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为中国教育简史,含六章内容;下篇为外国教育简史,同样包括六章内容。在每章的结构安排上,作者虽以纵向历史发展为基本线索,但也并未简单遵循朝代更迭或历史发展的先后,而是从如何便于教与学的角度,对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图书 | 中外教育史(小学教师教育本科段教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上下两篇,其中上篇为中国教育简史,含六章内容;下篇为外国教育简史,同样包括六章内容。在每章的结构安排上,作者虽以纵向历史发展为基本线索,但也并未简单遵循朝代更迭或历史发展的先后,而是从如何便于教与学的角度,对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本书内容丰富,讲解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上篇:中国教育简史 第一章 中国教育的起源 第一节 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二节 中国教育的起源 第三节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萌芽 第二章 中国古代教育的创建(夏~春秋战国) 第一节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初步建立 第二节 西周的教育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第四节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创建 第三章 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与完善(秦汉~隋唐)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教育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四章 中国古代教育的成熟与僵化(宋~清中期) 第一节 宋代的教育 第二节 辽金元的教育 第三节 明代的教育 第四节 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教育 第五章 中国近代教育的兴起(晚清) 第一节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第六章 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民国时期) 第一节 民国初期的教育 第二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教育 下篇:外国教育简史 第一章 古代教育起源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及初步发展 第二节 古希腊的教育实践 第三节 古代希腊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古罗马的教育发展 第二章 西方古典教育的“没落”与复兴 第一节 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发展 第二节 拜占廷和阿拉伯帝国的教育发展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四节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 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17~20世纪初) 第一节 17~20世纪初英国的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节 17~20世纪初法国的教育发展概况 第三节 17~20世纪初德国的教育发展概况 第四节 17~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发展概况 第五节 19世纪日本教育发展概况 第四章 近代世界各国主要的教育思想 第一节 洛克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卢梭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第四节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第五节 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 20世纪初期至二战时期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 第一节 20世纪前半期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节 欧洲新教育运动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第三节 20世纪前半期的重要教育思潮 第六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外教育史(小学教师教育本科段教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晓华//叶富贵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6490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3 |
出版时间 | 2007-08-01 |
首版时间 | 2007-08-01 |
印刷时间 | 2007-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519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