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看清人做对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就得有一双看清人情世故的火眼金睛。人情世故当中,关键的因素是人,人的性格、品质、说话做事方式等千差万别,且常常以一种与事实不一样的面目出现,只有看得清,认得明,才能交对朋友做对事。

一个人的生存层次,取决于你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以什么样的方式做事。只有看清人才能交对人,只有做对事才能干成事。

本书将告诉你怎样看清人做对事……

内容推荐

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就得有一双看清人情世故的火眼金睛。

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难。但是生活中要想走好每一步,认清自己是一个基本前提。

要认清每个人的本来面目是何等困难,还不如把别人都高看一等,这是一种再清楚不过的看人眼光,以这样的眼光看人,才能以老实人的态度做事。

看清人也好,说对话也好,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做对事。看清人,说话才能有的放矢。

把人生看作一件事,要把这件事做好,需要既把梦做美,又要为实现梦想做充分的准备。

有的事情只需做错一件足以让你抱憾终生,与其如此,何不从一开始就以现实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和经营自己的爱情、婚姻呢?

目录

第一章 做个看清人情世故的明眼人

 一、交友有尺度,看人有眼力/3

1.保持距离,亲密有度/3

2.不要为友情所累/6

3.识别假仁假义之徒/9

4.远离小人,但别得罪小人/10

5.学会看清蒙面人的真面目/12

 二、认清对自己有用的人/13

1.“贵人”相助,事业易成/13

2.名人是最好的“朋友”/17

3.选名人做搭档好成功/20

4.寻找稳固的靠山/23

5.重视“小人物”/26

6.烤火莫烧了衣服/28

 三、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32

1.不是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32

2.不要以为别人真地想帮你/34

3.别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36

4.不是所有的事你都能料到/38

5.容易忘记的多是对自己不利的/39

6.口头说的与手头做的/41

7.替别人着想常有意外的收获/42

8.懂得事理才能从容应对无理要求/43

 四、会讲技巧才能认清人/45

1.从肢体动作看人性/45

2.听话要听“音”/47

第二章 努力做事的人未必能做对事

 一、努力不等于埋头苦干/53

1.找准方向再去努力/53

2.“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55

3.努力也要讲究方法/59

 二、努力有时是为了掩饰无能/61

1.认真的人,不一定有能力/61

2.总加班的人得不偿失/62

3.聪明人懂得安排自己的时间/65

4.学会适当休息/67

 三、耕耘是为了收获/69

1.何必假装不自私/69

2.不要被人“抢劫”/72

3.新的不见得比旧的好/73

第三章 认清自己走对路

 一、保持自己的本色/79

1.不要盲目和别人比/79

2.坚持自己的主见/82

3.做自己该做的事/84

 二、秀出你自己/87

1.给自己一个积极的评价/87

2.塑造良好的心态/89

3.张扬自己的个性/92

 三、敢于突破常规/94

1.推陈出新才有进步/94

2.敢于尝试/96

3.让自己变得与众不同/98

 四、你为何喜欢替别人“贴标签”/101

1.摘掉你的“有色眼镜”/101

2.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103

3.别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104

 五、你真的比别人强吗/106

1.不要指责别人/106

2.遇问题先找自己的不是/108

3.你真的比别人强吗?/110

4.别把得意挂在嘴上/112

5.知识不等于智慧/114

第四章 老实人要会做老实事

 一、做人不要太刻薄/121

1.得理也要让三分/121

2.把“谣言”当成良言/122

3.“嘴茬子”不要太厉害/123

4.不满不必形于言辞/126

 二、推功揽过又何妨/128

1.替你的上司背黑锅/128

2.谁没有“弃车保帅”过/131

3.把功劳让给上司/132

4.忍得才能负重/136

 三、将机巧藏在笨拙里面/138

1.最笨的做法通常最有效/138

2.聪明反被聪明误/138

3.不要与人共富贵/143

第五章 做对事先得说对话

 一、把握说话的分寸/149

1.该问的与不该问的/149

2.防止祸从口出/150

3.不同说法会有不同结果/152

4.顾及别人的面子/153

 二、冷静面对别人的问题和请求/157

1.面对难题巧应变/157

2.巧妙回避不宜直言的问题/159

3.不要轻易承诺/162

4.拒绝也要讲究技巧/166

 三、有效反驳别人不适当的言行/168

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168

2.正话反说委婉点拨/171

3.运用幽默的力量/173

4.“场面话”不可信/174

第六章 想得好更要做得好

 一、把“白日梦”做美/179

1.梦想是前进的动力/179

2.梦想和现实的距离/181

3.把梦想付诸行动/182

4.梦想永远为时不晚/186

 二、抓住机遇,成就梦想/187

1.抓住眼前的机遇/187

2.机会要靠自己创造/189

3.危机也是转机/190

 三、直面生活的得与失/193

1.做好“梦醒”的准备/193

2.为自己鼓掌/195

3.做生活的攀登者/196

4.别让“成功”挡住你的去路/198

5.适应胜于盲目积极/200

第七章 理性地看待和营求爱情

 一、当爱情遇到面包/205

1.从浪漫走向现实/205

2.让生活多一点色彩/207

3.中庸制造和谐/209

4.别把爱情想象得太完美/211

 二、爱情只是各取所需的产物/214

1.个性不合才是互补/214

2.以心换心,才能赢得信任/215

试读章节

一 交友有尺度,看人有眼力

真正的朋友是促使你上进的人,是为你带来幸福快乐和成功的人,而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朋友圈里,有的“朋友”却是一剂泻药,他们不仅不能为你的成功提供帮助,反而会让你苦恼,甚至会落井下石,所以,交友应该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别给自己留下后悔的机会。

1.保持距离,亲密有度

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事发生。一些好得不得了的朋友,最终还是散了,有的缘尽情了,有的则不欢而散。

虽然朋友失去了还可以再交,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朋友好,失去友情更是人生的一种损失。为了避免失去朋友,使多年的友情随风而散,有一个交友的原则值得考虑——好朋友也要保持距离!

这话似乎有些矛盾,既然是好朋友,那为何还要保持距离?这样不就彼此疏远、缺乏诚意吗?而现实中很多人友情疏散,问题就恰恰出在这种形影不离之中。

人为什么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就是因为被彼此的气质互相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在同性还是异性之间都一样。但两个人不管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彼此所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没有差异那就是两个同一体了,就不存在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了。正如一对处于“蜜月期”的新婚男女一样,当两人的蜜月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触碰彼此的差异和缺点,并且这种差异表现得越来越多,结婚之前,他们一直在求同,眼里闪烁的总是对方的优点,而经过一个阶段后,求同的动力变小,差异就显露出来。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直至最后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背后挑剔、批评,然后人离情散。

密友之间交往的艺术与夫妻之间相处的艺术有些共同之处,所以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夫妻相处的艺术之一。所以,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与其因为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适度保持距离,以免碰撞,而且还能增进对方的感情。

所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过于亲密,一天到晚形影不离。也就是说,心灵应贴近,但形体应该保持距离。

“保持距离”能使双方产生一种“礼”,有了这种“礼”,就会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产生矛盾。但运用这一技巧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如果距离过大,就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现代商业社会,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奔波,实在挤不出时间,这样很容易忘了对方,因此一对好朋友也要经常打个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吃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一般的朋友,最后变成只是熟人罢了,两人的友情等级会逐渐递减!

与同事相处也是如此,太远了人家会认为你不合群、孤僻、不易交往,太近了也不好,容易让别人说闲话,’而且也容易令上司误解,认定你是在搞小圈子。所以说,不即不离、不远不近的同事关系,才是最难得的和最理想的。

有人说“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有一定道理。

一天,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他不是别人,正是你的好友,而且,他将会成为你的拍档。上司将他交托与你,你首要做的是向他介绍公司的分工和其他制度。这时候,不宜跟他拍肩膀,以免惹来闲言闲语。

私底下,你俩十分了解对方,也很关心对方,但这些表现最好在下班后再表达吧,跟往常一样,你俩可以联袂去逛街、闲谈、买东西、打球,完全没有分别,只是,奉劝你一句,闲暇时,以少提公事为妙。

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权力上,切莫喧宾夺主。不过,记着永不说“这不是我分内事”这类的话,过于泾渭分明,只会搞坏同事问的关系。

和上司搞好关系是必要的,但也要掌握“度”,不可以太亲密。上下级之间确有可能很快建立起友谊,并且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问题是这种密切的关系也会带来严重的危险。

因为亲密的关系有可能扭曲或干扰上下级之间正常的工作联系。设想一下,上级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被泄露出去,他将受到很大的伤害。上级迟早会后悔把秘密泄露给你,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这样做是贬低他自己。

即使上级对你吐露的秘密仅仅是局限于公司内部的事情,但它们也仍然会给你带来麻烦。因为你对他所关心的事情介入越深,你就越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为之操心。

你越是亲近上级,他就越会对你提出更多的要求,这会导致你的失信,而他因此会对你感到失望。试想,如果两个人长时间地呆在一起的话,那么,彼此最终不可避免地会了解双方的怪癖和毛病。倒不是因为你在他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缺点,而是因为他的缺点暴露在你面前了,这就可能危及到你的职位。

避免与领导太亲密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保持工作上、信息上的,以及一定感情上的沟通。但要注意千万不要窥视领导的家庭秘密、个人隐私。你可去了解上级在工作中的性格、作风和习惯,但对他个人生活中的某些习惯和特色则不必过多了解。

其次,了解领导的主要意图和主张,但不要事无巨细。了解他每一个行动步骤和方法措施的意图是什么。这样做会使他感到什么事都瞒不了你。这样,他工作起来就会觉得很不方便。他是上级,你是下级,他当然有许多事情要向你保密。有一部分事情你只应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千万不要成为你的领导的“显微镜”和“跟屁虫”。

其三,要注意时间、场合、地点。有时在私下可谈得多一些,但在公开场合、在工作关系中,就应有所避讳,有所收敛。

其四,要注意与领导者的接触频率,尤其是正副职领导超过两位的情况下,注意不要与某一位领导接触过频的问题。尤其“八小时以外”与领导者的接触最为敏感,必须谨慎处之。如果工作之余经常与某一领导接触,则容易引起种种不必要的猜测。因此,你应当注意寻找与接触较少的领导打交道的机会,这种感情上的“平衡”还是很需要的。

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看清人做对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迟双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电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6026172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