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学良(图文典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河北大城。1901年6月3日(夏历四月十七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窝棚屯(旧称桑林子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陆军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著名历史学家宝成关、董守义、胡玉海,合力倾情推荐著名清史学家徐彻的《张学良(图文典藏版)》,重大谜案小心求证历史玄机大白世人,传主生平跌宕起伏世纪情缘烂漫迷人。

本书由徐彻、徐忱著。

内容推荐

张学良将军是伟大的爱国将领。周恩来对其评价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这本《张学良(图文典藏版)》由徐彻、徐忱著,系统描写了张学良将军的一生,既有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有鲜为人知的生活小事。书中为我们讲述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有力地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也改写了中国现代史进程。事变和平解决后,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他奋不顾身,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从此失去自由,沦为“政治囚徒”长达半个多世纪。在他身上,完整体现了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与自我牺牲精神,他是中华民族无私无畏的千古功臣。《张学良(图文典藏版)》配有多幅珍贵图片,为我们形象地再现了这位20世纪中国风云人物的独特风采,客观地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隐秘。

目录

第一章 诞生乱世间 立志学军事

 一、逢乱世诞生学良

 二、跟名师涉学中西

 三、习军事步入讲武

第二章 少帅掌兵权 实践增才干

 一、露锋芒吉林剿匪

 二、显头角直奉一战

 三、担重任整军经武

 四、建空军出任总办

第三章 直奉起二战 学良挑重担

 一、粤皖奉三角同盟

 二、布重兵直奉二战

 三、出奇谋冯军倒戈

第四章 崛起郭松龄 举兵为反奉

 一、积怨恨倒戈反奉

 二、发通电声讨老帅

 三、晴霹雳大帅冷静

 四、拒要求日本干涉

 五、战巨流郭军大败

 六、悲苍天夫妇殉难

 七、演闹剧斩子让贤

 八、求大同不事株连

第五章 举措保稳定 学良继遗志

 一、回奉天遭日暗算

 二、保稳定正确举措

 三、继遗志学良任职

第六章 仔肩担大任 协力渡难关

 一、抓时机易换旗帜

 二、铲直鲁国奉合作

 三、杀杨常稳定政局

第七章 强收中东路 酿成大事件

 一、说源头俄苏霸道

 二、道起因学良误判

 三、讲经过苏联强硬

 四、论结局原状恢复

第八章 崛起新军阀 中原大厮杀

 一、道起因蒋阎争霸

 二、说经过双方胶着

 三、定出兵武装调停

第九章 建设新东北 期望现代化

 一、整金融开源节流

 二、抓经济建设东北

 三、重教育大力投入

第十章 制造三事件 图穷匕首见

 一、第一事件万宝山

 二、朝鲜排华乃第二

 三、中村事件为第三

 四、反华舆论盈满天

第十一章 发动“九一八” 蒋公不抵抗

 一、“九一八”日本侵华

 二、不抵抗葬送东北

 三、给资助支持抗日

 四、代受过下野出洋

 五、取歪经游历欧洲

第十二章 主张法西斯 研究马克思

 一、甫回国高唱歪经

 二、作宣传坚决反共

 三、寻出路初涉马列

第十三章 寻找共产党 联共抗日寇

 一、东北军奉调入陕

 二、遭重创猛然惊醒

 三、寻光明踏上坦途

 四、高福源勇传信息

 五、在两地两次会谈

 六、杨虎城联共抗日

 七、释误会张杨密联

第十四章 校长救学生 创建好团体

 一、好刘鼎勇当代表

 二、张学良营救学生

 三、创办王曲军官团

 四、建东北军学兵队

 五、组织抗日同志会

第十五章 张杨施兵谏 学良送蒋还

 一、忒顽固蒋系势力

 二、刺破天艳晚事件

 三、蒋介石一抵西安

 四、蒋介石二赴西安

 五、捉蒋公发动兵谏

 六、重实际军政措施

 七、炸惊雷国际反响

 八、宋美龄主导营救

 九、周恩来亲到西安

 十、张学良送蒋回京

第十六章 蒋公耍花招 国共重合作

 一、蒋主使审判学良

 二、施手段压迫分化

 三、尖锐化和战分歧

 四、走正路和平解决

 五、遭重创二二事件

 六、惜分离三位一体

 七、重合作国共两党

第十七章 少帅遭软禁 冤屈作囚徒

 一、叹少帅突遭软禁

 二、辗转间黄山萍乡

 三、中途路郴州沅陵

 四、关键县修文开阳

 五、最后站息烽桐梓

第十八章 居台仍遭禁 人身无自由

 一、施诡计骗飞台湾

 二、积幽愤一吐为快

 三、请捎话恢复自由

 四、蒋经国政策宽容

 五、同祝嘏九秩大寿

 六、共患难红粉知己

第十九章 飞美获自由 重新回社会

 一、飞美国重获自由

 二、在三藩尽享欢乐

 三、于纽约频繁活动

 四、吕正操三次晤张

 五、想大陆终未成行

 六、选地点定居美国

 七、程牧师谈张学良

 八、哥大建毅荻书斋

第二十章 赵四香玉殒 张公飞西天

 一、张学良百年华诞

 二、赵一荻香销玉殒

 三、张将军魂飞西天

张学良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乱世出草莽英雄。甲午战争后的辽西是个三不管地区。散兵游勇成群,乞丐难民遍野;官府腐败,土匪横行;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就成立了一些自保的武装组织,名日“大团”。1900年,张作霖乘势而起,借助岳父赵占元的帮助,在赵家庙成立了一个大团,有20多人,他当上了小头目,负责附近几个村子的治安。他负责的地区称为保险区。张作霖在保险区内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持治安。因此,这个地区的土匪得到遏制。张作霖也得到村人的称赞,他的声名由此鹊起。他管辖的范围逐渐扩大,达到20多个村子。他有时也向境界外开捐,让大户送钱、送粮,变相地勒索有钱人。

在赵家庙西北,有个大团,团主叫金寿山。他原来是北洋新军的一个哨官,逃回家乡,收罗了一批地痞流氓,组成了100多人的大团,在北镇称王称霸。大团的总部就设在北镇县最大的乡镇中安堡,其周围的20多个村庄是他的保险区。金寿山在保险区内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比胡匪还凶残。大团本来是保民的,可是金寿山却专门害民。百姓被逼得实在无法,就派人去请张作霖,请他设法保护。张作霖率众奇袭了金寿山,占据了中安堡。张作霖的势力扩大了,部众增加了。保险区扩大为27个村庄,练勇增加到40余人。团练部移到了中安堡。

但是,金寿山在1901年腊月三十日半夜,通过他的干儿子做内应,偷袭了张作霖。张作霖急切突围,汤玉麟背着张作霖的妻子赵氏,孙大虎背着张作霖的大女儿冠英,张作霖在后面掩护,一直跑到台安北面的姜家屯,继而又逃往八角台。

在逃往八角台的途中,身怀六甲的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张学良。那是1901年阴历四月十七日,阳历是1901年6月3日。

关于他的出生,张学良有一段生动的自述。1986年在台湾,86岁的张学良对侄女张闾芝说:

我一下生,就有很多怪事。你们看(他一边摸着自己头上的某一部位,一边叫晚辈们也直接摸摸他指的部位),我的脑袋上有道缝.你们摸出来了吗?我的脑袋有道缝,你们摸出来了吗?

答:摸出来了,摸出来了。这,这,摸出来了,这里有道缝。

本来脑盖骨有许多缝,不过你们的都长好了,我的没长好。我说,保罗在《圣经》上说过一段话,人没出娘胎,上帝就造就了他。我没有出娘胎,娘胎,你们懂吗?

答:是娘肚子。

没出娘肚子,上帝就造就了我。我可以这样说,我下生啊,我妈妈在大车上把我下生。生下来的。大车,懂不懂啊?

答:是木板车吧!

我们东北有三个马、两个马、六个马拉的大车。我妈正是在逃难哪,她把我生在大马车上了。所以我是在咣当咣当行进中的车上下生的小孩,因此脑盖骨长不好。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是上帝的安排。他们没有想到我还能活着。

因我母亲在逃难中生我,母亲就病了,没有奶水,我就没有奶吃。那我怎么活着,所以我过去身体很不好。有个大夫说我身体很不好,身体很糟糕。我说,你大概说对了。我是靠喝高粱米汤活着,但不是你们今天喝的白米汤,是喝高粱米汤。后来稍大一点,是由大人把煮熟的高粱米嚼碎喂我吃。我就这么活着。活到一岁多,那时我们家穷得很,不是有钱人家。那是穷得了不得。我慢慢把这个穷给你说清楚。当时给我雇了一个奶妈,后来我一直养着她。那是花了一块银元雇的,她都40多岁了,你想那奶水能好吗?(笑)我就这样活着。

张作霖给这个多灾多难的长子起名叫双喜,图个吉利。之所以叫双喜,86岁的张学良回忆道:  我再说我下生,我下生怪呀。我的真名字你们大概不知道。我的名字是捡来的,叫双喜,就是“双喜”烟的那个“双喜”。为什么叫双喜?因为你爷爷(即张作霖)在八角台出去打仗,打了一个胜仗,你爷爷是从那里发起来的。第一次打了胜仗,家里又生了儿子,可谓双喜临门,所以给我起名叫双喜。到五六岁的时候,我说话是说不清楚的。到现在也说不大清楚,因为我舌头短,不好使。小时候,人家都说我不会说话了,说不好了。因为我小时候太苦了,身体太坏了。

可见,张学良出生时,他家的生活是很贫苦的。

我们再继续说在八角台的张作霖。八角台(今属台安县)是个大集镇,商号有50多家。本来张作霖是想从八角台借道投奔辽南的绿林冯德麟的,但到了八角台,这40多人就被留下了,借以保护地面。这都得益于张作霖的名声好,不扰民。商会会长张紫云对张作霖的名声早有耳闻,此次见面,看到张作霖北人南相,眉清目秀,且行止有矩,谈吐不俗,果然是名不虚传,就下决心把他们留了下来。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原任八角台头目的张景惠主动让贤,甘居副职,张作霖就做了团练长,地方的绅商也表赞成。从此,张作霖就在八角台落了脚。这里也成了他的发家地。

甲午战争后乱了几年,1902年,社会秩序渐趋稳定,地方自治武装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经八角台商会会长张紫云的举荐,新民府知府增韫接收了张作霖的团练武装,将其改编为政府军队。增韫知府的报告得到了盛京将军增祺的批准,于是决定接收改编张作霖的武装。张作霖乘机扩大队伍,成立了有250人的新民府巡警前路游击马队。盛京将军增祺命张作霖为帮办(副营长)。1903年,张作霖所部和新民街巡捕队合并为巡防马步游击队,一个营的建制,计485人。张作霖升任管带(营长),张景惠为帮办(副营长)。下辖五哨,步兵两哨,骑兵三哨。中哨哨官(连长)由张作霖兼任,前哨哨官为张作相,左哨哨官为汤玉麟,右哨哨官为王立有,后哨哨官为赵五把什。就这样,张作霖由一个民团武装的头目摇身一变,而成为政府官军的军官了。这是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1904年2月,在我国东北爆发了日俄战争。处于日俄两强之间的张作霖,除了要维护保护区内的治安外,还在盘算如何增强自己的实力。他的原则是谁对我有好处,我就帮助谁。1905年,日俄战争后,他的部队不但没受损失,反而扩大为三个营。1906年,新任盛京将军赵尔巽和新任新民府知府沈金鉴下令,将张作霖的部队由三营扩编为五营,张作霖当上了五营统带(团长)。P4-7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的一大特点是尊重史实,秉笔直书。关于中东铁路事件,作者面对前苏联及张学良,敞开胸臆,慨然直陈。一指前苏联的狭隘的民族主义;一指张学良对此事件的四个误判。不为尊者讳,是作者的心理底线。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宝成关教授

本书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议论生风,语言犀利。关于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不抵抗,作者多有阐发。作者认为:蒋介石是不抵抗政策的发明人,而张学良则是不抵抗政策的执行者。之所以不抵抗,是因为张学良对未来有四个寄托。这个观点,很具说服力。

——辽宁大学历史系前主任、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术带头人 董守义教授

本书特点多多,我想着重说说对新发现的有关郭松龄反奉史料的运用。本书作者首次运用了这批新发现的史料,匡正了以前的一些误说。这是本书独到的成功之处。

——辽宁省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会长、张氏帅腑博物馆张学良研究中心特聘顾问 胡玉海教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学良(图文典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彻//徐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31777
开本 16开
页数 4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28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2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0:4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