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叩问课堂/大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的共享点,既不在于让教师适应学生个体,也不在于让学生个体适应教师。  一个班级是一个群体,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学生,所以,重要的在于教师是否适应学生群体,而学生也要主动向学生群体靠拢。其实,这里也体现了一个因材施教的道理。

总之,本书耐人寻味,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一把打开优质课堂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内容推荐

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愿意渎书,并不是因为家长与教师对他付出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对家长与教师是否有“真爱”。师爱并不必然导致学生喜欢上读书。在极端的情况下,或者在师爱没有得到很好表达的情况下,师爱反而有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读书。

课堂重要吗?这是肯定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脸面,还是学生的脸面,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脸面。正因为课堂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成为教师生存与否的决定性力量。正因为课堂如此重要,君不见教师死守课堂,学校紧盯果堂。

跳出课堂看课堂,让我们离课堂远一点,再远一点,我们就能把课堂看得更加清楚与明白;跳出课堂看课堂,让我们消除对课堂已经充溢的感陸,培育更多的理性,或许这样才能把课堂从感陸的海洋中营救出来。很怕为了课堂教学质量,而把课堂教学当作生命中的一切,虽然这是一种教育理想,但却是一种善意的固执,是一种并不值得称赞的执著。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莫把课堂当秀场

并非只有师爱才能催生教育

探问被师爱遮蔽的教育真谛

莫把课堂当秀场

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脸面而已

论课堂教学“症状”与“病根”的分野

教师,你把自信搁谁身上了?

奠基课堂教学的理论本色

如何让学生“流浪的心”回归课堂?

第二辑 让学生学习走出迷失之境

为什么学生就不愿意读书?

透过学生学习观审视教师教学观

以学生的名义解读“学生”

好生与差生:只是教师的一种观念

教“好学生”与教“好”学生

调皮:只是学生自我保护与自我实现的手段

让学生学习走出迷失之境

学生差异:化训育障碍为教育资源

谁的课堂谁做主:学生离场的原因探微

第三辑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进退之道

课堂中的学生应该如何“备”?

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缘何“反仆为主”?

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进退之道

论期望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老师,您的教学资源还有多少?

教师的“新装”:骗人的“红五角星”

教学境界:从“前科学化”到“艺术化”

第四辑 课堂教学何以为师生共享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误解与沟通

课堂:师生的生活家园还是利益战场?

课堂教学何以为师生共享?

考试成绩与幸福学习:对立还是统一?

健康课堂:把科研做在远离课堂的地方

学科教师的教学盲点与学科整合

教学实践:行进在错误轨道上的“流浪子”

开放教学:动态生成的课堂何以可能?

第五辑 考试成绩究竟是谁的命根

讨伐月考

“邀请听课制”PK“公开课”

考试成绩究竟是谁的命根?

支撑课堂教学的目的究竟是谁的?

学科教学与学生德育的冲突与融合

教育教学:“奴隶的任务”还是“平民的使命”?

没有教不好的教师,只有没管好的校长

谁来还孩子那张充满朝气与无忧的脸?

透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博弈困境

试读章节

在母亲对孩子的爱中,并不尽然是因为孩子本身可爱而产生母爱,有孩子本身就可爱这种成分,但更多的成分是母亲在孩子身上的巨大投入。问题在于,不管是因为孩子本身可爱,还是因为母亲为孩子投入太多,只要母亲对孩子有了这份感情,母亲就愿意继续为孩子付出,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而且很少有例外。青年人的恋爱过程也是如此,当一方爱上了另外一方,不管对方是否认可这份爱,也不管对方是否对这份爱给予相应的回报,自己都愿意为对方给予更多的付出,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对明星就更是如此了。还记得有一位小女孩的故事,一天她妈妈问她:“你为什么天天去读书呀?”她答道:“读书就可以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了。”妈妈引导:“那你赚了钱拿来干什么呢?”女儿回答:“赚了钱我可以去香港看刘德华。”妈妈无语!因此,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对方是否愿意为另一方付出,并不是因为对方为自己付出了多少,而是看自己对对方是否有感情。我想师生关系也不例外。

因此,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否愿意读书,并不是因为家长与教师对他付出了多少,而是看学生对家长与教师是否有“真爱”。师爱并不必然导致学生喜欢上读书,在极端的情况下,或者在师爱没有得到很好表达的情况下,师爱反而有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读书。比如,有一位天天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师,尽管他对学生是有真感情的,可由于他是在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关心“学生这个人”,所以这种关爱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并使得学生讨厌这位教师,进而讨厌这门学科。但是,如果学生爱戴教师,他就会发自内心地拥护这位教师,并进而将这种拥护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且只要学生爱戴教师,他就会因为这份爱戴的存在而喜欢上学习,而不去追问这份爱戴是来自何处,也不去追问教师是否为他付出了多少关爱。事实上,对很多优秀教师来说,学生对他们的爱戴往往是没有理由的,至少很多理由是教师自己都讲不清楚的。

为了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我们往往采用三种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对于不喜欢学习的学生,并不是他们不懂读书的道理,而是他们的自控能力还没有达到听从道理的这个程度。于是,“动之以情”与“诱之以利”就成为两种主要的劝学方法。但现实情况是,教师对学生越是“动之以情”,家长与教师对学生越是“诱之以利”,离学生因为爱戴教师与家长而好好学习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动之以情,主要是用来要求教师的,人们认为只有教师对学生有真爱,教师才会对教学有责任感,教师才会对自己的职业有兴趣;认为只有教师对学生付出了真爱,学生才会因此而喜欢教师,并进而喜欢上教师所教的学科。可事实上教师对课堂教学,教师对自己的岗位,首先得有责任感才有可能关爱自己的学生,而不是因为教师关爱自己的学生,才对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责任感。我们可以想象一位虽然对课堂教学有责任感但却无法爱上自己学生的教师,却难以想象一位没有责任感而关爱自己学生的教师。曾经听一位英语教师的课,她以前是教高中英语的,为了调进城而到现在的学校教初中英语,所以她的课堂注重英语知识而少了初中生喜欢的课堂氛围。在她的课堂上,我们能够感知到她对课堂教学的责任感,与此同时,也发现她对班级学生却没有任何好感。其实,即使在她的内心深处是讨厌这群学生的,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正是出于对自己岗位的责任感,她仍然得努力地搞好课堂教学,并希望有一天这群学生能够接受并喜欢上她。因此,真正打开学生学习心灵的,并不是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而是学生对教师“动之以情”。

“诱之以利”既是对家长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大家认为学生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因此家长和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需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奖赏。于是,家长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把所有的家务活都揽了,把学生提出的要求都满足了。教师为了让学生愿意学习,把从“红五角星”到“学习龙虎榜”的十八般武器都用上了。可是,随着学生对这些方法的适应,他们并没有因为家长与教师的“无私奉献”而养成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来回报自己对家长与教师的“无私奉献”。与之相反,正是因为有了家长与教师的“无私奉献”,才培养了学生“无偿占有”的习惯。当学生养成“无偿占有”的习惯后,就不可能再去要求他们爱戴家长与教师,也不可能再去要求他们对家长与教师负责任,就更不可能再去要求他们因为爱戴家长与教师而好好学习了。

P5-8

序言

如果远离课堂,似乎就无法畅谈教育;如果置身课堂,却又无法直面教育!

有很多教师,正是怀着教育的理想,步入了真实的课堂。可当他们真正在课堂中行动时,才发现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不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且往往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太多的规章制度约束着自己,各种考试更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捧,而且学生的成绩远比自己的教育理想重要。于是,如何将教师的教育理想与真实的课堂教学串联起来,就成为我自己的教育理想了。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抱着朝圣者的心态走进了课堂。然而,当我感受到真实的课堂后,反而被诸多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所困挠。于是,我又走出课堂,站在教室门口观察课堂,站在校门外反思课堂:想着课堂内的教师,想着课堂内的学生,更想着支撑着教师与学生的背后的运作机制。

要认识与理解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参与并体验课堂。但如果要解释并优化课堂教学,又需要我们远离课堂。正如人无法抓着自己头发将自己拎起来一样,尽管在课堂中可以真实地感受与描述课堂教学,但却很难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寻找到可行方案。更让人觉得担忧的是,离课堂越近,变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就越小,这就难免会因为没有空间而放弃变革课堂教学的努力。因此,只有当我们去除了课堂教学的神秘,躲开了课堂教学的喧嚣,才可能会慢慢地恢复课堂教学的理性,静心地思考支撑课堂教学的内在机制,并进而找寻到变革课堂教学的方法,找寻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教师的劳苦功高是我们承认的,学生的勤奋苦读也是我们理解的,可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当我们静心思考这些问题时,不难发现,尽管问题表现在课堂,可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远不只是对课堂本身进行手术就可以达到的。于是,我不再就课堂论课堂,而开始去追问支撑课堂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原来,导致课堂教学生病的原因,却在远离课堂教学的地方生长着。要彻底地消除课堂教学的病症,需要长久地、科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此时才明白,课堂的神秘并不在课堂教学的表象上,而在支撑课堂教学的内在力量中;课堂症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导致课堂症状的病根!

尽管在教室中只有学生与教师,可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却是纷繁复杂的。教师拥有课堂,但他对课堂教学并没有绝对的决策权,因为他得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他得按照课程标准来决定教学进程,他得根据考试大纲来决定教学内容;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还得根据学校的绩效考核标准来决定。课堂教学对学生来说肯定是重要的,但课堂教学提供的教学内容,教师提供的教学方法,却并不一定是学生自己喜欢的。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可能对学生群体有利,但有时对学生个体来说却极为不利;平时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来说是重要的,但只有最后的升学考试成绩对学生才重要。正是这些运作机制的存在,才让我们感觉到,课堂远不只是教育科学的问题,还存在着大量的管理与利益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并没有直接在课堂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潜伏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虽然不再坐在教室里,不再借用“显微镜”来观察课堂教学过程,但我对课堂教学的思考并没有结束。站在教室外面,甚至站在学校外面,借用“望远镜”来观察课堂教学过程,反而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于是,我轻轻地敲打着自己的大脑,不断用那些来自课堂的问题追问自己。于是,我不断地思考,也不断地写作。思考不是为了解救课堂,而是为了还课堂本真的面目;写作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为了传达自己对课堂的真实想法。如果这能激发大家对课堂教学的一点点新的理解,不管是对文中观点的赞成还是反对,我都心满意足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叩问课堂/大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52562
开本 32开
页数 2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4-01
首版时间 2007-04-01
印刷时间 2007-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2.421-53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