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知道你明天干了什么
内容
编辑推荐

柳文扬从事写作多年,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科幻和奇幻作品。

本书收录了作者一系列颇具感染力的科学随笔汇集而成。文章视角独特,且文笔优美,幽默风趣,娓娓道来,细述科学的真义。主要作品有《神坛下的丘比特》、《镜子和旋梯》、《人与非人》、《我知道你明天干了什么》、《我与催眠者》、《让尸体说话》等。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一系列颇具感染力的科学随笔汇集而成。书中文章的视角相当独特,且文笔优美,幽默风趣。作者用一颗嬉笑怒骂的常人之心,撷取历史长河中的点滴,娓娓道来,细述科学的真义。全书极具特色而又亲切感人,能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阅读乐趣。

目录

闪光的生命(代序)

我们还在旅途中——科学的研究方法

托·阿·爱迪生VS哈利·波特——技术、魔法大比拼

神坛下的丘比特

100个“为什么不”——怀疑论者的颂歌

我与催眠者

镜子和旋梯

人与非人

痛,并活着

我知道你明天干了什么

最伟大的战争

轻装向彼岸

龙迹

让尸体说话

捕风捉影——谁说他们曾来过?

看不见的手

白色链条——最后的遗产

附录:纪念文扬

试读章节

神坛下的丘比特

“我凭着爱的翅膀飞过高墙,石砌的墙垣怎能把爱情阻挡。”——威廉·莎士比亚

“吴妈,我和你困觉。”——阿Q

“汪!呜噜…………”——我家的狗

同学们,我对爱情一直很感兴趣。但这并不是说我淡过很多次……(撒谎就让雷劈我!给我个避雷针先。)

作为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和不可救药的好奇心的牺牲品,我连爱情这个神圣的东西都想解剖。我想逮住丘比特,从他冰凉的小手里夺下弓箭,对他进行催眠审讯,看看他脑子里有些啥东西。然后,在小丘同志醒来之前,我要揣着那副弓箭逃之天天,去寻找漂亮女生。

上面那些话是不是过于深奥了?我相信是的,你们没法理解,太专业化了。咱们换一种比较浅显易懂的说法吧。我想知道以下几件事:第一,人类的爱情是不是动物的繁殖本能在进化过程中的最终产物?第二,人类社会中某些两性关系的模式是不是由特定的动物模式进化而来的?第三,动物究竟有没有爱的自觉?

还是忒专业了?我智商太高,我也没办法呀。咱们开始吧。

同学们,一提起爱情,我脑海中就浮现出许多英雄形象,像梁山伯啦,朱丽叶啦,孟姜女啦,韦小宝啦……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催人泪下的故事,使我深思。人类在本质上与地球上的所有动物都是亲属,我们和它们都是由古代的生物进化而来。那么,爱情是不是人类的专利?以前,我们说过只有人类会制造工具,但后来发现某种啄木鸟也会制造简单的工具。我们还说过只有人类有智慧,可是某些动物——海豚和黑猩猩,也有智能,虽说只相当于人类3岁幼儿的程度,但已经是本质上的智能了。在精神领域,动物正在分享从前只有人类独占的荣耀。哼,不要戏弄你们家的猫了,说不定它正在演算费尔马定理呢。还有,下次去动物园看黑猩猩的时候,要记住:那也许是我们聪明的表哥。

但爱情不一样啊,如果驴也懂爱情的话,咱们就太没面子了。驴太低等,不用操心。可是猴呢?上次在动物园的猴山上,我看见一个学名称作中国猕猴的小白脸,白己把头上的毛梳成猫王的样式,显然正在泡美眉。这怎么了得?难道我们连这最后的领地也要被侵占了吗?

如果爱情不是人类独有,而是在进化中被某些动物发明的,那么它是在哪一环节上产生的呢?是不是第一个原始生命细胞中就有了爱的本能?或者是进化到了某一层次,比如说进化到哺乳动物的时候,“嘎吧儿”一下,产生了爱情?请注意,爱情是不会跨越物种产生的,从没听说过某女爱上一棵西红柿,或者男青年为了热带鱼殉情自杀,因为种与种之间基本上不能共育后代。这就揭露了爱情的本质——它也许是一种繁殖本能的升华。就像人类的智慧一样,它也可以在动物当中找到知音。

这一切问题如何解答?有个同学的父亲是动物学家,所以我去问他。他没答出来,在我走了之后,他对儿子说:“离那家伙远点儿,他不正常。他也许是世界上最年轻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同学们,求知的路是坎坷的啊。

我决定自己研究。只要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动物的心理——无论是智能还是情感,我们如何确切地掌握和分析呢?只有通过它们的行为模式来分析。所以,如果把人类在爱情驱使下的每一种行为都罗列出来,再找到它们在动物行为中的对应,然后了解其生物学意义,大概就能解答我的问题。为了科学,我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啊。他们,那些男生们,不知道我是在搞科研,整天跟我决斗,你们看我身上的伤!

说到决斗,这也许是男性人类和雄性动物最相似的行为之一了。那些西班牙男人,跳舞的时候都摸着腰问的兵器左顾右盼,一旦看见吃醋的对手,就大喊一声:“剑!醒来吧!”冲上去打一架,打不死的就继续跳舞。据说探戈就是这么来的。

你们再看这些羚羊,无论是气势、神情、动作,都与人类的决斗毫无二致,但动物之间的决斗并不是致命的。科学家说这是雄性动物的繁殖竞争,可我对它们的心理活动很感兴趣,羚羊是怎么想的?“那边的姑娘看着呢,我不能丢脸。”“这小子自己觉着挺不错,给他点颜色瞧瞧。”“打败他,打败他就能抢他的马子。”在这里,似乎有些人类心理活动的影子,那就是嫉妒、竞争和占有欲。

不过,羚羊的例子不能说明它们之间有爱情。雄羚羊决斗的目的只是证明自己的基因优越性,在这过程中,雌羚羊完全没有任何选择权力,也没有表现出一点主动性。本能地竞争,冷酷地选择,这跟人类是不一样的。

看一看鹿吧。一夫多妻啊,真是……我想说,真是落后!让我们用人类的高尚行为来感化它们吧。我们从来都是……

唉,草食动物!咱们还是研究高贵的狮子吧。

原来狮子更卑鄙。雄狮不但占有很多的老婆,还让老婆替它打猎!这种家伙,我都不知道拿什么词儿来形容它了。

与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呢?我在猴子身上没有看到一点更高尚的爱情。同样的群居,以一头最强的雄性作为统治者。它负责自己家族的地盘不被别的猴群侵犯,同时占有群内的众多母猴。高级的大猩猩也是这样。哺乳动物令我失望啊。

哺乳动物在生理上是最高级的一类,但是说到Love,不提也罢。雄性从总体上来看,扮演着基凶提供者的角色。它们有一种至高的本能,就是把自己的基因流传下去,流传得越久越好,越广越好。这就是繁殖竞争的动力。

所以,我们就可以在动物行为中发现很多仿佛是人类心理的雏形。嫉妒、占有欲、竞争心理……这在人类和动物身上都可以看到。毫无疑问,人类两性关系中表现出的上述心理特征,直接承袭于我们共同的动物祖先。

然而,这不是真正的爱情,至少不是爱的全部内容。在生活水平提高、思想境界升华后,人类的繁殖冲动有了本质的改变。人类的爱体现出一种超越了动物欲望的高贵特质,那就是奉献精神。你看,那位男同学,背着1吨多重的杂物,已经疲惫不堪,还要陪女朋友逛商场!一个柜台……又一个柜台,直到他倒下为止。这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哪种动物能有这样的牺牲精神?哪一种……

啊,谁把螳螂放这儿啦?好啊,母螳螂还在吃她老公,脑袋都咬掉一半了。快叫救护车!叫警察,把这个大肚婆抓起来枪毙!

这公螳螂也是,没有一点反抗精神,就伸着脑袋等人家吃!还有一口气儿呢,我们听听它在说啥——“给你……加点味精……这是我……应该做的……”

听听,多像我们班长对女朋友说的话啊。难道说,螳螂这么低等的动物,跟我们班长一样富于奉献精神吗?

是啊,雄螳螂为什么要让雌螳螂吃掉?某些蜘蛛也有这种行为,但雄蜘蛛要聪明得多,它们会事先捉一只小苍蝇啦,小呱哒扁儿啦,代替自己作为婚宴主菜。而雄螳螂咋就那么自觉自愿呢?雌螳螂又为啥那么心安理得呢?

第一个解释——一位苍白的女同学坐在角落里幽幽地说:“吃了省心,免得他再去找别的女人……”天哪,这话说得太后现代了。我听说过有些女同志有这样的想法,但毕竟是极少数,而且它在生物学上是不合理的:雄螳螂作为基因提供者,应该留下宝贵的生命,去寻找尽可能多的配偶。

第二个解释是——为雌螳螂增加营养,补充蛋白质。但为什么不用更经济,更……卫生的方式?比如像雄蜘蛛那样的方式。有人说,因为螳螂只能活一年,反正孩子他爸交配过后就要死,还不如物尽其用,肥水不流外人田。荒唐想法!所以说节肢动物低级呢。  第三个解释——雄螳螂体内有某种物质(可能是激素),是卵发育所必需的。我认为这个猜想比较易于接受。虽然现在还没有把这种物质分离出来,但以后大概会的。那时我们就拿着针管满街跑,看见谈恋爱的螳螂,就逮住它们,往母螳螂屁股上扎一针,满足它对激素的需求,从而拯救它老公的性命。

什么,还有个解释?因为她太爱他,害怕失去他,只有把他给吃了,才能真正的拥有他?是谁说的?请站起来。这太荒唐了!哦,又是个女同学。好,我欣赏你,如果不介意的话,希望能把我讨厌的表哥,还有邻居家的二宝、上铺的同学,一股脑介绍给你做男朋友。

“小强!”啊,谁?谁啊?哦,是星驰同学在提意见。他说蟑螂这么可爱,为什么不谈谈蟑螂的爱情。我告诉你,因为蟑螂这种白蚁的近亲,可以孤雌繁殖,所以它根本不懂爱情。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可能会对它们感兴趣,但我们不喜欢它。

既然都说到蟑螂了,干脆连白蚁啦、蚂蚁啦都一起说了吧。

以前我以为白蚁和蚂蚁是表兄弟,后来才知道不是。蚂蚁要高级得多,它们在7000万年前才进化出来,属于比较年轻的昆虫种族,是跟蜜蜂近缘的膜翅目。而白蚁就很原始了,2.5亿年以来几乎没什么变化,是等翅目昆虫,与土鳖啦、蟑螂啦都是亲戚。

不过,虽然在进化树上的位置相差悬殊,但白蚁和蚂蚁的繁殖方式倒是蛮接近的。

一只男……我是说一只雄蚁,也就是蚁王,还有一只蚁后,从巢中飞出,在飞行中就完成了婚礼。那时它们都还年轻,苗条健美。当这小两口找到合适的筑巢地点后,就停下来,互相咬啊咬啊,把翅膀都咬掉,表示永远忠诚于对方。然后它们挖洞,开始过日子了。

婚后,蚁后迅速发胖,变成了英雄妈妈。它啥也不干,只生孩子。这样的生活,谈得上爱情吗?它只是繁殖机器而已。我国某些人目前仍然存在这种思想,认为老婆就是生娃的嘛。这种“蚂蚁思想”是要不得的,它会把人降低为节肢动物。

再来看看同为社会性昆虫的蜜蜂,因为据说它们是昆虫中最聪明的,有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在婚姻生活方面表现出一份难得的浪漫。在年轻的蜂王离群后,若干雄蜂就跟在它后面追啊追啊,飞过花丛,飞过树林,飞过垃圾站、化工厂和污染了的小河,终于,有一只雄蜂追上了蜂王。它们就结婚了。这情景很像上世纪80年代我国流行的爱情片。但是,蜜蜂的追逐游戏具有冷冰冰的、残酷的本质:考验雄蜂的基因是否优秀。蜂王只选择合格的雄蜂,然后它就像蚁后那样,甘当繁殖机器。那些落选的雄蜂,也不生气,它们静悄悄地飞到无人知晓的角落,去迎接死亡。这儿是生存竞争的战场,是没有爱情的。人类有没有类似的追逐游戏?我说有。外国不知道,在国内,我可以看到很多杂志上都有这样的启事:“某女,年轻貌美,未婚。寻身体健康、品貌端正、事业有成、收入丰厚之男子。联系电话……”于是就有很多雄蜂,我是说很多男子,追啊,追啊……

有趣么?人类的行为,在这里是否无意间沿袭了动物祖先的模式?这是不是一种返祖现象呢?我觉得人的某些习惯确实可以追溯到时间深处,仿佛太古时代的祖先在我们身上复活。对,那些远古的生物没有灭绝,它们活在我们的灵魂里。这个世界于是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神秘。

最聪明的昆虫也不过如此。所以,其他节肢动物就不说了吧。

来瞧瞧鱼类。鲑鱼,是我喜欢的一种动物。它们是水中的候鸟,是满怀乡愁的游子。它们在淡水河流的阳光与水草中间孵化出来,雄心勃勃,向海洋远征。那时,童年的鲑鱼处于性蒙昧之中,就像幼儿园里的我,唯一诱惑它们的是海洋的深蓝。到了青春期,故乡的风以及水草的气味在血的记忆中复活,它们不顾一切地拥进河流人海口,逆流而上。鲑鱼的洄游是大自然最壮观的奇景之一,看到它们在大河里横冲白浪,或成群地跃上山溪的石阶,你不能不发出惊叹,这是一个古老种族的全部内在力量在驱动它们。它们要躲过灰熊,还要躲过做寿司的日本人,还要躲过做鱼子酱的老外……最后,能回到出生地的鲑鱼真是少而又少。于是它们就产卵。嗯,鱼没有爱情,看它们生孩子的方式就知道了。孩儿他妈,你先生;孩儿他爹,你给他授精。完了。鲑鱼卵生下来就成了弃婴,因为它们的爹妈即便没死,也已经筋疲力尽,不可能再照顾它们了。

海马的卵似乎要幸运一些。同样是鱼类,雄海马对子女要负责得多。它把卵都存在育儿袋里孵化。看着雄海马的大肚子,我就想起了施瓦辛格。他在《小宝贝》里演的那个怀孕的父亲,就是这么个可笑又可爱的模样。小海马一孵化出来,它们的父母就死了。繁殖后代,就是它们的终极使命。一切都围绕着这一使命,其他的能省则省。

海龟,比鱼高级一些。它们也是生下孩子就不管的,把卵交付给沙滩和太阳。在爬行动物鼎盛时期,也就是白垩纪,地球的主人恐龙也许懂得爱情,但海龟不懂。鳄鱼、蛇、壁虎……天哪天哪,不说也罢。唯一想提的是蛇的恋爱之舞,那真的很漂亮,像伦巴。我觉得,舞蹈就是蛇的本能在人类体内复活。印度上古神话说,蛇是创造宇宙之神,这肯定是对蛇的生殖力的崇拜。再看看印度舞,还用解释吗?

再见了,在地上爬、水里游的家伙们。我要拜访鸟类。孔雀是第一选择,它有一种仪式般的求爱法,让人怀疑它懂得美和爱。雄孔雀——这个自恋狂,用尾屏来打动雌孔雀的心。当衣着艳丽的女性站在旁边时,雄孔雀会挑战般地展开尾巴,颤动着,要把她比下去。这个动作使人恍然大悟,孔雀的行为同样是一种竞争,尾巴美丽的雄性,基因更具优势。

极乐鸟、军舰鸟……很多鸟都有相似的求偶方式。显然,比超哺乳动物来,鸟类更富于小资情调。而且,有不少种类的鸟,都是一雌一雄,长年厮守,就像一对恩爱夫妻。

但是,无论如何富于情调,我们在那些仪式与表象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两个字——生娃。没有更进一步的证据说明鸟类有人一样的感情。

有人说,其实人类也不能免俗。人是由动物进化来的,我们把自己偶像化,把人的本能与情绪神圣化,认为自己的繁殖本能就叫做爱情。其实是荷尔蒙的分泌使心跳加快,我们硬说那是伟大的爱。毕竟,没有谁可以钻进动物心里,体会一下它们面对异性时的情绪,是否和人一样。

我可不同意这种说法。当然,不仅爱情,人类的一切文化艺术,音乐、舞蹈、油画、诗……也许都可以穷追到动物的生存本能与繁殖冲动,但这中间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的爱已经超脱了繁殖的本能,抛弃了功利主义。在某些时候,爱的意义独立于生存之外而存在。我们来看一首汉代古诗,大家都读过的:“上耶!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哀。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海誓山盟,一往无悔,真是催人泪下。

哦,我忘了一种美好的动物,那就是天鹅。

据说,天鹅是终身一夫一妻,相依为命的。开始我不太相信,但在上小学的时候,国内某地发生了偷猎天鹅的无耻事件。母天鹅被打死,陈尸于湖面。雄天鹅一直在尸体旁徘徊不去,不飞走,也不捕食。有人喂它食物,它看也不看。数日后,雄天鹅也死了。不害羞地说,当时我真的被感动哭了。这件事使我们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愤怒,我还给《北京晚报》写信,建议把偷猎者枪毙。

不过,且别激动,不要先人为主,让我们擦干鼻涕,冷静分析:天鹅的这种行为有没有纯粹生物学上的意义?

繁殖本能?在动物看来,雌性是一种基因流传的必要通道。但一只雌天鹅倒下了,千千万万只雌天鹅站起来,大丈夫何患无妻哩。雄性可以活下来,继续找其他的配偶繁衍后代。

另一个解释是,单独一只天鹅无法生存,只能等死。也许天鹅都是成对合作,进行捕食的。死了一个,另一个就孤掌难鸣,只有饿死了。遗憾的是,这种猜测也是错的。

既然不是因为繁殖失败,也不是因为无法独立生存,那么,雄天鹅的死,似乎只能解释为殉情。奇迹般的事情发生了:除了人类之外,地球上竞还有种动物拥有爱情。

是么?有人说,这种想法同样是一厢情愿,因为天鹅的外形符合了我们的审美观,所以人类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在它们身上。其实,可能天鹅对配偶的依赖性要强一些,成对生活已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所以就形成了同生共死的现象,仅此而已。

算了吧,你能说人类的爱情不是一种习惯?生同衾、死同穴不是一种对特定个体的习得性的依赖?既然人类的这种行为叫做爱,我愿意把天鹅的行为也称为爱,因为我分明听到那只雄天鹅在湖面上徘徊时的心声:你走了,我的生命不再有任何意义。

虽然我一贯反对以温情脉脉的态度对待科学,但必须承认,在动物爱情学这里,我显然犯了错误。我觉得爱神仿佛徘徊在亿万年的地球生命进化史中,满怀期待地寻找知音。她顺着进化树,一枝一枝地抛洒她的雨露,然后看着它们干涸。但在有翅膀的动物这一支中,她找到了天鹅;然后,在灵长类动物的顶端,她找到了人类。有这两种生命就足够了,她把他们的形象融合在一起——这就是天使。

谁在说我肉麻?这是诗啊,我失眠一晚上才写出来的,你们太俗了,要常读这种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不要怕。吐啊吐啊就习惯了。P27-36

序言

闪光的生命

星河

7月4日,我坐在鲁迅文学院的课堂上,聆听作家陈建功的文学阱座。他在谈到文学审美取向的变迁时,提及一位年轻的科幻作家……不用说,我知道那个名字一定是柳文扬。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文扬就与陈建功相识,而且关系甚好:这次文扬患病,陈建功还专门前往探望。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陈建功说出口的竟是:他刚刚去世!我当时不禁在课堂上大声惊呼起来:我前两天才给他打过电话!

7月1日晚上,我拨通了文扬家的电话。自从术后暂时失明以来,他曾几次给我电话。我知道他想要向人倾诉,这时有人与他聊聊,他的心情会好一些。终日生活在黑暗当中,毕竟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这种痛苦对于一名不能缺少眼睛的作家来说尤为深刻。于是我经常给他打电话,也让科幻界的朋友给他打电话。

不是我事后聪明,当时我就觉得文扬的语气有些不耐烦,和他平时与我通话时的态度判若两人。我想他也许是因为视力问题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难免心情烦躁。聊了几句,他便匆匆挂上电话,仿佛有什么急事等待他去做……

后来文扬的母亲告诉我,今天上午文扬就被送走火化了,但家人没敢让她去。文扬的母亲有高血压,实在不敢让她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残酷。

文扬是个地道的黑发人,不满37岁。

我与文扬相识于1995年的成都《科幻世界》笔会,但早在那之前,我就从《闪光的生命》中知道了这位作者。每次讲课提到文扬,我都会讲这篇小说。这是一个很短的短篇,写的是一个只有半小时生命的复制人如何用他的“一生”来爱一个女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真的珍惜生命时,有时候半小时的时问比一生的时间还要长。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卡通,也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但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当这篇作品发表之后,文扬在前往四川领奖时与一位成都姑娘相恋。开始他只是凭着丁薪在京蓉两地飞来飞去,后来干脆赴蓉完婚,从此迁居四川,放弃了原有的北京高校的工作!但这个故事还没有完——当爱人因为种种原因需要到北京上学时,文扬又毅然跟着回来,靠写作维持一家的生计……事实上文扬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作品中对爱情的追求!

文扬从事写作多年,创作出大量优秀的科幻和奇幻作品。《惊奇档案》杂志上那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格的文章,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文扬一直没有申请加入作协,去年他申请加入中国作协,请我和杨鹏做介绍人,要带着表格来我家签字。我怕他太麻烦,也为了提高效率,以便他从我这里直接前往也住在地铁沿线的杨鹏家一次性把事办完,专门走到城铁站,就这么一个站里一个站外地写了推荐意见并签了字……那应该是我最后一次见文扬。

最喜欢文扬作品的还应该是那些年轻的大中学生读者,而他的年轻帅气则使他受到了双重的欢迎。北京师范大学科幻协会的同学对我说过多次,要请文扬来讲座,但那时他已患上眼疾,我答应说等他病好,一定帮忙请到。可没想到的是,后来竟查出是脑癌,更没想到今天他竞……

由于正在上课,我不得不以短信的方式通知科幻界诸多好友:吴岩、韩松、凌晨、杨平、苏学军……——“文扬走了”。大家无不震惊。苏学军竞傻傻地问我:去哪里了?因为他根本就没往那个地方想。而大角和杨平都先后问我:我们能够做点什么?我无言以对,只好回答说:更加认真地好好生活。

生活有时候真的很残酷,面对挫折和磨难,有时候我们真的无力抗拒,只有认真地对待每一天,好好生活。  明天,就是文扬的37岁生日。

2007年7月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知道你明天干了什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柳文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838520
开本 32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7-10-01
首版时间 2007-10-01
印刷时间 2007-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8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37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8:3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