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老道探源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深入硏究了黄老道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而且从天道观、生命观、养生观、治世观诸多方面对黄老道思想作出了全面的分析,并从先秦汉初的神仙学、方技学、道家哲学和养生学以及阴阳五行数术学等方面, 对黄老道的思想渊源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这样可使我们对汉代黄老道思潮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

内容推荐

本书从对两汉道家史上的几个问题的反思出发,論证自西汉末至东汉末二百余年的漫长时间中存在着一个有时代特色的黄老道家思潮,即史称 “黄老道”。黄老道在承接以往的黄老学的基础上,以道家思想与方术的结合为特色,其背后有世称 “方士” 的一批士族势力的增长。作者认为,在兩汉时期,并不是人们通常假设的那样以儒家经学为汉朝容许的唯一思想。当时,虽然儒家经学占主导思想的地位, 但专制皇权对方士之术还予以深切的关注, 并供养大批方士,于是方士阶层又成了与儒生比肩的士族势力,形成黄老道学的新的学术思潮。儒家经学与黄老道,可以说是反映汉代时代精神的两大学术思潮, 皆以天人感应的理论模式为基础,提出符合大一统的时代需要的哲学思想。尽管如此,二者的思路则确然不同,尤其是黄老道取代汉初黄老学的地位,成了道家的主流,确立儒道二家对立、并存的局面。

本书不仅深入硏究了黄老道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而且从天道观、生命观、养生观、治世观诸多方面对黄老道思想作出了全面的分析, 并从先秦汉初的神仙学、方技学、道家哲学和养生学以及阴阳五行数术学等方面, 对黄老道的思想渊源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索。这样可使我们对汉代黄老道思潮有了一个全面完整的了解。

目录

凡例

图表目錄

引論

 一 黃老道的特點

 二 黃老道形成時期

 三 黃老道和道教

 四 黃老道文獻

 五 黃老道形成的政治社會背景

(一)秦漢的學術環境

(二)權力的支持和方士的士族化

(三)儒道之争和黄老道的成立

 六 黃老道思想

(一)宇宙觀

(二)性命觀

(三)養生觀

(四)治世觀

 七 黄老道淵源

(一)神倦思想

(二)道家和養生

(三)“方技”理論和技術

(四)陰陽五行的數術

(五)數術和方技的結合

 八 研究方法及其意義

第一章 “黃老道學”含義詮釋

 第一節 何為黃老道學

 第二節 黃老道學文獻考證

 第三節 黃老道學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第四節 “黃老道”與“道教”的異同

 第五節 從東西方文化之歧異看“哲學”舆“宗教”

 第六節 “道教”對“黃老道”的繼承和改造

第二章 黃老道理論的建立和發展

 第一節 《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其書及其舆黃老道學的關係

一 史籍中的《天官曆包元太平經》

二 《包元太平經》與現存《太平經》思想的一脈相傳

(一)“五倉之術”和“五藏之神”

(二)“赤精子之道”和“吾道太陽”

三 《包元太平經》傳承的歷史脈絡

(一)“致太平”之救世理想的傳承和發揮

(二)《包元太平經》的讖語對于吉神書出現的影響

四 《包元太平經》的體系及其對黃老道學建立的推動作用

第二節 “黃老”和“道家”内涵的演變

第三節 黃老道著作及其理論特徵

第三章 黃老道的基本思想

 第一節 宇宙觀

一 道、一、元氣

二 陰陽、中和、五行

 第二節 性命觀

一 氣化性命

二 精、氣、神

三 天地人“三合”、“三統”

 第三節 養生觀

一 愛氣、尊神、重精

二 守一、反本、無為

三 養生諸術

四 善行

五 凡人成倦

 第四節 治世觀

一 “治身與治國”

二 “致太平”的政治、社會理想

第四章 黃老道興起的社會、歷史背景

 第一節 百家爭鳴到官方的思想控制

 第二節 秦時私學的禁绝及方術影響的擴大

一 秦博士與官學

二 “焚書”的意義及其影響:私學的禁绝和方術影響的擴大

 第三節 西漢初黃老學的全盛及皇權與王國割據勢力的鬥爭

 第四節 儒生與方士的興起

一 儒家官學的成立及儒生的士族化

二 與儒生相肩的士族,方士

 第五節 秦漢的祭祀文化與方士

一 中國古代祭祀禮儀的演變

二 定德改制、封禪與方士

三 儒術系統的祭典及其思想結構

四 方術系統的祭典及其思想結構

五 方士與神祠:方士士族化的經濟、社會基礎

 第六節 方士與儒生之爭及其意義

第五章 黄老道思想的淵源

 第一節 先秦神儸家探源

一 三神山倦人說

二 神倦說與燕、齊的地域性文化特徵

三 薩滿與神倦

四 巫與薩滿

五 “舞”、“倦”、“真”:字源考證

六 自巫至倦:思想史的考察

七 楚國的神倦思想

 第二節 方技考

一 方技學的思想結構

(一)論“行氣”

(二)論“氣”、“神”、“精”

二 方技諸術

(一)吐納、辟穀

(二)導引

(三)房中

(四)方技與巫術

(五)神俊黄白術

 第三節 道家與養生

一 先秦道家論“精”、“神”、“氣”、“形”

二 黃、老合流

三 老子與養生

(一)老子論養生

(二)養生論與治世論的結合

四 道家養生論的深化

(一)道家和方技養生論之相通

(二)黃老學與養生

(三)黃老學論“養生以經世”

(四)道法融合與養生

(五)重養生的時代潮流

 第四節 陰陽五行數術考

一 數術與陰陽家

二 “陰陽”、“五行”概念的哲學範疇化

三 陰陽五行的思想結構1:自然法則的探討

四 陰陽五行的思想結構2:歷史、社會法則的探討

五 陰陽五行的思想結構3:天、地、人合一的摸索

 第五節 陰陽五行的數術與方技知識的結合

 第六節 陰陽五行與中國古代天命論的演變

一 中國古代天命論新探

二 天文、曆法知識的成熟與陰陽五行說

三 陰陽五行說在天命論上的發揮

四 簡論陰陽五行說對易學發展的影響

參考文獻

後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老道探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晟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64617
开本 32开
页数 3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05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