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福布斯富豪榜中的草根英雄
内容
编辑推荐

15位中国民营企业家为你讲述如何从草根一族奋斗到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

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胡润中国百富榜的富豪们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创富故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成为富翁的?他们能给创业者们带来什么样的经验借鉴?创业者们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条件才能创业成功?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创业致富人物图书,写了15位民营企业家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致富故事,着重表现他们如何抓住创富机会,用什么样的创富理念、营销技巧等,将企业做大做强,并成为福布斯上榜的财富巨子,尽可能地写出他们最具特色的创富个性。

内容推荐

商海沉浮方见英雄本色!

本书以“读点金术背后的曲折故事,悟故事蕴涵的传奇点金术”为出发点,写了15位民营企业家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着重表现了他们是如何抓住创富机会,有着怎样的创富理念,如何一步步将企业做大做强,并成为中国商界影响深远的人物的。希望能给想创业或正在创业的人们,尤其是想白手创业的人们一些借鉴和激励。相信平凡的人也可以拥有不平凡的未来!

目录

敢为人先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

借鸡生蛋

(国美电器集团董事长、鹏润投资集团董事长) 黄光裕

廉颇未老

(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尹明善

冒险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 王传福

随机应变

(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 孙广信

永不言弃

(阿里巴巴网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马云

百折不挠

(聚龙集团董事长、中山圣雅伦公司总经理) 梁伯强

善于学习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

诚信

(奥康集团董事长、总裁) 王振滔

自我革命

(正泰集团董事长) 南存辉

创意

(分众传媒(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江南春

科技助威

(通威集团董事长) 刘汉元

执着创新

(重庆小天鹅控股集团总裁) 何永智

宽厚

(传化集团董事长) 徐冠巨

见微知著

(谭木匠国际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谭传华

附件

1.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榜(前100名)

2.福布斯2006中国富豪榜(前100名)

3.《福布斯》中文版2006中国潜力100榜

4.《福布斯》中文版2007中国潜力100榜

后记

试读章节

看起来骨瘦如柴、瘦不禁风的马云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跟人打架,这让很多人出乎意料,正如没有人能料到他日后成为中国IT界的巨人一样。

从小就调皮的马云,几乎没有人对他的未来抱有希望。

但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就是他成为全球最大B2B网站、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唯一敢与全球著名的电子商务网eBay和亚马逊抗衡的中国网络经济巨子。

马云自己也总结说他创业能成功,80%的人也能成功。原因就在于,重在坚持,别人放弃了,只要你还坚持就会胜利!

读书不入流就英语好

和所有的互联网精英不一样,马云不仅没有令人肃然起敬的世界一流高校的学历和一流企业的从业背景,相反,他从不讳言自己不懂互联网技术,至今还只是会收发E—mail和上网浏览等基本操作。

马云笑称自己脑子笨,觉得自己算又算不过人家,说也说不过人家。“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的话,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

1964年9月10日,马云出生在杭州西子湖畔一户普通人家。马云以调皮捣蛋闻名,学习并不出众。

从小学到中学,样子瘦弱的马云拥有一个和自己身体条件很不相配的爱好——打架!

因为打架,他不止一次受过处分,不止一次受过伤,伤得最重的一回身上缝过13针,也曾多次被迫转学。

这个调皮学生中的佼佼者、懵懂未谙世事的马云在父母、老师眼里真是个恨铁不成钢的孩子,只要认识他的人对他的前途从未抱有希望。

马云自己也从未想过要好好地读书上一流的学校。从小到大,马云念过的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

小学考重点中学考了三次没有考上,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才考了个师范学院,数学只考了1分。

唯一可以说出口的,就是他的英语稍好一点。

尽管没有家学渊源,父母连英文字母ABC都不会,但12岁时的马云就喜欢上了英语并用心地学习起来。

1979年刚改革开放那阵子,到杭州旅游的外国人渐渐多起来,马云一有机会就在大街上逮着人家练口语。

就这样,从未出过国的马云练就了一口纯正、流利的英语,这对他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多年后,他在面对BBC等世界各大媒体采访时应对自如,在各地演讲时也侃侃而谈,表现出来的气度丝毫不逊色于人,令人顿生敬意。

马云第一次考大学失败后,便投身社会。

他当过秘书,也做过搬运工作,踩着三轮车帮人家把书刊扎在一起,25本成一包,踩10公里路通过火车渠道转发到其他地方。

尽管如此艰苦,但马云从未放弃。

后来边工作边考大学,考试成绩还是不怎样。也难怪,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要是考上大学,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可世事难料,无巧不成书。

第三次高考后,偏偏不被看好的马云跌跌撞撞地考进了杭州师范学院,尽管只上了英语专科的线,但由于本科同专业招生不满,马云被调配进入英语本科专业,捡了个小便宜。

对此,马云说:“当时的成绩只能选杭州师范学院,因为那时师范没人念!”在谈到考大学的这段尴尬经历时,成名后的马云并不回避,反而喜欢拿这三次高考自我调侃为“帮助成绩不好的人找回信心”。

马云的小时候“成绩不好”,可以归于年少时的贪玩。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等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时,马云完全变了个人。

考上大学后的马云把往日打架的劲头完全转到了学习上,彻底改变了以前的形象。

他坚持清晨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或者一有空就一个人跑到宾馆门口跟老外“对话”。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习上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马云不仅顺利当选为学校学生会主席,还再接再厉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这对于一个参加三次高考才被录取,曾经调皮得不能再调皮的学生来说,几乎是个奇迹。

毕业后,当其他同学都成为中学教师时,马云却是当年杭州师范学院500个毕业生中唯一被分配到大学里教书的学生。

他被派到杭州电子工程学院当英语及国际贸易讲师时,师范学院的校长自豪地说,马云是杭州师范学院的骄傲,希望他能够至少教上5年的书。

在任教期间,尽管马云才而立之年,但他还是被学校评为十佳杰出青年教师。

在国内互联网圈内,马云的能言会道就像搜狐张朝阳的时尚、盛大陈天桥的稳重一样出名。

说到自己的口齿伶俐,马云说那主要是当年教书的时候锻炼出来的,上台一开口不备稿子也能滔滔不绝停不下来,尽管信手拈来,但能自圆其说。

据了解,大学毕业任教不久,马云到了杭州一家夜校兼职教外语,由于讲学异常精彩,每当他讲课,许多班级便不用上课了,因为本来就不多的学生都跑去看马云“表演”,而且这种“表演”效果还相当不错,基础极差的补习班学生,经过他一番调教,居然纷纷在课堂上满口流利的英文。

说起那段经历,马云依然得意洋洋,还自称比李阳的疯狂英语还要过之而无不及,真正让人脱口讲英语。

不懂网络的网络人

精力过人、内心从不安分的马云并没有因为繁重的外语教学任务面放弃对未来生活的追求。

1991年,还是外语教师的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

因为第一个月收入仅700元,而房租就要2000元,这样的亏本生意遭到别人的一致讥讽和嘲笑。

当大家对海博翻译社的信心开始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坚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

为了他心中的理想,工作之余的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下广州到处去进货,为了拓宽盈利渠道,马云进行多种经营,翻译社卖起了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两年间,马云不仅养活了翻译社,组织了杭州第一个英语角,同时还成了全院课程最多的老师。

更让马云欣慰的是,如今海博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最大的翻译社。

马云说,他一直有一个理念,那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会赚钱的。

初次下海的艰辛与成功经历,都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1995年,外语说得好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_笔债务。

在西雅图,马云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

由于对电脑一窍不通,朋友让他输入一个词时,他输入了Beer(啤酒)这个词,结果显现的有德国、美国等地的啤酒,唯独没有中国的。

他再好奇地输入了China(中国)一词时,电脑的反应是“没有数据”。而在输人中国历史时,出现的只有一则50个字的短文。

爱国的马云看到这些,第一个反应就是为什么没有中国的东西呢?  刚刚学会上网的马云,首先想到的就是为他的翻译社做一个网上广告。

1995年4月,回国后的马云用他天生擅长的调皮因子做了一个实验一请朋友给自己在杭州的翻译社做了一个叫做“海博网络”的公司主页。

没想到在3个小时内,就有7个来自美国、日本和德国的读者浏览。这让他为之一振:这个东西有很大的潜力和影响力。

马云说,他感觉网络肯定会影响整个世界。在中国国内还没有网络这个东西,但网络到底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他那时也说不清楚。

没想到5年后网络经济盛极一时。

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的马云随即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而此时,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的马云,校长正要提拔他,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涉足网络对于马云来说,不仅仅是因为调皮,更在于商人独有的精明。

要知道,那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那时的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风险投资家——尼葛洛庞蒂刚刚写就给他日后带来世界声誉的《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那时在北京,据有“中国互联网先驱”之称的中国科学院钱华林教授对互联网也才略知一二……

在这样的情形下,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面对众人的反对,马云请了24个朋友到家里来商量。

马云给他们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仍听得云里雾里,就像听“天书”一样。

等最后大家一起表决的时候,23个人说放弃吧。只有一个人赞成马云可以试试看,如果不行的话,赶紧收手。

讨论之后,马云静静地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

他说,哪怕是24个人全反对他也要干。

可马云哪来这么大的信心和决心呢?

现在回过头去,马云坦言,其实他最大的决心信心并不是认准了互联网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是自己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去闯了去试了,说不定就能闯出一路阳光大道,不行还可以回头。在机会面前,做都不敢去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P56-59

序言

你为什么是穷人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致富是人人的梦想!

事实上,古往今来的中国五千年史上,人们都没有放弃对财富的追求。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从春秋末期的陶朱公范蠡、经商致富的能人孔子高徒子贡到战国时期白圭、“奇货可居”的吕不韦,从近代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到现在的李嘉诚、陈天桥、黄光裕等无一不是追逐财富的佼佼者。

而在诸多成功者的背后,又有多少人为追逐财富而前仆后继地倒下、失败!不知有多少人为了创富发下山盟海誓,也曾喊过要做百万富翁、千万富豪的豪言壮语,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后来不仅没能成为富翁,甚至比以前更穷。

在很多人看来,创业成功的道理都一样,但失败的理由总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纵观企业家们的创富历程,你会发现:有的企业家走的路一直走得很对,没有弯路,甚至没有荆棘。但对很多人来讲,他们的失败在创业一开始就已注定。曾听说过这样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穷得叮当响,吃不饱穿不暖,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一个好心的富人见他可怜,决定帮他,一来可以让他解决温饱,过上体面的生活,二来自己也是做善事,举手之劳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好心的富人并没有给这位可怜的穷人以白花花的现金,而是送了他一头耕牛。一来不伤他自尊,二是让他劳动致富。他对穷人说,你要好好用上这头耕牛开荒种田,春种夏耕秋收冬藏,慢慢地就会过上好日子的。

得到好心富人的帮助,让穷人感觉“幸福”真是来得太快了。穷人自然一开始就像我们身边那些一心想致富的人一样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下定决心奋斗不止。邻居、好友也为他感到高兴。

可这位穷人并没有高兴几天,他发现耕牛要吃草喂料,自己每天也要等着饭吃,没有耕牛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幸福”,而如今即使自己吃饱了还要考虑耕牛的事,这日子不是比以前更加难过了吗?有了耕牛后自己应该比以前更加富有了,但怎样才能既保持现有的“富有”又能过上“好”日子呢?

经过冥思苦想后,穷人终于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把这头耕牛换成几只羊,有了羊就可以杀一只吃解决吃饭的问题,其他的羊喂着生小羊,小羊长大就可以卖更多的钱。

穷人的计划很快如愿以偿,但接下来的问题接踵而至,在他吃了一只革后,小羊还没有生下来。可人总不能不吃饭吧,先解决了眼前的危机再说。于是,他又吃了一只羊。穷人又想,羊总共没几只,吃了一只少一只,总吃不了多少次吧!不如用自己的羊换别人的鸡算了,鸡生蛋总比羊生小羊快得多,鸡蛋可以吃也可以孵小鸡。那样一来,不是温饱、创富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吗?

穷人的这一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但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自己的日子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因为当他忍不住饥饿的时候,总会杀鸡饱餐一顿。当终于杀到只剩下一只鸡的时候,穷人的致富梦想彻底破灭了。

他想,反正自己致富是无望了,不如把最后的一只鸡卖了,换一壶酒一醉解千愁。

当好心的富人第二年来看望这位当年怀揣着致富梦想的穷人时,他发现穷人已醉卧在地,依然家徒四壁……

富人绝望了,转身离去,而穷人则回到了原来的生活,继续贫困……

这个想致富的穷人最后没能成为富人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没有坚定的信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读了这个故事,我就想富人是什么原因促成他成为富人的呢?特别是那些在没有任何背景、没有任何优势条件下,在自生自灭的“草根经济”状态下,他们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草根英雄”的?这些“草根英雄”们从白手起家,历尽艰辛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荣登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胡润中国百富榜,他们的成功又给想创富的人们什么启示?

他们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创富故事?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成为富翁的?他们能给创业者们带来什么样的经验借鉴?创业者们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和条件才能创业成功?

带着一系列的问题,笔者选择了上榜的部分白手起家的富豪进行了采访。他们在创业前,大多贫寒,甚至赤贫。靠着给别人补鞋、做木工、挑着担子做买卖……慢慢积累,最终成为人人注目的财富巨子。

从赤贫到亿万富豪,这其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和创富财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对财富的看法都不一样,每个富豪更是把自己的特点和对财富的看法态度体现在了创富的历程中。

比如力帆的尹明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服老。很多创业者常叹息时不我待,人已变老,错过了创业的年龄。可尹明善却不这样看,他在离退休年龄仅半步之遥的54岁时创业,这对于那些一说到创业就觉得自己年龄大的人而言,无疑令人振奋!

还有的人一说到创业就叹息缺乏资本,而读了国美电器黄光裕的创业故事,你才发现创业资本如此好解决。创业之初的黄光裕体现出的最大特点是薄利多销、渠道为王,后来干脆借助别人的力量——联手厂家,脱离中间商!还有后来投身到资本运作后,向股民“借”钱,一夜成为2004、2005年胡润中国百富榜首富,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

还有的人一说到创业就跟随别人的项目,看到什么钱好赚就做什么项目。事实上,这样的项目不可能让你成为巨富。读了吉利李书福的创业故事,你才发现创业还要敢为人先,别人不敢做,就连国家政策尚未放开的民营汽车行业,李书福也敢做!尽管这其中的曲折颇多,但人们不得不佩服他对汽车行业发展大势的“先知”和足够的勇气、耐心。因为这样的勇气,他一步步攀登上了财富的高峰。

《福布斯富豪榜中的草根英雄》是一本励志类创业致富人物图书,以“读点金术背后的曲折故事,悟故事蕴含的传奇点金术”为出发点,写了15位民营企业家从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致富故事,着重表现他们如何抓住创富机会,用什么样的创富理念、营销技巧等,将企业做大做强,并成为福布斯上榜的财富巨子,尽可能地写出他们最具特色的创富个性。

为了尽可能地体现出富豪们的创富特点和财技,笔者除了采访他们的同事、朋友,以及其他了解熟悉他们的一些人外,还搜集、参考了众多媒体报道,也包括富豪们在不同场合的一些讲话材料等。受访的人都成了我很好的朋友,我也因此通过他们更加了解了各大富豪本人和他所在的公司。香港聚龙集团、中山圣雅伦的老总梁伯强先生在百忙之中,有时甚至在深夜12点给我发短信、用QQ与我聊天,谈创业的酸、甜、苦、辣,谈企业管理,谈营销,谈对生活的态度等等。

在普通人看来,富豪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也非常神秘,但你真正了解了他们以后,你会发现他们似乎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生活充满了乐趣,有的甚至还童心未泯,让人乐不可支。于是我和很多人一样会问:为什么我们是“穷人”,他们却是富豪呢?

在读了他们的创富故事,知晓他们辛酸背后的自信、睿智、把握机会的过人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冒险精神,和他们执著创新、诚信经营等素质后,我们会明白自己最缺少的是勇气!缺少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缺少在机会面前敢于机智决策的勇气、缺少面对失败的勇气……  著名军事家孙子曾说过,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就是勇气的力量!有这样的勇气才可能成就一翻事业,成就一个英雄。

纵观在草根经济中产生的英雄们,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创业前生活都很贫苦,比如正泰集团的南存辉当过修鞋匠、传化集团的徐冠巨和吉利集团的李书福都当过农民、奥康集团的王振滔当过木匠、力帆集团的尹明善做过小商贩……但他们最终能成为富豪,原因就在于他们选择了与其继续苦下去不如放手一搏的创业勇气。勇气是他们攀登财富高峰,领略无限风光的动力和基石!

没有勇气的实质就是缺乏自信,没有自信必然唯唯诺诺不能自我决断,从而眼前纵有极好的机会也会匆匆而过,错失良机。

很多人或许会问,难道没有勇气、缺乏自信就永远成不了富豪吗?

是的!

但你不要为此而灰心!勇气和自信都是可以培养的,只要你有学习的热情,善于学习你也一样可能成为富豪!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不学!屈原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该是很多富豪们的真实写照。如今已是亿万富豪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至今仍有随时学习的好习惯。他随身带了一个小本,不管是跟谁交谈,一旦别人对他有启发,他就会记在小本上。这样的学习态度和精神让很多人都为之诧异!

我们不禁会问:自己有这样的学习态度和精神吗?

要创业成功需要哪些创业素质,是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想知道的。事实上,这样的素质也很多。在本书中,笔者根据各大富豪成功的,个人认为最明显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体现在了标题上。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具备某一个素质就能成功的,而是在具备众多素质和努力下的结果,我相信读者能够理解。

本书写作匆忙,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朋友批评指正,可来信与笔者探讨:hongshazi@vip.sina.com。

刘源

2007年9月28日

后记

在采写这部书稿的过程中,我就对帮助过我的各位朋友说:“我会感谢你们的!”因为不是他们的帮助,这部书稿很难完成。因此,我必须得写这篇后记,否则我的这颗感恩的心会不安!

所谓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有“受人滴水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我辈自然不敢忘。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有很多朋友给予我极大的帮助,提供了很多便利,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

首先应该感谢的是书中写到的企业家们,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精彩丰富的创富故事和难能可贵的创富经验,并在百忙之中审读书稿!让我诚惶诚恐的是,由于能力和篇幅的限制,不足以充分展现他们在创富历程中表现出来的睿智、纵横驰骋的英雄气概和原本更加生动的故事,在此表示歉意!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每个企业家鲜明的个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对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标示的企业家财富数据这一问题,他们态度各有不同。少数企业家对这样的排行榜极为反感,因为这些数据在他们看来并不准确。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为了全书体例的完整性,我仍在每篇文章的开头不得已引用了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这些财富数据,在此望企业家们深深谅解!

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企业家们的同事们都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他们是:国美电器集团的安宓小姐,吉利集团的张超先生,张小东先生,陈放鸣先生和陈媛峰小姐,力帆集团的王海波先生,彭蓓小姐,阿里巴巴的刘平小姐,分众传媒的孔伟英小姐和向丽小姐。新希望集团杜娟女士,奥康集团的许兆凯先生和韦开孟先生,正泰集团的廖毅先生,传华集团的余琴小姐和周升学先生,重庆小天鹅集团的王开元先生,比亚迪的宋家华先生,广汇集团的王涛女士,中山圣雅伦的向春梅小姐,通威集团的黄其刚先生和邢晓波小姐,谭木匠的李平先生等。

我还要特别感谢好友——中华工商时报的张东君小姐、重庆晨报的曾欢先生,以及电脑报集团21世纪人才报社的各位领导和同事,是他们给我提供了写作此书的方便。是他们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让我坚持完成了此书的写作。

本书的责任编辑刘艳女士,尽管有孕在身,行动极为不便,但为了此书的顺利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我表示深深的感谢!

刘源

2007年9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福布斯富豪榜中的草根英雄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64006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