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安倍晋三传
内容
编辑推荐

1977年大学毕业,32岁首次参选议员,49岁任自民党干事长,52岁当上首相。随即旋风般地开始中国韩国之旅,一举打破外交僵局。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冲上日本政坛顶峰,他成功的秘诀何在?他来自怎样的一个家族?本书两位作者旅居日本多年,潜心观察日本政界风云变幻,用生动的语言为你剖析这一切。通过对安倍世代家谱的整合,追踪安倍晋三走向政坛的轨迹,并对日本政治今后走向做出大胆的预测。

内容推荐

日本的政治家都爱给自己找一个“座右铭”,安倍晋三也有一句:“初心不可忘”。什么才算是安倍晋三的“初心”?有人追溯到他当选日本政府首相以前的政治理念,有人追溯到他在给父亲安倍晋太郎外务大臣当秘书时受到的影响,有人追溯到他在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有人追溯到外祖父岸信介对他的影响,甚至有人追溯到在他父亲安倍晋太郎结婚之前就已去世的祖父安倍宽留给他的政治DNA……虽说众说纷纭,实际上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找到安倍晋三的“初心”,就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安倍晋三今天的言行上,还有必要看看安倍晋三的人生经历,过去的豪言壮语,以及了解安倍晋三的家族历史。

目录

前言

安倍家族

 人杰地灵的长州藩

 近代山口与中国

 众首相之乡

悲壮的晋太郎

 孤独少年

 联姻的“政治”

 内助之功

 多事的1987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晋太邮的遗产

 继承晋太郎的政治地盘

 晋太郎之后的安倍派

 晋太郎的务实外交

 安倍洋子

在成蹊学园的日子里

 成蹊学园

 贵族学校中的安倍晋三

 学历问题

 成蹊的朋友圈

贤妻:安倍昭惠

 有“旺夫运”的昭惠

 外交战线初霹锋芒

 国内频频亮相

 夫君首相与中国之间的桥梁

 欲与夫君试比高

安倍晋三的政治立场

 安倍晋三的“人气”

 众议院议员:安倍晋三

 首相周围的六大智囊

“民族主义”这把双刃剑

对手还是盟友

 微妙的日朝关系

 云山雾罩的“绑架事件”

 一波三折的朝日交涉

 龙潭虎穴探究虚实

 欲擒故纵通赔罪

 安倍晋三初露锋芒

“探亲团”急转之下

 明硬暗软欲何为

 盟友、对手本同相

安倍团队

 论功行赏

 两位“中川”

 内阁中的内阁”

 咨询会议

安倍首相漫长的一天

 朝鲜“核爆”起波澜

 天下第一福地

 唇枪舌剑

 夜半不眠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安倍晋三在当选首相后,任命了一位成蹊学园的毕业生——国会参议院议员若林正俊为其内阁的环境大臣。因为若林正俊从未做过大臣,其之所以能够在安倍政权成立之时初次人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成蹊背景。但是72岁的若林正俊的最后学历却与安倍晋三不一样,他是成蹊高中的毕业生,毕业之后没有升入成蹊大学,而是考进了东京大学的法学院,毕业后又成为农林水产省的官僚,之后才转向政界。如果不是安倍晋三在政界的地位如此迅速上升,若林正俊大约是不会乐意跟在这位晚辈之后的。就是现任的成蹊大学校长栗田惠辅,也是在成蹊高中毕业后考上东京大学工学部,又在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读完博士课程后再回到成蹊大学任教职。

平心而论,包括成蹊高中在内,日本许多大学的附属高中的教育水平都很高。因为许多学校,首先要照顾自己的初中毕业生,所以如果不从这里的附属小学或附属初中念起,而是从外部直接考进大学附属高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成蹊高中同样如此。但是这样靠自己的实力从外部考进成蹊高中的学生,毕业后都不会升人成蹊大学,而是另攀高枝。《成蹊学园广报》上,先后刊登了对包括安倍晋三在内活跃在日本社会政界、经济界、法学界、出版界、文学界的10位毕业生的访谈,其中毕业于成蹊大学的只有五人。

那么,安倍晋三和他哥哥为什么选择了成蹊学园呢?按照安倍晋三的说法,那是由于外祖父、即日本政府前首相岸信介的极力推荐。而岸信介之所以推荐成蹊学园,是因为岸信介从成蹊学园看到了当年吉田松阴开办松下村塾的精神。吉田松阴是出生于长州藩的日本幕府时代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因为计划暗杀幕府的老中,即大臣而被捕,以后被押解到江户,即东京斩首,时年29岁。吉田松阴死后被誉为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岸信介和佐藤荣作的曾祖父佐藤信宽,就曾经跟着吉田松阴学习军事。

成蹊学园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学校呢?它是座由私人创办的学校,创始人叫中村春二。他1877年出生于东京一个具有汉学传统的家庭,27岁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国文科,30岁时得到今村银行头取,即总经理今村繁三的经济支援,与妻子一起在东京本乡地区西片町的家中设立私塾并亲自执教。1907年中村又开始得到日本四大财阀之一,三菱财阀家族中岩崎小弥太的经济支援,同年为私塾取名“成蹊园”。“成蹊”一词,取自于《史记·李将军列传》,该卷的“太史公曰”中有这样一句:“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中村春二借用这一句古典的意思是要表明,只要品格高尚,成蹊的事业自会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最后必将“桃李满天下”。当然,这句话对于成蹊的学生们也很有意义。

中村春二的最终理想是要建立一个师生亲密接触的住校制学校和不收贫穷家庭孩子学费的学校。他的这个理想在今村繁三和岩崎小弥太的支持下得以实现。中村春二于1912年在东京的池袋地区设立了以“免学费”、“小人数教育”(一学年25人)、“学以致用”(重视数学与英语教育)、“道德实践”为原则的成蹊实务学校。但是由于当时追求西洋式近代化的日本政府不承认成蹊实务学校的村塾式的教育方式,中村的理想很快破产,不得不于1914年改设中学,1915年再设小学,1917年又设立成蹊实业专门学校和成蹊女校。由于确立了从小学到高中的系列教育体系,成蹊教育从这时起实际上已经无法彻底贯彻中村春二确立的教育原则,使他的办学初衷大打折扣。中村春二在1924年病逝,年仅48岁。同年,成蹊学园迁到了今天的所在地——东京都武藏野市吉祥寺地区。1949年成蹊学园再开办成蹊大学,成蹊学园最终建成了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一贯教育体系。

成蹊学园的教育理念,实际上很容易被国家主义所利用。现在成蹊大学的校园里有一座门叫启行门,这座门其实是1938年建于成蹊学园内的“报命神社”的“神门”。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看出,这实际上是宣传日本国家主义的产物。但大学里建神社,即使在当时也是很少见的。当时成蹊大学的土田诚一校长是一位神道学者,他提出了以“近神之道”来“培养日本人”的教育方针,这个方针成为继中村春二之后“成蹊教育”的又一精神支柱。战后,虽然成蹊大学校园里的神社作为军国主义的象征不得不被拆除,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安倍晋三的思想中看到传统成蹊教育理念中的国家主义成分的影响。成蹊校园里还有一座以学园名义建立的“战死者慰灵碑”,上面镌刻着:“为了慰籍为祖国而战死的教职员生之灵,谨此铭记他们的名字”。这座为纪念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从军而战死的教职员的碑建立于1964年。也就是安倍晋三在这里上小学四年级的时期。(P68-70)

序言

中日两国并不遥远。2006年10月8日上午当地时间10点47分(北京时间9点47分),上任仅仅11天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乘坐的政府专机从东京羽田机场腾空而起。三个小时之后,这架飞机就稳稳地停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安倍晋三曾于1995、1997年和2001年三次访华。从第二次访华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五年。此时坐在机舱里的他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这样一个短暂的地理空间,为什么有时能够轻而易举地迈腿而过,有时却是那样举步维艰呢?夫人安倍昭惠更是思绪万千。与丈夫不同的是,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的她这是在半年内第二次踏上这块曾经给日本带来过巨大文化影响的邻国土地。10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停机坪上铺好了红地毯,红色的舷梯也接上了专机,当安倍晋三携夫人走出机舱时才发现,虽然起飞时东京上空布满了阴霾,但是此刻的北京却是晴空万里。

迎接队伍的最前端站着安倍晋三的两位老熟人:前任中国驻日大使、现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和前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现任中国驻日大使王毅。虽说迎接者与被迎接者曾在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是吵架对手,然而这正应验了一句老话:不打不相识。经过这么多年,大家大概都已经了解了对方的脾气禀性。看到在北京晴朗天空下前来迎接的人们真诚的笑脸,想到此次“破冰之旅”的意义,安倍晋三的心情一时轻松了许多。

安倍晋三迈出了第一步,这时身后的妻子突然伸出手来握住了他的左手。一个小小的动作,体现了安倍昭惠的良苦用意:好像是在安慰夫君,此次访问北京一定会成为一次轻松愉快之旅;又好像是在告诉停机坪上热情迎候的人们,安倍晋三并不是一个人们想像中的冷面铁杆鹰派。一向注意个人形象、2002年曾获日本男人时装协会颁发的第31届最潇洒着装奖的安倍晋三,今天穿的是三扣的深蓝色西装,将身体包得严严实实。而夫人安倍昭惠则是一身浅灰色的格纹套裙,几乎敞开的胸襟上只扣了一个象征性的扣子。

将就任首相后首次出访的国家定为中国,这在战后日本历代首相中还是第一次。除了4位首相在没有出访之前就辞职之外,安倍晋三之前的21位首相中,有10位将美国作为首次访问国家,其中包括中国人民熟悉的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竹下登、桥本龙太郎和小泉纯一郎等。有4位首相选了韩国,3位首相选了俄罗斯(包括前苏联),其余4位分别选了加拿大、意大利、缅甸和菲律宾。此次选定中国,并且迅速实现出访,这是安倍晋三自己的意愿。因为这段时间正值安倍上任后的第一次日本国会的会期,除了处理国政,安倍还必须每天对付国会咨询,即使出访也只有周末,时间可以成行。但是在上任后的第二个星期天,他就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为了表示对邻国的重视,安倍在访华之后还要接着前往韩国。短短的两天时间,日程安排得很紧。有人注意到,安倍晋三将此次出访中唯一的一次“外泊”(在外住宿),选在了东京。

“投我木瓜,报以琼琚”,注重礼仪的中国也用博大的襟怀回应了安倍晋三的真诚。10月8日正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的日子,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里接待重要外宾,实属少见。细心的《读卖新闻》记者数了一下,北京市内的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周围,有14处插上了中日两国国旗。在中国外交日益活跃的时代,天安门前挂起外国国旗的次数越来越多。这让极端关心国家大事、人人都像是可以当国家总理的北京居民,也已经搞不清今天究竟又是来了哪位总理。不过,当这里挂起日本国旗时,一些行人还是好奇地驻足观看,毕竟这是5年来的第一次。2001年10月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中国以后,天安门广场前就再没有挂起过日本国旗。

下午4点,广场上响起了19响礼炮,中国总理温家宝为安倍晋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接下来温家宝、胡锦涛和吴邦国三位中国领导人与安倍晋三先后举行了会晤。在如此紧张的日子里,三位最高领导人全部出动,显示了中方对中日关系的重视。中国领导人提到了继续消除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问题,而安倍晋三在讲话中尽量避免敏感话题。谈话一直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最终双方达成建立“中日战略性互惠关系”的共识。

就在安倍晋三首相与温家宝总理开始会晤之际,夫人安倍昭惠已经坐在了北京月坛中学初一(2)班的教室里。月坛中学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开设日语课的公立中学。学校成立于1963年,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后,为了适应两国之间交往的需要,这所中学被指定开设日语课程。从1985年开始,该校每年接待五六千日本青少年来学校开展各种交流活动,日本也给这所学校赠送了语音教室和学习机等设备。10月8日是星期天。但是为了欢迎贵宾,学校还是特地调换了上课的日子。虽然安倍昭惠始终带着满面笑容,但她人在月坛中学,心却始终没有离开她的夫君。在与学生们的交流会上,安倍昭惠不免担心起了丈夫。她告诉同学们,此时自己的丈夫正与温家宝总理会晤,“由于双方立场不同,有时难免会有争吵。但是我不是政治家,同学们也不是政治家。”如果安倍晋三此时听到夫人这段关于“政治家”的评论。不知道他的心中又会是什么滋味。

日本的政治家都爱给自己找一个“座右铭”,安倍晋三也有一句:“初心不可忘”。这句话出于在日本室町时代(1338-1573年)创立了能乐的世阿弥写下的《花镜》一书,原文为:“本流派的主旨,就在‘万能一德’一句,初心不可忘。”但世阿弥所讲的“初心”有三:即“是非的初心”、“时时的初心”和“老后的初心”,而后世的日本人对三种“初心”的解释也各自不一。“初心”的概念非常暧昧,所以估计也没有几个日本国民能够搞懂安倍晋三是从什么角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例如就对中日关系的想法而言,什么才算是安倍晋三的“初心”?有人追溯到他当选日本政府首相以前的政治理念,有人追溯到他在给父亲安倍晋太郎外务大臣当秘书时受到的影响,有人追溯到他在大学时代学到的知识,有人追溯到外祖父岸信介对他的影响,甚至有人追溯到在他父亲安倍晋太郎结婚之前就已去世的祖父安倍宽留给他的政治DNA。

虽说众说纷纭,实际上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想找到安倍晋三的“初心”,就不能只将眼光盯在安倍晋三今天的言行上,还有必要看看安倍晋三的人生经历,过去的豪言壮语,以及了解安倍晋三的家族历史。

后记

当我们完成这部书稿时,传来了日本共同社发布的消息:2007年1月29日。东京高等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就有关日本公共广播电视台NHK迫于日本政界人士的压力,删除了昭和天皇战争责任、中国受害者证言和原日军士兵证词等节目的核心内容,政界人士的做法严重违反了日本宪法有关保障言论自由条款及《广播法》,责令被告做出200万日元的赔偿。这条消息给那些正在鼓噪要抹煞有关日本军队的性奴隶——随军“慰安妇”历史记录的右翼人士当头一棒。

2000年12月,市民团体设立的“侵犯女性权利国际战犯法庭”在日本东京举行模拟审判,由中国、韩国、菲律宾、朝鲜等被强迫抓去当“慰安妇”的受害者控诉日本战争罪行,同时大会根据各种控诉,判决昭和天皇裕仁负有不可推卸的战争责任。日本NHK进行了录像和实地采访后,制作了题为《如何审判战争》的4集专题节目。其中,第二集《应当追究责任的战争性暴力》以“妇女国际战犯法庭”为素材,介绍了审判原日军慰安妇制度责任者的市民“模拟法庭”。在节目播出前一天,时任“思考日本未来与历史教育新生议员联盟”代表、现任经济产业大臣的中川昭一与时任该会事务局长、内阁官房副长官的安倍晋三分别约见了NHK电视台广播执行秘书松尾武(现NHK出版社长)和节目制作部主任野岛直树,要求不能原样播出这一节目,理由是其内容和观点都是“单方面”的,电视台应该把节目制作得“更公正、更客观”一点,否则就取消播出计划。

当晚,电视台工作人员被迫对节目内容做了大的调整,对NHK播出的节目进行了大量修改,主要删改包括:“法庭证实天皇对日本军事性奴隶制度负有责任”、“中国前慰安妇的证词”、中国受害者的证词和日本老兵的忏悔等关键内容,同时还强迫编导增加了为慰安妇制度辩护的内容。2004年底,当时的专题节目的责任编辑长井晓向NHK“遵守法令推进委员会”举报,指出NHK“容忍了政治干涉”,并要求对事件展开调查。

事件曝光后,安倍声称,“是从有关人士处获悉此事并听取了有关情况,结果发现节目内容明显有失偏颇,才向NHK提出的”。中川则更强硬地宣称:“向NHK提出要求,提示他们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进行报道。并没有施加政治压力强迫其停播。”

但随着日本媒体和亚洲各国的广泛报道,特别是此事被指是国会议员与公众媒体欺骗市民的违宪行为,有违日本国宪法第21条和广播法第3条中有关新闻自由和保障新闻独立的有关条款之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开始全面否认。安倍改口声称,他当时召见NHK负责人只是讨论了有关经费预算的问题,根本没有涉及有关节目的话题。安倍还于2005年1月17日分别向制片人长井和《朝日新闻》发了律师信,要求他们更正错误。而中川更是委屈地表示,他是在节目播出之后三天,才召见NHK电视台负责人的。两人对事件前后的表述大相径庭。甚至有人放出风来说,那个法庭的审判长是朝鲜派遣的特工,企图把水搅浑。蒙混过关。并且还向敢于站出来揭发问题的NHK职工施加压力。

对于安倍晋三等的行为,反对党一致认为,对NHK节目的政治介入,除了违反了日本宪法外,对于“慰安妇”的态度与日本政府公开立场有违。在慰安妇问题上,1993年,宫泽喜一内阁的官房长官河野洋平代表政府,就“慰安妇”问题调查结果发表讲话,承认日本军队直接参与在朝鲜半岛、中国等地设置“慰安所”,并对此表示道歉和反省。这段讲话被称为“河野谈话”,代表了此后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官方口径。而安倍等人的做法也违反了这一政府见解,属于重大问题。

对于NHK擅自删改节目内容,组办这一活动的女性市民团体,一状告上法院,要求NHK赔偿,法院一审判NHK免赔,原告不服,提出上诉,东京高等法院1月29日做出二审判决,NHK删改报道,确实有政治考虑,因此判决NHK必须赔偿原告200万日币。  自从安倍内阁成立以来,除了在与中韩关系问题上采取了与小泉纯一郎截然不同的做法外,其他的政策基本上蹈袭前任路线。尤其是历史问题,一直是困扰历届政府的一个重大问题。安倍到北京访问,打开了中日之间近来的僵局,在与中国领导人晤谈时,安倍也谈了自己对中日关系等问题的看法。在中日关系方面,安倍说,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日本将继续遵循日中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发展两国关系。在历史问题上。安倍表示,日本历史上曾经给亚洲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在深刻反省历史的基础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日本的既定政策,不会改变。在台湾问题上,安倍重申,日本将按照日中联合声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

其言可嘉,真是句句打动中国人的心弦。然而,其行呢?中国人是要“听其言,观其行”的。安倍在访问北京之后,他所领导的自民党和日本政府内阁的对华政策都有了哪些变化呢?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安倍晋三领导下的自民党于1月17日在东京举行第74届党大会,通过政治宣言,表示将致力于修改宪法,并呼吁强化日本在外交上的主动性,推动联合国改革,继续“人常”攻势,特别是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再次确认要“坚持参拜靖国神社的方针”。

关于战争责任问题。首先对在侵略战争中被强迫抓去的随军“慰安妇”,日本自民党一个保守国会议员联盟在1月13日决定,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重新审视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反省道歉的官方立场。并向政府提出修正意见。其次是南京大屠杀问题,今年正值南京大屠杀70周年,从美国传来消息说,美国跨党派国会议员计划2月初向国会提交有关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强迫亚洲妇女充当“慰安妇”问题的议案。去年9月,美国国会部分议员也提出过同样的议案,但是由于日本雇用的游说集团阻挠,功亏一篑。这次控制新一届国会的民主党议员对议案持积极态度。闻知此讯后,日本自民党内的右翼坐不住了,由前文部科学大臣中山成彬领导的自民党议员联盟“思考日本未来与历史教育新生议员联盟”在1月26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出下属议员在近期访问美国,力图再次阻挠美国国会通过这一议案。

成立于1997年的“思考日本未来与历史教育新生议员联盟”,与“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沆瀣一气,旨在推动删除教科书中有关日本战争责任的内容,如慰安妇问题,以及抢抓劳工以及与日军侵略罪行相关内容。现任会长中山成彬在2005年任文部科学大臣期间,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声称:“日本在当时根本就没有‘随军慰安妇’这个词”,把“慰安妇”等字眼从历史教科书中删除是“好事”。2006年12月,这一议员团体设立一个专门委员会,重新审视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官方立场即“河野谈话”。并要求政府修正这一立场。

“思考日本未来与历史教育新生议员联盟”同时还决定,就“南京大屠杀”设立专门委员会,其宗旨居然是设法消除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误解”。就在前一天,日本导演水岛悟宣布,他正在筹拍一部名为《南京真相》的“纪录片”,以证明“南京大屠杀从来没有发生过”,试图消除揭露日军在南京暴行的其他纪录片影响。

我们注意到,在本届安倍内阁成员中一半以上曾是“思考日本未来与历史教育新生议员联盟”的成员,安倍晋三本人担任过该组织的事务局长,更有70%的内阁成员是右翼组织“日本会议”的成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右翼内阁。为此许多人都说,本届内阁被“思考日本未来与历史教育新生议员联盟”给“劫持”了。

如果说历史问题在自民党内积重难返,那么关于中日关系的战略定位问题呢?安倍晋三首相继在闪电般的北京访问期间曾提出“战略互惠关系”后,2007年1月中旬,在菲律宾参加东盟系列峰会与温家宝总理会晤时,仍强调“战略互惠”,表示日方愿与中方加强对话,加深理解,共同克服两国间存在的困难,进一步推动日中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朝日新闻》在1月16日发表评论说:“安倍政权在保持同中国对话并将摩擦最小化的同时,却以‘自由民主主义的价值观’联合其他国家对中国进行牵制。从中可以看出将中国作为目标的安倍亚洲外交的轮廓。”“目前有人认为,安倍政权终于可以对中国表达自己的意见,但现实情况是被安倍首相封存的‘靖国历史牌’依然在中国手中,并始终保持着左右首脑外交的力量。”

写到这里,我们也不敢贸然下结论,毕竟目前盖棺定论尚早,更何况还未识庐山真面目。安倍晋三到底为何人,听凭读者品评、判断……

王柯王智新

2007年3月2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安倍晋三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柯//王智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14517
开本 16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7-08-01
首版时间 2007-08-01
印刷时间 200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3.137=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