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教育范式转变(效能保证)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提出的范式转变及相关理念,对学生多元思维及创造力的发展、自主学习、课程发展、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学校管理的改革、教师效能的研究、政策制定及教育实践,都会有崭新的参考价值。希望本书的主要读者包括教师、教育工作领导者、学者、研究生、决策者、专业培训者,以及所有关心教育发展人士,在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发展工作上,因范式的转变而有所突破,让学生有最大的学习机会,奔向美好的未来。

内容推荐

本书共九章,旨在指出教育的理念要有根本性、系统性的范式转变,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以应对目前全球化、高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挑战。各章分别论述效能保证、行动学习、学习环境设计、课程发展、学校管理的范式转变、在系统运作上及思维理念上的基本不同、在构想及研究的教师效能和校本管理上的差别,并就目前亚太地区教育改革的趋势及香港个案,提供教育范式转变和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作者所提出的范式转变及相关理念,对学生多元思维及创造力的发展、自主学习、课程发展、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学校管理的改革、教师效能的研究、政策制定及教育实践,都具有崭新的参考价值。期望能通过本书、让包括教师、学者、研究生、决策者以及所有关心教育发展人士在内的读者,在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发展工作上,因范式的转变而有所突破,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学习机会,奔向美好的未来。

目录

Chapter1 导论:教育范式转变

Chapter2 效能保证的范式转变:教育改革的三大浪潮

Chapter3 多元思维与多元创造力的行动学习

Chapter4 学生自我学习:网络化环境理论

Chapter5 课程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范式转变与多元理论

Chapter6 学校的多层自我管理:实践与研究

Chapter7 教师效能的研究:教学、整体性及专业取向

Chapter8 亚太地区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Chapter9 迈向第三波:香港教育改革个案

索引

试读章节

(七)文化思维

来自内外部环境的挑战往往是模糊、不确定、快速变化的。面对这些挑战,个体或组织如何在行动中保持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呢?这是文化思维关注的一个重点(Bolman&Deal,1997;Hofstede,1997;Schein,1999)。这还关系到维模性,即个体和组织在复杂情景下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符合的四项重要功能之一(Par’sons,1966)。假设行动的特性、目标和效能主要由行动者和相关者的价值、信仰、道德和传统决定(Cheng,2000;Schein,1992,1999),则文化思维的基础是文化理性(culturalra—tionality)。因此,价值、信仰和道德的分享,不同成员的整合团结以及行动中的道德,通常被认为是思维和行动中的关键意识形态。文化思维在行动学习中关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行动学习者和其他人士所认同的价值、信仰和道德是什么?

·它们如何影响行动的目标、特性和结果?

·如何在行动过程中整合(integr_ation)、团结、规范,分享价值和信仰,使之发挥最大作用?为什么?

行动的目标是澄清行动情境下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ies),使行动学习者和相关人士形成共同的认识和愿景(包括价值和信仰)。从文化意义上来讲,行动的结果是学习者和相关人士在模糊情境下产生的一种内涵建构(meaning making)或文化现实化(cultural actu-alization)(Bolman&Deal,1997)。

根据文化角度,思维在设计行动中的作用是寻找隐藏在不同行动方案之后的文化意义,选择学习者和相关人士都能认同的、比较稳定的价值和信仰,并从可能的外显和隐性结果中挖掘内涵。

第一级学习中,学习者需考虑如何鉴别和解释行动与结果之间存在的文化差距(从信仰、价值或道德角度出发),寻找何种行动或行为可以消除这些差距。第二级学习中,学习者需考虑如何消除在理解行动和结果内涵的过程中出现的认知差距,以及价值、信仰方面存在的认知差距,对照这些差距,反思自己已有的文化思维模式,并在行动中有所改变(Yuen&Cheng,2000;Senge,1990)。

总体而言,文化思维的作用是研究、澄清和发现行动中的共享价值、信仰、道德和规范的内涵。思维过程中使用的信息和知识主要是共同认可的道德、价值、信仰、社会规范和传统。学习者应该已经拥有一些基本的文化智能(cultural intelligence),这样才能在行动学习中成功地运用文化思维。通过持续运用文化思维的经验,学习者可以进一步积累和提高自己的文化智能。

当环境模棱两可、充满不确定,行动目标和特性非常模糊时,文化思维的作用将十分明显,因为这可以帮助学习者澄清、关注行动所要追求的愿景、价值和信仰。如果环境确定、行动特性明晰,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澄清行动的内涵,那么文化思维的作用将不是那么急迫和重要。

(八)学习思维

由于个体和社会必须应对来自快速变化和发展的世界的巨大挑战和冲击,因此,学会学习和适应挑战就变得非常重要和必要了。对学习型社会(1earning society)的追求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Gorard&Rees,2002;Jarvis,2001;Marsick,Bitterman&van der Veen,2000:OECD,2000;Wain,2004)。这解释了为什么适应性是行动者必须具备的四大重要功能之一,为什么社会人士在全球化时代高度重视学习。学习思维(1earning thinking)或称适应思维(adaptive thinking)的基础是适应理‘'[~(adaptive rationality),即强调持续学习(continuing education)、成功适应变化和挑战是行动学习的关键。因此,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持续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持续提高,是学习思维的关键意识形态(Jarvis,2001;Lessem,1991;Raven&Stephenson,2001;OECD,1997;Silins,Mulford&Zarins,2002)。以适应理性为指导,学习思维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什么学习方式、思维模式和知识?在已有的思维及学习模式与变化的现实之间,存在着什么差距?

·如何调整行动的目标和特性才能使之更适应现实情境下的挑战和改变?

·如何缩小思维与认知的差距?如何获得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理解方式?。

重点强调学习的价值,行动的基本目标是发现新思维、新知识和新方法,以便在当前和下一个行动循环中取得最佳的成果。因此,行动的成果不可避免地包括新知识和新方法的获得、行动实践的改进、学习者理解力的提高和处理变化环境的智能发展。

行动设计,包括反思以前的行动经验,如学习模式的长处和弱点、学习和实践、情境的特征、探寻新的行动模式,以便在下一个循环中更有效地学习,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第一级学习关注学习行为的改变,思维的作用是调查阻碍学习者理解行动特性和结果反馈时存在的信息差距。思维还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或方法,寻找新的运作方法,使之能更好地消除存在的差距。第二级学习旨在改变学习者心智,思维的作用是鉴别理解学习方式、反馈和行动中存在的认知差距;反思现有的学习和思维模式;修正学习者的思维,使之在学习和行动中更有效。

在行动循环中,学习思维的特性是总结、积累和管理行动、学习和结果中产生的新知识(Davenport&Prusak,2000)。思维中运用的信息和知识主要是有关情境变化(context changes)、思维模式(thinking mod-el)、学习方式(1earning style)和行动反馈。为了获得成功的学习思维,学习者应该拥有一定的学习智能(1earning intelligence),如有基本的智力能力来实践行动循环的第一、二级学习。当然,通过持续的行动学习循环获得的学习思维体验,将有助于学习者不断发展学习智能。

如上所述,当环境急剧变化,如何拥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成为学习者和机构必须面对的挑战时,学习思维就变得非常突出和重要。因此,终身学习、知识管理等学习思维类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就毫不奇怪了。

P67-70

序言

全球化的新时代带来巨大挑战,世界各地忙于不同形式的教育改革,无数教育工作者满怀憧憬,为之付出大量心血,但却失败居多,为什么呢?

过去七八年,我有幸对新世纪教育改革作较全面的研究和观察,目睹世界不少地区教育改革的成败和经验,深切地明白目前的教育改革不是传统的技术结构或实践方式的改变,而是思维理念的系统变革,亦即一种教育范式的转变(paradigm shift)。我们若不深刻理解目前的教育改革涉及关键性的范式转变,细致地做好相关的预备,那么,愈大规模的改革就是愈大的灾祸,会给整个教育工作带来无穷后患。

有鉴于此,我曾基于近年研究成果及国际观察,出版了《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一书(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给当今教育改革及领导管理的发展和实践带来新的理念和范式,以助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及决策者理解及面对当前的挑战。由于教育形势和研究工作发展很快,我在教育范式转变方面亦有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成果需要尽快发表,因此出版了这本新书《教育范式转变:效能保证》,可说与前书《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合成一套,互相呼应补充,供教育工作者及关心教育发展人士参考。我很高兴地告诉各位读者,这两本书的主要内容的英文版亦已由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 Academic Pub—lishers,以A New Paradigm for Reengineering Education:Globalization,Localization and Indi rvidualization书名出版,共22章500多页,现已作世界性发行。

这本《教育范式转变:效能保证》共有九章,目的是指出教育的理念要有根本性、系统性的范式转变,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响应目前全球化、高科技、社会发展的挑战。各章分别论述效能保证、行动学习、学习环境设计、课程发展、学校管理的范式转变、在系统营运上及思维理念上的基本不同、在构想及研究的教师效能和校本管理上的差别,并就目前亚太地区教育改革的趋势及香港个案,提供教育范式转变和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本书提出的范式转变及相关理念,对学生多元思维及创造力的发展、自主学习、课程发展、网络化学习环境的设计、学校管理的改革、教师效能的研究、政策制定及教育实践,都会有崭新的参考价值。希望本书的主要读者包括教师、教育工作领导者、学者、研究生、决策者、专业培训者,以及所有关心教育发展人士,在教育的实践、研究及发展工作上,因范式的转变而有所突破,让学生有最大的学习机会,奔向美好的未来。

本书主要是以我近年来在国际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基础编写而成,能反映目前国际研究水平及学术视野。部分篇章曾获英国伦敦Literati Club的杰出论文奖项(第五、六章),多份篇章亦曾成为我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内容(第二、三、五、六、八章)。希望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对华人社会的教育发展有些帮助。

今次,承蒙著名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协助,出版本书的简体字版,发行至中国大陆地区,我实在非常兴奋和高兴。相信这本书会和前一本书《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一样,在他们协助下,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希望对目前教育改革的实践和辩论有些推动作用。

我希望借此机会多谢莫慕贞教授、张永明博士及徐国栋博士分别对本书第四、六、七章的合著贡献。亦感谢姚霞女士翻译了大部分篇章,多谢杨明全教授翻译了第五章。

我非常感激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邀请我作主题演讲,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是莫大的鼓励。尤其是,我要多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亚太经合组织(APEC)、学校效能与改进国际会议(ICSEI,澳洲、中国香港、加拿大)、国际学位组织(IBO)、斯堪的那维亚及亚太国际会议(瑞典)、国际校长发展会议(德国)、美国福特基金会、澳大利亚教育行政议会、新加坡教育研究学会、国际教育研究论坛、日本教师教育研究学会、国际教师教育研究学会、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更名为教育部)、以色列教育部、马来西亚大学及教育部、菲律宾大学、印度国家教育行政规划研究所(NIEA2P)及国家教育研究及培训议会(NCERT)、泰国国家教育委员会(ONEC)、韩国教育发展研究所(KEDI)及亚太教育发展研究所(IAPEI))等。

我要特别感谢剑桥大学教育学院约翰·麦克比斯(John MacBeath)教授和大卫·弗罗斯特(Darid Frost)博士对我的支持和接待,让我可以安心在剑桥大学优雅而深厚的学术气氛中,完成本书的最后编写工作。

最后,恳请读者爱护指正,谢谢。祝愿各位教育工作者的事业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美好的未来。

郑燕祥

2005年11月

剑桥大学Wolfson College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教育范式转变(效能保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燕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406802
开本 16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12-01
首版时间 2006-12-01
印刷时间 2006-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46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