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年夏天/红色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红色中国》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读的,都表现了真实的历史,彰显了残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了前辈们艰难岁月中的情操和情怀。我们的文字,更多地注重“成长”,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展现是在真实背景下完成的。

赫东军所著的《那年夏天》为其中一册:对于天河镇的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年夏天跟以往多年的夏天一样,除了炎热以外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说的,但对于正慢慢长大的高洁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仿佛命中注定一样。

内容推荐

《那年夏天》是《红色中国》系列之一,由赫东军所著。

《那年夏天》讲述:上世纪20年代末的夏天,兵荒马乱。13岁的高洁离开天河煤矿的家,跟着舅舅坐马车去南坑青草冲的外婆家过暑假。离青草冲很近的天河镇有国军的前线司令部,而翻过高埠岭就是红军活动的苏区。

在外婆家,高洁认识了新朋友林中雪,他们对彼此的好感与日俱增。

贺叔叔从苏区来青草冲取枪,并叮嘱高洁和林中雪一定要保守秘密。高洁帮助林中雪完成了任务,贺叔叔等人对高洁开始刮目相看了。

村里忽然来了两个陌生人,他们是前往苏区的革命党。在艰险的斗争过程中,林中雪和高洁渐渐长大了。

林中雪成了孤儿,他去当了红军。高洁和林中雪依依惜别,她对革命充满了向往。

目录

第一章/1

 一、去外婆家过暑假/1

 二、南坑怎么有了国军的检查站/9

 三、林中雪这名字有点怪/16

 四、牛背上的高洁下不来了/26

第二章/35

 一、高洁从学堂里跑了/35

 二、娃娃鱼在石头下面的洞穴里/43

 三、黑皮不让高洁进外婆家门/50

 四、高洁这么小,胳膊肘就往外拐了/59

第三章/71

 一、山坡上突然跑下一个人来/71

 二、两个人的秘密/81

 三、为什么把枪藏在青草冲/92

 四、贺叔叔,你写张借条吧/101

第四章/111

 一、青草冲来了两个陌生人/111

 二、林中雪家那边传来了枪声/122

 三、原来是何首义告的密/130

第五章/139

 一、程老板怎么到了青草冲/139

 二、贺叔叔也是为救人而来的/144

 三、刀架在何首义的脖子上/155

第六章/165

 一、送林妈妈去天河镇看病/1 65

 二、高洁忽然朝黑皮叫了起来/171

 三、肚子饿时,高洁才想起没吃早饭/1 80

 四、原来被救的是他们/187

第七章/196

 一、突然来了国军特别行动队/196

 二、林妈妈牺牲了/201

 三、林中雪当红军去了/210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一、去外婆家过暑假

高洁是在那年夏天认识林中雪的。

那是上世纪20年代末的夏天。对于天河镇的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年夏天跟以往多年的夏天一样,除了炎热以外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说的,但对于正慢慢长大的高洁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仿佛命中注定一样。

只不过高洁当时并不知道。

那年高洁才13岁,所以还有些懵懵懂懂。

碰到林中雪时,高洁和舅舅正坐着马车,走在赶往青草冲的山路上。舅舅先是到天河镇去看病,病好后就带着高洁去外婆家过暑假。

舅舅到天河镇看病,就住在高洁家里。因为天河煤矿有医院,医疗条件自然要比青草冲好得多。高洁的爸爸妈妈在天河煤矿做工程师,在医院有当医生的同学,又可以住在高洁家里,所以高洁外婆家的人得了稍微重一点的病,或者病了十天半月不见好,就会赶到高洁家里来。外婆家里的人都说,这样既看了病又走了亲戚,一举两得。

舅舅来的时候就捎了外婆的话,这回一定要把高洁带到青草冲去过暑假,因为外婆有好多年没有看到高洁了。舅舅对高洁说:“外婆这是想你了,嘴巴里经常念叨。”

高洁就望着爸爸,心里有些纠结。

“你小时候总吵着要去外婆家,怎么越大却越不想去了?”妈妈见高洁有些犹豫,就笑话高洁道,“真是老话说得好,外甥狗吃了就走。”

外甥狗吃了就走,是天河镇的一句流传很久的俗话,意思是不管外婆家的人对外甥多好,外甥也不会记多少情分的,长大了不但去得少,赚了钱也不会记得给外婆家人用。这句话在很多时候,带有说笑的意味,并不总是骂人的。

高洁还是小时候去过外婆家几次,由于年纪小,对青草冲没什么印象。但在高洁家人和亲戚的嘴里,青草冲山清水秀,空气好,不像天河煤矿到处都是煤灰,到街上走上一圈,鞋子都脏了。更过分的是,在外面待久了,从鼻孔里擤一把鼻涕出来都是黑的。

舅舅又说舅妈也想高洁了,而且林子他们也说要把高洁带回去。

林子是舅舅的儿子,比高洁小3岁。以前到了高洁家,总是很喜欢缠着高洁的。高洁是家里的独生女儿,没有玩伴,只要林子来了,高洁总是会带着他到处玩,所以两个人是很要好的。

爸爸见高洁望着自己,也知道外婆一直都是喜欢高洁的,就说:“去吧,去看看外公外婆。”

“外婆家有什么好玩的呢?”高洁问舅舅道。

在高洁的印象里,外婆家除了山还是山。

舅舅听了,呵呵笑道:“山里什么没有啊?天上飞的鸟儿,水里游的鱼儿,树上爬的猴子,多的是。到时候叫林子带你去玩,帮你抓几只小鸟和娃娃鱼。娃娃鱼就是叫起来像小孩的鱼,包你喜欢得不得了。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包你乐不思蜀,你学过这句话吧?”

“当然学过啦。”高洁点点头。  舅舅的话一下子抓住了高洁的心。高洁毕竟还是个13岁的小姑娘,一听说山里有这么多好玩的,能抓到娃娃鱼,还能抓到顽皮的猴子,当即就高兴得连连说道:“好哇好哇。”

高洁又想了想,觉得在家里过暑假没意思,除了做作业,练习毛笔字外,就无所事事了。爸爸妈妈都要上班,中午也不回来吃饭,家里连个做饭的人都没有。每天晚上妈妈都得把第二天的饭做好,到吃饭的时间,高洁只能自己动手把饭热一下,简简单单地吃了。这么一想,高洁就有点想去外婆家了。

爸爸妈妈却不像高洁想得这么简单。爸爸妈妈是担心时局动乱,有着江南第一大矿之称的天河煤矿如今不像以前那样风平浪静了,经常闹工潮,罢工也是常事。还有不少矿工出走,据说是去当了红军。更严重的是,国民党政府为了“围剿”红军,在天河镇设了前线司令部,在天河镇的辖区内驻扎了大批国军。高洁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国军的吉普车横冲直撞,镇上还曾经发生过轧死老人和小孩的事故。每天上学,妈妈都警告高洁要小心汽车,走路不要东张西望,要走街沿上的人行道。

在这样动乱的时局里,高洁又什么都不懂,一个人待在家里,实在让人不放心。于是,爸爸妈妈就同意高洁去外婆家了。不过爸爸还是交代了高洁几句,让她要听外婆、舅舅的话,不要一个人到山里去,迷路了就不得了了,等等。

爸爸心疼高洁,所以临走那天还特地花钱叫了一辆马车来送她。

外婆家在青草冲也算得上富有的了,有田有山林,但舅舅仍觉得叫马车送是乱花钱。因为从天河镇到青草冲不到60里路,再说高洁也不小了,就算半走半歇,够慢了吧,但只要早上早点动身,天黑时还是可以到家的。所以舅舅就说:“要是我一个人,早上早点动身,中午可以到家吃饭。”

妈妈平时虽然也总是责怪爸爸不会赚钱,出手也过于大方,但这会儿却站在爸爸一边说舅舅:“虽然你有很多钱,但只晓得买田买地,买那么多田地干吗?又不晓得享受!你讲钱是做什么用的?钱就是用来花的,晓得不?”

在外婆家,妈妈是子女中的老大,从小就很有主见,会读书敢闯荡。这不,外婆家一家人都挤在青草冲没动弹,只有妈妈一个到了天河镇,还嫁了个留过洋的老公,钱也赚得多,在外婆家说话很有分量,所以舅舅听了也只有呵呵笑笑,不敢顶撞。

从天河镇到青草冲有近60里山路。这是一条简易公路,不过路还是够宽的,有些地方可以并行两辆马车。但有些高低不平,这是独轮土车轧成这样的。

P1-5

序言

一套别开生面的书

——写在“红色中国”出版之际

我们想了很久,想不出为这套丛书起个什么样的丛书名,后来,索性就用了现在这名。“红色中国”,直白,朴实,但至少不雷同,一目了然。

红色中国是一段历史,一截记忆,是前辈走过的足迹和奋斗的实录。关于这段历史,人们常常用这样的文字来形容:波澜壮阔,激情澎湃。这并没有错。但我们认为,用这样的词语描述更客观:纷繁杂乱,万象丛生。所以,反映这段历史,故事应该更丰富,题材应该更开阔,值得回味值得书写的东西应该有很多很多。以往,我们看多了冠以“红色”或者“革命”的文字。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同类的儿童文学创作更多地注重教化功能,这使其题材和主题显得单一和狭隘。更何况,文字中多有激烈和偏颇,这导致了许多错误的阅读,也招惹了一些人对红色文学的误解。

我们不想这套丛书是这么一种文本。对于近代历史,我们充满了敬畏,有着足够的虔诚,但我们也有着更多的清醒。图解和戏说是我们摒弃的,也不是我们的主张。站在偏激的立场上涂抹和片面的歌颂,会让我们在历史和读者面前感到羞愧和无地自容。

我们希望这套书在童书的海洋中显得别开生面。

除了历史的背景,我们没有给作者设置太多的框框。其实就是这个条件,原本也是不该划定的:好的作品是在更自主和自由的想象中完成的。出于一些实际的考虑,我们给作家提出了一些要求,虽然宽泛,但多少会影响到创作。非常感激作家们的努力,整体上,每本书的文字都很精炼、很优美,平实中体现出了成熟的语言技巧。我们知道,这对于少年读者的学习来说也有独到的好处:许多人不只是在课堂里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更多的实例证明,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作文水准,有益的阅读必定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青少年读者能在欢愉的阅读中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和语文知识。

九位作家,呈现的故事不同,风格也不尽相同,这是我们所希望的。这九部小说中,有传记体文本,有悬疑惊险的样式,也有幽默喜剧的风格,但核心的一点是相同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读的,都表现了真实的历史,彰显了残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了前辈们艰难岁月中的情操和情怀。我们的文字,更多地注重“成长”,英雄主义和革命理想的展现是在真实背景下完成的。

对于作者,我们有过刻意的选择:最佳的应该是老中青皆有的一种结构。但非常遗憾,显然70后、80后的作者难于寻觅。可能是由于他们对那段历史的陌生或者疏远,也可能是别的原因,结果九个人中六人是60后。想来,这绝不是一种巧合。60后这代人,其经历决定了他们对历史的判断和理解的水平。

我们还对作家生活的地域有过考虑。写历史小说必须熟悉历史,这是无疑的。这种熟悉不是历史教科书上的那种熟悉,而是立体的,比如人文背景、语言、风俗民情……只有将文化揉人文字中,人物才更鲜活,故事才更有血肉,文字才更具张力。还有,由故事发生地的作者来写故事,他会怀有一种别样的情感,其态度和投入会是不一样的。  出于对丛书的特色和品质的考虑,还有着某种探索的因素,我们特意从传统上写成人文学的作家中精挑了四位。这四位作家的名字对儿童文学的传统读者来说是陌生的,但他们的小说却写得清新精致。这些作者在各自的创作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是成熟的有实力的作家,他们没有包袱,少顾虑,下笔从容。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只想创作者保持一份清新和极强的责任感,这些往常从事其他门类创作的作家,可能缺少圈内所谓的知名度,也缺少所谓“经验”,但我们看中的是清新。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作家参与到儿童文学的创作中来,给这个领域注入更多的活力。

主编 张品成

2013年1月18日于海口花语庭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年夏天/红色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赫东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64771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13-02-01
首版时间 2013-02-01
印刷时间 2013-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4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