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女间谍(电影色戒女主角原型档案揭秘)
内容
编辑推荐

郑苹如生于1918年,中日混血。其父是国民党中统局上海地区负责人陈宝骅的助手,母亲是崇拜孙中山的日本人。陈宝骅是陈果夫的侄子,年轻有为,是郑苹如唯一接纳的追求者。郑苹如本人是中统情报人员,即“女特务”,她以名媛的身份登上过《良友画报》,长眉弯弯,鹅蛋脸,眼睛有混血特征,标准的大家闺秀相貌,只有20岁,姿态却很成熟。她有一颗激进爱国的心,日本首相的儿子近卫文隆被她深深吸引,她打算绑架此人,以图结束中日战争,这天真的想法被上司阻止了。

  上海沦陷后,郑苹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混迹于日伪人员当中,获取情报。后参与暗杀日伪特务头子丁默村,而暴露身份,被捕,一口咬定为情所困,雇凶杀人,成为当年上海滩重大花边新闻之一。一九四○年二月,被秘密处决于沪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连中3枪,时年23岁。

  郑苹如临刑前神色从容,遗言有两个版本,一为对刽子手说:干净些,不要把我弄得一塌糊涂。

本书为介绍其生平事迹的传记。

内容推荐

抗日战争爆发时,郑苹如就读于上海法政学院。虽然具有一半日本血统,仍然秘密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她是上海有名的美女,照片曾刊登于《良友》画报的封面。她会日语,在日伪高层人员中周旋,获取情报。她曾暗中策划绑架日本首相近卫的儿子近卫文隆,后因“重庆方面”的制止而放手。

1939年圣诞节前,她在静安寺西伯利亚皮草行刺杀汪伪特务头子丁默邨行动中败露。被捕后,拒不招供,于1940年2月被秘密处决,牺牲时年仅26岁。  抗战胜利后,郑振铎先生著文《一个女间谍》来纪念她的“出生入死、履险如夷”。

目录

西比利亚门前的枪声

丁默■,何许人也

中统下达密裁令

“原来是郑苹如干的”

万宜坊的新人家

美丽活跃的郑二小姐

传统而开明.的家教

最早报告汪精卫叛国

联络日本反战人士

让日本首相的儿子“与蒋介石谈谈”

奉命行刺丁默部

“螳螂捕蝉,黄雀其后”

谁决定了逮捕郑苹如

口口声声说是“情杀”

“不要打我的脸”

催生汪伪政权的血祭

深明大义的日本妈妈

战争破灭了她的梦

电影《色·戒》引起的风波

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附录

1 台湾“中调局”局史档案资料:郑烈士苹如

2 抗战胜利后审判丁默■档案辑录

 (1)1946年11月16日郑苹如母郑华君(木村花子)为丁默邻杀害郑苹如致首都高等法院函

 (2)1946年12月27日张振华为丁默■杀害郑苹如致《大同报》函

 (3)1946年11月19日首都高等法院审判丁默■笔录(节录)

 (4)1946年12月11日上海高等法院关于郑苹如被害讯问笔录之一

 (5)1946年12月11日上海高等法院关于郑苹如被害讯问笔录之二

 (6)1946年12月12日首都高等法院审判丁默■笔录(节录)

 (7)1947年2月1习首都高等法院审判丁默部笔录(节录)

 (8)1947年2月3日丁默■补充答辩书(节录)

 (9)1947年2月8日首都高等法院特种刑事判决书(节录)

 (10)1947年5月1日最高法院特种刑事判决书(节录)

3 郑振铎:《一个女间谍》《

4 日本反战人士花野吉平回忆郑钺、郑苹如一家及郑苹如与日本反战人士的关系

5 金雄白:《郑苹如谋刺丁默■颠未》

6 马啸天、汪曼云:《赔了身体又送命的中统女特务》

7 原侵华日军上海宪兵队特高课课长林秀澄谈郑苹如案

8 原侵华习军梅机关派驻伪特工总部总联络代表晴气庆胤回忆郑苹如案

9 原侵华日军梅机关成员犬养健回忆郑苹如被难经过

10 孙扬:《我与郑苹如行刺丁默■》(节录)

试读章节

挨枪击的确实是丁默■,不过只是虚惊一场,除了防弹玻璃上留下了白色的麻斑,车身的右侧及尾部外壳上有不少刮驳掉黑漆的凹痕,丁本人则是毫发无损。

丁默■,何许人也?汪伪汉奸集团头号特务头子。他是当时沪上令人闻名色变的杀人魔窟特工总部的主任,又是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党部社会部长和特务委员会副主任。

丁,初名聚川,后改默邮,湖南常德人,1903年生。湖南省立第二师范附小毕业后,来到上海,于1921年下半年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团中央书记施存统介绍,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派回湖南后,曾担任常德地区团组织的书记。后来因在改选中落选而又来上海,加入了国民党,投在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的门下。1926年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统计科办事员。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秘书。次年起任国民政府汉口特别市政府处长、秘书长。1932年在上海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统计科上海区直属情报小组组长,后又任调查科控制的刊物《社会新闻》主编,充当CC系的喉舌。1934年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设立调查统计局,丁出任局本部秘书兼第三处即邮检处少将处长,与分任一、二处处长的徐恩曾、戴笠并立为国民党的三大特工头目。但丁氏命运多舛,先是1933年春,因中央组织部调查统计科上海区区长马绍武被中共特科狙杀,其遭嫌疑而被捕,后由其密友、上海社会局局长吴醒亚力保才得释。1938年春夏之际,他负责招待刚投国民党的中共叛徒张国焘,被戴笠在蒋介石那儿密告了一状,说他贪污招待费。结果,在同年8月特务机构改组,分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时,由徐、戴两人分任副局长,主持局务,而他却落了空,只留下了一顶军事委员会参议的空帽子,一气之下,他便以肺病复发为由,跑到昆明养病去了。这一自忖不得志的心态,正是他日后丧失民族大节的根因。

也就在这时候,一名先已投日的旧识李士群正在组建汉奸特务机构,只缘李白知原先地位低下,在与日本主子打交道和汉奸集团的权力分配角逐中份量不足,他便想到了在派克路(今黄河路)万春坊新光书局一起编辑《社会新闻》的这位老上级。李深知丁默邮的为人,也知道他正处于失意之中,便让与他一同下水的翦建午到昆明去游说,翦与丁是湖南同乡,李通过翦又表示了“一切请老长官前来主持”,自己将唯老长官马首是瞻。果然,一拍即合,丁便随翦转道香港到了上海。在日本驻华使馆书记官清水董三的导引下,1939年2月,丁、李两人来到了臭名昭著的虹口重光堂,面谒日本特务头子、对华特别委员会主脑人物土肥原贤二,提交了一份“以组织对组织,以特工对特工”的《上海特工计划》。这一计划获得了时任日本陆军部军务课课长影佐祯昭的大力举荐,很快为日军参谋本部批准,并规定其直接向参谋本部负责,参谋本部指派土肥原贤二的助手晴气庆胤少佐具体联络指导。5月,汪精卫由河内经香港抵沪后,在影佐、晴气安排下,丁、李及其纠集拼凑起来的特务组织名义上就归入了汪的门下,负责汪及其活动的保卫工作。8月,侵华日军成立了专以汪工作为目标的梅机关,影佐祯昭任主脑长官,丁、李便从参谋本部划归梅机关领导,晴气担任总联络代表,他的助手■本诚少佐和中岛少尉则为常驻联络员。

从那年3月份起,丁默■他们每月从日军参谋本部领取30万日元的经费,还装备了500支手枪、5万发子弹和500公斤炸药。其据点也从原来的大西路(今延安西路)67号,先以“中华扬子江轮船公司”名义迁忆定盘路(今江苏路)95弄10号,最后迁入由晴气亲自选定的极司非尔路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遂有了“七十六号”这个俗称。凭着大把钞票和丁、李这些人原来的关系网,很快聚起一帮原中、军两统的特务、帮会分子与各种社会渣滓,仅至4月初,已从“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而成为有行动队、通讯破译室、情报组以及专门针对国民党市党部和新闻界进行破坏的各工作组,人数达300余。到11月份,更扩展为一个警卫总队,四个行动大队,一支租界突击队,电务、总务、情报、机要和分别针对军统、中统、忠义救国军、租界及其他方面的八大处,督察、专员、化验、审讯四室,还有以丁默■的别名对外称之聚川学院的警官训练班和女特务训练班、警犬训练班等等,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特务机构。

极司非尔路76号,本是国民政府高级将领陈调元的住宅。陈氏,河北安州(今安新)人,1886年生,1943年卒,殁时追赠陆军一级上将。陈氏为陆军大学一期毕业,早年执教武昌陆军中学,何应钦、白崇禧、唐生智、钱大钧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均出于他的门下。后任孙传芳的五省联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属于北洋军阀直系。1927年春在芜湖起义,加入国民革命军北伐行列,之后历任第三十七军军长、第二路军前敌总指挥、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职。

陈宅位于越界筑路区,上海沦陷时被侵华日军没收。这块长约百米、宽约90米的近似正方形的地基,经丁、李他们自行设计,建成了一座拥有四道门卫的森严壁垒之魔窟,其中第二道更被改建为具有碉堡功能的牌楼式铁门,除陈氏大洋房作为丁、李等人的办公室与卧室外,将原花棚改造成拘押人犯的牢房监所;将另一幢两进三开间石库门楼宇,改建为大礼堂,1939年8—9月间就在这儿召开了汪伪国民党的所谓“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此外,在这片近9000平方米的高墙圈内,还大兴土木,建造了一批西式平房,用作警卫总队的营房、审讯室、武器库、印刷所、车库,还有日本联络官中岛少尉等人的卧室与会客室等等。还将旁侧的一条叫作华村的里弄和极司非尔路对面的一批住宅霸占过来,用作总部人员的家属住所。可就是这样一座伥鬼群集的魔窟,对外却宣称是“昌始中学”,那些穿着草绿色制服的特务,凭着一张淡蓝色的证件进进出出。

“七十六号”的正式名称是汪伪“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不过,汪精卫曾对另一名大汉奸陈公博说过“你今天还以为特工是我们自己的吗?”确实,“七十六号”听命的并不是这个汉奸集团的首脑汪精卫或担任着特务委员会主任的周佛海,而是梅机关。具体地说是听命于梅机关所派的总联络官晴气庆胤,还有侵华日军驻沪宪兵司令部特高课课长林秀澄少佐,他们才是“七十六号”的真正太上皇。伍长塬本诚少佐、中岛少尉和涩谷准尉,就是分别代表梅机关和特高课的常驻代表。在“七十六号”的大门对面还设有梅机关的一个分机关,晴气庆胤和■本诚就常待在那里,名为便于联络实也包含着监视的意味。P4-9

后记

很早就接触到郑苹如的史实,十分敬仰这位传奇式的抗日女英雄,也对一些文章又多冠以“中统分子”之类用词而不快,总感到似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精神有悖。

在与几位朋友合著的《回梦上海老弄堂》中,在万宜坊一文中粗粗地写了郑的事迹。2004年的一天,在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责任编辑陈宁宁女士处谈事时,电话铃响了。 “作者恰好在这里”。陈编辑将话筒递给了我,原来是郑苹如的侄子郑国基先生打来的,欲通过编辑找我。

“谢谢您,我代表海内外的郑苹如家属谢谢您,您是第一个实事求是写我姨姨的。”郑先生在电话中激动地说。之后,我和郑先生成了朋友,郑静芝(即郑天如)、陆肇先、郑昭等郑家成员与亲友,都向我提供了许多有关郑苹如的情况和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郑苹如的了解,纠正了不少史料上的失误,也激起我研究郑苹如的激情。

之后,在更深入的发掘过程中,泛黄的三四十年代旧杂志报纸,尘封甚久的案卷,友人提供的日文资料,又进一步深化了我对郑苹如的认识,拓宽了对郑苹如的观察视野。作为一个上海史的研究者,让人们完整而正确地了解郑苹如,渐渐地成了我的一个心愿。

上海王开照相馆发现郑苹如旧照,特别是电影《色·戒》带动起来了寻找真实郑苹如之热,扩大了社会上对郑苹如事迹的知晓度。但电影《色·戒》使人们对郑苹如真实面貌的认识更加混乱,促使我动笔撰编这本小书,以清除晴气之流的歪曲造成的影响。为了让人们自己辨别、自己认识,我选辑了一批档案与史料作为附录,我相信读了这些附件,读者是能够得到较正确认识的。入辑的这些史料,都保持原貌,只对明显的讹脱和历史地名加【】纠补和说明。鉴于主要史料已多辑入附录,正文中也就不一一加注了。

在本书编撰过程中,除郑氏家族外,柳泽隆行先生、张晓黎先生、郑洁小姐、黄美真先生、吴健熙先生、承载先生、孙伟瑶小姐、苗晓曼小姐、辜农基先生、景智宇先生等,在资料提供、日文翻译、图照等方面也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特别是苗晓曼小姐很早就帮我翻译日文资料,后因赴美深造而失去了联系,但愿她能见到本书,分享收获的喜悦。感谢陈宁宁女士,她是本选题的最早建议者。感谢本书责任编辑余岚女士和朱菁小姐,她们为本书的出版花费许多心血。

谨以此书献给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郑苹如和所有的英烈。

许洪新于独目斋

2008年12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女间谍(电影色戒女主角原型档案揭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洪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28285
开本 32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1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7: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