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商智谋全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他,能立于商与官的纵横点,善驾驭时与势的汇流处,真感悟情与义的畅达味,尽品尝盛与衰的极致意。他从一个店倌暴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红顶商人”。之后,他从容流转于红顶子、黄马褂、生意经之间,架构起了以钱庄、当铺为网点,覆盖全国的金融行当,同时还营造出了一家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药店——“胡庆余堂”。他就是红顶商人胡雪岩。

内容推荐

假如我们说,胡雪岩是一个不解之谜,那么,本书就是打开这个谜的一把钥匙。

纵观中国的近代商史,胡雪岩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在商业史中的地位也可与中国古代“商圣”陶朱公媲美,后人有誉之为“亚商圣”的美称。

事实确实如此,居于19世纪下半叶变乱纷飞的旧中国,胡雪岩在那个时代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场辉煌绚丽的生意话剧。他生逢乱世,出身卑微,却能用自己的智慧与才干,假借权贵政要之势,营造了万贯家财;在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变幻动荡之时,他能善识时局之大方向,为清政府纳粟助赈,从而博得政府对其生意上的支持;洋务运动兴起后,他眼光敏锐,延洋匠,引设备,为自己的生意抢占了技术上的先机;在左宗棠西征时,他筹粮械,借洋款,博得左氏的嘉许。几经周折,几经磨砺,胡雪岩从一个店倌暴发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红顶商人”。之后,他从容流转于红顶子、黄马褂、生意经之间,架构起了以钱庄、当铺为网点,覆盖全国的金融行当,同时还营造出了一家享誉全国的金字招牌药店——“胡庆余堂”。

目录

序言/1

引言:一代奇商胡雪岩/1

第一篇 白手起家

  ——天助自助之人

1.空前绝后的赌注/1

2.忍辱负重,天降大任于斯人/5

3.以权生财,封建时代经商捷径/8

4.借鸡生蛋,开阜康钱庄/11

5.无本生利,筹资创业获双赢/15

6.以小搏大,十万银子做百万的生意/18

7.慧眼独具,善抓商机/20

8.用钱“生”钱,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22

9.商海弄潮,成事在人/24

第二篇 机遇时势

  ——能与机遇、时势并行走

1.智者善抓机遇,圣者创造机遇/28

2.善驾时事,方有胜算/30

3.从不让财流擦肩而过/35

4.抓住时机,敢想敢干/37

5.与其待时,不如乘势/39

6.从变化之中找出机缘/40

7.天变了,人应变/43

8.做生意要同时局脉搏共振/45

9.机变与权变交互/47

第三篇 交结权贵

  ——大树底下好乘凉

1.背靠官府的“红顶商人”/49

2.襄助王有龄:成功的“风险投资”/53

3.结交左宗棠:安身立命的“大树”/58

4.投机钻营,喂饱贪官/62

5.揣摩逢迎,主动献贿/65

6.拍马屁,捧场面/69

7.对“症”下“药”,“药”到“病”除/71

8.最宜患难烧冷灶/74

第四篇 识才用人

  ——人气旺盛,生意兴隆

1.不遭人妒是庸才/78

2.别具一格选人才/82

3.不计人短,单看人长/84

4.察其所能,量才而用/88

5.放手使用,用人不疑/93

6.以情感人,吐哺归心/96

7.以利激人,重赏勇夫/100

第五篇 为人处世

  ——人情练达亦文章

1.牡丹虽好,需绿叶扶持/105

2.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108

3.以德报怨,化敌为友/110

4.三人同心,其利断金/114

5.遵循游戏规则是生意人的不二法门/115

6.留人一条活路等于留给自己一条财路/l 17

7.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118

8.做财神,不做守财奴/120

9.为人最要紧的是收得结果/122

10.江湖上做事,说一句算一句/124

11.“圆世”哲学,能大能小是条龙/126

第六篇 为友之道

  ——花花轿儿人抬人

1.义结江湖朋友/133

2.同行不妒好成事/137

3.饶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140

4.不抢同行的盘中餐/142

5.共进共退,垄断丝蚕/145

6.正确处理钱财账与人情账/148

7.谨小慎微防人妒/152

第七篇 势力拓展

  ——张扬势力之道

1.借得东风好行船/155

2.名气一响,黄金万两/160

3.扬无形之势,谱广告真经/162

4.打码头,张势力/167

5.抱势经营:古人新理念/174

6.文亦人为,商亦人为/180

7.“真不二价”的竞争策略/183

8.胜败在于“敢”与“不敢”之间/185

9.想到就做,绝不拖延/187

第八篇 经营形象

  ——市面做大、场面做好之法

1.市面做大,生意才火/190

2.招牌“镏金”方能不倒/193

3.风平浪静好行船/197

4.行善益多,市面越稳/199

5.市面需要众人维/20l

6.名声扬起,实利落怀/203

7.场面大了,事事都好了/206

8.门面三招:宜址、精修、巧陈/208

9.采办务真,修制务精/21l

第九篇 手面眼光

  ——活络的手面与远准的眼光

1.手面活络生意才能活络/217

2.做生意要有两面手法/219

3.吃亏也是占便宜/224

4.巧用连环手法/226

5.千万要沉住气/231

6.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33

7.世事多变难预料,眼光远准是英雄/238

8.能看出偶然中的必然/24l

9.从精明的商务视角挖掘富源/244

10.要给自己留下退路/246

11.天有不测风云,学会未雨绸缪/248

12.深谋远虑,方显大家风范/250

第十篇 经商之本

  ——智、仁、勇、信,商人四德

1.以小诱大,放长线钓大鱼/253

2.顾客乃养命之源/257

3.广施恩惠,以仁取众/260

4.有胆有识,当机立断/263

5.做洋场生意,开商界之先/268

6.信用乃经商之本/272

7.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276

第十一篇 爱国报国

   ——处江湖之远未敢忘忧国

1.济世善举,仁术为本创药号/281

2.一石三鸟,创办义渡播善名/284

3.善后赈抚,寸草报得三春晖/286

4.行侠仗义,为杨乃武与小白菜昭雪/288

5.洋人亦可大用/29l

6.巧借洋款,力助左帅西征/297

7.平步青云,“红顶商人”天下扬名/303

第十二篇 风花雪月

   ——情场,也分聪明高下

1.借枕边春色,演绎商场故事/306

2.为取敢“舍”,赠妾做人情/3ll

3.视女如货,雏凤独攀高枝/313

4.洞房奇闻,胡老板割爱买人心/317

5.借女中丈夫,为己添翼/322

6.妙用“两头大”,为胡家立顶梁柱/326

7.纳十二金钗,收住春心/329

试读章节

以上入仕者,或从文,或习武,为官做宦,来路光明正大,无可非议诟言。倘有这么一种人,文不能提笔成章,武不能盘马弯弓,金榜题名无望,封妻荫子休想,难道只好做个平头老百姓,绝了为官做宦的念头?其实不然,只要有孔方兄帮忙,一样可以穿朱着紫、出将入相哩!这便是进入官场的另一条途径:捐官。

查历代捐官情况,大约在秦始皇帝二年,关中飞蝗成灾,庄稼饱受咬噬,天下大饥,国库空虚。秦始皇情急之中,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诏曰:凡百姓缴粟千石者,拜爵一级。此例一开,富贵者莫不惊喜万分,群起踊跃响应,缴粟纳粮,论价买官,国库果然充盈,避免了一次社会危机。但百姓从此便有了一种概念:原来有钱也可以做官。

胡雪岩的辉煌历程就是从捐官开始的。也正是“捐官”这一新概念造就了一代“红顶商人”,为胡雪岩的破土营造了契机。

胡雪岩,名光墉,字雪岩。1823年出生于徽州绩溪。徽州多商,徽商遍布各地。受经商之风的影响,胡雪岩在父死家贫的窘境中,12岁那年,便告别寡母,只身去杭州信和钱庄当起了学徒。

胡雪岩生得一双八面玲珑的眼睛,一看就是个绝顶聪明的主儿。平时他不仅能吃苦肯学,而且能言善道,出手大方,外加他有一张常开的笑口,所以人缘极好,上上下下的人都喜欢他。由于这些因素,胡雪岩3年师满后立刻成了信和钱庄一名得力的小伙计。

开始时,胡雪岩和其他伙计一样在店里站柜头,后来东家和“大伙”都觉得这个小伙计顺眼,就派他出去收账,胡雪岩认真操办,从来不曾出过纰漏,深得东家赏识。

有年夏天,胡雪岩在一家名叫“梅花碑”的茶店里跟一个叫王有龄的攀谈,知道他是一名候补盐大使,打算北上“投供”加捐。

清代捐官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做生意发了财,富而不贵,美中不足,捐个功名好提高身价,像扬州的盐商,个个都是花几千两银子捐来的道台,这样一来便可以与地方官称兄道弟,平起平坐,否则就不算“缙绅先生”,有事上公堂,要跪着回话。再有一种,本是官员家的子弟,书也读得不错,就是运气不好,3年大比,次次名落孙山,年纪大了,家计也艰窘了,总得想个谋生之道,走的就是“做官”的这条路,改行也无从改起,只好卖田卖地,托亲拜友,凑一笔钱去捐个官做。

王有龄就属于后者,他的父亲是候补道,没有奉委过什么好差事,分发浙江,在杭州一住数年。老病侵寻,心情抑郁,死在异乡。身后没有留下多少钱,运灵柩回福州,要很大一笔盘缠,而且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投靠的亲友,王有龄就只好奉母寄居在异地了。

境况不好,且又举目无亲,王有龄穷困潦倒,每天在茶馆里穷泡,消磨时光。虽然捐了官却无钱去“投供”。

在清代,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要想补缺,必得到吏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尚未“投供”,更谈不上补缺了。

胡雪岩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成为助己飞黄腾达的靠山!

胡雪岩虽然读书不多,却极有悟性,对“否极泰来”、“乐极生悲”这类社会哲理体会弥深。他身处钱庄,在钱眼里打斤斗,看惯了多少人在生意场上一夜之间暴富,改变命运:又有多少人万贯家产毁于一旦,沦为乞儿。他猜想为官做宦,也和升斗小民一样轮回运转,或官或民,全是命相使然。胡雪岩喜欢听说书,“昨日阶下囚,今日座上宾”、“落难公子,小姐赠金,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诸如此类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常令胡雪岩兴奋不已。

胡雪岩认定眼前这个落拓潦倒的王有龄必定会翻转过来,大富大贵,只是火候未到,还缺一位帮他的贵人罢了。胡雪岩年龄尚轻,20出头,正处于多梦时代,他想象自己正是刚肠侠胆、救人危难的豪爽之士,虽算不上“贵人”,但手里尚握重金——那五百两未交给老板的银子,亦是助人成就大业的本钱。

王有龄却不知胡雪岩的心思,他心不在焉地呷口茶,冲胡雪岩拱拱手,然后起身告退。胡雪岩看着王有龄渐渐远去,感觉到一生的重大机遇似乎即将失去,失去了便再难遇到。胡雪岩此时突然坚定了信心,决定在王有龄身上下注。

“老哥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布包,一层层理开,露出一张500两的银票,原来老板当初交代胡雪岩去讨一笔倒账,并无十分把握,即使讨不回来,也并不怪罪他。故而胡雪岩未把银票交回钱庄,他寻思把这钱作本钱,做一桩大生意的投资,如今瞅准了王有龄,正好在他身上下功夫。胡雪岩见识高明,他认定以钱赚钱算不得本事,以人赚钱才是真功夫,倘若选人得当,大树底下好乘凉,今生发迹才有靠山。这思想一直左右胡雪岩终生,使他成为一代大贾巨富。

当时,王有龄一下惊呆了,盯住银票入定一般,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听胡雪岩说这些银票要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双手乱摇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实在还不起!

然而当他感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绝非儿戏时,顿时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慌忙扶住他,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兄弟。胡雪岩重又唤来酒菜,举杯庆贺,预祝王有龄马到成功、衣锦荣归。两人如同亲兄弟一般,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手足情。

第二天,王有龄买舟启程北上,胡雪岩到码头相送,两人依依惜别。秋风鼓动白帆,客船飞快远去,运河水面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胡雪岩站在码头上,望着此情此景,忽然生出念头:运河犹如大赌局,不知王有龄能赢否?

但有一点胡雪岩不会怀疑,那就是王有龄一旦发迹是绝不会忘记他的。

当然,胡雪岩拿饭碗换银票资助王有龄,这件事开始做就不是茫无目的的,他相信王有龄将来定会发达,这是一场赌博,需要勇气,更要有长远目光,一般人赌的是现在,而胡雪岩赌的是将来,正所谓“长线放远鹞”,王有龄一旦官场走红,胡雪岩自会沾光,那时他的钱就不会白花。

从这一点上看,胡雪岩颇有些类似和他同时代的四川巡抚吴棠。

吴棠当初在江苏地面做知县时,一天有人来报,说吴棠的一位世交过世,送丧的船就泊在城外的运河上。吴棠就派差役送去200两银子,并约改日有闲了前去吊唁。

差役的回话颇多矛盾,细问才知是送错了对象。吴棠大为光火,立命差役追回这200两银子。

身边的书办却提醒他,送出去的礼再要回来,于知县情面上有碍,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吴棠称是,第二日还专门去船上吊唁。

原来,被错送200两银子的船上也是一家送丧的,而且是两位满洲姐妹,因为家道中落,人情冷漠,才害得两位女子亲自护柩北上。一路上孤苦伶仃,从无人上船问寒问暖,没想到却在这里遇到了父亲的故友旧交。

吴棠也不说破,在船上吊唁了一番,又与两姐妹叙谈,殷殷关切之后,便起轿回衙了。

不曾想山不转水转,多年以后,两姊妹中的姐姐成了慈禧太后,并且垂帘听政,成了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慈禧太后没有忘记当年的吴知县,在朝堂中多有垂询,大臣聪明,就借了机会上折奖叙吴棠。吴棠官职一升再升,要不是自身才学平庸,太后巴不得把他提为封疆。吴棠最后做了巡抚,显赫一时。

吴棠是“无心插柳”得了便宜,而胡雪岩则是“有心栽花”,能否结果,不得而知。

P2-5

序言

            一代奇商胡雪岩

“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概。”这是左宗棠在奏折中的一句话。奇,有“独特”、“特别”、“罕见”、“与众不同”、“重要”之意。这一个“奇”字纵览了胡雪岩之一生,真实、贴切地反映了胡雪岩之特点,真可谓概括之精妙。

胡雪岩首“奇”是一生经历之“奇”。清代陈代卿在《慎节斋文存》中这样评述胡雪岩离奇的一生:“游刃于官与商之间,逐追于时与势之中;品尝了盛衰荣辱之味,尝尽了生死情义之道。”

胡雪岩的一生的确是极为奇特复杂的一生,他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人经营、发达的浓缩,更兼终结了旧式的传统商人,开启了中国新式商人的先路。所以,鲁迅先生称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入”。“最后”有三层含义:一是“集大成者”;二是“承前启后”;三是“不再出现”。这一定位恰恰又体现了胡雪岩在商业史上地位的特殊性,这又是一“奇”。

就个人的价值实现层面来看,胡雪岩一生中体味到了正二品“红顶商人”、家财亿万的极盛极荣,又品尝到了家败世衰、家破人亡的极衰极辱。这样大的反差经历集于一人,在历史上也属少见。就个人情感上而言,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其间的虚伪、欺骗与狡诈,真挚、诚实与倾心,都在胡雪岩一人的情感心路中影印出来了。

胡雪岩的创业、发达也乃一“奇”。创业之“奇”一在“快”,胡雪岩在短短的十年间,就从一个地位卑微、一贫如洗的店员发迹到富甲天下的豪贾;二在其白手起家。而恰恰又是这两点迎合了广大创业者的胃口,给那些渴望成功之人以勇气与希望。

“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当然,胡雪岩创业发达之“奇”,也必然有赖于他所处的时代之“奇”。我们都知道,胡雪岩所处的时代既有内忧外患频仍交袭的创痛,又有新潮激荡、网罗打破的感奋。这是一个忧患与希望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时代,而他正是在这个大变动的时代中把握住了机遇,成为了一代巨贾;这也是一个剧变激烈、震荡翻天的时代,也正是这样一个起伏巨大、跌宕冗起的环境,才使得胡氏有如此巨大的起伏。

如果说时代之“奇”是“机遇”、是“天助”的话,那么,谋略之“奇”则是胡雪岩自身具备善抓机遇的特质与能力,是“自助”。浸淫于几千年中国传统谋略之中的胡雪岩,可谓将古代谋略充分地运用于生意场上,并对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手法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与提升。连环计、双面手法、美人计、营销、扬名、借势、用人、用情、用义等皆见于其一生之中。

活动方式之“奇”也映现了胡雪岩一生的特点。胡雪岩所处的时代恰好是一个新旧、东西接触博弈的时代,这导致了胡雪岩一生的活动方式也是一个新旧、东西交合的形态。办钱庄与贩军火,买卖商品与做期货;凡是可能做的,凡是他知道的,无论是中国的还是西方的,他都做。也许正是他这种包容新旧中西的、在当时属于创新性的多元经营活动方式,才促使了他的成功。这在当时来说,也不得不说是一“奇”。

总而言之,“奇”可统览胡雪岩一生,也可以说是“奇”成就了胡雪岩的一生。

当然,“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胡雪岩之“奇”,并不值得我们去争相效仿。因为毕竟时代不同了,环境也变了,如果我们去效仿则是“东施效颦”之愚。同样,也不值得像当今社会某些人一样,对胡雪岩之流趋之若鹜,因为这毕竟是封建的东西多一些,于我们现代这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

我们认为,值得我们去效仿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去超越胡雪岩之“奇”,创造更多的现实之“奇”。

然而,“现实需要对历史进行反思与继承”。对于胡雪岩这个“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也是如此,一方面要剔除其封建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从他身上挖掘出一些于我们时代有用的东西。

那么,我们从胡雪岩身上挖掘出来的有用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认为至少有两点:一是从胡雪岩身上映射出来的社会的、民族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如国兴则民富、政治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商人之命系于国运,等等;二是从胡雪岩身上提升出一些符合我们时代的、符合一般性规律的经营理念和为人处世之道,如用人之长、信誉、诚实、灵活应变等,此点也正是我们此书目的之所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商智谋全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6026394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7-02-01
首版时间 2007-02-01
印刷时间 2007-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6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