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路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龚云的《铁路史话》共分六章:中国近代铁路发展概观、中国近代铁路的肇兴、中国近代第一次筑路高潮、中国近代铁路发展从低谷走向高峰、中国近代铁路由停滞走向全面衰落、人民铁路诞生,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铁路的兴起写到人民铁路的诞生,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铁路发展缓慢进程。

内容推荐

铁路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的出现,是“欧风美雨驰而东”的产物。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把闭关锁国的中华帝国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当中。由此西方列强开始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中国,而他们尤其在物质技术方面如电报、铁路方面下工夫。中国境内敷设的第一条营业铁路是1876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擅筑的吴淞铁路,它标志着古老的中国也开始步履艰难地进人“铁路时代”。从这一年算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近代铁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风风雨雨历经73载。

《铁路史话》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铁路的兴起写到人民铁路的诞生,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铁路发展缓慢进程。

《铁路史话》由龚云编著。

目录

一 中国近代铁路发展概观

二 中国近代铁路的肇兴(1876~1894)

 1.吴淞铁路的兴建与拆毁

 2.中国自建铁路的发端

三 中国近代第一次筑路高潮(1895~1911)

 1.铁路建设高潮的出现

 2.列强在华掀起筑路高潮

 3.民间筑路浪潮的兴起

 4.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5.“干路国有”与保路运动

四 中国近代铁路发展从低谷走向高峰(1912~1937)

 1.孙中山的“大铁路计划”

 2.列强掠夺中国路权高潮再起

 3.北洋政府时期铁路的缓慢延展

 4.中国近代铁路工人运动

 5.地方强人筑路热潮迭起

 6.铁路建设高潮的再现

五 中国近代铁路由停滞走向全面衰落(1938~1949)

 1.沦陷区的铁路延展

 2.抗日大后方的铁路展修

六 人民铁路诞生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水运权。俄方设立了航运队、海运部,利用松花江、辽河等内河及大连、旅顺、营口等海港,经营水上运输。

伐木权。俄方可在中东路沿线清政府国有林区,随意采伐,以木代煤,解决机车缺煤问题。

就这样,中东路成为沙俄控制东北的有力工具。同时,中东铁路也构成了中国东北地区铁路的基本骨架,打下了东北铁路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沿线的经济发展与繁荣,促成了哈尔滨、长春、大连等近代城市的兴起。

胶济铁路。为了将山东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1897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胶州湾。1898年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租借条约,将胶州湾租与德国99年,并且还规定:“中国国家允许德国在山东盖造铁路二道:其一由胶澳经过潍县、青州、博LLl、淄川、邹平等处往济南及山东界;其二由胶澳往沂州及由此处经过莱芜县至济南府。”条约还规定,德方可在铁路两旁各15公里内采矿。由于胶济线所经之处矿产丰富,地势较平坦,德方决定先修此路。

本来依条约规定,胶济铁路由德商、华商合组铁路公司修筑。但由于德商在山东恃强逞凶,华商视之如恶狼,无人附股,这样胶济路的修筑、经营遂为德商所垄断。山东地方入股银12.5万两,向公司派驻了一名管理员,但无足轻重。

胶济路1899年9月动工,1904年1月竣工,由青岛至济南,干线全线长.394.1公里,另有张店经淄川至博山的支线,长39.2公里;淄川至洪山的支线,长72公里。

胶济路为单线,但德方却按双线设计,广占良田。德方在购地时,压低地价,且随意破坏坟墓,堵塞河道,结果在高密引起民变,且获义和团支持。德国以清政府无力保护路工为由,竞调兵血腥镇压民众斗争,直至1905年方撤离。

胶济路把德国租借地胶州湾与山东境内及省城济南连接起来,使山东成为德国名符其实的势力范围。

胶济铁路为山东首条铁路,奠定了山东的铁路基础。它的兴筑,带动了沿线的经济开发,使青岛由胶州湾的一个渔村,逐渐发展为北方大港。

德国一度获得的胶沂铁路筑路权,因德国在胶济路和津浦路通车后,不断改变其筑路要求,企图将山东境内的铁路,延伸至河北、河南、山西、湖北,因而为中国政府拒绝。后第~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战败,该路成为泡影。

滇越铁路。法国在占领越南后,便以越南为基地,向中国的云南、广东、广西三省扩张和渗透。1898年,法国援引1895年6月20日订立的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中“至越南之铁路或已成者或日后拟添者,彼此议定,可由两国酌商妥订办法,接至中国境内”的规定,迫使清政府同意,法国可由中越边界向云南昆明修铁路,即滇越铁路的中国段。P48-49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路史话/近代经济生活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龚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16359
开本 32开
页数 1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4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交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1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532.9
丛书名 近代经济生活系列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4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