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愿之旅/共同关注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记载了CCTV《共同关注》栏目《心愿之旅》特别节目众多报道中的优秀节目。书中既有家境贫寒但自强不息的贫困学子,又有到边远贫困地区圆支教梦的热心人;既有漫长的寻亲之旅,又有特殊的寻人启事,还有虽然身体残疾,但依然心向美好未来的一对超女时代的“正常”姐妹。每篇报道之后都附有节目记者的“采访札记”,字里行间透露着关怀、关爱的理念。这些文章涉及面广,生活气息浓烈,不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而且经常能给人提供新的视角和信息;给公众提供了立刻选择生活榜样的机会,在关注个体的现实困难时,展现了一个民族面对困难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

内容推荐

《共同关注》是央视新闻频道惟一一档以关注民生为宗旨的深度报道新闻专题栏目。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与《共同关注》栏目组合作,共同打造了这套丛书。本套丛书从《共同关注》栏目开播3年的几百期节目中,选取了50多期具有代表性的节目。目前已出版了4本,即《纸团中的秘密》《问题少年的长征》《别样童年》《心愿之旅》。

本书便为其中之一。

目录

我要上大学

寻 亲

胖并快乐着

孩子,你在哪里

今天是我的生日

最遥远的牵挂

沙漠边的支教梦

劫后余生

十年后的求婚

被拐儿童寻亲记

谎 言

寻找迷失的家园

我要上大学

我要上大学

失色的童年

我要上大学之选择

兄 弟

“我要上大学”之矿工的女儿

一句36年的诺言

“我要上大学”之走出大山

都古斯哈拉图的大学梦

贫困学生的希望之路

流浪儿寻亲记

回 归

23年的感恩之旅

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

蜀道寻亲记

八路姐姐

生命从明天开始

试读章节

我要上大学

一年一度的高考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04年高考刚刚结束,那些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但家庭贫困的农村学生能否顺利走进大学读书,又将成为新的社会关注焦点。

记者在国家级贫困县河南省鲁山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见到了张书鑫。他今年以647分的成绩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成为了他生活的小山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子里的人都非常兴奋,记者到的时候,喜庆的鞭炮正放得震天响,但张书鑫本人却好像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张书鑫说,从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起,自己心里一直都很矛盾。“去上学的话,父母肯定都会很累,生活上有很大压力,但是不上学呢,我的生活就无法改变了。”张书鑫父母挣的钱勉强只能维持他高中的花销。上大学要缴的8000多元学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无论如何也凑不够。

张书鑫的父母外出打工已经3年了,父亲在建筑队做小工,按天付酬,一天不落地干下来,每个月能有五六百块钱收入,母亲给建筑队做饭,因为常年劳累,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为了省一些路费供儿子念书,夫妻俩很少回来。

2003年母亲回来看有病的外公,村里好多人都没有认出她来。“她变化可大了,瘦得没法说,不知道是咋弄的。没出去打工时身体还可以,后来出去打工,听说一天都工作16个小时……”张书鑫的婶婶说。

书鑫在县城上高中,妹妹从10岁起就一个人生活。吃不饱肚子也是常有的事儿。在张书鑫求学的鲁山一高,老师和同学对张书鑫简朴的生活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贾焱说,张书鑫经常是早上一个馒头或者是两个馒头,也就是4角钱,一碗稀饭三角钱,合在一块也就七角钱。中午面条一般都是八毛或者一块,八毛一般都是不带肉的,他就吃这个饭,晚上也是这个。如果吃菜的话就是一个馒头,一盘菜,然后一碗稀饭,三毛钱、三毛钱、三毛钱,加在一块也不到一块钱。

同学们说,张书鑫从来不和他们在一起吃饭。“如果说我请他一顿,他就会反过来再请一顿,他家里比较贫困,没有这个钱来请我们,所以说平时吃饭总是躲着我们。”同学贾焱说。

生活上的困难,没有影响张书鑫的学习,高中三年,书鑫一直在班里保持着前三名的成绩。但是艰苦的生活,却影响了他的体育成绩。担任团委书记的体育老师牛山坡告诉记者,他发现除了集体活动的时候他会一起做,但自由活动的时候他通常动作不很大,有时候干脆不活动。“我找他谈了话,他说主要是饭没吃饱,早晨吃的饭勉强能够维持学习,一上体育课,特别是第四节体育课,他就支持不下来了,体力不够。”

牛老师说,他了解情况后,感到很震惊,他马上把情况反映给了学校,学校给书鑫减免了部分'的学费,另外给了他一些生活费。“但是这个学生很勤俭,尽管给他照顾了,他生活还是很俭朴的,吃饭总是吃最便宜的饭,最艰难的饭,从不挑剔。”

张书鑫的婶婶说:“放假回来了,看到他瘦了,可怜呀。他上高中以后一般不放假,回来家里也没啥好的做给他吃,吃不饱,又没有营养,就说头晕,后来又发烧。”张书鑫的婶婶告诉记者,幸亏书鑫身体没出什么大毛病,今年又考上了这么好的大学,家里还是感到有些庆幸,现在就是盼着书鑫到亲戚家能够借到钱,不过对于能不能借到钱她心里也没底。

因为母亲常年劳累生病,父母挣的钱除去供两个孩子上学之外,根本没有一点积蓄。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父母也着急起来,打电话催促张书鑫先到几个亲戚家借一借。为了借钱,他两天走了百十里的山路,去了外婆和几个姑姑家,几个亲戚条件都不太好,自己实在没法开口说借钱的事。快开学了,学费还没有着落。书鑫心情有些烦躁,他又来到村子旁边的小河边,从小他都爱在这条河边玩,长大后每遇到不顺心的事他都会到小河边坐一坐。他说,为了让自己上学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留下妹妹一个人在家,让她吃了不少苦,他不愿意让妹妹看出来他为学费发愁。

妹妹书荣也很懂事。为了让哥哥安心学习,家里的困难从来没告诉过哥哥。去年因为“非典”。父母暂时失去了工作,家里的生活特别紧张,为了让哥哥上学,她主动要求辍学。“爸爸在广州打工,那时候病情比较严重,所以妹妹比较挂念爸爸,就写了一封信,让他注意身体,不行的话她就放弃上学,让爸爸一心供我上学。爸爸有次回来的时候把这封信拿回来了,现在我一直把它珍藏着。”张书鑫说,看到信后他就哭了,非常感动,觉得妹妹虽然年龄这么小,但说出的话令自己非常震撼。“如果家里只能供一个人上学的话,肯定是让妹妹上。”张书鑫说,“因为我比较大,可以为家里做点事。”

就是有了这份互相谦让才使妹妹坚持上了学。

河南省鲁山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大部分学生家里都非常困难,缴不起学费的大学生相当普遍。2004年鲁山县被高校录取的本科学生847名,其中贫困生就有260多名。特困生将近170名,为了不让这些优秀考生失学,今年县里开展了“文明助学工程”,号召每个省市级文明单位帮助一名贫困大学生。

采访中,鲁山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向泉告诉记者,“短短几天时间内,筹到了部分款项和对品学兼优学生资助的部分学费。鲁山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职工收人也比较低,救助贫困学生的任务任重道远,我们还要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来资助贫困学生。”

正当书鑫为学费发愁的时候,家里来了客人,这些陌生的客人是当地电信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得知书鑫考上了北京邮电大学,又没有钱缴学费,专程把3000元钱送给书鑫。虽说离8000元的学费还有很大距离,书鑫还是很高兴,感到自己上大学有了希望。不过他又担心自己去北京上学。该上初中的妹妹怎么办,这几天,一有空他就拿起镰刀和绳子往自家的山坡上走。

书鑫说,如果自己今年能够到北京上学,冬天放寒假才能回来。山坡上的树就没人照顾了,妹妹做饭用的柴也没多少了。他要在开学前把树修一下,顺便储存一些柴火。

离开学仅剩10天了,爸爸还没有寄钱回来,书鑫多少有些着急,他决定第二天到县城问一问助学贷款的事,顺便看一看老师。班主任老师告诉他办理助学贷款,要到大学以后了,至于能不能申请到,老师也没有把握。

从学校出来以后,书鑫并没有马上离开学校,他围着学校操场走了几圈,他说如果学费筹不够,这个学校很有可能就是自己踏人的最高学府了。自己如果不能上大学就打算出去打工,供妹妹上学,将来让妹妹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也让劳累多年的父母歇一歇。

采访札记<

1991年,我当时还是大学二年级学生,那年春天,我被学校抽调到鲁山县的一个镇中学支教。当我来到支教的中学,那里的条件还是让农村出身的我都感到吃惊,学校食堂里基本上不卖菜,即便偶尔做一点菜,也没有学生买。教师们的生活条件也不是很好,一位40多岁的聂老师还为自己拟订了饭谱:早上红薯煮稀饭,中午稀饭煮红薯,晚上面条,备注:如需改善生活,买烧饼两个。很多年以后,这份饭谱还不时在我脑海中闪现,当“我要上大学”系列节目启动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说实话,当地的教育状况和经济条件和当年相比已有很大发展。但是,他们和发达地区仍不可比拟,即便是和周边地区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这里还有很多学生上不起学,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根本无法考虑自己的志向,完全是根据学校的收费和家庭情况决定的。当地政府虽然在教育方面不遗余力。终因财力有限而显得杯水车薪。

这里的状况也是全国贫困地区教育的缩影,对于贫困大学新生的救助除了政府的努力以外,也需要社会上更多的人参与。从2004年开始,我们栏目联合公益组织在全国发起了“我要上大学”大型公益活动,劝募资金2000多万,资助5000多名贫困学生攻读大学,张书鑫是其中的一员,目前他在北京邮电大学学习。

P1-5

序言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战争、灾难、恐怖……种种声画信息强烈刺激着人们的感官。

然而,当我们看到失学的孩子兴高采烈地重返校园、因家庭贫困放弃治疗的重病患者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重新燃起生的希望时,我们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一份关爱、一份亲情,它给世道人心带来安宁。

2003年5月1日,CCTV新闻频道开播了《共同关注》栏目,它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关注对象,提出“关爱,从关注开始”的理念,高举起公益的大旗。

关爱本身既是情感的表达,也是理性的抉择,在价值观层面上,它的意义更是超越了种族,超越了年代,成为人类共有的永恒的精神家园。生命因爱而珍贵,社会因爱而和谐,从现实的角度说,爱的沃土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也需要不知疲倦的播种者,如果说“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阳光和雨露的话,《共同关注》就是一个辛勤的播种者。

我们知晓自己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我们在用“一叶知秋”的方式,微观地、人性地、真实地记录着中国的历史:一笔教育捐款被拒绝的故事,显示的是农村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个被抛弃在医院里的孩子,牵扯出医疗制度改革缺位导致的普遍无奈……

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讲,《共同关注》给公众提供了选择生活榜样的机会。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不如意,有人恐慌,有人哭泣。小平同志在评论文革后的伤痕文学时曾说过:“哭哭啼啼,没有出息。”《共同关注》在关注个体的现实困难时,恰恰符合先辈的理念,张扬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展现着一个民族面对困难所表现出的伟力。节目当中的许多主人公,成为“八荣八耻”的楷模,还有像魏青刚、洪战辉、丛飞这样的普通人,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这些现实中的普通人正成为我们励志图强的榜样,让我们有机会在生活中进一步尊重自己,进一步接近幸福。

《共同关注》的价值取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数据显示,节目于2003年开播后收视率一路走高,到2005年底栏目的平均收视率在新闻频道日播栏目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栏目同时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认可,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优秀栏目评选中,《共同关注》获得了优秀栏目二等奖。

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因为我们有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因为我们在坚守着关爱弱势群体的价值取向。

关爱让我们变得勇敢。“非典”期间,《共同关注》的记者冲进隔离区长期作战,是全国首批进驻非典隔离区的记者,他们制作的《非典日记》系列节目获得了国家大奖。批评性节目《探查琼海走私车》是在枪口下采制完成的。3年来,《共同关注》的记者深入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麻风病村、矿难现场、茫茫戈壁……

关爱增加我们的智慧。栏目很少人云亦云,经常能够给观众提供新的视角和信息。非典期间,绝大多数报道呈现了一种紧张焦虑的情绪,而栏目的片花则反复播出隔离区内医务人员乐观必胜的一声“耶”。在许多青少年问题与互联网纠结在一起的时候,记者通过调查揭示出: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一些家庭基本教育理念的缺失,单纯拿网吧遮羞是不负责任的。

因为关爱,我们负责。《心愿之旅》《寻人启事》等特别节目帮助了很多有需要的人们。“我要上大学”公益大行动,报道了一批家境贫寒但自强不息的贫困学子,引起强烈反响,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收到捐款1000多万元,资助2000多个孩子圆了大学梦。至于在采访前后,大家更是经常帮助那些急需救助的人们,吃一口饭,塞200块钱,送个书包、火车票……

这套丛书记载的是中国电视事业当中一个小小的片断,是中国社会草根阶层命运的变迁。有一天,这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我们将为记录过这些历史而自豪。

《共同关注》栏目组

20O6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愿之旅/共同关注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高丽萍//肖振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6034231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29.24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35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