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楼梦人物画传/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人物画传
内容
编辑推荐

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贾元春、妙玉、巧姐、秦可卿、平儿、司棋、贾母、王夫人、贾政……你深入解过这些红楼人物人物吗?本书以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为依托,编撰出有故事情节的红楼人物165名,简略概括出他们的事迹和风貌,并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形式,帮助读者进入红楼梦形成的巨大艺术空间,领略红楼人物真善美的情愫。对其中假恶丑的人物作为我们今天人生的警示。从这些人物中让我们体悟出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洞察力。

内容推荐

本书以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为依托,编撰出有故事情节的红楼人物165名,简略概括出他们的事迹和风貌,并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形式,帮助读者进入红楼梦形成的巨大艺术空间,领略红楼人物真善美的情愫。对其中假恶丑的人物作为我们今天人生的警示。从这些人物中让我们体悟出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洞察力。

这是一部集学术性、知识性、通俗性为一体的忠实于原著和文本的通俗读物,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它,特别是青年读者,可以作为进入《红楼梦》艺术世界的一条捷径之路。

目录

卷一 贾宝玉与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

 贾宝玉/001

 林黛玉/008

 薛宝钗/015

 史湘云/022

 王熙凤/026

 贾元春/032

 贾迎春/035

 贾探春/038

 贾惜春/042

 妙玉/044

 李纨/047

 巧姐/050

 秦可卿/053

卷二 金陵十二钗册钗等人物

 香菱/057

 尤二姐/059

 尤三姐/061

 薛宝琴/063

 邢岫烟/064

 李纹李绮/066

 佩凤偕鸳/067

 晴雯/069

 花袭人/074

 金鸳鸯/078

 平儿/081

 紫鹃/084

 黄金莺/087

 白金钏儿/089

 司棋/091

 待书(侍书)/093

 素云碧月/094

 翠墨小螺入画/095

卷三 贾府的夫人及与贾府有关的女人

 贾母/097

 王夫人/101

 邢夫人/103

 薛姨妈/105

 尤 氏/106

 赵姨娘/108

 周姨娘/110

 刘姥姥/111

 李嬷嬷/114

 赵嬷嬷/116

 赖嬷嬷/117

 娇杏/118

 夏金桂/119

卷四 贾氏荣宁两府的婆子们

 林之孝家的/121

 周瑞家的/121

 王善保家的/122

 秦显家的/123

 来升媳妇吴新登媳妇/124

 璜大奶奶/125

 鲍二家的/126

 柳嫂子/128

 何婆/129

 多姑娘/130

 金文翔媳妇/131

卷五 贾府及与贾府有关的爷们儿

 贾政/132

 贾赦/134

 贾珍/136

 贾敬/138

 贾琏/139

 贾蓉/141

 贾环贾琮/143

 贾兰/145

 贾芸/146

 贾芹/148

 贾瑞/149

 贾蔷/151

 贾代儒/152

 贾雨村/153

 薛蟠/156

 薛蝌/158

 孙绍祖/159

 王仁 邢德全/160

卷六 贾氏荣宁两府的男仆

 赖大赖二/161

 赖尚荣/162

 周瑞/163

 林之孝/163

 焦大/164

 茗烟/165

 兴儿/166

 来旺/168

 吴新登/168

 李贵/169

 鲍二/170

 彩明/171

 包勇/172

 乌进孝/173

卷七 贾府与大观园的丫环们

 麝月/175

 秋纹碧痕/177

 林红玉/179

 白玉川儿/182

 雪雁/183

 春燕 四儿/185

 柳五儿/187

 佳慧 坠儿/188

 茜雪/190

 瑞珠 宝珠/191

 芳官/192

 龄官/194

 藕官/195

 翠缕/197

 琥珀檀云/198

 绣橘/199

 彩云彩霞/200

 绣鸾绣凤/202

 宝蟾/203

 傻大姐/204

 善姐秋桐/205

 小鹊银蝶/206

 卐儿(万儿)/207

 莲花儿/208

卷八 贾府及大观园以外其他人物

 甄应嘉/209

 甄宝玉/210

 甄士隐/211

 警幻仙子/213

 癞头和尚跛足道人/214

 秦钟/215

 蒋玉菡/217

 柳湘蓬/219

 冯紫英/221

 秦业/222

 《红楼梦》中的皇帝/223

 北静郡王/225

 戴权/226

 夏守忠/227

 赵全/229

 冷子兴/229

 詹光单聘仁/230

 冯渊/231

 李十儿/232

 卜世仁/233

 倪二/234

 葫芦僧/235

 马道婆/236

 张道士/237

 净虚/238

 智能儿/239

 王道士/240

 胡君荣/24I

 二丫头/242

 云儿/243

 何三 夏三/244

附录1 《红楼梦))中其他人物/245

附录2 《红楼梦》人物关系表/248

附录3 荣国府人物关系表/249

附录4 宁国府人物关系表/250

附录5 薛家人物关系表/250

主要参考书目/251

后记/252

试读章节

             贾宝玉

《红楼梦》诞生二百多年以来之所以脍炙人口,就因为作者成功地塑造了男主人公贾宝玉这一典型艺术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当我们品读《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时候,有一种既丰富又有些模糊不定性的感觉。可以说.曹雪芹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塑造人物的模式,赋予《红楼梦》男主人公贾宝玉以超前的思想意识.及一系列怪诞的行为方式,让我们今天的人面对这一崭新的艺术形象,仍然有说不透、言不尽的感觉。

◎贾宝玉奇特的出生

作者在塑造贾宝玉这一形象时,所借助的是传统的小说模式。特别借助于神话的情结,把贾宝玉从大荒山青埂峰“女娲炼石”补天时,所遗留下的一块石头。幻化人人世。

贾宝玉是荣国公贾源支系经贾代善、贾政的第四辈嫡孙,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他们这一支贾源、贾政、宝玉都是行二。既偶合又十分奇特。贾宝玉落生时口中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正面有“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有“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等篆字。这就是大荒山青埂峰下那块顽石的幻相。这块玉和宝玉的一生命运联系了起来。据说,这块通灵宝玉,具有真假的两重性。真,因为它在世人眼中确是块晶莹美玉;假,因为它本是“落堕情根”的顽石,这样就寓意和象征贾宝玉秉正邪两赋之性。聪明灵秀而又乖癖邪谬的性格特征。

《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介绍了贾家“百年奕世”中的“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说到宝玉“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幼儿宝玉的这一举动。让乃父贾政大失所望地说:“将来酒色之徒耳!”

少年的贾宝玉成长在“钟鸣鼎食之家”,不仅是“神采飘逸,秀色夺人”,而且更加风流倜傥了。第三回中,初来荣国府的林黛玉,她眼中的贾宝玉光彩照人: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让初入荣国府的林黛玉小姐暗吃一惊:“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第一次与黛玉见面,就引起了林黛玉心灵的震颤。

◎贾宝玉奇特的个性

贾宝玉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作者借贾雨村之口提出了对贾宝玉性格形成的哲学解释,即“正邪二赋”说:“清明灵秀,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也。残忍乖僻,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也。……其聪明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

这样,作者给贾宝玉形象性格定位为:“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红楼梦》中有一首《西江月》为宝玉做了画像: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僻性乖张,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方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在曹雪芹《红楼梦》创作中,采用了许多手法,正话反说,反话正说,颠颠倒倒,扑朔迷离。我们可以细细审读书中贾宝玉的言语和行为,乖张不肖者为多,这种对封建时代的“不肖”,正是贾宝玉以“新人”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无双”的人物。曹雪芹从中国封建道德伦理的核心“忠孝”开始,层层在《红楼梦》故事的发展中,推进贾宝玉形象的塑造,恰如其分地实现了贾宝玉反“忠孝”的性格本质。

“忠孝”是儒家伦理学说的核心概念,封建社会则是以“忠孝”立国,成为封建时代的千年法常。由于贾宝玉不喜欢读“四书五经”,不愿意“立身扬名”,在封建时代这就是不忠不孝。

宝玉的不忠不孝远非这些。如第十六回贾元春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状,言笑鼎沸不绝。”而贾宝玉却“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曾介意”。他亲姐姐当了皇妃,他却无动于衷。第三十六回,贾宝玉与袭人闲谈春花秋月时,借机贬斥“文死谏,武死战”,认为是沽名钓誉。第三十二回,湘云劝宝玉“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宝玉立即对湘云下了逐客令。第七十三回,宝玉对八股发表了深恶痛绝的一通言论:“更有时文八股一道,因平素深恶此道,原非圣贤之制撰,焉能阐发圣人之微奥,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贾宝玉不愿去家塾读书,经常借机旷课,不完成作业,甚至由姊妹们代为作业。贾宝玉在大观园中最怕的一件事是贾政问他的功课。这都与他反对科场制度的观念一脉相承。

◎贾宝玉奇特的嗜红、“爱红”

曹雪芹对贾宝玉女性化的处理,完全承袭了传统的“阴柔之美”的艺术理念。在贾宝玉身上则是表现在他对女儿们的崇拜。七八岁的贾宝玉便有了“男浊女清”的观念,到了他十二三岁时,这种直觉便上升为理论:“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灵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是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里发出的浩叹!

在对年轻少女的博爱之中,宝玉又生发出一个“鱼眼”理论: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了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子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

他以感叹惊异:“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他的这种“处女情结”表现在他在大观园内放荡无羁地对少女们的挑逗上。他的这种“泛爱”观念是一种史前人类的情绪,这种返朴归真的观念在对贾宝玉形象的塑造上有种特殊的意义。

P1-3

序言

《红楼梦》是一部旷世奇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作为一部小说,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部书能像《红楼梦》这样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从来没有一部书能像《红楼梦》这样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清代的乾隆皇帝、纪昀、梁启超、王国维,革命领袖及毛泽东,现代的鲁迅、蔡元培、胡适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都曾和《红楼梦》发生过联系。虽然是一部小说,却牵动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风俗史乃至园林史、服饰史、工艺史、膳食史、游戏史等等。因此说,《红楼梦》是一部震古烁今的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据红学家们考证,《红楼梦》小说的创作是由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和高鹗共同完成的。曹雪芹完成了前八十回的写作,高鹗完成了后四十回续书。

曹雪芹(约公元1715一约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阳,先世是汉族,后为满族正白旗“包衣”。曹雪芹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御史。玄烨六次南巡,其中四次由曹寅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后,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一家祖孙三代四人担任织造之职长达六十年之久。雍正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雪芹在其家族被革职抄家之后,随全家迁回北京居住。经历了生活重大的转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晚年结庐北京西郊,在清苦的生活中,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从事《红楼梦》一书的写作和修订工作。约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折,他因过度的悲伤,一病不起,于是年除夕(公元1763年2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溘然逝世,终年近五十岁。

据记载:曹雪芹“身胖,头广而黑”,性格豪放不羁,善谈吐、嗜酒,才华横溢。他工诗善画,但作品风流云散,只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八十回《红楼梦》流传于世。

高鹗(公元1758—1815年)字云生,号兰墅,别号红楼外史,辽东铁岭人,隶内务府镶黄旗汉军。初居京郊,早年为衣食计,授徒五载,后又曾远去他乡,依人作幕。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顺天乡试举人。后屡试不第,“闲且惫”,于乾隆五十六年春应友人程伟元之请,共同将程历年搜求所得之《红楼梦》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稿加以修辑整理,以木活字排印。乾隆五十七年,又将五十六年排印本重加修订印行。乾隆六十年中进士,着以内阁中书用。嘉庆元年(1766年)补授汉军中书;嘉庆六年九月,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月又任顺天乡试武场同考官。嘉庆十八年三月后,升任刑科给事中,出任“都察院江南道监察御史”。多年来对高鹗政评:“操守谨,政事勤,才具长,年力壮”。考语:“勤职”。嘉庆十八年十一月因失察林清案降三级调回,后卒。高鹗主要著作有《高兰墅集》、《兰墅诗钐钞》、《月小山房遗稿》、《吏治辑要》等。

《红楼梦》诞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最初以抄本形式,书名侣头记》。书中有大量批语,署名不一,以“脂砚斋”为最,故笼统称之为“脂批”。现存“脂本”并不是作者手稿,均系过录本。计有:庚辰本(存七十八回)、甲戌本(存十六回)、己卯本(存四十回)、有正本(存八十回)、南图本(存八十回)、甲辰本(存八十回)、己酉本(存四十回)、郑藏本(存二回)、列藏本(存七十八回)、蒙府本(存一百二十回,后四十回系续本)、靖藏本(存七十八回,迷失)。

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红楼梦》以一百二十回本形式梓行面世,是为“程甲本”,其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次年,刻本删改复出,是为“程乙本”。尔后,一百二十回刻本迭出,抄本渐被湮没。

公元1949年以后,《红楼梦》进入了大普及时代,各种排印本被大量印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953年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平装三册本,这是建国后初次排印的本子,以程乙本为底本,实际上是采用的亚东重排本。由汪静之整理,繁体直排,分段标点,还加了少量注释,先后经俞平伯、华粹涤、李鼎芳、启功等四人合校。另一种为人文排印本,即1957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版,简体字竖排,精平装共三册。由周汝昌、周绍良、李易校点,启功注释。本书以程乙本为底本,参校其他七种本子。封面由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字,选印了清改琦画绣像40幅。以后此版本曾于1959年、1964年至1973年十次印刷,1974年、1976年又出横排本,1982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秋定本)为底本,以甲戌本、己卯本、蒙府本、戚本等脂本及程甲、程乙本为参校本,底本若干处缺文均依其他脂本或程本补齐,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缺文,采用程甲本补配。后四十回以程甲本为底本,校以藤花榭本、本衙藏本、王雪香本、程乙等本,由冯其庸、李希凡主持校注,有校记1033条、注释2318条,这是目前《红楼梦》较为完善的印本。

《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有伟大的现实意义,而且还有极大的审美价值。小说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为线索,展开了一幅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全景式生活图卷,全方位地展示出中国封建末世人格的变异和道德的扭曲。作者通过大量的、看起来极为平常的生活现象,以至于主人公个人命运、个人性格冲突,塑造出具有极大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两个反传统、反世俗、反礼教的典型人物。同时,又通过“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无数女子命运现照,昭示出封建社会人性压抑的沉沉黑幕。曹雪芹的天才之处,是他善于在平常的生活现象中,展示出不平常的社会意义。从小说人物外表的直接描写中,展示出它真实的内在含义,有时甚至出现与表面现象完全相反的内涵。因此,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他认为:“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引自《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在中国文化史上所激起的浪潮是历史上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所不能比拟的。这部现实主义小说对于文化人、文化思潮,甚至政治思潮涌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红楼梦》研究所形成的学问,竟然成了中国文化的显学。从清代的旧红学、五四前后的新红学,以及《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著作,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哲学史及其他文化领域所引发的热点,也最终成为中国文化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

《红楼梦》问世240多年以来,对小说本体研究产生了许多流派,由于研究的切入点和观念异同,形成了新旧红学两大体系。一般地讲,人们把自清乾嘉以后到五四运动前的这段研究评论的历史,称作“旧红学”时期。把20世纪20年代初到解放前后称为“新红学”时期。旧红学主要包括评点派和索隐派,其本质就是讨寻《红楼梦》这部小说的内容究竟写的是谁家的事,即以讨寻“本事”为主。评点派以清三大家王希廉、张新之、姚燮为代表,把《红楼梦》一变而成为宣扬礼教的作品。民国初年索隐派形成,利用小说中的零言片语或人物情节的片段,去同历史事件比附,去探索“所隐之事,所隐之人”。这一派的主要观点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清朝历史政治小说,是写顺、康、雍三朝的政局,代表人物和著作是沈瓶庵(纽楼梦索隐》和蔡元培侣头记索隐》。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以及第二年俞平伯《红楼梦辨》一书出版,标志着旧红学的结束,新红学的诞生。新红学着力搜集、考订《红楼梦》的著者、版本等材料。自1954年以后,特别是近30年来,红学研究者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红楼梦》产生的历史背景、作品的思想倾向,以及作者的生平、世界观、创作方法等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成绩斐然。进入新世纪以来,新老一代红学家更以多方位、多视角展开对“百年红学”的梳理,更从审美层次诠释《红楼梦》对人类文化所做出来的贡献和小说自身存在的审美价什,可以说红学研究呈现出一个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不曾有过的崭新局面。“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红学研究也将参与到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去。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经典性代表,当东方文化成为21世纪文化热点的时候,《红楼梦》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将日益彰显出来,展现出它自身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红楼梦》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骄傲。正如半个世纪前中国伟人毛泽东所言:“我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引自《红楼梦》)今天,《红楼梦》作为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对于我们每位读者,每个中国人,它都是一部永远读不完、永远可以读的书,希望我们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本书以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为依托,编撰出有故事情节的红楼人物165名。简略概括出他们的事迹和风貌,并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形式,帮助读者进入红楼梦形成的巨大艺术空间,领略红楼人物真善美的情愫。对其中假恶丑的人物作为我们今天人生的警示。从这些人物中让我们体悟出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敏锐的洞察力。

这是一部集学术性、知识性、通俗性为一体的忠实于原著和文本的通俗读物,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它,特别是青年读者,可以作为进入《红楼梦》艺术世界的一条捷径之路。

本书选用清代、民国时期著名画家所绘的红楼人物一二百幅,使本书更具观赏性、收藏性和阅读性。

                          静轩

                      2006年10月7日于长春

后记

《红楼梦人物画传》是吉林人民出版社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打造的面向大众、面向青年的普及性传统文化丛书。’本书以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本为依托,将书中人物编撰成传,以便阅读和检索,按人物故事情节共得人物传165个,人物的结局以一百二十回书的结局为结局。不穿凿附会,不索隐,更不旁逸斜出,以免贴贻青年。尊重文本,不搞牵强附会是本书的第一个鲜明特点。

目前,有关《红楼梦》人物研究的专著,均以曹雪芹所作前八十回本为依据,展开对小说中人物的讨论和评价,借助脂砚斋等人的评语,来推绎一些人物的结局,如薛宝钗再嫁贾雨村,史湘云联姻贾宝玉,以及宝玉、王熙凤囚禁狱神庙等等,这些情节与一百二十回本的结局是不一样的。中央电视台三十六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就是依脂评展开的情节制作完成的。本人物画传以一百二十回书为依据,注重学术性、知识性、通俗性的融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为传主立传,忠实于原著。不演绎、不戏说、不揭秘。旨在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能迅速进人小说所展示的艺术空间中,为了解《红楼梦》、热爱《红楼梦》,开辟一条捷径。时尚化、主流化、大众化是本书的另一个鲜明特点。

本书在成书过程中,注意吸纳历来专家学者对《红楼梦》人物研究的成果,特别是王昆仑的《红楼梦人物论》,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李希凡、李萌的《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这三部经典人物论的专著,成为本书形成的借鉴标准。吉林人民出版社胡维革社长、邢万生总编辑,对该丛书的写作出版予以极大的关心与期望,总编辑助理、编辑贾淑文女士精心选题、精心组织、精心设计,并全力推动实施,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在此谨致诚挚的谢意。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著名红学家学李希凡先生热心为之作序。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谭凤环女士补作了书中部分人物图。这里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限于作者的学养,尚有舛误和不当之处,恳望方家教正,以期再版时予以修改和订正。

                        静轩

                   2006年10月7日于长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楼梦人物画传/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人物画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静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051586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45
173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1: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