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集的文章,大部分是电视理论方面的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综合篇、文化篇、艺术篇、产业篇和市场篇,涉及当前电视理论和实践的许多热点问题。这些文章大体从两个不同层面着眼:一部分重在理性思考和理论辨析,这部分文章立意宏远,高屋建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一部分重在实践总结或作品解析,这部分文章精微透辟,琢磨入里,具有较强的操作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
图书 | 世纪汇流中的沉思--当代中国电视热点问题纵横谈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所收集的文章,大部分是电视理论方面的专家,教授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综合篇、文化篇、艺术篇、产业篇和市场篇,涉及当前电视理论和实践的许多热点问题。这些文章大体从两个不同层面着眼:一部分重在理性思考和理论辨析,这部分文章立意宏远,高屋建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一部分重在实践总结或作品解析,这部分文章精微透辟,琢磨入里,具有较强的操作价值和实践借鉴意义。 目录 序 综合篇 关于21世纪传媒发展的思考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对中国电视命运的思考 文化篇 民族化:中国电视艺术的现实与未来 本土化:中国电视节目生产的战略与对策 关于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个新的生态环境 ——21世纪电视艺术的新发展 跨文化交流中华语电影的历史与未来 艺术篇 作为一种大众的文化 ——论90年代的中国电视剧 雅俗共赏是电视剧发展的必然趋势 百姓生活的全景画卷 ——漫评百部电视短剧《咱老百姓》 无畏的温柔 ——世纪之交女性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和展望 “游艺”冲浪启示录 ——世纪末电视人的必然选择 浅谈电视栏目的风格取向与定位 ——兼谈《相约夕阳红》的创作特色 演员的表现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与儿童演员共同表演所引发的思考 让艺术评论“触电” ——中央电视台《精品赏析》栏目创作体会 有亭翼然一看“东方之子”的两个“别版”思《东方时空·东方之子》的遗憾 产业篇 迎接中国电视体制的伟大变革 论稿息技术革命与电视的发展 展望21世纪的广播产业 ——日本媒体状况和TBs的选择 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走向调研报告 试论电视频道专业化经营 试说电视产业化经营 关于湖南电视发展的思考 市场篇 通俗而不媚俗曲高而不和寡 ——1999~2000年度剧目状况概略分析 关于目前国产电视剧市场状况的研究报告 世纪之交中国电视剧市场回眸 优秀电视节目与市场的互动 从《还珠格格》看电视剧市场化运作的全新突破 中国电视节目走向国际市场的现状 收视市场的结构性特征与电视人的行动空间 ——北京居民电视新闻类节目收视情况及收视意愿的调查分析报告之一 编后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世纪汇流中的沉思--当代中国电视热点问题纵横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晓枫//徐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6546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7 |
出版时间 | 2001-09-01 |
首版时间 | 2001-09-01 |
印刷时间 | 200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2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重庆 |
长 | 261 |
宽 | 186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