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神(起源和体系形成)
内容
编辑推荐

《四神:起源和体系形成》利用大量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图像资料,结合传世文献,论述了中国上古时代各种动物崇拜在其发生时代的涵义,以及与图腾信仰的联系,进而阐明了龙、玄武等非现实动物的形象及其组合形象的产生原理。每一对古文化问题作出了合乎逻辑的全新解释,全面论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一神秘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学术性、观赏性都十分饱满。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论述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一神秘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该书利用大量考古学和民族学的图像资料,结合传世文献,论述了中国上古时代各种动物崇拜在其发生时代的各种涵义,论述了它们同图腾信仰的联系,进而阐明了龙、凤、玄武等非现实动物及其组合形象的产生原理。

目录

第一章 守卫四方天地的神灵

 四兽、四象和四灵

 冥间的宇宙

第二章 图腾时代的四神

 龟图腾和冥间信仰

 蛇图腾和生殖崇拜

 鸟图腾和王权意识

 虎图腾和灵鬼观念

第三章 龙和凤的起源

 龙的原型

 凤凰的诞生

第四章 太阳和生活:古代四神神话的主题

 鸱龟曳衔

 凤凰戴

 虎镇昆仑

 交龙化雨

第五章 四神体系的形成

 龟蛇合体与玄武

 龙虎组合:四神体系的四方渊源

 朱雀和四神体系的形成

第六章 四神与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举要

后记

试读章节

最近几年,龙的原型问题引起了很多方面的关注,可以说是中国上古史研究、神话学研究和艺术考古研究的共同热点。关于这一问题,人们已经提供了几十种答案。例如把龙的原始形态解释为蛇、猪、马、鱼、鼍、犬、云、虹、恐龙、蜥蜴、鳄鱼、河马、水牛、闪电、星象、松树以及上述种种的迭加物等等。应该说,这些答案都是有一定根据的。首先,在古籍当中的确有“龙之为虫”、“禹化为黄龙”、“龙形像马”、“画龙不成反类狗”、“鱼化龙”一类说法;其次,考古出土的龙形器物往往像猪,像蛇,像蜥蜴,像鲵鱼,像鳄鱼。此外,通过民俗调查,可以知道彝族人曾经以穿山甲、壁虎、小花蛇为龙,在白族传说中有母猪龙、母鸡龙、羊角龙、蝌蚪龙等名称,侗族盛行龙蛇崇拜,藏族本教所说的“龙神”则带有蛇尾或鱼尾……龙的确足一个联系于众多动物的神灵。

不过,若从反面想一想,这些说法的并存,却正好证明了它们的肤浅和片面。——它们各执一端,而不考虑同其他说法的关系,就不免变成盲人摸象式的猜测。作为猜测,它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面对的“龙”,毕竟是一个确定的概念,是一个有着统一的稳定性格的神灵。

龙的稳定性格,事实上是存在于上述描写当中的。或者说,综合这些描写的共同细节,我们不难了解龙的真相。比较各方面资料可以知道:所谓“龙”,是一种(一)有尾巴、(二)主要生活在水中、(三)善于变化的动物。与其说它是一种具体的动物,不如说它代表了隐藏于若干物种之中的一种神秘。商以前的出十文物反映了它的原始形态:大头小尾、团曲成圈。例如内蒙占翁牛特旗红山文化遗址山士的“玉龙”弯曲而成“C”形,颈脊部有长鬣;内蒙古巴林右旗红山文化遗址出寸:的“猪龙”首尾相接,成环状;山西襄汾陶寺夏文化遗址出土的“蟠龙纹”形状像蛇,团曲而成为一个圆圜;商代早期的各种玉龙也都是大头曲尾、首尾相接的圜状动物。如果不计较这些龙在首部特征上的差别,那么可以说,它们的形态是一致的。毫无疑问,这一形态也就是各种哺乳动物所共有的胚胎形态。大头小尾,团曲成圈,有尾巴,生活在母腹的羊水当中,向新的生命形态转化:这正是所有胚胎的共同特点。邱瑞中《龙的始原》一文(载《内蒙古师大学报》1988年第3期)已经注意到龙的这一特点。

古人为什么要把胚胎称作“龙”并加以崇拜呢?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问题:胚胎昭示了生命的共同性,代表了生命的起源。所有哺乳动物都是从胚胎中产生出来的,各种动物的胚胎都是相似的。或者说,胚胎是生命开始前的形态,是从无到有的重要环节,是作为远占人类的主要伴侣的那些动物的共同形态。当古代先民剖开怀孕的动物尸体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惊讶:原来在所有这些动物的身体中,不仅能够看到这种动物的未生形态,而且能看到人类的未生形态。于是各种关于图腾的信仰都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以哺乳动物为图腾的民族(例如以猪、马等为图腾的民族)于是建立了关于图腾胚胎(例如猪、马胚胎)的崇拜,以非哺乳动物为图腾的民族(例如以蛇、鱼等为图腾的民族)于是把门己的图腾比拟为胚胎而使它获得了新的神性。人们还从一切具有胚胎形态的物体中寻找灵感,于是使“龙”成为具有云彩的神性、雷电的神性以及霓虹的神性的神灵。这样,龙就成为关r孕疗、小殖、变化等神性的一个抽象概念,因而在出土文物中呈现了像猪、像蛇、像蜥蜴、像鲵仇、像鳄鱼的差异,因而枉白族神话中产生了“母猪龙”、“母鸡龙”、“羊角龙”、“蝌蚪龙”等名称。——也就是说,在不同民族的信仰中,建立起了和不同动物的对应。

为了理解上述原型之说,我们可以介绍一些动物学知识。我们知道,动物界最高级的一门是脊椎动物。如果按照脊椎的进化程度排次序,那么,脊椎动物包括圆门、鱼、两栖、爬行、鸟、哺乳六纲。尽管胎生只是哺乳纲动物的明显特征,但在哺乳动物的每一个体的胚胎中,却会重演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在内的整个生物系统的进化历史。例如哺乳动物的胚胎在其发育早期会出现颈侧腮裂一类鱼纲动物的特征,嗣后出现肺与心室相通等两栖纲、爬行纲动物的特征,最后还会出现一条除人以外各种哺乳动物都有的尾巴。因此说,各种动物的胚胎在其早期是极其相似的。这个时候的胚胎并且明显表现出与鱼、蛙、蛇、鸟的共同性,即使人类胚胎也不例外。人类区别于其他哺乳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在于:人直立行走,尾巴的作用因此消失并退化。但在人类胚胎中,直到出生之前,这条露在体外并能自由运动的尾巴才会消失。由此可以知道,龙形象对于“长鬣”(脊椎)和尾巴的强调,正好反映了人们通过胚胎所了解的脊椎动物的共同性。P86-94

后记

这是一部写于十五年前的书稿。就像我的人生一样,它经历了很多波折。今天,当我对它作最后一次校读——把它的文本从倚天系统完全改为Word系统、使它终于有个结局的时候,我多少感到了欣慰。

为了适合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要,我把自己关于四神起源和体系形成的研究成果,按两种方式——本书的方式和另一书的方式——作了书写。本书是为一般程度的读者设计的,从“图文并茂”的角度考虑,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关于四神文化形成过程的比较简要的论述,二是数百幅图片及相关说明。这部书稿完成于1993年9月。另一书则是为具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员预备的,定名为《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它用考据方式,对本书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按学术要求作了详细论证。后一书的主体部分写作于1991年初,但在最近一两年里,我将对它作一次认真的补充和修订,把它完成。

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想起以下人士,心存感激之情:

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任编辑张志国先生、台湾时报出版社前任编辑廖立文先生。他们曾经设想,按法国“探索丛书”的样式组织一批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本书就是依照这一设想写成的。

上海市高等教育局。19904年,当我在上海师范大学任教之时,四神研究被列为上海市高教局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其成果,实际上就是本书。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林路先生。本书相当一部分图片出自这位摄影师之手。

台湾静宜大学教授张继光先生。从19934年到2005年,他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持续关注,一直追踪本书手稿的辗转流传。2005年10月,他帮助我从台北一家仓库找回了本书的全部图片。

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辑罗湘女士。在长达十五年时间里,她用最大的耐心和细心完成了本书的组稿、编辑、出版工作,使我幸运地成为同她合作时间最长的作者。

我的亲人、朋友,从1980年代到现在的学生。他们陪伴我经历了很多事情,包括本书的思考、写作和修改。

为了以上人士,衷心希望所有读者能够快乐地享用我的这份奉献,并对它提出批评意见。

王小盾

2006年1月13日于上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神(起源和体系形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小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4460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33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2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