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华美的大唐碎片(全唐诗背后的唐朝史)
内容
编辑推荐

美丽纯正的唐诗,鲜活真实的历史。天涯煮酒论坛著名写手,2006年天涯社区百大名人之一,2005年网易社区最佳写手,安意如的偶像——江湖夜雨的最心力作。本书作者从《全唐诗》中选了一些现行的读本中并不大常见的诗句来品读一下,不单单是品读诗句的精粗巧拙,而且打算借诗读史,和大家一起品读一下唐诗背后凝结了千年的故事。

内容推荐

唐朝几乎人人能诗,做为可以堂而皇之地登上天子堂的朝官们更是如此,这些黑白忠奸各异的官吏们在诗坛中的地位又是如何呢?他们在宦海沉浮中的大喜大悲又是在诗中如何体现的呢?唐朝历史风云上演出多少幕惊心动魄的活剧,这些事情在诗中又是如何反应的?还有,李杜这样的大诗人果真字字珠矶,篇篇上佳吗?就没有类似于围棋中“昏招”的平庸之作应付之作吗?所以,本书作者江湖夜雨就从《全唐诗》中选一些现行的读本中并不大常见的诗句来品读一下,不单单是品读诗句的精粗巧拙,而且打算借诗读史,和大家一起品读一下唐诗背后凝结了千年的故事。

目录

引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1

——李世民的理性

出众风流旧有名/4

——长孙贤后的春情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6

——徐贤妃的狡黠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9

——大唐重臣们的娱乐节目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11

——奇宝《兰亭序》后的阴谋和友情

憔悴支离为忆君/14

——忐忑不安的武媚娘

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16

——母子相残的皇室血泪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18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嫁的盛景

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21

——大奸臣许敬宗的雅句

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24

——笑里藏刀的“李猫”之名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27

——女皇号令百花的威风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30

——歪人做“直”诗

依倚孟尝君,自知能市义/33

——女皇男宠的“侠心”

百年离恨在高楼/37

——强权暴掠下的悲剧

长长久久乐升平/40

——上官婉儿的“好日子”

枕席临窗晓,帷屏向月空/44

——卖身男人崔浞的诗作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47

——宋之问获奖之作

大明御宇临万方/51

——盛宴背后的血腥

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60

——开元盛世的赫赫武功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63

——皇帝老师也哭穷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66

——王维和玉真公主的秘情

受天命,报天成/71

——封禅泰山的趣事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74

——李白和玉真公主的情缘

玄元九仙主,道冠三气初/179

——唐代的道教文化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83

——比王昭君更惨的宜芳公主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86

——老杜应景的糗作

何必珍珠慰寂寥/90

——冷官中梅妃的哀怨

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95

——裴将军的神威

可怜王孙泣路隅/99

——安史之乱中的落魄王孙

凝碧池头奏管弦/,103

——逆贼猖狂的洛阳

试借君王玉马鞭/107

——乱出风头的李白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111

——一生忠心的高力士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114

——惨烈的睢阳之战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119

——亦隐亦仕的高人李泌

篱外黄花菊对谁/124

——唐代“马家爵”严武的好诗

握笔题诗易,荷戈征戍难/128

——乱世书生寄内诗

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131

——将门虎女王韫秀的傲气

纵使君来岂堪折/136

——山河破碎中的乱世佳人

路人遥指凤凰楼/139

——李端妙句赚美女

由来日月借生光/143

——官妓薛涛的豪迈诗作

金貂玉铉奉君恩/147

——被刺宰相武元衡

形适外无恙,心恬内无忧/151

——自居易的闲逸情怀

春随樊子一时归/155

——自居易和樊素小蛮的感情

草殡荒山白骨寒/161

——韩愈痛失爱女的悲声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166

——受制于宦官手的唐文宗

山河长在掌中看/170

——终露峥嵘的唐宣宗

君归泉路我飘蓬/174

——末世强权揉碎的爱情

阴符多术得非奸/177

——蔑视诸葛亮的诗人薛能

可怜寥落送春心/181

——杀人魔王高骈的清丽诗句

相传妖物此潜身/185

——人妖难辨的唐末乱世

天街踏尽公卿骨/188

——大唐最后崩溃的尘烟

争表梁王“造化功”/199

——大唐的正式灭亡

尾声:大唐余韵/203

试读章节

出众风流旧有名

——长孙贤后的春情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香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闽,出众风流旧有名。

——《春游曲》

呵呵,开国皇帝的诗看了,那皇后娘娘的诗也要看一看吧。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母仪天下、名垂千古的长孙皇后。不过,如果大家将这首诗拿给以前没有读过的人看,先不告诉这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所作,让他们试猜一下,恐怕多半会猜是宫女嫔妃所作,而且还多半是有点狐媚妖淫的不正经之辈,像电影《火烧圆明园》中唱“艳阳天”的兰贵人那一流的。

然而,这却真的是长孙皇后所作。我们知道,历史上的长孙皇后和唐太宗李世民是结发夫妻,据说13岁时,长孙氏就嫁给了当时才15岁的李世民。她虽然只活了16岁,但却和李世民共同生活了二十三年,生育了六个子女(也有说是七个),包括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对于长孙皇后,史书中赞不绝口。她通晓史书典籍,李世民经常和她一起讨论政事。李世民好几次被魏征这个倔驴惹得火冒三丈,几乎要杀魏征,都是长孙皇后向李世民进谏,才使得李世民转怒为喜。

虽说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但长孙皇后的仁德也是有口皆碑的。长孙皇后不骄不妒,有隋朝独孤皇后的美德,却不像独孤皇后那样好妒。长孙皇后一生节俭,并以此约束太子和宫人,临死时说:“妾家以恩泽进,无德而禄,易以取祸,无属枢柄,以外戚奉朝请足矣。妾生无益於时,死不可以厚葬,愿因山为垅,无起坟,无用棺椁,器以瓦木,约费送终,是妾不见忘也。”她生前多次请求其兄长孙无忌放权辞官,临终的嘱咐也是这样说的,而且要求不要厚葬,以免浪费钱财。看来长孙皇后真是个既贤明又通达的女子,可惜长孙无忌并没有听他妹妹的话,根本不想“退步抽身早”,结果让武后给干掉了,没得善终。

长孙皇后由于一生贤德,加上她的老公唐太宗这一代明君的光芒,后世的皇后妃子们无不将她做为榜样来学习。不过也有些副作用,像武则天之所以能成功登上女皇宝座,江湖夜雨觉得正是由长孙皇后参政议政的正面效应所致,由于长孙皇后参与政事,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那武后参政之初,朝野上下也不会太反感和反对了。

不过,从这首诗,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活泼可爱、和一般少妇没有什么不同的长孙皇后。这和后世儒生们笔下塑造的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如庙堂中的泥菩萨一般的标准皇后形象大大不同。从“上苑桃花”这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当作于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后,也即长孙皇后二十五岁以后了,并非是早年时的旧作。不过诗中还是真情流露,大大方方地吐露了一个女子的芳心柔情。这和后来人们印象中端庄恭谨的皇后形象全不合拍。什么“兰闺艳妾动春情”,皇后的尊严何在?如果是编小说的话,恐怕这首诗要编排在印象中“狐媚偏能惑主”的武则天等人头上,哪里像长孙皇后的诗?恐怕编全唐诗的那些老儒们也暗自摇头,但事实就是事实,老儒们也只好装聋作哑,视如不见。

然而,这正反映出大唐的气象,大唐就是这样,正像唐代美女们袒露的酥胸一样,唐代人的真情是不受束缚的,真情流露的诗作谁也不会讥笑,在那个时代并不可耻。所以,长孙皇后敢这样写,也敢于将此诗公之于众,让它流传千古。也让我们知道当年的长孙皇后不但可敬,而且可爱可亲。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徐贤妃的狡黠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进太宗》

这首颇有情趣的小诗,出自唐太宗的妃子也是著名才女的徐惠之手。徐惠生于公元627年,和武媚娘(武则天)一样是宫里的才人,其实她比武则天还要小三岁。当时的唐太宗,似乎更喜欢的是温柔娇巧善解人意的徐惠美眉,而不是武则天那种整天想着拿着钢鞭、匕首对付烈马的野蛮女孩。所以,徐惠不久就升为充容(唐朝后宫中也是有编制的:皇后一人,下立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以下有九嫔——昭仪、昭容、昭嫒、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嫒各一人;再下就是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宝李二十七人,御女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各有品位,共一百二十二人。)

徐惠是江南美眉,湖州人。这湖州,是个地灵人杰的地方,尤其“盛产”才子才女。后来的唐朝才女李季兰也是湖州人,后世如赵盂颊、近代钱玄同、当代作家徐迟等都是这地方的人。徐惠,人如其名,不但惠,而且慧,据说八岁时就做了一首诗:“仰幽岩而流睇,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虽然有点比着《离骚》画瓢的意思,但八岁的女童“画”成这样,也相当了不起了。徐美眉进了宫后也手不释卷,整天看书,唐太宗很是喜欢她。

徐惠不但美貌出众,诗书精通,她还是唐太宗身边的“谏臣”。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宗东征高丽,同时大建宫室,劳民伤财。徐惠写了一篇《谏太宗息兵罢役疏》,文采斐然,甚是可观。其中道:“……是以卑宫菲食,圣王之所安;金屋瑶台,骄主之为丽。故有道之君,以逸逸人;无道之君,以乐乐身……夫珍玩伎巧,乃丧国之斧斤;珠玉锦绣,实迷心之酰毒。……是知漆器非延叛之方,桀造之而人叛;玉杯岂招亡之术,纣用之而国亡。方验侈丽之源,不可不遏。夫作法于俭,犹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下,反正江湖夜雨读了,觉得无论文采还是道理都不输于魏征老头那篇收藏于《古文观止》中的《谏太宗十思疏》。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徐惠痛不欲生,生了病也不肯吃药,终于在第二年就随太宗而去。有感于徐惠的忠贞,唐高宗给她升了一级,追封她为贤妃。

对于徐惠的死,江湖夜雨觉得并不能完全归结为那种愚忠的行为。对于徐惠来说,与其说是殉节,不如说是殉情,因为她一定是非常喜欢太宗的。唐太宗虽然比徐惠大二十多岁,但唐太宗英明神勇,文才武功,到现在还有不少美眉是他的粉丝,景仰倾慕不已。所以,深受宠爱的徐惠一定也深爱着太宗,这是我的理解。而且从我们选的这首小诗中也可以看出她和太宗亲密无间的关系。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诗中的徐惠一早起来就对镜梳妆,精心打扮,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后宫的妃子妆扮好后,自然是等着皇帝的召幸了。但皇帝嫔妃众多,未必就能召见自己,所以嘛,徐惠妆扮已毕,也是徘徊无措,心中起伏不安。但就在这时,太宗派人来召见她了,按理说徐惠应该喜上眉梢,抓紧跑过去吧?可是,聪明灵巧的徐惠偏偏在这个时候耍了一点小脾气,她说:“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古人有所谓对于美人千金买一笑之说,现在陛下您一声召唤就想让我去吗?

呵呵,美眉的心事就是这样的,有时候明明是盼着的事情,却故意装成不情愿的样子,琵琶遮面,欲迎还拒,半推半就,这正是美女们尤其是徐惠这样伶俐乖巧而又有点古灵精怪的江南美眉的拿手好戏。这正像赵咏华的歌里唱的:“我不哭不笑不点头也不摇头,看着你的汗像下雨一样的流。要等你说够一百个求婚的理由,量一量我在你心中到底有多重……我不哭不笑不点头也不摇头,假装你的话还不够让我感动。我非要听够一百个求婚的理由,谁教你,你让我,等这天等了那么久。”时间过了一千多年,女儿心事还是依旧啊!不过一般嫔妃和皇帝之间,关系并不等同于现在的女生和男朋友。而徐惠既然敢和太宗玩儿这一手,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她和太宗之间的感情还是挺亲密的,不然哪里敢撒这种娇。如果不是皇帝正喜欢自己,好嘛,一召不来,你就直接冷宫的干活,那时候叫破天也不会召你去了。

徐惠这首诗,虽然简短,但却非常精妙,和“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之类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诸家唐诗选本少见有选这首诗的,真是遗憾。

P4-8

序言

一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有很多人像江湖夜雨一样神往着大唐盛世。

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论疆域,唐朝或许并不是最大;如果论武功,唐朝也并不是最盛,但唐代以她那开放的胸襟、博大的气度、浪漫的情怀、张扬的个性影响和征服了八方四夷,并且一直让后人景仰不已。所以,也只有在唐朝,才会有那么多美丽纯正,如清水芙蓉一般的诗篇,那是真正的诗,是像天山雪莲一样难得的思想精华。

唐朝的诗人,不单是李杜元白之属精擅诗章,平素并木是很起眼的人物也不可等闲视之,像崔颢这样的,不就写了一首诗题在黄鹤楼上,让狂傲无比的太白诗仙出了一身冷汗,只好讪讪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所以,在唐代的诗词作者中,千万不可看不起小人物,正像少林寺中烧火的和尚也许就是内力惊人的高手一样。唐朝的将军、农夫、和尚、道士、妓女、船工、仆人甚至贼寇,这些看来不起眼的小人物那里不时也会冒出惊人之句,为后世所惊叹。

江湖夜雨最近喜欢从《全唐诗》中找一些原来并不很知名的诗来看,越看越是觉得,浩瀚如海的全唐诗真是一个宝库,这里面保存着我们唐朝祖先留下来的思想珍宝。在这里,我们可以体味千年前的喜怒哀乐,豪情逸兴;感受千年前的草风沙雨,冷月寒霜;感受一个实实在在的大唐历史和风韵。

可惜,我们经常读到的唐诗,选来选去,常常总是只占《全唐诗》百分之一还不到的那些首。但是,如果我们细心一下,就会感觉到,唐诗中记载的历史在某些方面比枯燥的正史更鲜活、细膩和真实。唐朝历史风云上演过多少幕惊心动魄的活剧,这些事情在诗中又是如何反映的?

所以,江湖夜雨从《全唐诗》中选了一些现行的读本中并不大常见的诗句来品读一下,不单单是品读诗句的精粗巧拙,而且借诗读史,和大家一起品读一下唐诗背后凝结了千年的故事。

芬芳的唐诗正像一个大花园,让我们一起徜徉其中,寻找几株闲花野草,去体味千年前的大唐吧。

后记

             大唐余韵

接近三百年的大唐就此结束。岁月的沧桑让我们无法再走在宽得可以让四十五辆车同时行驶的朱雀大桥上,辉煌壮丽如北京故宫三倍大的大明宫终于成为废墟遗址,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的太液池也埋入污泥。遍洒郊原的热血,早被无情的冷雨洗刷干净;横陈旷野的白骨,也被漫漫的黄沙掩入地下。乐游原上的晚风,可会吹来华清宫中霓裳羽衣曲的乐音?大雁塔角上的冷月,再难映出开元天宝年间十二官街的灯火。

正所谓“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多少次烽烟滚滚,多少次人嚎马嘶,多少次寒去春来,多少次花落花开,金戈铁马威镇四夷的大唐雄威,闭月羞花倾国倾城的太真仙姿,都成为黄粱一梦。然而,留下来的,难道仅仅是一张张暗黄发脆的书页,一块块斑驳剥落的古碑?难道盛唐的袅袅余音,就此杳不可闻?难道盛唐的繁华,只凝聚成那落日西风中渭北高原上的一座座帝王高冢?

不!大唐的风韵仍在,我们并非只有从“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的大雁塔上才能领略到些许盛唐时的气象,她不但只存在于法门寺的绝世珍宝中、龙门石窟中庄严微笑的卢舍那大佛中;颜筋柳骨的神韵中有她,吴带当风的风采中有她,流光溢彩的唐三彩中有她,神秘的敦煌宝库也有她。然而,盛唐的精神,更多地保存在浩瀚的全唐诗中,这里面有“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天朝大国的形象;有“稻米流脂粟米自,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世的光辉;有“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赫赫武功;有“一生大笑有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的豪迈气概。

品味全唐诗,让我们更加贴近一千多年前那个让我们无法忘怀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祖先以恢恢然、广广然、昭昭然、荡荡然的恢宏气度包容着四面八方的外来文明;我们的祖先以奔放、热情、勇敢和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让四夷八方心悦诚服的灿烂文化,这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大唐!

这种精神并没有随着大唐的结束而死去,她浸透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如薪火相传,直到永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华美的大唐碎片(全唐诗背后的唐朝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江湖夜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43571
开本 16开
页数 20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2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2: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