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拿工作不当回事儿
内容
编辑推荐

认真工作才是真正的聪明。认真工作的员工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操心.因为他们已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相反。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或许能让你获得一时的便利,但从长远来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工作是什么?工作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工作是每个人要完成的使命。没有机会工作或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他们不能完整地享受到生命的乐趣。

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除了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如此高度的充实感、表达自我的机会、个人使命感以及一种活着的理由。

《别拿工作不当回事》所要传达给你的就是这样一些理念,以上三条还只是冰山之一角。翻开此书吧,它一定会使你受益非浅。

内容推荐

别拿工作不当一回事儿。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工作的效率和效能的高低往往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问题的核心和切入点,让你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涉及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正确地做事;另一个是做正确的事。正确看待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初涉社会的年青人最好读一读这本工作“圣经”。

目录

没有不好的工作

每一种工作都值得我们去做/2

工作中充满机会(1)/4

工作中充满机会(2)/6

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就是工作/9

我们为什么需要工作/11

唤醒潜意识里的激情/14

从演好小角色开始/16

你真的会工作吗?

从“辛勤工作”到“聪明工作”/19

找到工作的诀窍/21

工作需要计划/23

做一份职业规划(1)/24

做一份职业规划(2)/26

创造性地工作/28

用新思维突破常规观点/29

在工作中学习/31

质疑自己的工作/33

有效地利用时间/35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37

别总想着更大的奶酪

珍惜自己的工作/41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43

跳槽不是好办法(1)/44

跳槽不是好办法(2)/46

好马也吃回头草/48

当心,马无夜草不肥/51

永远不要失去真诚/53

蚂蚁真能绊倒大象

魔鬼都在细节里/57

工作中无小事/59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1)/62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2)/64

随处可见的因小失大/66

困难不可能因逃避而消失/68

多替公司想想

不要只做老板吩咐过的事情/72

自动自发地做事/73

挑战“不可能完成的工作”/75

按照最佳的方式行事/78

主动向老板汇报工作/79

每天多做一点点(1)/80

每天多做一点点(2)/81

比老板更积极主动地工作/83

担负起绝对的责任

我选择我负责/86

成为老板最需要的员工/89

出了问题要勇于承担/9l

让问题到此为止/93

在业绩中提升自己/97

养成负责任的习惯/99

责任造就卓越/101

责任能创造工作的奇迹/103

没有人能独自成功

没有完美的个人(1)/107

没有完美的个人(2)/110

赢得别人的支持/112

迅速融入团队(1)/113

迅速融入团队(2)/115

融入企业文化/116

仅有合作态度是不够的/117

试读章节

你相信吗?这个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工作,如果你觉得你的工作不好,那是你工作的态度不好,或者说是你的工作还不到位。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很不体面。这是因为他们身在其中,却无法认识其中的价值。

真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看不起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然无法投入全部身心。所以就得过且过,还有的人将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摆脱现在的工作环境上了。这样浮躁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大的作为。

美国独立企业联盟主席杰克·法里斯年少时曾在父亲的加油站做着汽车清洗和打蜡的工作,一位有洁癖的老太太让法里斯吃了不少苦头。每次当法里斯给她把车弄好时,她都要再仔细检查一遍,让法里斯重新打扫,直到清除每一点棉绒和灰尘,她才罢休。

后来法里斯受不了了,就找他的父亲,表示要撂挑子。他的父亲告诫他说:“孩子,记住,这是你的工作!不管顾客说什么或做什么,你都要记住做好你的工作,并以应有的礼貌去对待顾客。”

“记住,这是你的工作!”说得多好啊!当你选择了清洗和打蜡这个工作时,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就算是被屈辱和责骂,那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如果说一个清洁工人不能忍受垃圾的气味,他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清洁工吗?其实不仅仅是清洁工如此,任何职业都是如此。

皮尔·卡丹曾经对他的员工说过:“如果你能真正地钉好一枚钮扣,这比你缝出一件粗制的衣服更有价值。”

无论你现在的工作是多么地不起眼儿,都不要觉得它没有价值。工作的价值在你的手上,而不是在工作之中。这就是说,一个相同的工作,有的人能把它做出很大的价值,而有的人只是把它当成谋生的饭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区别呢?关键就是一个态度问题。

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人从同一扇窗子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满地的泥泞,一个看到的是满天的繁星。这说明对同一件事情的态度,并不完全取决于事情的本身,还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一份职业对于从业群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来说,其认知和感受程度都应该说是差不多的,而能改变的只有个体的心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职业,并将它当作自己追求的事业,那工作起来就会心情舒畅,充满激情和创造,就可能有所建树。反之,消极地面对工作,被动地应付差事,就会索然寡味,难以有所作为。

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人生目标贯穿于整个生命,你在工作中所持的态度,使你与周围的人区别开来。日出日落、朝朝暮暮,它们或者使你的思想更开阔,或者使其更狭隘;或者使你的工作变得更加高尚,或者变得更加低俗。

事实是,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你诚实地劳动和创造,谁也无法否定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那些眼睛只盯着“奶酪”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老板,都是没有价值的。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公务员、银行职员或者大公司白领才称得上是绅士,其中一些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目的就是去谋求一个体面的职位。其实他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现实的工作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其他位置,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当今社会,有许多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从来没想过在工作中成就工作一番事业,而是把工作当成为支付衣食住行的费用而做的苦役,认为工作是生命的重负,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用心工作的人才有出头之日。有些年轻人用自己的才华,来创造美好的事物,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另外有些人没有生活目标,得过且、过,浪费了天生的资质,一生一事无成。本来可以创造辉煌的人生,成就一番事业,结果却总与成功无缘,不能说不是一个巨大的悲剧。同样是一个人,既有可能成为杨振宁之类的杰出人物,也可能终日面对黄土背朝天,一直到老。你相信吗?

法国的卢浮宫收藏着莫奈的一幅画,描绘的是女修道院厨房里的情景。画面上正在工作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使。一个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个正优雅地提起水桶,另外一个穿着厨衣,伸手去拿盘子——即使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也值得天使们全神贯注地去做。

每一份工作对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你如果是砖石工或泥瓦匠,可曾在崛起的高楼中看到你的价值?你如果是公交车驾驶员,日复一日地跑在熟悉的路上,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里,是否感觉到你自己的劳动充满了意义?你如果是学校的老师,是否对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感到厌倦?也许一见到自己的学生,你就感到了一份责任,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如果只从他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工作,或者仅用世俗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或许是毫无生气、单调乏味的,仿佛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任何吸引力和价值可言。这就好比我们从外面观察一个大教堂的窗户。大教堂的窗户布满了灰尘,非常灰暗,光华已逝,只剩下单调和破败。但是,一旦我们跨过门槛,走进教堂,立刻可以看见绚烂的色彩、清晰的线条,阳光穿过窗户在奔腾跳跃,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去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质。有些工作只从表象看也许索然无味,只有深入其中,才可能认识到其意义所在。因此,无论幸运与否,每个人都必须从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将它看做是人生的权利和荣耀——只有这样,才能发现工作的价值。

每一个工作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完成。小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你对重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通过工作获得真正力量的秘诀就蕴藏在其中。

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工作其实就是你的支点,支点不同,你撬起的那个地球当然有所不同。不要歧视你手里的那份工作,尽管它现在看起来那么微不足道,但正是一个又一个的支点撬起了你的成功人生。P2-4

序言

工作是什么?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许多职场的年轻人,可是他们的回答大都大同小异:那就是工作就是一个饭碗,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种回答应当说没有错,我们是需要一份工作来安身立命。但仅仅如此吗?如果我们真的有足够的钱可以生活到老,难道我们就不要工作了吗?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写了这样一本书《别当工作不当回事》,我想告诉年轻的朋友们,工作是你人生的一个平台,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你人生的价值,你工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有一碗饭吃,那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比尔·盖茨的财产净值大约是466亿美元。如果他和他太太每年用掉1亿美元,他们要466年才能用完这些钱——这还没有计算这笔巨款带来的巨大利息,那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工作?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财产净值估计为10亿美元,不像比尔·盖茨那么多,不过也足以让他的余生享受优裕的生活了,那为什么他还要不停地拍片呢?

美国Viacom公司董事长萨默·莱德斯通在63岁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很庞大的娱乐商业帝国。63岁,在多数人看来是退休、尽享天年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做了很重大的决定,让自己重新回到工作中去。而且,他总是一切围绕Viacom转,工作日和休息日、个人生活与公司之间没有任何的界限,有时甚至一天工作24小时。你认为他哪来的这么大的工作热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些拥有了巨额“薪水”的人们,不但每天工作,而且如果你跟在他们身旁,你会因为他们超负荷的工作而感到精疲力竭。那么,他们为何还要这么做?

还是看看萨默·莱德斯通对此的看法:“实际上,钱从来不是我的动力。我的动力是对于我所做的事的热爱,我喜欢娱乐业,喜欢我的公司。我有一种愿望,要实现生活中最高的价值,尽可能地实现。”

是的,就是这种自我实现的热情,使他们热衷于他们所做的事业,而非单纯地为了名和利,甚至当他们可以控制生活的时速时,他们的脚还是不会离开油门。

一些心理学家发现,金钱在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就不再诱人了。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最高,动力最强。

当一个人喜欢他的工作,在工作中发挥他最大的才华、能力和潜在素质,不断自我创造和发展,他就满足了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驱动的人,往往会把工作当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竭尽全力去做好它,使个人价值得到确证和实现。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他将体会到满足感如同植物发芽般迅速膨胀。

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时候,人才会激发出持久强大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这种热情不只是外在的表现,它发自内心,来自你对自己正在做的某件工作的真心喜欢,说到底这是一个工作态度的问题。

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就北京市企业工作员工的工作态度曾开展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竟有19.0%的被调查者对工作“比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21.5%的人表示自己没有在工作中投人大部分或全部精力;仅仅有37.9%的被调查者在业余时间“经常”或“总是”考虑工作。在不满意者中,最不满意的地方集中在管理和利益方面,63.9%的人表示“如果可以重选择职业,要调到别的单位,做不同的工作”,准备在一年内辞职或“跳槽”的竞达到20.6%。对于不满意于工作却仍留在目前岗位上的人进行进一步分析表明,只有15.3%的人“继续为单位效益的好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希望“尽快调到一个好一点的单位”或“先等等看,如果单位状况没有好转就调走”的达36.1%,余下的人29.2%认为自己“没有地方可去,只能留在单位”等待,19.4%是“没想过,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份调查资料充分表明,目前在工作中人们缺乏忠诚敬业精神的问题是相当普遍,相当严重的。这个问题是令当代企业家们所头疼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我写此书的意义之所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拿工作不当回事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荣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3076979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6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2.9-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6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