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荀子/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了一大批先秦诸子,如,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这是群星灿烂的时代。荀子在其中显得特别耀眼,也卓尔不群。中国文化史缺少了他,文化史就少写了许多;中国艺术史缺少了他,显得无趣和寡味;中国思想史缺少了他,减少了新颖和独特。

本书是评述其一生的专著。

内容推荐

站在这位巨人的肩上,简明读本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而且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风貌。这种新的风貌就是深入浅出和引人入胜:精炼的选择,简明的评述,生动的故事与智慧……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本读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向每一个愿意了解中国思想的读者提出一个又一个我们和古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家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展开心灵的对话。

本册将为你介绍荀子!

目录

一、生平和时代

二、思想渊源

三、天人观

四、人性论

五、教育观

六、礼义观

七、群分说

八、王霸论

九、富国论

十、认识论

十一、正名说

十二、曲折的历史命运

主要参考书目

延伸阅读书目

试读章节

(二)荀子对先秦各派思想的吸收

荀子的思想不仅继承发扬了儒家优秀的传统,而且也在批判先秦各派思想的同时吸收了各家长处,丰富、发展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荀子的哲学思想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很大,他批判地吸收了道家自然主义的思想。荀子主张自然界有自身运动的规律,不受人的意念支配,这是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同时他也克服了道家因此而产生的消极无为的宿命思想,提出人可以通过努力认识自然规律,并能够最终战胜自然。

政治思想方面,荀子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很大。荀子政治思想当中有王道和霸道同时采用、礼和法同时采用的特点。什么是王道?什么是霸道呢?简单地说,王道就是统治者用儒家提倡的礼、仁进行统治的政治;霸道就是统治者用武力、刑法、权力等进行统治的政治。传统的儒家学者只推崇王道和礼,反对霸道和法。孟子就认为王道和霸道是不能同时采用的,要实行王道就必须消灭霸道。法家正好相反,他们推崇的是霸道和法。

荀子推崇王道,认为王道是最佳选择,但也不否认霸道的优越性,如果实在不能实行王道,那么霸道也是不错的选择。荀子的这种思想和他生活的时代有关。战国末期各个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战争非常激烈,面对这种形势,荀子能够冷静地观察现实。他认为当时中国要统一,主要取决于哪个国家的实力最强大。当然荀子的基本立场仍然是儒家之崇尚王道、废除霸道的立场。以当时的秦国为例,秦国实行霸道,荀子认为秦国的实力最强,有可能统一中国,他的这一预见后来变成了现实。但秦国只实行霸道,不实行儒家王道,因而不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他的这一预见后来也变成了现实,秦朝仅仅统治了中国十五年就灭亡了。

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倡人性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好的,每个人天生都有追求享受和贪图利益的欲望,因而先王制定了礼来节制人的欲望。荀子人性恶的思想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也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而需要制定法律来节制人们的欲望。性恶论是法家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荀子的人性恶思想和法家的人性恶思想有类似的地方,因而在政治上,荀子有礼和法同时采用的倾向。

荀子在激烈批判墨家思想的同时,也受到了墨家非常大的影响。首先荀子受墨家注重保护普通老百姓利益的思想影响,提出要争取人民的拥护,就必须首先满足人民正当的物质需求,必须发展生产,使人民富裕起来,统治者不应该和人民争夺利益。其次荀子虽然批评了墨家反对浪费的“节用”主张,但又受到这一主张的影响,提倡节约。他认为节约可以使财富不断积累,保证以后的正常生活。如果不节约,把所有东西都吃光,所有钱都用光,那么就会沦落为乞丐,最终在野外冻死或饿死。

荀子和孟子虽然在人性论方面的对立非常明显,一个认为人性本恶,一个认为人性本善,但他们都非常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只是一个认为后天的教育是为了改造人原有的恶性,而另一个认为是为了保持原有的善性。他们强调的教育内容也是相同的,都是儒家的思想,都主张人的行为要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教育的最终目标都是使人成为圣人,儒家心目中的圣人是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儒家的道德规范)的人,比如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及被儒家称为“先王”的古代君王。荀子和孟子一样,都对后天的教育充满了信心,认为每个人只要接受教育并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成为圣人。他们也都非常注重实践,主张要把学到的内容变为实际的行动。由此可见,荀子虽然批判了孟子的大部分主张,但其实还是受到了孟子很大的影响。

本章简单介绍了荀子对各家思想的批判和吸收,以示荀子的思想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下各章将对荀子的重要思想逐一进行介绍。P22-25

序言

古代中国不仅是人类的文明摇篮之一,也是人类的精神摇篮之一。

按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的观点,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文明出现之后,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称之为轴心时代(Axial Age)。这些文明中出现了一些大思想家,对人类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脱或超越的目标与途径。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奥义书》和释迦牟尼佛,希腊的诗人荷马、悲剧家修昔底德、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图、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几乎是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出现。他们创立了人们至今赖以为精神基础的思想范式或世界宗教,他们仍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

如果以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为坐标,再用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衡量,那么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间的孔子恰恰是中国文明进入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他处在中间点和转折点上:中国文明出现到孔子,孔子到我们现今的时代,前后各2500年左右。孔子以前,中国有思想但没有思想家;孔子以后,中国古代思想家层出不穷,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而孔子开创的“温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则,影响了中国的阐释传统,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遗产,不断地理解、发展古人的思想,从中获得思考和应对宇宙、社会、人生问题的资源,这也是我们今天为读者奉献这套《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的缘由。

纵观悠久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思想家们贡献出的成果具有极高的造诣与价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很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而言,可谓历久弥新,极具生命力。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博大宏深的汉唐经学、简易幽远的魏晋玄学、尽心知性的宋明理学是思想学术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禅悦、道教的神仙修养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经世济民的政治、经济理想,巧夺天工的科技、工艺之道,风雅传神、丹青不老的文学艺术……都蕴蓄着丰富的思想。中国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辩论,水火不容,一方面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一方面开宗立派,门户林立,一方面互相启发,入窒操戈。儒、释、道三教可以论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并行而不悖。总之,中国的思想成就丰富多彩,贯穿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刚健中和等精神传统,在继承、阐释中变化演进,一代有一代之胜,表现出综合创新的特色。

不过,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并没有思想家、思想者、哲学家之类的称呼和概念,只有圣人、贤人、哲人、智者、诸子、大师等等,这些词汇恰恰概括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特征:他们的社会身份往往是教师或学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追求道德与智慧。当然,从更广泛的范围看,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工艺、科技、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文明领域内皆有贡献巨大、自成一家或集大成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言论、著作或被后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孔子之前,中国人就以“三不朽”作为追求超越的途径,即“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说,为人类社会立下的大功、个人道德修养的成就和思想、智慧、学说等都是不朽的历史遗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思想家的内涵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现代人习惯认为的职业思想家、哲学家或宗教先知,我们在撰写《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时,也本着这样的标准选择传主。

众所周知,由南京大学已故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中国20世纪以来最为宏大的中国思想家研究工程。在这套简明读本系列编撰和出版之际,首先要对这200部《评传丛书》工作表达深深的敬意。站在这位巨人的肩上,简明读本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而且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风貌。这种新的风貌就是深入浅出和引人入胜:精炼的选择,简明的评述,生动的故事与智慧……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本读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向每一个愿意了解中国思想的读者提出一个又一个我们和古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家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展开心灵的对话。

编委会

2008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荀子/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殷晓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71379
开本 32开
页数 14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8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6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186
13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