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本人十分珍视的一部作品。它的问世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作品极为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台这样一个凶狠残忍、贪财好利而又悭吝成癣的资本家形象;展现出了资本家的无穷贪欲和冷酷无情;揭示了在人的家庭幸福和道德品质上金钱的巨大破坏力量。
图书 | 欧也妮·葛朗台(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本人十分珍视的一部作品。它的问世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作品极为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台这样一个凶狠残忍、贪财好利而又悭吝成癣的资本家形象;展现出了资本家的无穷贪欲和冷酷无情;揭示了在人的家庭幸福和道德品质上金钱的巨大破坏力量。 内容推荐 本小说是《高老头》的姐妹篇,巴尔扎克称它是《人间喜剧》中“最出色的画卷之一”。如果说,我们在《高老头》中所看到的是19世纪前半期法国巴黎社会的生活场景,那么,在《欧也妮·葛朗台》中,我们所看到的将是这一时期法国外省的风俗画面,也即王政复辟前后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外省时的种种变迁,其核心问题,像《高老头》一样,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的罪恶及其“威力”。它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形象地告诉我们,资产阶级的每一个金钱充塞着“污秽和鲜血”。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试读章节 大门分上下两截,门上简陋地钉上铁皮。门的上半截往里开,下半截装有带弹簧的门铃,不断地被人推进推出。 半人高的矮墙,是用来陈列商品的,无非是三两桶食盐和鳕鱼,或者几捆绳子和帆布。楼板的横梁上挂着黄铜素,靠墙放一排酒桶箍,再不然,就是在几个架子上摆出一些布匹。 如果走进去,可以看到一位年轻漂亮、戴着白围巾的姑娘,放下手上正在编织的活计,叫她的父母来招呼你。店东出来后,也许会对你很殷勤,也许态度冷淡,也许有问必答,也许爱理不理,这就全看他的兴趣了。 你还能见到一个专做酒桶木材生意的老板正坐在店堂门口跟邻居聊天。表面上,他只有一些酒瓶架和一些劣质板材,但在码头那边的木工场里,他的存货足以供应昂热地区所有箍桶作坊的用料。 遇上葡萄丰收的年景,他能精确地算出箍桶匠总共需要多少块桶板。他的计算非常精确,往往误差不超过一两块板材。 好太阳的天气能够让人发财,而一场恶雨,又能让人赔本,这里市场的盛衰是由天气决定的。种葡萄的、有田产的、木材商人、箍桶工匠、客栈老板、船行老大,他们一个个的都盼着晴天。他们既怕刮风,又怕下雨,更怕天旱,只盼着晴天。当然,如果需要雨水,最好老天就能马上降下些,但不要太多。 这条街是素漠城里的大街。在晴朗的季节,每到星期六中午,你就别想买到一个铜板的东西了,因为这里的生意人大都有自己的葡萄园、自己的田地,他们需要趁着好天气到乡下去忙上几天。 我们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条街上的一所凄凉的旧宅里。 顺着这条古色古香的曲折的街一直走,走到拐角处,你就会看到葛朗台先生府上的大门。倘若不和你说说葛朗台先生的身世,你是无法领会,把一个人的家称为府上,是多大的分量。 葛朗台先生在素漠城的声望很高,当地甚至有人叫他葛朗台老爹;不过这么称呼他的人大多年事已高,并且已经越来越少了。 葛朗台在1789年时,只是一个普通的箍桶匠,他识得字,能读能写,又善于算账。四十岁时,他才和一位富裕的木板商的女儿结婚。当时,恰逢共和政府在索漠地区拍卖教会产业,于是他用手头的现款加上妻子的陪嫁,凑成一笔两千金路易的资本,从共和政府官员手中,廉价买到了区里最好的几片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按收成交租的分种地。 箍桶匠葛朗台当时只是看中了葡萄园。但从来没有什么革命意识的索漠城居民,却因此把他看成了敢作敢为的共和党,热衷于新潮流的爱国派。随后,他就被任命为素漠地区行政机构的委员。 葛朗台执政后,在政治上包庇贵族,千方百计阻挠当局拍卖流亡贵族的产业;在商业上,则承包供应共和军一、两千桶白葡萄酒。共和政府过意不去,于是就把原来打算留作最后一批拍卖的地产、几片属于一家修道院的肥沃的草场,划到了他的名下,算作付给他的酒钱。 拿破仑执政时,葛朗台被委任为市长。他把地方上的公事应付得很好,自然,他的葡萄园的收成比之更好。拿破仑称帝后,由于他不喜欢共和党人,于是,葛朗台的职务被一位有贵族头衔的大地主接替,那人后来被晋封为男爵。 丢掉官职,葛朗台先生毫不惋惜。因为在他执政为民造福的同时,也占了不少的便宜,他的产业只需缴纳很少的税金。而他的葡萄园,靠着他精心的耕作,也成了地方上顶尖的好园,能生产出极品的佳酿来。 免职的事,发生在1806年。当时葛朗台五十七岁,他妻子三十六岁,而他们宝贝女儿才十岁。大概是老天爷看他丢了官,想给他一些安慰吧,那一年,他居然接连得到三笔遗产。先是他的岳母拉格迪尼埃太太的,接着是他妻子的外公拉贝特里耶先生的,最后是葛朗台自己的外婆冉蒂耶太太的。这三笔遗产的数目究竟有多大,谁都不知道,只知道这三位老人生前都是爱钱如命的。 葛朗台因此又得到了一个新贵的头衔,他成了当地纳税最多的人物了。他经营的葡萄园总共有七十公顷,遇上收成好,可以生产七、八百桶好酒;他有十三处按年成交租的分种田和一座修道院;他还有八、九十公顷草场,草场上的三千株白杨树是他1793年种下的;他现在住的房子也是他买下的产业。 P2-4 序言 巴尔扎克(1799~1850),法国作家,生于中产阶级家庭。1829年写就历史小说《朱安党人》,以后转入现实题材,先后发表《戈布塞克》、《驴皮记》、《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小说,揭露了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活动中赤裸裸的金钱关系。1834年,巴尔扎克计划创作一整套社会长篇小说,定名为《人间喜剧》,他按计划写了大量的作品,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与世长辞。 《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讽刺作品中最生动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小说中,老葛朗台与传统的守财奴形象大不相同,他不仅热衷于守财,更善于发财;他精于计算,能审时度势,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便会果断出击。索漠城里,谁都尝到过他的厉害,但他们反倒敬佩他,把他看成索漠的光荣,因为金钱在当时社会具有无边的法力。 《欧也妮·葛朗台》的故事很简单:老葛朗台的独生女儿、天真美丽的欧也妮爱上了破产落魄的表弟夏尔。为了资助夏尔,她将父亲给自己的金币全部赠给了他,这一举动激怒了爱财如命的老葛朗台,父女俩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一向胆小而贤淑的母亲因此一病不起,而欧也妮这个痴情姑娘,最终等到的却是发了小财归来的负心汉。 编者 2005年1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欧也妮·葛朗台(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巴尔扎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2317680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4 |
版次 | 4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08-07-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5.44 |
丛书名 | |
印张 | 5 |
印次 | 4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8 |
宽 | 148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