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点击星星痣/魔法三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叹为观止的想象+诙谐幽默的叙述!

周锐著有《中国兔子德国草》、《幽默三国》、《幽默水浒》、《哼哈二将》、《蚊子叮蚊子》、《超级球迷》等七十多种图书。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夏衍电影文学奖、法国第十九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片电影节教育片奖等九十多个奖项。想象+幽默,令无数读者爱不释手,《幽默三国》三年加印26次,被选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读物之一。

本书将现代生活融入古代历史背景,借三国人物与事件演绎出一连串魔法故事,轻松幽默、诙谐有趣,拓展了新的想象空间,让小读者驰骋自由的梦想,思索现实的生活。

内容推荐

周锐的作品一向以幽默、机智著称,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喜爱。本丛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在题材、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有新的探索与开拓。作品将现代生活融入古代历史背景,借三国人物与事件演绎出一连串魔法故事,轻松幽默、诙谐有趣,拓展了新的想象空间,让小读者驰骋自由的梦想,思索现实的生活。

《点击星星痣》:吴国又要跟魏国打仗了,吴国的魔法师于吉训练了一只乌鸦,乌鸦拉了一泡屎在魏国统帅曹操的额头上,曹操的额头上便长出一颗星星痣。于吉的乌鸦下一次就会去啄这颗星星痣,魏国统帅曹操就会头昏目眩,当场晕死过去。失去了统帅的军队一定会打败仗,胜利自然就属于吴国了!于吉的如意算盘是否能够得逞……欢迎你游览“魔法三国”,一起领略神奇魔法!

目录

街头雕塑失踪记

种在屋里的树

愚人曹丕

职业挨打人

慈善头发

鲁肃的厚脸皮

乌鸦币口稻草人

搞笑留言簿

点击星星痣

塑像馆里的真人和假人

偷看日记

后记

读者来信选登

试读章节

街关雕塑失踪记

曹操忽然想到城市需要美化。

“可以在街头搞些雕塑……”

他把艺术家丁仪找来商量。

“不用商量,”丁仪一口答应, “交给我做就行了。”

“那,”曹操问, “你打算做什么样的雕塑?”

“不是说过‘不用商量’了吗?这种问题就让艺术家自己考虑吧。”

因为曹操很欣赏丁仪的艺术,就同意让丁仪自己决定雕塑的题材。

丁仪便走到街上,开始观察来来往往的行人。

他对自己说: “生活中会爆发出绝妙的创作灵感的。”

但直到他走累了,走不动了,还没捕捉到任何灵感。

他疲惫地坐在地上。

他看见各种各样的脚走过他身旁……

突然他大喊一声: “有了!”

他用黄铜做了一件雕塑。

青石底座上展示着两只脚。

左边那只脚粗糙、健壮,是只男人的脚。右边那只脚光滑、小巧,是只女人的脚。

行人们开始围观丁仪的作品,并议论着:

“好奇怪,这两只脚不配对,不是左边错了,就是右边错了。”

“这么冷的天,怎么没穿袜子?”

“没穿袜子,也没穿鞋子呢。”

丁仪对大家解释说: “这是艺术,你们不觉得这两只脚不穿鞋子比穿鞋子更美吗?”

大家说:“不觉得。”

丁仪问: “你们思考过这件雕塑所表现的深刻主题吗?”

这问题一提出,呼啦一下,看雕塑的人走掉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人回答道: “思考过,但没思考出来。”

丁仪便耐心介绍自己的构思: “这两只脚象征着男人和女人共同走过人生之路……”

他还没介绍完,剩下的一半人也纷纷走散。

最后只有一个小男孩问: “叔叔,您说这两只脚会走路,它们怎么一点也不动呢?”

丁仪说: “它们……白天是不会动的。”

“它们晚上才走路吗?”

“是的。”

小男孩也走开了。

雕塑前面只剩一个人——艺术家自己。

丁仪叹口气道:“曲高和寡,知音难求啊。”

第二天,丁仪又去看他的雕塑。

在路上,他遇到那个小男孩。

小男孩兴奋地对丁仪说: “叔叔,您的两只脚真的会走路!”

丁仪抬起自己的脚: “脚会走路有什么稀奇?手会走路才稀奇呢。”

“我是说您的雕塑真的会走路。”

“哦?你昨天夜里又来看雕塑了?”

“我想夜里起来的,但一觉就睡到大天亮。早上我去看雕塑,天哪,只见底座还在那儿,底座上的两只脚不见了!”

丁仪吃了一惊: “你是说,雕塑失踪了?”

小男孩说: “它们一定是走在人生之路上了。”

丁仪和小男孩一起来到雕塑安放处。  果然,展示雕塑的底座上什么也没有了。

“不应该这样的呀。”丁仪咕哝道, “它们会在黑夜里四处游荡,但天亮之前肯定会回到原来位置的。”

小男孩问: “它们不会迷路吗?”

“不会。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被谁藏到家里了。”

“那您得想办法把您的雕塑追回来呀。”

丁仪笑了: “把我的雕塑藏到家里的人,是对我的艺术十分欣赏的人。我愿意将我的作品送给我的知音。”

魔法艺术家丁仪要重新创作一件街头雕塑。

几天后,丁仪的新作品问世了——这次他雕的不是脚,也不是手,他用黄铜雕了一个圆溜溜的东西。

青石底座上刻了诗人曹操的著名诗句:

远看是个球,

近看是个头。

是球还是头?

是头还是球?

丁仪的雕塑正是从曹操的诗里找到了感觉。

这圆球形的雕塑上雕了一只闭上的眼睛。

这一次,行人们对丁仪怪怪的作品不再有兴趣围观了。

只有那个好奇的小男孩还在提问题: “叔叔,到了夜里,这个头一样的球,球一样的头,也会到处走来走去吗?”

丁仪说: “不是走来走去,是滚来滚去。”

小男孩又问: “它还会像那两只脚一样被您的知音藏到家里吗?”

丁仪说: “完全有可能的。不过,这一次我可以看清楚,我的知音长的什么模样。”

“您打算一直在旁边守候着?”

“不用。如果你家长同意,你可以来我这儿过夜……”

晚饭后,小男孩来到丁仪的魔法艺术工作室。

小男孩惊奇地发现,这里也有一个头一样的球,球一样的头,跟街上那个毫无区别。

丁仪说: “你瞧,两个头上都有一只眼睛,对吧?”

小男孩说: “对的,但眼睛都是闭着的。”

丁仪说: “当午夜降临的时候,两个头上的眼睛都会睁开。我们可以从这只眼睛里看见那只眼睛观察到的一切。现在还早,你先睡一会儿吧。”

小男孩说: “可是我睡不着。”

丁仪就让小男孩盯住雕塑上那只闭着的眼睛……不一会儿,小男孩的上下眼皮也粘到了一起……

小男孩忽然从梦中惊醒。他的眼睛跟雕塑上的眼睛同时睁开了。

“到时间了。”丁仪指着那眼睛, “你瞧。”

小男孩从眼睛里看见了午夜的街头。街对面的茶楼已经熄灯。茶楼前跑过一条野狗……

接着小男孩惊叫起来。他看见茶楼渐渐倾斜,“房子要倒了!”

丁仪安慰小男孩: “不是房子倒了,是街上的那个‘头’开始滚动了。”

于是他们看见眼睛里的一切都翻起跟头来。

他们看见翻跟头的酱油店;

翻跟头的小庙和石狮子;

翻跟头的石板小桥……  突然,眼睛里的景象稳定下来,不再翻跟头,眼睛里出现了一张人的脸。

这人是个秃头,笑容满面。

丁仪对小男孩说: “这人应该就是我的知音了,他又要把我的作品搬回家去。”

可是,眼睛里立刻变得一片黑,什么都看不见了。

小男孩问: “怎么回事?”

丁仪说: “大概,他把雕塑抱起来时‘眼睛’被捂上了。”

他们只好等待着,等待这位“知音”到了家再说。

等了好长时间,他们面前的“眼睛”里还是一片黑。

“还没到家。”丁仪说, “这是因为我的铜雕很重,抱着它走路走不快。”

终于,眼睛里亮了起来。

小男孩说:“好像是火光。”

但火光只出现了一会儿,明亮的眼睛又变成一片黑。

“知音家里出什么事了?”

“不知道。”

曹操把他的专职魔法师管辂请到家里。

“管先生,”曹操说, “我不知道魔法师管不管闹鬼的事?”

管辂问: “发生了什么情况?”

曹操将管辂带到大门外。

“瞧见那一对门环了吗?”

“瞧见了。”

“已经连续两天了,一到午夜时分,门环就砰砰作响。”

“门外没人吗?”

“不见有人。”

管辂细看了门环,对曹操说: “这两天我还听说了别的怪事。庙里的香炉半夜里走下了神龛。理发店里的洗头盆和火锅店里的火锅都会在夜里游行。这些不该动却乱动的物件,包括你家的门环,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你知道是什么?”

“是什么?”

“它们都是铜做的。”

“对呀,对呀。”

管辂说: “但它们会在夜里乱动,又跟一般铜制品不同。依我看,这些特别的铜制品里融入了某种魔法元素。但是谁做的,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还很难判断。”

“说到铜制品,我倒想起一个人。”曹操说,“魔法艺术家丁仪,他最近创作的街头雕塑,就是用铜做的。要不要把他找来咨询一下?”

“好啊。”

丁仪很快被找来了。

丁仪听曹操和管辂将铜制品作怪的事述说了一遍,便也近前察看门环。

丁仪问曹操: “你这门环是新打的吧?”

曹操说: “是的,原来的门环坏了,又重配了一对。”

丁仪又问: “是什么样的人来给你装上新的门环,你还有印象吗?”

曹操说: “应该有点印象的。”

丁仪便找了纸笔,画了幅肖像。

他指着画中的秃头问曹操: “是这个人吗?”

曹操回答: “正是此人。——咦,你怎么认识他的?”

丁仪叹口气: “这个铜匠盗走了我的铜雕,用炉火化成铜汁,又做成各种铜制品卖钱。于是铜雕里的魔法信息也就进入了这些铜制品,它们就乱动乱跑啦。我竟然把这种人当成知音,可叹哪!”

P1-13

序言

汤锐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周锐开始成为中国童话创作最有活力的那批作家之一,大胆新鲜的想象、别出心裁的故事情节、机智俏皮的语言,和渗透在故事情节、语言之中令人捧腹的幽默,使他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热闹派”童话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之一。九十年代末期的一场大病曾使周锐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他没有让他的读者们等待太久,这几年周锐的创作无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旺盛期。

古为今用,是很多童话作家创作时常用的法宝。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曾经读到过已故著名童话作家包蕾先生的幽默童话《猪八戒新传》,那一本薄薄的小书曾带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很多快乐。如今,周锐的幽默童话《魔法三国》又让我回忆起了当年读《猪八戒新传》时的那一份快乐。

借用古代题材或者古典形象进行再创作,对于周锐来说好像尤其得心应手。相信有不少读者还会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周锐那些脍炙人口的童话里面就大量地借用了中国古代神话、古典文学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形象,比如《九重天》、《天吃星下凡》、《应声虫》等等,那些作品是他早期童话中的佼佼者,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魔法三国》顾名思义,是借用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著名人物形象来进行再创作,比如诸葛亮、张飞、周瑜、曹操父子、蒋干、鲁肃等等,这些人物性格反差极大、极富戏剧性,为喜欢挑战的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再创作空间。原作中人物的性格内涵本是丰富多元的,周锐抓住原作人物固有性格的某一点进行集中的夸张化处理,加入现代因素,便产生了新的童话效果。像《魔法三国》中诸葛亮大展魔术本领、周瑜的小气多疑、曹氏三兄弟为接老爸的班而展开的钩心斗角,等等,既是童话情节展开的契机,又是童话幽默效果的源泉。

想象是童话的灵魂,优秀的童话作家是要靠想象力打天下的。周锐的想象力十分了得,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以至于他的作品中幻想的密度相当大,就像当年的《挤呀挤》。而一篇真正优秀的童话,既要有引入入胜的想象因素,更要有幽默,比如包蕾的《猪八戒新传》,多少年后还能让人记起其中的猪八戒一人独吞大西瓜的情节,仍然能够令人捧腹,就是想象力和幽默的绝佳结合。

周锐的幽默,在当代童话作家中是比较别具一格的。童话的趣味,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绝招。比如有些作家的童话像武打片,“动作”猛烈,人物上天入地、时空剧烈转换,读来眼花缭乱、相当刺激。读周锐的童话,感觉他挺“文气”的,在文气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冷幽默味道,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常常令人忍俊不禁。至今我还记得他的《天吃星下凡》中描写杜大郎初出茅庐,在一路边小店打尖,老板罄尽所有,却还是填不饱客人的肚子,那杜大郎把周围三家饭店救援走马灯似的送来的各色吃食“流星赶月般抓将过来,吃将下去”,老板慌乱中从小贩手里搜罗来瓜子、花生、糖葫芦之类,“但那更是杯水车薪,螳臂挡车”。周锐不动声色地写道:“店主人伎俩用尽,只好认输。他哭丧着脸对大郎说:‘小店有幸,遇上你这样的好胃口。今后就请每日光临吧——这也是在劫难逃!”’读者早已喷饭。

在《魔法三国》中,我们当然又会遇到类似的文字,比如,“他的目光溜来溜去,忽然看见窗外有几颗雀斑,而这些雀斑长在一个女孩的圆脸上”。那是一个名n1左雀斑的调皮的小魔法师出场了。就是这个左雀斑,一不小心把老爸变成了一只大狗,自己却浑然不知。周锐写道:

左雀斑征求大狗的意见:“我叫你‘旺旺’,

好吗?”

爸爸摇头。  “叫‘狗东西’呢?”

爸爸还是摇头。爸爸摇了头,再摇尾巴。

见大狗摇尾巴,左雀斑又问:“你愿意叫

‘尾尾’?‘巴巴’?”

爸爸点了头。“巴巴”与“爸爸”相近,还勉

强能够接受。

周锐童话的人物对白也最能体现他的冷幽默风格,从他早期的《天吃星下凡》、《应声虫》、《表情广播操》等童话中我们已经领略过了。而《魔法三国》在这点上与他早期的童话如出一辙,好似说相声,台上的人绷着脸,而台下的人早已笑翻了。

早听说周锐喜爱京剧(不知这个爱好是否持续至今),因而他的童话中的人物对白似乎也带上了一些京剧艺术的特点:简洁而张力十足,充满动作性和冷幽默效果;你一言我一语,节奏铿锵,动感十足;一问一答之间,仿佛看到人物举手投足,像在舞台上表演似的生动毕现。甚至通过人物之间你来我往的对白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总之,周锐的童话带给读者的总是欢笑,一个能给别人带来欢笑的人应该是幸福的。

后记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奶奶带我去书店,我挑了一本《猪八戒吃西瓜》。这是一本薄薄的图画书,说了一个猪八戒因为馋嘴被孙悟空捉弄的故事。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我找了个本子,边画边写(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为猪八戒和孙悟空编了个新故事。情节我已记不清了,反正猪八戒又被孙悟空捉弄了一次。

后来我才知道,猪八戒和孙悟空是古典名著《西游记》里的人物,被称为古典名著的还有《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而《猪八戒吃西瓜》是当代作家包蕾写的。后来我又知道,这些写古典名著的古典作家,也是像包蕾这样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创作。先有《三国志》、《大宋宣和遗事》等著作,才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梁山好汉从原来的三十六条衍化成后来的一百零八条。别人使过的空城计,被编成诸葛亮的故事。“羽扇纶巾”原是周瑜的打扮,这打扮太潇洒了,也被用在诸葛亮身上。比起以前的《大唐三藏取经记》,吴承恩的《西游记》走得更远。孙悟空、猪八戒以及妖魔鬼怪们被凭空添加到唐僧周围。《红楼梦》算是最原创的吧,但书中林黛玉的那首《秋窗风雨夕》也是模仿唐诗《春江花月夜》的……有的读者问我:“你书里的诸葛亮、周瑜为什么会说现在的语言,比如_怕怕’什么的?”这不奇怪呀,唐僧取经是唐朝的事,但写在明朝的《西游记》却用了很多明朝的俗语。

在外国也是这样,他们的古典名著《哈姆雷特》被拍成了动画片《狮子王》,披着动物的皮,说着现代的语言。

这种现象体现了名著的生命力。

我从1987年创作《孙小圣和猪小能》的系列故事,后来又写了《水浒怪传》。在此基础上,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于2003年成套出版了《幽默西游》、《幽默水浒》、《幽默三国》、《幽默红楼》。这套书当年进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一百种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优秀读物,并且受到读者喜爱,频繁重印。《幽默三国》三年来印刷了二十六次,一两个月就印一次。后来又应读者的要求写作《幽默三国》的续集。

在写完第六本《幽默三国》后,我想:诸葛亮能借东风,是个很棒的魔法师,《三国演义》里还有于吉、左慈、管辂等别的魔法师(可惜大家很少注意这些魔法师,电视剧也怕麻烦不拍他们的故事),如果我来写《魔法三国》,一定挺好玩。于是一口气写了四本《魔法三国》,交给接力出版社出版。

也有读者问:“你的那么多故事从哪里来的?”从生活里来的呀。《反小偷地图》这个故事正如有些读者猜测的,确实是来自网上的反小偷地图。那位“清洁宫”大妈的官衔是受了电视剧《大长今》的启发,那里面不是有什么“崔尚宫”、“韩尚宫”的吗?《左雀斑认哥哥》则是从《少女》杂志得到的灵感。现在学校里时兴女生认哥哥,那一期《少女》上刊登了一些女孩对这个话题的发言。有个叫DoDo的说:“我从小就希望有个哥哥,高高大大,肩膀宽宽的,可以保护我。”于是,我就把喜欢武功又仗义的曹彰写成这一类哥哥。女孩妮妮说:“最近我都很少理我认的那个哥哥了,谁让他有那么多妹妹呢。我只认了他一个哥哥,他却妹妹一大把。”我就设计了帅哥曹植身后的妹妹大游行。我又让曹丕当了猫猫所说的“哄妹妹做值曰打扫卫生”的那种哥哥。还有一个女孩说她“认了一个比我小5个月的男生做哥哥”,这个年纪小却心肠好的哥哥当然就是曹熊啦。

把你身边的有趣故事发到我的邮箱,也许这故事(或者说这故事的影子)会出现在新的《魔法三国》里。我的电子信箱号是:zhouruii@public4.sta.net.cn

周 锐

2006年10月9日于上海樱园

书评(媒体评论)

周锐的想象力十分了得,常常令人叹为观止……在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独特的冷幽默味道,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常常令人忍俊不禁……周锐的作品带给读者的总是欢笑,一个能给别人带来欢笑的人应该是幸福的。

——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 汤锐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想象和幽默,就像黑暗的夜空没有繁星一样。周锐叔叔用他聪叫的头脑和彩色的笔杆,写出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故事,使每个孩子的心空灿烂夺目!

——内蒙古呼和浩特 书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点击星星痣/魔法三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接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326397
开本 32开
页数 1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4.875
印次 3
出版地 广西
184
13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