受它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可以受到大众的重视。当媒体质疑他有炒作的嫌疑之时,郎咸平坦言:“受到关注你就认为是炒作,如果你认为是炒作的话那就是炒作吧。一个经济学家如果不受到关注他讲的话有人听吗?大家不要把炒作这件事看成是非常负面的东西,不讲话就是不炒作了吗?”

郎咸平的话说得没错,炒作并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东西。但是炒作时应该掌握一定的分寸。如果为了炒作自己而罔顾别人的名誉,甚至对其他人进行诽谤就不仅不值得提倡,还应该被谴责,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更严重的是,郎咸平的出格言论已经不是影响到别人的名誉那么简单了,还打起了颠覆整个中国改革的主意。“一将功成万骨枯”,继续这样下去,整个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都会有成为郎咸平名利陪葬品的危险。

郎咸平点名茅于轼等公开与他辩论国有资产退出竞争领域的辩论会,但是茅于轼没有领情出席。当有记者问茅于轼为什么不去参加郎咸平的辩论会时,茅于轼说:“茅于轼外行人去干什么?”殊不知,郎咸平要的是你的知名度,无所谓你的观点。跟你较劲,容易成名。

当然,靠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策略也不是每次都行得通,郎咸平教授也。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坦率地说,郎咸平教授在那场对话中的表现令人失望。为了在美国人面前吹捧一下美国制度的完美,他把所有亚洲证券市场贬得一无是处,原以为可以博得这位洋人的欢心,岂料罗杰斯毫不买账。罗杰斯告诉我们,根据他的经验,美国股市跟亚洲股市一样,有很多黑暗的地方,也跟亚洲股市一样,有值得大家投资的地方。当然罗杰斯揶揄郎咸平的方式并没有像郎咸平对待别人那样锋芒毕露,罗杰斯说,我会经常犯错误,不犯错误的只有教授,就像郎咸平教授一样。这样的揶揄让郎咸平无法反驳,也带来台下一阵笑声。最后罗杰斯说:“这是我参与过的最棒的电视节目,真的。因为虽然教授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他很有趣。”郎咸平在真正的大师罗杰斯眼中俨然成了逗人开心的喜剧丑角。

哗众取宠 民粹主义

1963年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主席在总结湖南、河北等地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验时,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聪明”的郎咸平用过去两三年的行动把这句话改成:民粹主义,一弄就灵。郎咸平这么做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来自台湾,并在香港工作多年。香港的所谓民主派李柱铭之流就一直靠操弄民粹维持其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议会里面的席位。日本的小泉纯一郎也是一个善于操弄民粹的家伙,明明知道参拜靖国神社,一定会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反对。但为了挽回自己的支持率,利用日本一些人对中国、韩国等国家崛起的恐惧,一意孤行参拜靖国神社。正是这个看起来愚不可及的动作却总能帮助小泉度过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危机。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麦卡锡也是玩弄民粹主义的个中高手,美国国会但凡反对他的人都被他打成“共产党的同路人”,一时间国会议员们噤若寒蝉,美国政坛人人自危。在台湾岛,陈水扁就是擅长以不正当手段玩弄民粹,操弄族群矛盾,而且屡试不爽。海峡两岸关系在陈水扁之流一而再,再而三的操弄之下变得分外紧张。陈水扁才不在乎这些,只要他能达到个人的目的,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2006年3月5日马英九就暗讽陈水扁,他强调现今台湾政坛有太多的巧言令色、翻来覆去的人,这种人很会讲话、很会骗选票,但是一上台就一塌糊涂,真的是“祸国殃民”。其实郎咸平又何尝不是这种人呢?曾经有网友问郎咸平教授怎么看台海公投。朗咸平说:“台海公投是陈水扁争取台湾民众认同的手段,而且他似乎很成功,台湾民粹主义受到如此激励竟然使阿扁的选情高涨,这是台湾人的悲哀,也是中国人的悲哀。”今天,郎咸平应该欣喜地看到,他已经成功地把民粹主义引到中国大陆。在当今的中国,只要对郎咸平有不同意见,都会被说成是既得利益的拥护者、代言人,就会被“郎迷们“的口水淹没。

郎咸平操弄民粹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包装成全体民众和中小股民利益的代表者,国有资产的捍卫者,中国学术界孤独的良心。甚至炮制了自己为了报效中国,放弃美国国籍的弥天大谎。

比如2005年10月1日在墨尔本的演讲中,郎咸平说:

1994年之前,我像各位的心情一样,期盼着祖国的强大。甚至呢,我当时有点儿懊悔。我在美国,混得还可以。我在纽约大学当教授,芝加哥大学当教授,在学术界还有一点点小小的地位。最遗隐的一点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我竟然没有办法亲自参与。1994年之后,抛妻弃子,放弃一切,包括美国的国籍,毅然决然地回到了香港,2000年之后,正式踏入国内。我的一生,做的错误不断,但是这件事情,可能还算是比较正确的。

后来在回答一位听众的提问的时候,郎咸平说:

我拿我的例子来鼓励你,当时,美国大使馆奉美国国务院的指示,对放弃美国国籍的人力加挽留,因为这些人不是最有钱的人,就是最有潜力的人,或者最有实力的人,一般人是不会放弃的。某一天我要放弃,他们对我说了两个问题,一个是:郎先生,你不要放弃嘛,你有没有想过,你讲话错了,共产党把你抓起来怎么办?我说,就算是有这么一天,我也不会求美国政府。还有一个问题,他们说,有一本书说,2008年中国经济会崩溃,但你有没有想到,到那个时候,你拿着美国护照,你可以回到佛罗里达,或夏威夷,过

你的好日子。我说,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将与中国共沉沦。

这就是我的回答。(掌声)

在评述郎咸平放弃美国国籍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段李敖在台湾所谓的“立法院”质询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李远哲博士的一段对白:

我(李敖)再问他:“请你告诉我,你什么时候抛弃美国国籍。”

李远哲说:“我回国后,听说中央研究院院长不能有双重国籍,所以我就尝试丢弃它,因为美国代表处告诉我,我不能在这里放弃台湾,放弃美国国籍必须出国,所以我第一次找到出国的机会可能是在四月份”。P46-50

序言

1936年美国大选时,共和党推举一个叫兰顿的州长来跟罗斯福竞选总统。胡适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这件事的时候说:“You can't beat somebody with nobody,”(你们不能拿小人物来打大人物)“You can't beat somethingwith nothing。”(你不能拿不存在的东西来打东西)。在郎咸平的言论成为“主流”声音的今日,给郎咸平纠错、跟郎咸平叫板注定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活。不仅难免“好为人师”之讥,纠错的人自己也难保一贯正确。最后是自己出错反被别人纠。实际上,给郎咸平纠错实在是情非得已。他对联想、海尔、TCL大肆抨击还不算,居然对整个国家的改革方向打起了主意,兹事体大。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2006年来复旦讲学,我向他报告我在写一本给郎咸平纠错的书的时候,陈志武教授向我表达了郎咸平不值得一驳的看法。但我还是觉得: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动跑掉。一个知识分子(我也许还只能算一个小小的“知道分子”)的道德底线不应该仅仅是坚持真理,也有义务把真相告诉公众,没有理由对郎咸平的歪理邪说视而不见。庆幸的是,郎咸平犯的大都是低级错误,纠正起来并不是很费力,倒是浪费了不少喝咖啡的时间。

网上流传一个笑话:某天,一个牧羊人赶着一群羊在辽阔的大草原上行走,迎面碰到一个西装革履并拿着公文包的人。来人拦住牧羊人并对他说:“我可以告诉你,你的羊群有几只羊。”随即,他用卫星定位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信息发到总部的数据库。片刻后,他告诉牧羊人他共有1460只羊,并且要求牧民给他一只羊作为报酬。牧羊人答应了。随后,牧羊人对来人说:“如果我能说出你是哪家公司的,你能否把你抱的那只羊还给我?”来人想了想,说“行”。牧羊人说:“你是麦肯锡公司的。”那人很惊讶,问牧羊人是怎么知道的。牧羊人说:“有三个理由足以让我知道你来自麦肯锡:1.没有请你,你自己就找上门来;2.你告诉了我一个早已知道的信息,还要向我收费;3.一看就知道你不懂我们这一行,你抱的根本不是羊,而是一只牧羊犬。”

“自己找上门”的郎咸平的出现就如同公牛进了瓷器店,把国内经济学界冲得稀里哗啦。整个社会对于经济改革的方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歧。普通百姓更是莫衷一是,无所适从。郎咸平先生在过去两年一些场合也的确提出过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比如:政府要守信用,不能出尔反尔。又比如:现在很多人生病没有钱看医生;反对腐败、主张严刑峻法等等。但是,郎咸平先生更多的时候是无的放矢地批评国内一些优秀企业如海尔、TCL、联想;无中生有地说美国证券市场实行辩方举证制度等等。《伟大的博弈》里面有这样的话:资本市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充满了争议。理性的争议对资本市场的发展、经济改革的推进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不情愿地看到,在郎咸平走红的这两三年当中,国内的经济学界基本上失去了理性讨论问题的空间。如果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立即被扣上“既得利益的代言人”、“国有资产流失的受益者”等帽子。吴敬琏、刘吉、陈志武、张维迎、许小年、张军、周其仁等国内外知名经济学者都曾收到过郎咸平先生批发的大小“帽子”。被蒙蔽的网民也不分青红皂白,对这些经济学家群起而攻之。在被误导的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之下,经济界噤若寒蝉,反对郎咸平的声音逐渐消弭。

麦肯锡当然不是外行,前面这个笑话只不过是拿麦肯锡偶尔的失误寻开心。然而说郎咸平是外行绝不为过。我就是以罗杰斯先生与郎咸平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头脑风暴”节目的对话中,罗杰斯先生提出的“投资的三要诀”来研究郎咸平的“学术成果”和“学术生涯”的。三要诀是:好奇、怀疑和坚持。不研究不知道,一了解吓一跳。郎咸平的学术造假工程在我的显微镜中无所遁形。他不仅在非财务学领域是外行,即使是在财务学的领域也是错误连篇、笑话连连。他的那些所谓的学术论文绝大部分是通过学术腐败的途径得到的:剽窃、占有、挂名、假数据、假资料等市面上能见到的学术腐败类型郎咸平都把它们发挥到了极致。他所谓的纽约大学教授的头衔也不过是杜撰的,是郎咸平屡屡拿来盗名欺世的工具而已。关于这点,本书将有专门的章节详述。

……

1948年,美国总统竞选时,媒体一边倒地认为共和党的候选人杜威会战胜农民出身的民主党候选人杜鲁门。《芝加哥论坛报》为了抢新闻,甚至在竞选结果出炉之前刊登《杜威战胜杜鲁门》的新闻,闹了个大笑话。杜鲁门在胜选感言中说,支持我的人未必是你们媒体愿意理会的人。意思是你们只考虑你们周围一些人的看法,当然以为共和党候选人会当选。1969年,尼克松政府的政策面临着在国会强大反对、大量市民上街游行示威的时候,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直接诉诸民意。首次提出了“沉默的大多数”(Silent Majority)的概念。实践证明,那些声浪很大反对他的政策的人其实只不过是当时美国的少数派而已。

今天中国的情况也很类似。表面上看,支持郎咸平的力量的确很强大,在“郎顾之争”之初,郎咸平在网民中的支持率甚至达到了90%。除去一些“社会主义墙脚挖掘工”和一部分被郎咸平堂而皇之的“保护国有资产”的外表所蒙蔽的人以外,大多数都是那些自以为是社会最底层、自身的利益面临改革冲击的国企员工。殊不知,中国还有一个比他们艰苦得多、人口多得多的农民阶级。农民是不会被国有企业正式录用的,虽然郎咸平说国有企业是“你的、我的、大家的”,这个大家显然不包括农民。在中国、农民阶级才是中国的大多数,是国退民进改革的最终受益人。这一点,不是像笔者一样从小放牛、从小种田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不信真相尽成灰,不信正义唤不回”。本书试图把郎咸平在过去几年当中在学术上的错误展示给大家,以此打破郎咸平的神话。大家回到理性思考的现实世界中来,共同为中国的经济改革献计献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破局(中国经济改革反思及郎咸平现象解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檀江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2526
开本 16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6
153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