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别让心理问题困扰孩子)/阳光家庭亲子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有自己的心理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孩子的表面,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做个有心的父母。

本书正是一本写给爱孩子的父母们的书,它从多个角度与父母们一起来分析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教育孩子,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才。

内容推荐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正是一本写给爱孩子的父母们的书,它从多个角度与父母们一起来分析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教育孩子,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才。

不过请您记住,本书不是用来“纯阅读”的。而是应该照着其观念和方法实际去做的。也就是说,你要做一个能给孩子实际帮助的“心理医生”。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使孩子身心健康,孩子将来就不会有很多心理障碍,这不也正是我们爱孩子的真正目的吗?孩子是独立的人。如何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职责。

目录

前言 做个有心的父母

孤僻: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叶小舟/1

我的心事有谁听?/2

孩子为何会孤僻?/3

拆掉孩子心中的高墙/5

焦虑:雷雨来临前的夏日/8

别惹我,烦着呢!/9

焦虑心理源自何处?/10

让孩子的情绪平稳下来/11

狂躁:雨中飞泻的瀑布/15

呛人的“小辣椒”/16

孩子怎么老发火?/17

平息“狂风暴雨”/19

抑郁:夏季里的阴雨天/22

就是高兴不起来嘛!/23

孩子为何没有微笑?/24

将快乐还给孩子/26

紧张:害怕狐狸的纸老虎/31

我想唱歌可不敢唱/32

到底在紧张什么?/33

帮孩子放松。再放松!/35

恐惧:怕“鬼”的孩子/39

妈妈,有鬼!/40

“鬼”在哪里?/41

驱除孩子心中的“鬼”/43

自卑:找不准人生原点的十字架/47

我是天鹅群申的丑小鸭/48

怎么会如此难过?/49

给孩子一次自信的机会/52

自负:眼里只有天空,没有大地/55

这才叫牛!/56

眼睛为何只向上看?/57

适当“煞煞”他的“威风”也无妨/59

嫉妒:孩子心中的一根刺/62

你有什么了不起!/63

缘何嫉妒?/64

帮孩子拔去“嫉妒”这根刺/66

叛逆:向左走,向右走/70

就要与你对着干!/71

为何要与大人较劲?/73

将心比心,理解万岁/75

浮躁:双脚永远踩不牢大地/79

我改做球星了/80

到底是什么在作怪?/81

与孩子一起戒“躁”/82

害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86

又躲到了妈妈的身后/87

脸为何又红了?/88

让孩子的脸皮“变厚”/90

脆弱: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94

我真的受不了了!/95

怎会如此不堪一击/96

给孩子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97

懒惰:躺在路边却不愿意伸出手的乞丐/101

我不想帮你做家务!/102

孩子真的天生就懒吗?/103

不要一切都“包办代替”/105

依赖:离不开太阳的月亮/110

妈妈没教过我/111

怎会是这个样子?/112

请让孩子独立/114

自私: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118

不许你动我的东西!/119

孩子天性冷漠吗?/120

引导孩子懂你的“柔情”/121

虚荣:华衣彩装后的浅薄/125

我们班的同学都有/126

孩子怎么成了“玛蒂尔德”?/127

化虚荣为动力/129

强迫:终于知道了什么叫“身不由己”/132

我一定要把手洗干净!/133

干吗这么为难自己?/134

需要对“症”治疗/136

中庸:怎么就成了孔夫子/139

我不想当班长/140

孩子的中庸源自何处?/141

别吝惜对孩子的爱/143

厌学:成长中的溃疡/147

别再让我去上学!/148

上学真的那么令人讨厌吗?/149

让孩子快乐地走进教室/153

作弊:巨大而不够坚固的城堡/156

怕你说我没出息/157

分数有多重要?/158

与孩子一起拒绝作弊/160

报复:野性的蔓草/163

让你不得翻身!/164

孩子的仇恨来自哪里?/165

帮孩子解解压吧/167

撒谎:缚身的绳索/170

谎言之战/171

谎言下到底隐藏着什么?/173

揭穿?纵容?还是善待?/176

偷窃:仅仅是“拿”吗/179

书包里多了一样东西/180

怎么学会了“顺手牵羊”?/181

给孩子成长所需要的/184

早恋:青涩的橄榄/188

我喜欢他/189

早恋根源在哪里?/190

在耕耘的季节,不谈收获/193

后记/198

试读章节

    别惹我,烦着呢!

涛涛今年刚8岁,上二年级,学习成绩也不错,在班里总是数一数二的。但这几天涛涛却处于一种与他年龄不相仿的“极度焦虑”中,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有一天夜里三点左右,涛涛突然爬起来就往楼下跑,说要去写作业,实际上在睡前已经完成了。爸爸妈妈见他这个样子,感到非常着急。

第二天放学回来后,涛涛又赶紧拉着正在做饭的妈妈说:“妈妈,你得赶快给我讲讲这几道数学题,老师说了,如果这次考试中错一道题,就全部给零分。”

妈妈觉得这孩子好像有点儿问题,数学老师曾跟她说过,很喜欢这孩子,他思路清晰,反应敏捷,做题速度很快。但有一点,涛涛在学习的时候,非常不愿意别人打搅他,如果有小朋友问他一道题,他就会显得很不耐烦:“别惹我,烦着呢!”而每次一到考试的时候,他就会不停地追问老师各种问题,生怕漏掉其中的一个细节。

老师也因此在家访的时候与涛涛的父母交流过这个问题,但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涛涛的父母很纳闷:孩子这是怎么了?

童心传真

快期中考试了,我真着急,因为我上次期中考试考第二,陈小龙考第一。我这次一定要考第一,不让老师和同学们笑话我不如陈小龙学习好。不过我还是有点儿害怕,怕老师讲的题被我漏掉了,这样考试中有的话.我就答不上来了。我要再多学一些,多问老师一些,这样考试中我就不怕了。

    焦虑心理源自何处?

引起孩子焦虑心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因素就是由于学习.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家长反映:我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可一遇到考试就发慌,脑子里一片空白,平时会做的题也给做错了,等到缓过神来,考试的时间已经过了大半,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这种现象,就称为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痛、胸闷、恶心、出冷汗、手脚冰冷等躯体症状。

孩子的焦虑症与其先天素质和后天的环境因素都有关系,经常焦虑的孩子,常常比较敏感,自信心不足,而自尊心又非常强,遇到事情总是害怕做不好,因此容易紧张、多虑。一般来说,导致孩子焦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家庭不和睦

不论在任何时候,家永远都是孩子的避风港,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可以培养孩子活泼聪明的天性。相反,如果家庭不和,就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因此孩子的情绪也会变得焦虑起来。

家庭不和睦给孩子的伤害是最深的,往往会使孩子痛苦难言。受伤的心灵、受压抑的性格和焦虑的情绪会使孩子万念俱灰、悲观厌世。如果这种焦虑的状态不能及时得到调节和解脱,会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育。

·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望子成龙”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愿,这本没有错。为了能使孩子早日成材,有多少父母呕心沥血,甚至是“踏破铁鞋”为孩子寻觅成材之路。但是,如果对孩子过于苛求,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便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孩子又慑于家长的权威,结果整天都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会造成焦虑心理。

·孩子惧怕考试,心生焦虑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往往都是读书、升学、就业,但很多时候,家长过高的期望值会产生强烈的负面效应,给孩子造成严重的焦虑心理。这种焦虑会使孩子在考场上情绪紧张,甚至会因恐惧而出现怯场现象。还有的孩子在考前会患得患失,神经紧张,不能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这样在考场上肯定会头昏眼花,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严重干扰和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惧怕考试更多的是惧怕失败。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孩子,一旦头场考试失败后,就会担心下一场又失败,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对孩子过于溺爱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爱孩子也要有分寸。一些家长在家中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结果使孩子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当孩子有一天走出家庭,在社会上或学校中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就容易发生过度焦虑。

            P009-P011

序言

    做个有心的父母

孩子犯了错误,急躁的妈妈忍不住打了他的屁股。妈妈的意思很明确:打你,是教育你,是妈妈对你的行为不满意,是要你记住“犯错误是要受到惩罚的”。

但是。你问过孩子的心理吗?

“妈妈不喜欢我了,她一定对我不好了;”

“原来犯错误就会被打呀;”

“我下次再也不随便动手做事了……”

这些就是孩子的心理反应。同样的一件事情,同样的一种现象,同样的一个动作,孩子的想法与成人的想法是有一定差异的。

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有自己的心理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复杂的。作为父母,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孩子的表面,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内心,做个有心的父母。

但是,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尽管也期望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却往往不自觉地走人了一些误区:

一是只停留在表面现象。认为孩子怎么做的,就是怎么想的。其实不然,孩子的一种行为很可能会受多种心理支配和调节。

二是用过高的标准衡量孩子。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好动,时常难以控制自己,注意力不集中,这是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性,我们不应该将其与高年级的孩子做比较。否则就难以把握他们的心理。

三是用一个模式看孩子。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虽然孩子有很多共同的行为和心理。但每个孩子的心理又是不完全相同的。只有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才能够真正了解他们,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可怜天下父母心。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但又必须看到,我们身边的孩子并不是每个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而原因自然与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尤其在心理方面,我们不能不承认,孩子存在着许多心理问题,自卑、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等,每一种心理问题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要解决这些问题。自然就需要做父母的走进孩子的内心,用爱、用关怀去“医治”他们。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正是一本写给爱孩子的父母们的书,它从多个角度与父母们一起来分析孩子的行为,了解孩子的心理,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教育孩子,使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才。

不过请您记住,本书不是用来“纯阅读”的。而是应该照着其观念和方法实际去做的。也就是说,你要做一个能给孩子实际帮助的“心理医生”。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使孩子身心健康,孩子将来就不会有很多心理障碍,这不也正是我们爱孩子的真正目的吗?孩子是独立的人。如何教育他们,是父母的职责。

希望您的孩子能够远离烦恼、远离痛苦,健康快乐地成长!

后记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成书过程中,参与编写的人员有:田晶、袁巍、张俊、彭龙、石娟、湛先霞、曹绪莲、王朝祥、李琰辉、徐帮学、宋学军、毛金兰、王志艳、王振华、刘建伟、刘超平、刘晓晖、刘彩云、刘海燕、金跃军等。实事求是地说,没有大家的精诚合作,这本书不可能呈现给读者。在此,对这些创编人员的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著

           2006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别让心理问题困扰孩子)/阳光家庭亲子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55117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9
17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