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与社会命运相依、生死与共。社会学作为社会本身的理论表达,必定要承担起“保卫社会”和“生产社会”的历史任务。在我们的转型情境中,后者显然更为现实,也更为迫切:我们首先必须有一个社会,而后才能保卫它。为了实现这个任务,社会学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应当成为苏格拉底理念中的“助产士”:抵御权力和资本的双重压力,探讨社会生产的真实途径,在可能的条件下,还要努力将理念化为行动,帮助社会破茧而出,尽快成长起来。
图书 | 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 |
内容 | 编辑推荐 社会学与社会命运相依、生死与共。社会学作为社会本身的理论表达,必定要承担起“保卫社会”和“生产社会”的历史任务。在我们的转型情境中,后者显然更为现实,也更为迫切:我们首先必须有一个社会,而后才能保卫它。为了实现这个任务,社会学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应当成为苏格拉底理念中的“助产士”:抵御权力和资本的双重压力,探讨社会生产的真实途径,在可能的条件下,还要努力将理念化为行动,帮助社会破茧而出,尽快成长起来。 内容推荐 重建的中国社会学陷入一场深刻的悖论。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社会学竟然没有能力提出振聋发聩的好问题;面对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社会学也竟然缺乏恰当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加以研究和测量。所以,现实情况竟是这样:人们在形成阶级分层的时代去研究职业分层,在频频发生社会冲突的时代去研究稳定结构;在制度变迁的时代去讨论“微小实践”;在劳动生产过程之外去研究劳工;面对底层社会的苦难却强调“价值中立”。这样一来,社会学就陷入了某种滑稽可笑的境地,甚至变形为布迪厄所说的,社会巫术”那一类的手艺:它借用科学的手段来遮蔽生活现实,麻痹人们的思想,但却绝不提供新的知识。 目录 绪论:转型社会与转型社会学 社会学的市场概念 市场的诞生 纠纷与协议——市场中社会规范的建构过程 商标的故事 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 “关系霸权”:对建筑工劳动过程的一项研究 社会的生产 “制度的形同质异”与社会团体的发育 ——以中国青基会及其对外交往活动为例 走向公民权 ——业主维权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公民运动 “强干预”与“弱干预”:社会学干预的两条途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市场阶级与社会(转型社会学的关键议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08343 |
开本 | 其他 |
页数 | 38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2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713.5 |
丛书名 | |
印张 | 1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