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颜色釉瓷(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内容
试读章节

最早的瓷器诞生于远古的商代,是从釉陶进化而来的,因此,瓷器从一出现就被晶莹玉润的釉面包裹着。这层釉面既是对瓷器的保护.也是一种十分漂亮的装饰。这种让瓷器感到“骄傲”的釉面,就这么以单一的色彩形式延续了两千多年,人们只可在胎体上刻、划、印、堆、塑制各种纹饰,但决不可在釉面上添加任何别的色彩。按照现在釉瓷的分类,那个年代的瓷器也应该叫做“单色瓷”或“颜色釉瓷”。不过一开始只有青瓷一个品种而已。东汉以后,先后有了白瓷、黑瓷、褐瓷、绿瓷等素色瓷。唐代虽然有湖南铜官窑和四川邛窑等民窑烧制彩绘瓷,由于瓷和绘的质量都较低下,因此,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直到宋代磁州窑白釉黑花瓷的出现,以及元代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的烧造,瓷器唯以单色为美的传统定式开始被打破,人们的审美视野也逐渐开阔。到了明代,人们在陶醉于传承千年素洁清逸的青瓷、白瓷以及古朴淡雅的青花新宠的同时,又把审美的触角向两极延伸:一方面让彩绘瓷的颜色丰富再丰富,从一色的黑花、青花、釉里红,增加为双色红绿彩,再增加为素三彩、五彩、珐琅彩、粉彩;另一方面,却让釉瓷向单色回归,开辟新的单色瓷品种。这个时期,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不仅烧出了过去从来没有过的颜色釉瓷新品种,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釉瓷,在釉色品质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颜色釉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大类:青釉瓷、白釉瓷、黄釉瓷、红釉瓷、蓝釉瓷、绿釉瓷、黑褐釉瓷、杂色釉瓷、结晶釉瓷、窑变釉瓷等,每种釉瓷又有许多小的品种,在分类介绍时,我们会详细叙述。在这几个大类中,像青釉瓷、白釉瓷,因其烧造历史悠久又自成体系,我们分别在《青瓷》《白瓷》两册中单独介绍;“钧瓷”虽属窑变釉瓷,但它起源于青瓷,在后期的窑变色中,也是以青色为基色,所以,我们也将其放在了《青瓷》一书中。其他几种颜色釉瓷,就是本书的介绍重点。

1.各领风骚的明清黄釉瓷

黄釉瓷是明代永乐年间创烧成功的。但是,黄釉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得十分久远。早在商代时就有一种施在陶器上的黄色釉,釉色十分灰暗,而且有褐色倾向;在唐代,黄釉是三彩釉陶上的主角,同时在寿州窑、邛窑等一些地方窑口还曾有黄釉瓷出现。不过那时釉陶、瓷器上的黄釉颜色都很不纯正。明永乐黄釉与之前历代黄釉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它明亮鲜沉、高贵不凡,那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釉。也正是这种非凡的气质,使得黄釉瓷出生不久即远离尘世,被深锁于皇宫高墙之内,成为宫廷御用之物。明代朝廷对黄釉瓷的垄断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他们让百姓宁可使用金彩瓷,也不可以拥有黄釉瓷。即使在宫廷内部,黄釉瓷也不可以随便乱用。明代皇宫中,皇帝、皇太后、皇后用的是里外都施黄釉的瓷器;皇贵妃用的则是内壁为白釉,外壁为黄釉的瓷器;贵妃用的是黄釉绿龙或黄地绿龙瓷器,.而嫔妃用蓝地黄龙瓷器;贵人及其他宫中人员则不可以用黄釉器。清代对黄色更是钟爱有加,皇帝的龙袍、皇冠,宫廷的装饰也都非金即黄,黄釉瓷自然也成了宫廷专用品。不仅成器,甚至连烧坏的残次品也不许留在民间。景德镇御窑督陶官唐英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曾提到瓷器次品处理问题:“落选之次色内有黄器,并五爪龙等件,民间未便使用。”乾隆皇帝批复说:有五爪龙的残次品在地方上处理就算了,黄釉瓷的残次品一定要拿回宫中销毁。《元史·舆服志》中曾有规定:“双角五爪龙纹臣庶不得使用。”从元代起,五爪龙就是宫廷专用纹饰,乾隆帝对五爪龙器都可以放过一马,但对黄釉瓷控制丝毫也不放松,黄釉瓷在宫中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是专门为宫廷制作,黄釉瓷从制胎、上釉一直到烧造,所有工序都非常严格认真,稍有瑕疵即刻报废销毁,因此,留下来的件件都是精品。可惜的是,因为当时烧造数量太少,加之深藏宫中,所以黄釉瓷流传下来的不多,尤其明永乐、宣德年间的黄釉瓷更为罕见。本书所收的几件永宣时期的黄釉瓷器应当是弥足珍贵的宝物了(图1、图2)。  明永乐黄釉颜色淡,釉面薄;宣德黄釉釉面肥厚,釉色娇嫩,施釉到底,多有橘皮纹。其后几朝,在黄釉瓷上基本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明中期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是明代黄釉瓷最辉煌的时期,特别是弘治年间,黄釉器胎体洁白,质坚壁薄,釉色娇艳、细腻滋润。由于施釉法是将釉汁浇在瓷胎上的,所以称为“浇黄”釉;又因为它的釉色娇嫩滋润,光亮如鸡油,又称为“娇黄”或“鸡油黄”。弘治的娇黄釉是明代最出色的黄釉瓷,一直被后代长期仿造。

明代黄釉瓷摆件甚少,多为使用器,部分用作祭祀。因此,明代传世的黄釉瓷中常见使用过的痕迹。

清代黄釉瓷和其他瓷器一样,最好的时期在康、雍、乾三朝。

康熙时期黄釉瓷主要以仿明宣德和弘治为主,尤其仿明弘治娇黄釉瓷为最多。总体来看,仿弘治娇黄釉还是比较像的,只是不如弘治朝釉色深;器型种类比明代要多,差不多康熙朝创烧的新品种在黄釉瓷中基本都有出现。

雍正一朝是黄釉瓷烧制质量最好,艺术水平也最高的时期。不仅造型完美,做工精细,胎薄质细,器型规整,有十足的皇家气派,而且不断有新釉色创烧出来,如蛋黄、蜜蜡黄、柠檬黄等,让人耳目一新。

乾隆时期的黄釉瓷与彩绘结合较多,素面无纹器较少。P1-3

后记

近些年来,在我国掀起的工艺品收藏热方兴未艾。俗话说“盛世收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大好景象。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从未间断过,这在全世界是唯一的;全程见证五千年历史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其形式和材料的多样化,制作的精美程度,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目前,许多出版物及互联网,对国内现存的工艺美术精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精辟的研究。但是,大量流传在海外的中国工艺品在国内介绍的相对较少,我们出版这套《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图书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空白。

收藏工艺品,并非只是为了保值、增值,更主要的还是为了陶冶情操,开拓知识面,提高艺术修养。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在该书的叙述文字及图片说明中,除了对这些工艺品的材料、器型、纹饰、色彩等主要特征及制作工艺、辨伪技巧加以介绍外,还对这些器物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予以阐述,同时结合纹饰的内容和形式,介绍有关的历史典故和民俗传统;对这些艺术品在艺术风格上所形成的流、派及发展和衍变过程,它们在美学上所产生的影响,近年国内外拍卖市场的行情等,也都作了不同程度的说明。由于这些藏品现存于海外,我们也特意介绍了中国工艺品在西方是如何受到狂热的追捧,及它们对西方艺术品制作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还介绍了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工艺品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等。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这些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博物馆,对藏品的征集和研究是严肃认真的,鉴定是细致和科学的。我们把一些图片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国内著名博物馆的同类藏品进行了比对,彼此的鉴定结论基本是一致的。书中所载的图片,除了极少数的附图外,绝大部分都是实物拍摄,因此,器物色彩还原比较真实。这样,对收藏爱好者和研究者准确地了解这些艺术品的原貌,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由于本书作者的学识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谬误,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对书中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对某些藏品的真伪表示质疑,也欢迎读者提出来讨论。

我们本次出版的“瓷器卷”和“杂宝卷”,图片主要来自欧洲收藏中国工艺品最多的英国、法国,以及西班牙的几个世界级的大博物馆。随后,我们把其他国家收藏的中国工艺美术精品搜集、整理,也将陆续编辑出版。

本系列图书在作品的翻拍过程中,得到了大英博物馆、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大卫中国艺术基金会、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赛努奇博物馆、西班牙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卡纳克·杰美术馆等机构的大力协助;在编辑、出版方面,受到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陈高潮社长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作者

2010年10月

目录

一、黄釉瓷

1.各领风骚的明清黄釉瓷

2.素面无纹黄釉瓷

3.刻、印、划花纹黄釉瓷

4.黄釉青花瓷

5.黄釉彩绘瓷

二、红釉瓷

1.永宣红釉身价不凡

2.“清三代”红彩繁花似锦

三、蓝釉瓷

1.元代蓝釉瓷

2.明清霁蓝釉瓷

3.洒蓝釉瓷

4.天蓝釉瓷

四、绿釉瓷

1.宋、辽绿釉瓷

2.素面无纹绿釉瓷

3.刻、划、印花纹绿釉瓷

4.绿釉开片纹瓷

5.绿釉彩绘瓷

6.孔雀绿釉瓷

五、杂釉瓷

六、黑褐釉瓷

1.历史悠久的黑褐釉瓷

2.黑褐釉瓷的重点窑口

序言

中国工艺美术是华夏文明熠熠闪光的瑰宝,是我国广大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中华五千年光辉而曲折的发展历程,铭刻着数不尽的文化和科技信息。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中华瑰宝正静静地躺在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展柜里,向来自地球各方的参观者默默地讲述着: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伟大而古老的中华民族,这个民族有着多么光辉而灿烂的历史和文明!

这些中华瑰宝,有些是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上的经济贸易“使者”,也有些是在积贫积弱的那段历史时期下无知和屈辱的牺牲品。

说它们宝贵,并不在于拍卖会上拍出的天价,而在于它们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这里有存世唯一的一对元代纪年款的至正青花象耳大瓶,有国内绝迹的明洪武款青花器,有近几年才听说的克拉克瓷和难得一见的五彩缤纷的外销瓷;还有一些在国内只有几件最多几十件的洒蓝碗、暗花枢府釉器、霁蓝龙纹梅瓶、宣德釉下三鱼纹高脚杯、永乐压手杯、德化何朝宗最精彩的关公和观音、汝窑器、官窑器……

当我在异国他乡,徜徉于这些出自本民族之手而自己却十分陌生的国之瑰宝面前时,出于一个出版工作者的本能和责任感,陶醉与感叹之余,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它们装在书里带回去.与我们的同胞分享。

面对这一件件精美而久违了的宝器倩影,你可以在茶余饭后沉醉陶冶,可以追思华夏五千年沧桑沉浮,可以引领你步入收藏世界的大门并帮助你积累鉴赏古玩的常识,可以比对你的收藏品雌雄真伪,可以为你的论著寻找佐证或修正你的相关学术论点,也可以重新找回曾经中断了的那一段段工艺美术的历史……

内容推荐

颜色釉瓷也称“单色釉瓷”。黄釉瓷明永乐年创烧,一直为朝廷所垄断。明弘治年娇黄釉最出色。宣德红釉色调庄重肃穆,艳如宝石,“宣德祭红则为红釉之极轨”,且“千窑难烧一器”,清代烧出了郎窑红,豇豆红、抹红、盖雪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等新品种。元代烧出了宝石般晶莹的蓝釉瓷,元代雕白花云龙纹梅瓶现世界仅存3只,宣德洒蓝釉器传世只有4件;康熙朝天蓝釉品质非凡。明清绿釉有郎窑绿、苹果绿、瓜皮绿,秋葵绿、湖水绿、柠檬绿和孔雀绿等,品种繁多。杂色釉瓷、结晶釉瓷、窑变釉瓷等更是五彩缤纷。在黑釉瓷中,建窑的兔毫釉、鹧鸪斑釉、曜变釉、结晶冰花釉、开片釉等,吉州窑的玳瑁釉、铁锈斑釉、剪纸贴花釉,木叶贴花釉等,景德镇窑的镜黑釉均无与伦比。

《颜色釉瓷》为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介绍了众多颜色釉瓷艺术精品。

《颜色釉瓷》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中国瓷器艺术爱好者阅读。

编辑推荐

由林瀚编写的《海外珍藏中华瑰宝》系列丛书收录了2000件世界著名博物馆珍藏的中华瑰宝图片,其中不乏孤品、精品、罕见之品,它们展现了华夏五千年璀璨的文明,谱写着中国工艺美术辉煌的历史。

《颜色釉瓷》为其中一册,介绍了黄釉瓷、红釉瓷、绿釉瓷等六部分内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颜色釉瓷(海外珍藏中华瑰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5268903
开本 16开
页数 1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6.34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6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