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易(追寻失落的文明)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的出发点是《周易》这部古文献的性质和内容。从古到今,这部被人们尊为《易经》的书,到底说些什么?从来就是一团迷雾。首先是战国《易传》派的误导,然后是两汉经师的穿凿,再加上谶纬神学的干扰,使这部所谓的《古经》成为一部既神圣又无法解读的古书。本书深入破解《周易》这本古书,帮助读者读懂这部“天书”!

内容推荐

作者从人类学、社会学、社会经济学的综合角度,跨越夏、商、周三代作长时段的宏观考察,论述了中国古代社会从氏族到国家的发展过程。周人第一次创建了中国原始国家的实体,并导致了氏族社会的消亡。《周易》将国家社会确立氏族社会消亡这一《易世革命》过程作成的记录,是中国人类历史理性的第一次展现。

目录

自序

壹、《周易》一家言(绪论)

一、从禁忌到公开

二、《周易》的早期流传

(一)春秋时期

(二)战国时期

三、释“易”

(一)周人之“易”

(二)士之“易”

 四、《周易》溯源

(一)周文王的故事

(二)孔子的故事

 五、“元亨利贞”——周王朝的开国大典及其他

贰、《周易》稽古

 一、《周易》文本与异文

 二、《周易》的文字训诂

 三、《易传》的参考作用

 四、关于考论

 五、释读《周易》

 一、[乾、坤]  二、[屯、蒙]

 三、[需、豁]  四、[师、比]

五、[小畜、履]  六、[泰、否]

七、[同人、大有]  八、[谦、豫]

九、[随、盎]  十、[临、观]

十一、[噬嗑、贲]  十二、[剥、後]

十三、[无妄、大畜] 十四、[颐、大遏]

十五、[留坎、离]  十六、[咸、恒]

十七、[逐、大壮]  十八、[晋、明夷]

十九、[家人、睽]  二十、[蹇、解]

二十一、[损、益]  二十二、[央、始]

二十三、[萃、升]  二十四、[困、井]

二十五、[革、鼎]  二十六、[震、艮]

二十七、[渐、蹄妹] 二十八、[鲎、旅]

二十九、[巽、兑]  三十、[涣、筛]

三十一、[中孚、小过] 三十二、[既济、未济]

叁、《周易》启示录

 一、说不完的龙

(一)大鳄的故事

(二)《周易》与龙

(三)“图腾”刍言

 二、占卜与商文化

(一)关于占卜文化

(二)从占卜看商人的天道观

(三)关于“祖甲改革”

 三、周人与筮占

(一)历史理性的展现

(二)氏族社会的扩散

(三)国家理念的形成

 四、国家从意识到实体

(一)大禹的故事

(二)商汤的故事

(三)殷商的国家理念

(四)周人国家实体的形成

五、《吕刑》说略

(一)《吕刑》释读

(二)《吕刑》评议

(三)国家统合与宗族分封

六、理性的困惑

(一)对历史理性的探索

(二)哲学的理性与理性的哲学

(三)理性到底是什么?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周易》就是周王对筮数进行占断的专用书。由于它被认为是周先公先王与上天对话的文字记录,同时又是时王用以同上天对话的依据,因而将这部书纳入禁忌而加以保护,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所谓禁忌和保护,主要针对《周易》的文字内容及其解释使用方法不外传。除了王和极少数专职官员之外,谁都不可能接触到这部书,更不能知道使用它进行占断的方法。周史就是负责监守、掌管,并熟悉这部书的文字内容,精通其使用方法以协助时王进行占断的专职官员。时王倘若有知识,有能力,则史官只备咨询而已。倘若时王的知识和能力都不强,史官的地位就十分重要了。国运的兴衰,王朝的存亡,都要受其影响。

上古时代,史官是世职。担任史职,不但牵涉王官本人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还关系到史官家族的兴衰荣辱。因此,如何监管好这部神圣的文献,确保垄断它所包含的知识,使职守能在自己家族中有效地世代相传,对史官本人来说,就至关重要了。

正是由于上面所描述的禁忌,在周史奔陈以前,我们只有筮数的记录,却从来不曾看到过占断的记录。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春秋初期,有考古实物为证并可以查考的筮例,大约有八十四例(季旭升《古文字中的易卦材料》,发表于《象数易学研究》第三辑,巴蜀书社2003)。这些筮例都是刻画或烧铸于角、石、陶、甲、骨、青铜器等器物上的数字卦。早期的筮例有三位数的、四位数的;到了殷商后期和西周,就大都是六位数的了。但怎样占断,不但讳莫如深,就连卦名也不曾出现过,更不要说卦、爻辞的文句了。有些青铜器上有铭文,也有数字卦,但占断情况,就连影射都没有的。这些都表明,禁忌的不是筮,而是占。

占的禁忌,可以追溯到文字的禁忌。《世本·作篇》说“沮诵苍颉作书”。这位沮诵苍颉,三国时的宋衷说他是黄帝的史官。其实,这句话很明白,苍颉是人名,沮诵就是诅颂,苍颉为了诅颂而制作文字。文字的原始功能是诅和颂,它可以使鬼神加害于别人(诅),也可以使鬼神有益于自己(颂)。史官的职能正是使用文字做诅颂的事。当神权被政权垄断的时候,文字和诅颂就被政权专有,对其他人来说,就是禁忌。然而诅颂是无法禁制的。能禁制的是文字。语言是公有的,是一种社会机能,只要没有生理障碍,儿童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父母和社会的教育和接触,就能掌握和运用。文字却不一样,没有适当的学习和运用环境,是无法掌握和运用的。换句话说,语言的诅颂,谁都能做,不成其为禁忌;形成文字的诅颂,是政权的专利,其专职人员是史。史字的本义就是能使用文字作诅颂的人。用文字作诅颂的事,现今还有。庙观里的道士画符念咒请神捉鬼,那用朱笔画在黄纸上的符,就是诅颂文字。如果《世本》的说法可信,中国文字的原始功能就是那致人吉凶的“鬼画符”,是巫术的产物。史官就是远古的“道士”。

《周易》文本之所以成为禁忌,就在于它被认为是记录神的诅(凶)颂(吉)的文字。史官奉王命依据《周易》文本命筮作占,是王政的经常性活动,也许可称之为“官占”。与王权政治无关的人和事,命筮作占,则只能依据其他民间流行或更原始古远的方法进行占断。这类非《周易》占断,都可以归人“私占”一类。“私占”的方法之多,远超出我们想象。只不过“私占”的人和事,与王政无关,没有文字记录而已。

现在的问题是,卜甲或铜器上的卜筮和占的性质,是官还是私?非《周易》筮占,春秋时代有些诸侯国君也还使用,《左传》就有少数案例。我们可以肯定,“私占”不成其为禁忌,也不可能成为禁忌。

P6-7

序言

(一)我的简历

兰丁(这是我为出版这本书而取的笔名),男,1928年生,原籍广东。早年留学法国,先后在巴黎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院、政治科学学院,修概率论、计量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等专业。1955年起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巴黎及西欧记者,法国:ESPRIT(精神)月刊特约撰稿人。1966年回国,定居北京。

1973年受中国政府派遣,任联合国中国副秘书长特别助理。1980年奉调回国后,历任:国家进出口、外资管理委员会国际合作局美大处处长,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联络局第六处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对关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谈判专家组成员。1990年年初退休。

退休后发奋读书,1998年开始研究《周易》,2007年5月,本书脱稿。

 (二)追寻失落的文明

本书研究的出发点是《周易》这部古文献的性质和内容。从古到今,这部被人们尊为《易经》的书,到底说些什么?从来就是一团迷雾。首先是战国《易传》派的误导,然后是两汉经师的穿凿,再加上谶纬神学的干扰,使这部所谓“古经”成为一部既神圣又无法解读的天书。

其实,不存在什么“广大悉备”、贯通古今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言”。对任何事物的探索和认识,首要的是确定(或尽可能确定)该事物的定义和范围,漫无边际是说不出什么道理来的。另一方面,任何理论,不管它多么抽象和深奥,说到底,都必须是对现实存在的认同,否则便没有研究的价值。

大约用了两年时间,集中对《周易》文本、其他古文献和一些前人著述的阅读和思考,我确立了两个命题。第一,《周易》就是周人之“易”。第二,“元亨利贞”是周人建国立君之卦(事件),表示王世的更迭。根据周人自己的记录,周民族的崛起及其历史地位的转变,是从古公迁岐开始,前后经历了王季、文王三个王世,到武王伐纣而入主冀州中原。这是释读《周易》的前提,由此将《周易》定义为“周人易世革命之书”,是文王所作的西周开国文献之一。这就是本书绪论:《周易》一家言的内容。

只要确立了上述两个根本性的命题,对《周易》文本的释读,就不存在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了。本书的第二部分:《周易》稽古就是对文本逐字逐句释读。为了检验释读的正确性,在一系列《考论》中,我使用了《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和《周颂》等诗篇,以及现存的史籍记载,同《周易》文辞互相比较、核对、印证,做到“诗、易互证”和“史、易互证”,不但矫正了一些对《诗》的错误的解释,也纠正了一些古史错误的传说(如太伯、虞仲并没有出走等等)。重要的是,《周易》文辞所讲述的古公亶父、王季、文王的事迹同《诗经》所讲述的先周史事完全吻合。

在本书的第三部分:《周易》启示录,我从人类学、社会学、社会经济学的综合角度,跨越夏、商、周三代作长时段的宏观考察,论述了在农业化的大历史背景下,中国上古氏族社会消亡到国家实体确立的发展过程。与广泛流传的理论不同,我论证了三代时期,中国黄河中下游在农业化的过程中,夏人在氏族的初级农业剩余,即所谓原始农业积累的基础上产生了国家意识,殷人在畜牧经济向农业经济转型的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国家理念,董作宾先生提出的“祖甲改革”的创见,正是殷商国家理念的体现。周人第一次创建了中国原始国家的实体,并最终导致了氏族社会的消亡。《周易》将国家社会确立和氏族社会消亡这一“易世革命”过程所作的实录,是中国人类历史理性的第一次系统的展现。

本书的最后一章:理性的困惑,是作者尝试在理性地重建历时夏、商、周三代国家形成的历史之后,在上古三代历史理性重建的基础上对历史理性、历史哲学以及人类理性进行的思考和反思。这些反思是我们经历了20世纪,整整一个失落了的世纪之后,正在进人一个新的世纪的时候,对“真”的探索和追求的新的起步。

“历史理性”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太大了,我不敢妄想去解决它。我只是在经过长期思考之后提出了这样的命题:“理性地重建历史,又历史地重建理性,两者是同一的。”就连这一点,也是站在前贤的肩膀上向前张望而得到的。这里说的“前贤”,指的当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对人类理性进行反思的先驱者们,录入书末“参考书目(三)”的只是我们能够接触到(有中译本)的一小部分,而其中值得读者朋友们首先关注的是:中国何兆武先生的一些译著和文集以及法国思想家莫兰(EdgarMORIN)的一些作品。

(三)衷心的感谢

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等,对我来说,全都是外行,也就是说,一辈子不曾吃过这行的饭。我的老伴却是个科班出身,并且吃过这行饭的。我们经常讨论,也经常争论,毋庸细说。但她说过一句我永远忘不了,而且很受教益的话:“哪儿来的学问?学问是‘查’出来的!”这可是一句不能不记下来的好话。

我从前不玩电脑,本书初稿、二稿都是手写的,写得太苦了。于是“老夫忽发少年狂”,第三稿开始“摩登”起来,买个笔记本电脑,读一点操作技法什么的,就用来写作了。由于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经常因操作不当而发生故障。幸而我有个靠使用电脑吃饭的女儿,一听到我的“呼救”,就前来替我排除电脑故障,有时甚至还动员了她所在企业的电脑专家或其他朋友来救助。还有两次,连海军学院的高级研究员都替我排除过电脑故障。没有这些“兼爱”,这本书要写到什么时候,就难说了。

本书封面“兰丁”阳文钤记乃方晓同志之赐。此玺章法独特,初看差点以为是战国燕齐旧物,在方公治印作品中恐怕也是不多见的,遂令卷帙生色,弥足宝珍。

本书承蒙人民出版社惠予印刷出版,并由李惠女土负责出版的设计和极端繁琐的编辑工作。她的经验和效率、敬业的精神,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心里说,再写一部书还能经由她的手出版,就太理想了。当然,本书能够顺利面世,同王维胜先生的热心推荐介绍,以及舍亲杜延辉君尽心竭力地奔走联系是不能分开的。

人到老年,闭门读书,还能遇上这么多幸运的事,真不容易了。是以《周易》有之,[泰]日:“吉亨”,[同人]日:“利君子贞”。

          兰丁 谨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易(追寻失落的文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兰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66004
开本 16开
页数 3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1.5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6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