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由于伦理学尚未从其他学术中分离出来,所以关于伦理的思想(或内容)也还混合在一般的学术史之中,并没有独立出来,例如,黄宗羲父子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较早的学术专著,里面就包含了大量的伦理思想,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关于中国伦理思想的著作。因此,研究中国伦理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史,为了突出中国伦理史这个显著特征,本书定名为中国伦理思想史,一切涉及伦理史的地方,都以伦理思想史的字样出现。
图书 | 中国伦理思想史(精)/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学科思想史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由于伦理学尚未从其他学术中分离出来,所以关于伦理的思想(或内容)也还混合在一般的学术史之中,并没有独立出来,例如,黄宗羲父子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较早的学术专著,里面就包含了大量的伦理思想,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做是关于中国伦理思想的著作。因此,研究中国伦理的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史,为了突出中国伦理史这个显著特征,本书定名为中国伦理思想史,一切涉及伦理史的地方,都以伦理思想史的字样出现。 目录 总序 导言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与中国的伦理思想 第二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基本內容 第三节 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编 中国伦理思想的萌芽(先秦) 第一章 先秦社会与伦理思想 第一节 原始社会及其裂解与伦理道德思想的萌生 第二节 “学在官府”制度下的伦理道德思想 第三节 “百家争鸣”中的伦理道德思想 第二章 德治与法治 第一节 明德慎罚 第二节 法为治本 第三节 礼为政本 第三章 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天 第二节 道 第三节 人性 第四节 心 第五节 物 第四章 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第一节 仁义 第二节 兼爱 第三节 无为 第四节 去私行公 第五章 道德规范 第一节 孝慈悌友(上) 第二节 孝慈悌友(下) 第三节 敬忠惠正 第四节 勤俭智勇 第五节 谦信实诚 第六章 人生观 第一节 生死观 第二节 苦乐观 第三节 荣辱观 第七章 道德教育与修养 第一节 修身为本 第二节 好学慎思 第三节 节欲去己 第四节 存养集义 第五节 慎言笃行 第二编 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秦汉——明清) 第三编 中西伦理思想的交汇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产生(雅片战略——新中国建立) 参考书目 新中国的伦理学发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伦理思想史(精)/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学科思想史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5416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48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630 |
出版时间 | 2004-04-01 |
首版时间 | 2004-04-01 |
印刷时间 | 200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092 |
丛书名 | 哲学社会科学系列 |
印张 | 4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48 |
宽 | 175 |
高 | 3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