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帝的指纹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惊悚、悬疑、推理小说的巅峰之作。它超越了惊悚悬疑大师丹·布朗著作的畅销经典跟随奥斯汀·弗里曼的思维,追寻案件的真相,领略惊悚、悬疑之美,在欧美狂销1500万册。由美国《纽约时报》探案、悬疑、惊悚类小说排行榜隆重推荐。

内容推荐

人们称宋戴克医师是“披着狼皮的羊”。他接手了一桩非常离寄的案件:经营南非钻石的霍比公司丟失了一包价值连城的血钻,空空如也的保险箱内只留下一枚带着切口的血色指印。警方依据指纹,认定霍比先生的侄子诺柏就是作案人。然而,一枚血红的指印是否就能证明一切?明显的事实同背后的真相之间,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宋戴克以其冷静敏锐的观察,专业理性的思考力图向人们证明“指纹也会说谎”。正当他全力调查案件的真相时,一辆疾驰的马车从他身后飞奔而来,死亡也接踵而至……

目录

序言

1.滴血的钻石

2.洞开的保险箱

3.意外来访

4.蛊惑之音

5.群魔乱舞

6.替罪羔羊

7.步步惊魂

8.冰冷的黑手帕

9.恐怖之城

10.重返魔堡

11.中空的子弹

12.地狱之门

13.被肢解的雪茄

14.诡“e”

15.针锋相对

16.重磅出击

17.爱的灵犀

试读章节

理查德·鲍威尔纪念馆,1677年毁于一场大火,重建于1968年。

墙壁上镶嵌的四块石板,在这道回廊三角墙下形成了带状的装饰。石板上篆刻着的文字,简单地记录了这座建筑物的历史。它是一座坐落于英国高等法院徒步区北端的高大建筑物。当我漫不经心地看着石板上的文字时,心中不免产生两种迥异的感受,一方面,我为这巧夺天工的雕刻感到惊叹,它竟然和建筑本身形成了一种静穆的美;另一方面,也低回于理查德·鲍威尔所处的那个动荡年代而久久不能平静。

当我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空荡荡的回廊上出现了一个人影。那人的衣服十分简朴,头上还顶着一个假发,他这副形象倒和四周古老的氛围相匹配,有如神来之笔,使这画一般的景色一下子活子起来,吸引我驻足观望。只见这位律师站在门口,翻阅着手上的一卷文件。他把捆绑在文件上的红带子拉开,然后抬起头,目光恰巧与我相接。刚开始,我们只是像陌生人那样相互致意,但是瞬间发现彼此很熟悉对方的容貌,律师脸上的冷峻立刻转变为温暖的笑意。这个好似图画中的人现在已经走下台阶,向你伸出了欢迎的手。

“噢,亲爱的里维斯,”律师开心地叫道,“真是太巧了,看到你真好!我时常会想起你,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哦,感谢上帝!让我在内殿法院(Inner Temple,英国培养法律人才的四所法学院之一)见到你,这简直就像那句谚语‘把面包扔到水里’,现在面包又被扔回来了!”

“我比你还惊讶呢,亲爱的宋戴克(Dr.John Evelyn Thorndyke),”我回答道,“你的那片面包回到手上时,至少还是片面包,而我那失而复得的面包却变成了奶油松饼或小馒头。当年与我告别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医生,现在站在我面前的医生竟然变成了一个身穿长袍、头顶假发的律师。”

宋戴克听着大笑了起来。

“你这家伙竟然把老朋友比喻成小馒头,是不是有点不妥啊。’他说,“你或许可以这样说:当你离开的时候,他只是一条毛毛虫,但是后来他蜕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这种变化好像也不如你意,因为这件长袍的下面隐藏着一个希波克拉底(古希腊一位名医,有医药之父的称誉)。当你听完我对这个蜕变过程的解释,你就会了解了;如果你今晚有时间,我们叙叙旧。”

“我目前没有什么工作,”我说,“随时都可以。”

“那么今晚7点到我住的地方来吧,”宋戴克说,“我请你吃牛排,然后再喝点酒,好好聊聊。但是现在我马上要去法庭一趟,不能多聊了。”

“你家住在那个古雅的回廊里吗?”我问。

“不,不是,”戴克回答道,“我还真希望住在那,想想自己穴居的洞口要是有那些吸引人的优雅的拉丁碑文,那我自己都会随之变得伟大。我家还要往前再下上走一段,门牌号是6A。”

然后我便随他一同穿过回廊,走向王厅街,其间他用手指了指他那栋房子的方向。

当我们走到中殿大道北端的时候,宋戴克和我说了声再见,便曳着他那随步起舞的长袍向法院走去,而我则向西转向了亚当街,那里是医学界人士常常流连的地方。

圣堂的钟以一种低沉、缓慢的音调敲了七下,好像在为自己的过错表示歉意——打破了这份悠远的寂静。我经过米契法院门廊的转弯处,来到了高等法院的徒步区。

此时的徒步区除了我,没有第二个人。我慢慢地走到6A。虽然我这位老朋友已经将那个难看的假发换成了毡帽,并且穿上了夹克,但是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你还是那么准时,”宋戴克走上前热情地招呼我,“准时是一种神圣的美德,哪怕只是一件小事。我刚从法庭回来,我带你参观一下我的小窝吧,它虽然简陋,但却是我的避风港。”

我们走过大门,经过一段台阶,来到一扇厚重的外门前,我看到门上有一排白色的字,那就是朋友的名字。

“虽然从表面上看好像难以亲近,”宋戴克一边说,一边把钥匙插了进去,“但是里面可是相当温馨的。”

这扇厚重的门是朝外开的,里面还有一扇厚羊毛毡的内门。宋戴克伸手为我把门推开,在前面带路。

“一会儿你会发现这个地方很神奇,”宋戴克说,“它将办公室、博物馆、实验室以及工作室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多功能的房子。”

“你忘了说餐厅,”一个个子矮小的老人补充说道。这位老人正用一根玻璃管缓缓地倒着葡萄酒,“先生,还有餐厅呢。”

“噢,是啊,彼得,”宋戴克说,“好在我知道你不会忘的。”

宋戴克看了一眼火炉边小桌子上的食物,这些就是我们今晚的餐点。

“告诉我,”当我们开始品尝美味的时候,宋戴克说,“自从六年前你离开医院,你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我的经历三言两语就能讲完,”我略带苦涩、无奈地说,“真的没有什么稀奇的,就像你所知道的那样,我把钱都花光了。交完学费,我就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虽然那张医学文凭具有超乎想象的致富潜力,但是这种潜力毕竟和现实存在极大的差距。事实上,平时我都是靠当人家的助理或代理医师过活。目前正巧没什么事儿,所以我把名字填入了特西维职业介绍所的名单里。”

宋戴克听着,双唇抿了一下,表示遗憾地皱着眉说:

“真可惜,亲爱的里维斯,”他立刻说道,“像你这样一个有能力且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怎么会落魄到这种地步,竟然和那些一无是处的闲散人一样,只能做些零工。”

“你说得很对,”我同意地说,“这个僵化而愚蠢的时代将我的才能全部埋没了,可是我又能怎么样呢,我那博学的兄弟?如果贫困对你穷追不舍,并趁隙袭击你,还用一大块厚布将你那三万瓦的烛光掩盖,哪怕你具有高人一筹的聪颖光辉,恐怕也会因此而黯淡无光。”

“是的,你说得太对了。”宋戴克低声说道。

“好了,”我说,“现在来谈谈你吧,你说过要给我讲讲你的故事的。我一直很好奇是什么因缘,竟然让眼前这位约翰·艾文林·宋戴克先生从一名职业医生摇身变成法界名人。”

宋戴克恣意地笑了一下,说:

“其实并没有什么转变,约翰·艾文林·宋戴克仍然是一名职业医生。”

“啊?戴假发、穿长袍的职业医生?”我惊讶地问。

“是的,就像披着狼皮的羊。”他笑着回答道,“是这么回事:六年前,在你离开医院后,我仍然留了下来,然后包揽了所有大大小小例如助理实验师或监护人之类的工作。于是我奔走于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图书馆,还有验尸房:同时完成了我的医学和科学博士学位。本来我计划着做一名验尸官,但是没过多久,老西德曼突然宣布退休——你还记得西德曼吗?他曾教过我们医药法学。于是我又填补了他的空缺,意外地被荣升为讲师。从而我放弃了验尸官的念头,安心地住进了这个寓所,等着事情自己找上门来。”

P3-6

序言

1880年,达尔文的表弟高尔顿写就了一部指纹学方面的科学著作——《指纹》。书中指出“每一个人的指纹各不相同”。这部著作引发了各国警署对指纹学的兴趣。1907年,高尔顿的一位好友奥斯汀·弗里曼(R.Austin Freeman)发表了一部有关指纹鉴定学方面的探案小说《上帝的指纹》。

20世纪初的伦敦。霍比行政管理的公司发生了钻石失窃案,空空如也的保险箱中只留下一枚血红的拇指印。警方依据此线索找到了指纹的主人——霍比先生的侄子,诺柏。这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立即成了嫌疑犯。

然而,一枚血红的拇指印能否证明案件的全部内容?明显的事实同隐含的真相之间,有没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总是不断发明探案新方法的宋戴克医师,以其冷静敏锐的观察,专业理性的思考,担任了这位被人们认定即将成为阶下囚的企业家的辩护律师。在办案过程中,宋戴克医师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三次险遭幕后黑手的暗算。但他最终推翻了看似无法逾越的铁证,为无辜的人洗刷了冤屈。案情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绝。

本书是弗里曼的代表作。他的特点是提倡“知识比公正有用”的科学探案,一切以证据为中心,理性至上但并不完全依赖推理。话虽如此,他的推理过程却一点也不少,相反还十分华丽和赏心悦目。

证据是本书的要点。本书完全围绕那枚指纹来进行分析调查。宋戴克医师,是“科学办案”的开创者。在他的故事中,显见许多那个时代相当先进的“装备”。以一种相当新奇的感觉,看着宋戴克医师与他的助手忙前忙后,轻松而惬意。

《上帝的指纹》是一部开拓“科学办案”和挑战当时警察的指纹鉴定技术之作品,其中研究指纹在什么情况下会是伪造的,同时在推理高手的行列中也诞生了一位随身携带装有齐全实验器材的方形箱子在犯罪现场勘查,并运用这个“手提实验室”研究微物证据的科学侦探——宋戴克医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位新发明层出不穷的侦探比他的那些同行更具“科学”性。然而忠于科学的他对心理学完全不屑一顾。在他的案子中从来没有心理分析,他相信且只相信证据会“说话”。

《上帝的指纹》中没有尸体,只是描述一件失窃案,可能是怕血腥的场景会将读者的注意力从科学上移开吧。小说最后的部分,将舞台移至法庭,让宋戴克医师在较为特殊的场合与指控方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辩论。这也为故事增添了科学以外的精彩片断。

这本书确实是异类,因为它并没有精巧的布局,没有铺陈,没有渲染,没有修饰;从文字到内容都透露出一位英国作家的严谨态度,对问题本身的专注情结。据说,小说中所提及的凶器,作者都会让工匠依样制作,以验证其合理和可行性。

书中所注重的现实考证方式,作者也以平实的文字进行了描写,仿佛一位科学大家在与小小爱好者和簇拥们促膝而谈,丝毫没有距离感。这对于喜好法医知识的读者而言,可说是如鱼得水的类型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帝的指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奥斯汀·弗里曼
译者 龙婧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35918
开本 16开
页数 2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2
出版时间 2007-05-01
首版时间 2007-05-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2
15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