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曾国藩官场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做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毛泽东“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官场智慧》这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的剖析,包括曾国藩如何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舞台:如何集中众人智慧成就大事;如何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如何保持局官不败,晚场善收等典型事例及精辟哲理名言,总结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养分,以使今天的领导者能够“可戒可法”。读懂一个字,成就一番大事业!

内容推荐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他以并不超绝的资质,挽狂澜于既至,扶大厦于将倾,再造满清“中兴”大业,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本书通过对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的剖析,对他的人生智慧作了全面详细诠释。

目录

一 志字诀——志者,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圣贤都无种,做人要做第一等人物

 志向越高,成就越大

 慎择师友,结交有志之人

二 专字诀——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分而散

 专“权”:事权专一,乃能成功

 专“心”:心有二用,则不能成

 专“攻”:用功如掘井,凡事皆贵专

 专“精”:做事不臻于绝妙不止

三 裕字诀——创业垂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局量太小,难以任天下大事

 胸怀坦夷,以“裕”出险

 持盈保泰,以“裕”修身

 以“裕”养生,以“广大”二字为药

四 淡字诀——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政务缠身之时,淡以求乐

 自视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功名之际,须看得淡些

 寄雄奇于淡远之中

五 暇字诀——心中必有休暇之致,方能胜大任

 暇意: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暇心:“暇”是养心秘诀

 暇情: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暇谋:紧要关头,靠“暇”字定风波

六 明字诀——古来豪杰,动称英雄,英即明也

 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先见之明,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明哲保身,处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

 知人之明,用人必先知人

 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精明由于天生,高明由于学问

七 实字诀——实事求是,不讲空言,是办事第一义

 “实事求是”:成大事者的务实精神

 常守朴实规模,方能培成大器

 用人当用朴实可靠者

 做事应从浅处、实处下手

 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

八 廉字诀——“廉”为护官之符,立命之根

 “清”为居官第一要义

 廉洁是人生根本

 操守廉洁,必能服众

 当官莫作名利双收之想

 人为财死,少贪则少祸

 行大事者,不尚小廉

九 慎字诀——居大位立大功之人,以谨慎而败者少

 宦海风波,须以“慎”字撑舵

 心存畏慎,居高不危

 祸从口出,立言宜慎

 向上司奏事,更须十分谨慎

 被人参劾,每在于用人不慎

 以慎治骄,立于不败

十 忠字诀——善莫大于忠,恶莫大于不忠

 忠孝持家,奠定人生基石

 以忠事君,办公事须如己事

 忠义治军,一字能抵百万兵

 满门愚忠,以忠诚为天下倡

十一 仁字诀——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

 仁礼并用,恩威并施

 用兵应先得人心

 仁者有术,为政首务爱民

 绝大事业,多从“不忍”做出

十二 和字诀——和则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

 和气致祥:巩固人生的起点

 和能生威:以“和”打造团队精神

 和光同尘:团结一切可用的力量

 和之不和:宰相肚中撑起船

 不和之和:双簧戏与独角戏

十三 挺字诀——艰险时挺得住,可做非常事业

 “挺”字功夫:破解《挺经》之谜

 挺身入局,才有成事希望

 十年挺木,百年挺人

 坚忍支撑,可做非常事业

十四 辣字诀——小仁乃大仁之贼

 以严为师:正人先正己

 治家贵严:父严孝子多

 严绳人才:不经磨练不成材

 驭下之道,莫先于严

 治军从严:不严则无勇敢之气

 以辣手治乱世,用重典锄强暴

十五 耐字诀——成大事者,当坚毅忍耐

 居官“四耐”,缺一不可

 棘手之际,须从“耐”字痛下功夫

 熬得住,打得通,便是好汉

 以“耐”字医心病

十六 缓字诀——事缓乃圆,稳中求成

 以缓纠急,好从慢处来

 以缓待变,进退自如

 以缓济急,稳中求胜

 欲速不达,凡事从长计议

十七 展字诀——一展了之,乃官场中秘诀

 积年旧帐,一“展”了之

 暂时搁置,留待最佳时机

十八 退字诀——晓得下塘,也要晓得上岸

 急流勇退,保全末路

 以智巧退,远离危险

 谦退自守,居安思危

 以退为进,审机蓄势

试读章节

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夜作铭辞,二更三点作毕,复视无一是处,乃知吾昔年自诡为知文而曾不一动笔为之,全不可恃也。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非阅历何由大明哉。

——日记

中国传统思想中,“知行合一”是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但由于儒学是经世之学,因此更强调“行”也就是实践的意义。《尚书》中说:“非知之艰,行之唯艰”,提出了知易行难的观点。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力行”被看成了君子的一个标志。看某人品质如何,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以实际行动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实学”的重要内容。

扬雄在《法言》中说:“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把行摆在了言的前面。朱熹也说:“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行不及言,可耻之甚”。有人进一步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认为知就是为了行。只有付诸实行了,才能说取得了真知,否则就不是真知。

清代学者颜元说得好:“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古人所说的闭门造船、纸上谈兵的典故,批评的就是缺乏实际办事经验而自以为是的那种人。

吕坤在《呻吟语》中说:“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人之道躬行难。”嘴上说出来容易,做出来却难上加难。曾国藩很少拿大话吓人,即使说,也实实在在。他要做的,就是要把自己恪守的道德、追求的理想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有人说曾国藩是圣贤,就因为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圣贤的理想和主张。

曾国藩继承了传统中的重行思想,强调力行,不说空话,“知一句便行一句”。不仅要“常常行之”,还要事事力行,办事“宜就所当所务者次第施行,做一件算一件,行一步算一步”。

曾国藩一生各方面的成就,都体现了力行的工夫。

曾国藩对那种空谈阔论而无实际办事能力的人持鄙夷态度,认为这是读书人的大毛病:“读书人之通病,往往志大言大,而实不副也”;后来又批评道:“读书人之通病,约有二端:一日尚文不尚实,一日责人而不责己。尚文之弊,连篇累牍,言之成理,及躬任其事,则忙乱废弛,毫无条理。”对读书人缺点的分析真是入木三分。

曾国藩所交游的师友,都是朴实而崇尚力行的人,无论是唐鉴、倭仁这样的大家,还是吴廷栋、陈源兖、何桂珍这一班兄弟,以及江忠源、郭嵩焘、罗泽南等同乡好友,都倡导力行,而以大言为耻。

但曾国藩在京城时也遇到过高谈阔论的人。其中有一人刚从外地回京不久,经历稍为丰富,席间便夸夸其谈,旁若无人。曾国藩对他很看不起,从此便未深交。另有一叫庞作人的官员,与此公相似,曾国藩对他同样反感。但当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指挥四省军务时,他便跑到江南,希望能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打动曾国藩,混个一官半职,说不定日后还能飞黄腾达。但曾国藩一见便觉他讨厌,在日记中写道:

有庞作人者,一无所知,而好讲学,昔在京已厌薄之。本日又来,尤为狼狈恶劣。甚矣,人之不可不务实也。

最后的结果是这位仁兄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随着经历的复杂,曾国藩更知办事之难,对行动更为重视,对空言更加厌恶。咸丰十一年(1861)三月,他给胡林翼写信说:

侍近恶闻高言深论,但好庸言庸行。虽以作梅之朴实,亦嫌其立论失之高深。其论公之病,侍亦虞其过于幽渺,愿公从庸处浅处着想。

陈作梅即陈鼐,是曾国藩的心腹幕僚,为人非常朴实,曾国藩仍觉他有大言之嫌。曾国藩对空谈的敏感,可见一斑。  李元度以书生领兵,曾国藩对他最不放心,一再叮嘱他禀报军情应当详实,不要“空说吉祥语”。咸丰十年三月,李元度奉命前往徽州防守,曾国藩与他约法五章:

曰戒浮,谓不用文人之好大言者;曰戒过谦,谓次青好为逾恒之谦,启宠纳侮也;曰戒滥,谓银钱、保举宜有限制也;日戒反复,谓次青好朝令夕改也;日戒私,谓用人当为官择人,不为人择官也。

第一条就告诫李元度不要任用好为大言的文人。后来曾国藩又论及任用绅士之道,其中一条是“禁大言以务实”,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力行而少言的人,曾国藩最看重。张运兰(字凯章)开始只是王鑫手下的一个下级将领,因为他务实,曾国藩一再提拔。1860年,曾国藩命宋梦兰率军与他配合作战,对宋说:“张凯章观察精细沉实,先行后言,阁下与之相处,似可将军中琐事一一研究,总以‘质实’二字为主,以阁下之熟于乡土,凯章之老于戎行,又皆脚踏实地,躬耐劳苦,必能交相资益,力拯时艰。”

曾国藩越到晚年,越是厌空言重力行,谆谆告诫子弟,视为处世办事的铁则。一般情况下,年青人都喜欢高谈阔论,如曾国藩所说,“大凡人之自诩智识,多由阅历太少”。随着阅历增加,认识到事情的复杂性,就逐渐趋向实际,甚至变得谨小慎微。这有不利的方面,但重行的传统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对于年青气盛的人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P107-109

序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他以并不超绝的资质,挽狂澜于既至,扶大厦于将倾,再造满清“中兴”大业,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自从曾国藩去世以后,这些都成了人们苦苦追索的问题。很多人都想从曾氏身上学到成功的黄金定律,修身处世,立于不败。因此,曾国藩文集一出版,就成为当时人的必读书。他的蒙书、日记、书信、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成名人物,也都受过他的思想熏陶。梁启超对他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是三复也”。毛泽东青年时期也潜心研究曾国藩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并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据说蒋介石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地模仿曾氏。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曾国藩文集堪称成功学百科全书,字字句句无不浸润着曾氏对人生、事业的深刻领悟。这些浸透着人生哲理的箴言,既是他阅历了人情险恶的官场、风云莫测的战场后得出来的,同时也是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到总结。五千年的人生智慧,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展现。这套《曾国藩励志人生丛书》正是对曾国藩人生智慧的全面详细诠释。

曾国藩的成功,是他对人生经验和教训点滴积累的结果。他将这些成功经验,或记在日记中时刻提醒自己,或写在书信中教导子弟或朋辈,互勉共进。曾国藩尤其喜欢将成功经验用一个字或几个字来概括,并称之为“字诀”,例如他认为文章之道有八个字诀:涌、直、怪、丽、忧、茹、远、洁;为人处世、治国为官的字诀有:敬、恕、诚、静、勤、润,“六者缺一不可”……虽然这些字诀零散地存在于曾氏各种文论当中,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全面、有机的智慧体系。读者若能将这些字诀融会贯通,定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曾国藩毕竟是一百多年前的封建阶级政治家,他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都带有历史的、阶级的烙印,而且现在社会的许多现象远非他所能想象,读者阅读时自应有所扬弃;但他所总结的做人为官之道,仍有值得借鉴和发扬之处。李鸿章从曾国藩那里学到最重要的一个字,是“诚”字。这个字影响了他的后半生,决定了他的宦海浮沉,仕途通塞,所以李鸿章晚年说:“古人谓一言可以终身行,真有此理。”同样,曾国藩的许多字诀,只要认真借鉴学习,今天仍然可以行之终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曾国藩官场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城市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418651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