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们要一起歌唱/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刘俊编著的这本《我们要一起歌唱》是一部小说集,是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之一。这些小说是对煤矿工人生命履历的抒写,是穿透地表对地层深处的凝视。它讲述了煤矿生活的感悟,以真挚的情怀,生动的笔触,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煤炭工业奋力前行的光辉历程,热情讴歌了当代矿工隐忍不屈、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

内容推荐

刘俊编著的小说集《我们要一起歌唱》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和真实的故事情节,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再现了长年累月劳作于地层深处的煤矿工人的动人事迹。他们是当今社会匍匐在最底层的一个群体,是被繁华推挤到人生边缘的一个部落,他们没有豪言,也没有壮举,日复一日重复着艰辛而平凡的劳作,但在共和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画卷中,却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树起了一座座无言的丰碑。

目录

为了总书记的重托

天山,让情感的天平这样倾斜

贺兰山咏叹

奇迹是这样发生的

界沟有棵梧桐树

矿山公园诞生记

我们要一起歌唱

有力的翅膀与高远的蓝天

海清热线

青春探测

文化的力量

轩岗来了个老班长

坐拥百城智者先行

从矿山走向世界

好雨铸彩虹

皖河在他的心底流淌

文学路上自由行

矿山,我的心灵栖息地

试读章节

精神,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叶毓仁,安徽桐城人。文质彬彬的风度中也颇有些桐城学者的儒雅之气。他1955年从合肥矿业学院(现为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西安设计院。1964年,乌鲁木齐设计院改为“西安设计院乌鲁木齐分院”,单位划归西安,可他人却从西安“划”到了新疆,这一“划”就是30多年,直到退休。

叶毓仁家庭“成份高”,因而他从小也不曾有过当官的念头。没想到,1984年赶上强调干部“四化”,在民主测评中,他得的票数最多,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就被推上了副院长的领导岗位。“第一次大会讲话,我还有些不好意思呢。”叶毓仁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不无感慨地说。几年之后,他就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丰富的业务经验证实了自己的能力,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信任,担任了院长职务。

去年叶毓仁还在院长的岗位上。尽管已经超龄的他几次申请退位,尽管退休后工资要比上班开得多,但他还是服从组织的安排,尽心尽力站好最后一班岗。敬业,勤奋——他经常用这四个字来勉励自己,也用这四个字来激励他人。他深有感触地说,“干工作第一要敬业,第二要勤奋,有了这两条,画图就会画得漂漂亮亮,写报告你就会写得工工整整,而现在的年轻人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两点。要是50年代的精神面貌再加上现在的改革开放,那中国真可就厉害了。”

“敬业,勤奋”,不仅是叶毓仁的工作准则,同时也是新疆第一工业设计院老一辈创业者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建院初期工作条件之艰苦,生活环境之恶劣,是现在的年轻人难以想象的。那时,他们到矿区,只能住干打垒的房子,自己搭火墙,自己生火做饭。常常有叫不上名来的小虫子爬到房顶上,然后掉进你的脖领里。新疆这地方蚊子少,但苍蝇特别多。那时生活条件非常差,在食堂吃饭。汤里的苍蝇比虾皮还多。那时到南北疆没有正式公路,也没有专车,他们到现场只能搭拉煤的汽车,而且多数是坐在上面。夏天还可以,若是冬天,到了工地,冻僵的身体连车都下不来。

卢若男最初是搞地面生产布置的,她跟矿工们一样,天天摸爬滚打在井上井下。她回忆道:“那时下井经常要过两米宽的溜煤眼,每次过的时候都必须抓住上面的钢丝绳,才能从这边滑到那边,只要手一松,掉入煤仓就没命了。要是那样,你们现在就见不到我了。”

那时他们出差,都要带几个笔记本,到兄弟院所查资料,做笔记。去兖州、成都开会,就没有人想起过到泰山、峨嵋山转转,也没想过到商场看看。“每趟出差,来回都是上万里路,也没想到买张卧铺。你说我们那时傻不傻?”说完,卢若男又是哈哈一笑。

1963年,刘幼明从学校毕业后,在苇湖梁煤矿干了23年。采煤、掘进、开拓,这些主要工种他都干过,由见习员,技术员,计划员,统计员,到矿办主任,矿长助理,生产矿长,安全矿长,副局长……他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在任安全副矿长期间,刘幼明是领导班子里下井最多的一个。有一次,是个星期天,他查看调度记录,发现工作面有些不正常,就自己下井去观察,刚刚爬进去,顶板来压,落下的煤块把他的矿灯砸灭了。周围顿时一片漆黑。他硬是用手一点点摸出了工作面,这是他多次煤矿历险中最危险的一次。

1986年,43岁的刘幼明任乌鲁木齐矿务局副局长,是当时最年轻的局级干部。1993年,干部交流,他又被调到了哈密矿务局,分管多种经营工作不久,犹如戈壁孤岛的哈密局就被评为了煤炭系统多种经营先进单位。

第一工业设计院的对面就是刘幼明16岁来新疆时所在的学校,与设计院只隔了一条马路。现如今,年过半百的他偶有闲暇,就要到校园里去走一走。他动情地说:“初到新疆,我在这里学习,转了一圈。现在又回到了这里。花了40年的时间,我画了一个圆。”我想这不是一个平面的普通意义上的圆,而是一种人生境界螺旋式上升的圆,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精神,是无价的。

P17-19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远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关。

关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美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美!

美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美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还有几人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爱英、王雁翎、温远辉等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美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们要一起歌唱/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俊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敦煌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809632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5-09-01
首版时间 2015-09-01
印刷时间 201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2015232229
中图分类号 I24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9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