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内容
编辑推荐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共分四部分:一、三摩地篇。介绍瑜伽个最高境界——三摩地。二、练习篇。介绍瑜伽八阶段的前五个阶段:哲理和实际的练习方法。三、成就篇。介绍瑜伽的后三个阶段;瑜伽练习所取得的成就。四、解脱篇。从大宇宙、深入的哲学观点来探讨瑜伽。

本书是依据大师在演讲瑜伽经典和进行瑜伽活动授课时的口述说明。它是瑜伽大师对学生谈到真实传统经典的谈话记录,来自一位生活典范者的生活体验与述说。

内容推荐

此书共一百九十六条经文。传统上来说,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三摩地篇”,提及瑜伽理论和三摩地的最高境界,巴坦加里可能希望一开始就提供学生一些启示后,再练习瑜伽。

第二个部分为“练习篇”,其内容也有瑜伽哲理,但是比较着重于实际的练习。传统的拉加瑜伽八个阶段里的前五个阶段,此篇有详细的说明,如练习的好处、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克服障碍的方法。

第三个部分为“成就篇”,讨论拉加瑜伽八个阶段里的后三个内在的阶段,以及对一个热忱的练习者来说,可能增加的能量及成就。

最后一个部分为“解脱篇”,从大宇宙、深入的哲学观点来探讨瑜伽。

目录

【推荐序】瑜伽经典再现

【推荐序】回归纯洁的真实自我

【推荐序】印度最完整的一部经典

【讲述者序】瑜伽圣典

【译者序】一本启发智慧的生命之书

沙吉难陀大师简介

前言

三摩地篇

练习篇

成就篇

解脱篇

【附录一】梵文及其发音

【附录二】书籍参考

试读章节

三摩地篇

我们将展开拉加瑜伽(Raja Yoga)的学习,又称力阿思坦加瑜伽(Ashtanga Yoga)、瑜伽八阶。

哲人巴坦加里·马哈利希(Patanjali Mahar-ishi)详细整理并阐述了最早及最重要的瑜伽文献——“瑜伽经”,然后解释给学生听。当他叙述这些理念时,学生便记录下摘要,只有几个字,后来就成为经文(Sutra)。

“Sutra”的字义是“线”,所以这些经文就像被线穿起来的字一般,有时不太成句子,没有主题、没有述词等。

在这短短的百九十六句简短经文里,所有的瑜伽学问被清楚地描绘出轮廓包括它的目的、需要的练习、学习途中遇到的障碍、如何排除障碍以及从练习中得到成果的精确描述。

1 现在要阐述什么是瑜伽了。

ANUSASANAH的意思是阐述或指导,因力巴坦加里并不仅仅想解释哲理,而是希望指导如何学习瑜伽,只有哲理是不能满足我们的。我们不能只靠字句来达到目标,实际的练习才能有所成就。

2 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瑜伽。

在瑜伽经里,巴坦加里赋予了瑜伽目标,对一个充满热忱的学习者来说,有这本经典就够了,因为其他的书籍也只是在解释这本经典。如果能约束心灵的变化,就可以达到瑜伽的目标,所有的瑜伽知识都是以此力基础。巴坦加里给予了瑜伽定义,并同时教导如何练习它。

“如果你能约束心灵不起涟漪,你就可以体验瑜伽了。”现在让我们来逐字讨论这部经典。

一般来说,瑜伽这个字被翻译为“结合”,但是要结合一定得有两样东西,是什么与什么结合?就是身与心的结合。这里我们以“瑜伽”来代表瑜伽的经验,这种借由控制心灵的变化而得到的特殊经验,被称为瑜伽。

七坦(Chittan)是指心灵的全部,要能一窥巴坦加里所说的心灵全貌,应该先了解在“七坦”里心灵的层次。

心灵的最底层叫做阿汉卡拉(ahamkara),即本位主义的“自我”层面,以“我”为主;往上则为灵性智能层面,叫做布地(buddhi),是能提升智能或增加辨别的能力。另 个心灵层面叫做马纳斯(manas),即为欲望层面,系透过感官被外在的事物所吸引。

举例来说,你正安静地坐着,享受着孤单,当厨房传来一阵香味,那一刻欲望层面会记录:“我闻到香味了。”这时智能层面会区分差异:“那是什么味道?”“我想是乳酪。”“真好,哪一种?”“瑞士的。”“对,就是瑞士乳酪。”那么,一旦智能决定:“是的,是很好的瑞士乳酪,就像你去年在瑞士爱吃的那一种乳酪。”自我层面会说:“哦,是吗?那我应该现在吃一点。”

这三种想法往往同时产生,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致使我们很少辨别其中的改变。

这些心灵上的变化,引起了极力想要吃到乳酪的念头。此时,欲望被引发了,除非你窥视厨房,并且吃了乳酪,否则你的心不会回到原来宁静的状态。念头被引发,会努力达成这个欲望,一旦愿望实现了,你又回到原来宁静的状态。这是心灵的自然状态。但是这样心灵的变化,扰乱了原来的“宁静”。

所有外在世界的不同,都是来自你心灵变化的结果。

举例来说,想象你自出生以后就没有见过父亲,在十岁的时候,他回来了,他敲你的门,打开门后你看到的是一张陌生的脸孔。你跑去找妈妈:“妈妈,有一个陌生人在门口。”你妈妈看到长久失去联络的先生,非常快乐地迎接他,然后介绍说他是你的父亲,你说:“哦,我的爸爸!”几分钟以前他还是一个陌生人,现在他变成你的爸爸了,是他改变成为你的爸爸吗?不是,他还是同一个人,只是你将一个陌生人变成了你的父亲,如此而已。

整个外在世界都是基于你的想法和心的态度,整个世界都是你自己的反映。你的价值可能会在短短的一秒钟内改变,如今天你可能连看都不想看那个曾经爱过的人。如果我们能记住这一点,就不会对外在的事物有这么多压力了。

这就是为什么瑜伽对于外在世界的变化不那么在意。有一段梵文这么说:“看其心,观其人。束缚与解脱都在你的内心。”如果你觉得被束缚,你就被束缚;如果你觉得解脱,你就解脱。外在的事物既不会绑着你,也不会释放你,唯有你的心使然。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对监狱囚犯说:“你们都觉得被关住了,渴望被释放,但是看看那些守卫,他们不也跟你们一样吗?他们也在这狱里,虽然晚上他们可以出去,但早上他们又回来了。他们爱来,你们爱出去,这围墙是一样的,对他们来说这不是监狱,对你们来说这是监狱,为什么呢?”

这围墙有什么改变吗?没有,你感觉它是个监狱,他们感觉这是一个工作和赚钱的地方,这是心理态度使然。如果你不要想成被关,而想戍这是一个己复正你的地方,它给你机会改变生活的态度,重新整理、净化自己,你将会喜爱待在这个地方,直到净化了自己。

即使他们说:“十年时间已届满,你可以走了。”你可能会说:“先生,我还没有涤除罪恶,我需要再多待些时间。”事实上,有许多这样的罪犯,在离开监狱以后,还是继续过着如瑜伽修行人的生活,他们甚至感谢这样的牢狱生活,因为他们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它。

所以,如果你能控制思想形式,将它改变成你所需要的,就不会被外在世界所束缚了。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对,全看你将它视力天堂或地狱。所以整个瑜伽是基于约束心灵的变化,如果你能控制你的心灵,就可以控制所有的事,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束缚你了。P1-6

序言

一提到“瑜伽”,大部分的人会立刻联想到一些放松和扭曲身体的动作。事实上,这只是瑜伽知识非常小的一部分,是最近才发展出来的。瑜伽体位法或哈达瑜伽的初始设计目的,是为了使真正的瑜伽练习能更省力,也就是练习对心灵的认识与控制。所以,瑜伽真正的意思是“心的知识”。

大家都希望多认识心灵——它如何运作?我们如何与它一起工作?因这个领域与我们最密切。了解如何修车、煮饭或原子如何分裂,也许会比较有趣又有用,但是有思想的人,对当下的领悟与觉知会更有兴趣——那就是他们的心。

什么是心?它是否决定我们的行为和经验,或者我们是否创造或维持它的活动?什么是意识?我们是否可以转向内心来学习和了解,甚至控制我们的心?这就是古代拉加瑜伽的主旨。

传统上而言,瑜伽这个字是根据拉加瑜伽(Raja Yoga)而来,意为心灵上的知识。目前,随着对意识及心灵知识兴趣的潮流发展,我们自然地转向古代的拉加瑜伽学问。

在西方,有许多人研究及控制心灵,每一个贡献都有不同的理念和技巧,但是相较之下,古代的瑜伽知识还是伟大的祖宗。数千年来瑜伽行者一直在研究心灵与意识的神秘堂奥,我们可能发现他们的研究和我们的研究一样适用。

拉加瑜伽的原文为“巴坦加里的瑜伽经典”(The Yoga Sutras ofPatanjali),又被称为“巴坦加里瑜伽经”或“梵文瑜伽经”(YogaDarsanam)。以字义而言,Sutra意为“细线”,亦即每一条经文都像是一条最简单的细线,为了学生,老师在这条线上加上自己的体验之“珠子”。

此书共一百九十六条经文。传统上来说,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三摩地篇”(SAMADHI PADA),提及瑜伽理论和三摩地的最高境界,巴坦加里可能希望一开始就提供学生一些启示后,再练习瑜伽。

第二个部分为“练习篇”(SADHANA PADA),其内容也有瑜伽哲理,但是比较着重于实际的练习。传统的拉加瑜伽八个阶段里的前五个阶段,此篇有详细的说明,如练习的好处、可能遇到的障碍以及克服障碍的方法。

第三个部分为“成就篇”(VIBHUTI PADA),讨论拉加瑜伽八个阶段里的后三个内在的阶段,以及对一个热忱的练习者来说,可能增加的能量及成就。

最后一个部分为“解脱篇”(KAIVALYA PADA),从大宇宙、深入的哲学观点来探讨瑜伽。

没有人知道巴坦加里生于何年代,他是否只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用巴坦加里这个名称。根据推估,瑜伽经出现的年代应从公元前五千年至公元后三百年期间。无论如何,他并没有发明拉加瑜伽,宁可说是他组织、编辑了各种存在的瑜伽理念和练习的成果。从此,他就被称为“瑜伽之父”。他的瑜伽经是所有不同瑜伽冥想派系的一个基础,源远流长至今,形成了无数的形式与派别。

沙吉难陀尊者是最知名、也是在此一时代最能代表瑜伽典范之一的人。他对瑜伽的整个研究与努力,称为“整体瑜伽”(Integral Yoga),或是“综合瑜伽”(Synthesis Yoga)。他对每一个体皆从各个角度来考量:身体、情绪、心理、智慧和社交方面等,但是他常常说,整体瑜伽与拉加瑜伽其实没有什么不一样。

拉加瑜伽本身就是个完整的研究,它并不只提倡冥想静坐,而是思考到一个人的整个生命。其哲学是有科学依据的,他欢迎并实际要求学生去实验查证。

拉加瑜伽最终的意图是使一个对瑜伽认真努力的个体,能够彻底改变;其目标是将有限的身体、心理与情绪转变为一个完全启发、彻底和谐、完美的生命。也就是让个体从喜欢或不喜欢、痛苦或快乐、成功或失败的情境中,到一个永远和平、欢喜、无我奉献给全世界的圣人。

我们来看看沙吉难陀大师的成就。他二十八岁以前过着传统生活,在南印度的一个小村子里长大;后来学习农业、科学和工艺;在不同的工业与商业领域里工作,他并不满意这些事情,于是他全心追求瑜伽。

开始时,他借由书籍来练习,后来追随许多印度伟大的哲人与圣人,如Ramakrishna教派的奇巴凡难陀尊者(Sri Swami Chidbha—vailandaji),拉马纳玛哈西大师(Sri Ramana Maharshi)和奥罗宾多(Aurobindo)。

一九四九年,他来到印度瑞希克斯(Reshikesh)希瓦难陀的瑜伽学院,找到了老师与精神指引者,他追随圣者希瓦难陀,并得到大师的修道启引。在希瓦难陀寺院里,他学习、工作了好几年,直到他学会了拉加瑜伽,希瓦难陀与他后来称拉加瑜伽为“整体瑜伽”。

从此,他被视为世界级的老师,帮助、引导了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团体,如整体瑜伽学院、沙吉难陀寺院、喜马拉雅神圣生命协会(DivineLife Society)、Himalayas分会及其他团体。他也活跃于全基督教会的活动,利用所有的机会将不同宗教的神职人员聚集起来,从中发现了彼此努力的共通点。

他那特有的生命——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他与大自然的和谐,超越了狭隘的局限。他是一位领导我们学习拉加瑜伽最完美的指导者。

巴坦加里是宽容的缩影,对各种方法均以无私、宽大的态度来研究,他的教导不会局限于一种特别的技巧、任何宗教和知识,或是任何其他方法。他给予的是一般原则与范例。

举例来说,冥想的事物,与其说“耶稣是唯‘的救世主”、“奎师纳是至高无上的神,对他冥想吧!”或者“只用声音的振动频率来进行冥想”、“梵咒会给你瑜伽成效”,不如简单地将所有的可能性让你选择,然后再做结论。所以,他表示“你可以选择任何能让你精神提升的静坐方法”。

可能就是这种宽大无私的胸怀,使沙吉难陀特别钟爱《巴坦加里的瑜伽经》,他的理想与方法和巴坦加里一样——是全然的包容。他不否认任何人,也不改变任何人的信仰,只推荐认知的技巧,以扩展一个人现有的哲学、宗教理念——最重要的日常牛活的经验。在古印度,虽然巴坦加里和拉加瑜伽是当时最卓越的,具有丰富的经验与科学,但他们还是请求要自主发问、认真学习、分析和应用。

在所有的瑜伽经出版品中,本书是独一无二的,它乃依据大师在演讲瑜伽经典和进行瑜伽活动授课时的口述说明。它并不是为出版或为了其他荣耀而写的,而是瑜伽大师对学生谈到真实传统经典的谈话记录,来自一位生活典范者的生活体验与述说。

我们期望这本书——透过现代瑜伽大师沙吉难陀深入浅出的讲述,能够为真理追寻者和瑜伽从业者,带来巴坦加里最大的启示和实际指引。

后记

真诚的希望和祈祷你们每一个人都能透过伟大的瑜伽祖师巴坦加里·马哈利希的仁慈与帮助,体验到瑜伽的和平与喜悦,并且达到他的“瑜伽经”所指引的至高成就。

希望你们超越这本书有限的知识领域,透过你这一生心灵的净化而悟道,并得以解脱。OM,和平,和平,和平,OM无限,存在,真理。

书评(媒体评论)

此书由现代伟大的灵性导师所指引。欣喜见到中文版的发行,让瑜伽哲理、知识能在中国人的世界广为流传。

——圣者/沙吉难陀瑜伽学院院长

瑜伽教我们如何呼吸、伸展身体、思考,放下执著、面对真实自我,此本经书给予瑜伽最好的诠释。平常工作极为忙碌,借由瑜伽,我找到了自己。

——马云玲/元大证券集团总栽

巴坦加里大师在此书中告诉我们瑜伽完整的修行法,今日有幸阅读此本瑜伽经,终于解开了我三十年来的迷惑。

——江晨光/十道瑜伽会理事长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被视为是印度最完整的部圣典,它指导学习与练习瑜伽已经无数个世纪了。

——印度—台北协会会长

发现原来瑜伽不仅是身体的修炼,它更包括了科学、哲学、医学与心灵的内涵。这本瑜伽经是哲学、生活、健康、提升心灵的权威著作。

——台湾艺术大学校长

一向为大家所熟知的瑜伽运动,原来背后还有一本这么深奥的圣书,让我借此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瑜伽”,实在是本不可多得的千_上好书。

——宋文琪/中华汇丰证券投资信托自责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印)沙吉难陀
译者 陈景圆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076520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214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6
15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9: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