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雄才大略的统帅/军史辉煌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它构思巧妙、史料丰富、故事动人、语言鲜活,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国一代统帅们的传奇经历。

内容推荐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军史辉煌(丛书)》等二十余部军事题材新书。本书为其中一本,书本翔实介绍了中国一代统帅们的传奇经历。

此次出版的军事题材系列图书,大多数为第一次出版,有史有论、见人见事、题材迥异,从不同角度记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

目录

序言

引子

第一章 拥有独立武装的前夜

●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传入中国/4

●周恩来当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9

●瞿秋白称毛泽东是“农运王”/15

●身先士卒的总指挥周恩来,26

●毛泽东说:“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31

第二章 开辟建立工农武装的道路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第一枪/38

●秋收起义失利引兵上井冈山/44

●三湾改编与井冈收编/54

●确定人民军队的任务和纪律/63

●朱德与毛泽东的名字连在一起/68

●朱毛红军游击战的“十六字诀”/74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78

第三章 胜利与失败的曲折发展

●挺进赣南闽西建立中央根据地/84

●来自内部的争论及古田会议决议/88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初步形成与实践,95

●诱敌深入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100

●毛泽东打胜仗却受排挤/106

●周恩来担重任粉碎第四次“围剿”/112

●“左”倾盲动红军被迫转移/117

第四章 复兴革命的伟大长征

●转移途中的思想裂变/122

●遵义会议实现历史转折/132

●四渡赤水书得意之笔/140

●反对南下,坚持北上/147

第五章 实现革命战争的战略转变

●找到新的立足点/158

●确定民族战争的战略方针/162

●促进三位一体西北大联合/171

●逼蒋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77

●科学总结中国革命战争规律/187

第六章 掀起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路军的拿手好戏/192

●国民党里没有这样的人才/200

●游击战的发展与升华/207

第七章 度过艰难困苦的岁月

●毛泽东《论持久战》征服了人心/216

●与王明右倾投降主义斗争/224

●毛泽东提出反顽斗争三原则/234

●处理皖南事变的斗争艺术/240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247

●积累人民军队建设的新鲜经验/255

●中共七大与人民军队建军理论/262

●战略反攻与抗战的最后胜利/269

第八章 争取和平对付内战

●反对蒋介石独吞抗战胜利果实/278

●重庆谈判力争和平民主/281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292

●从“寸土必争”到“不以保守地方为主”/298

●以我之长,攻敌之短/303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307

第九章 两种命运的激烈搏斗

●中原突围迎战蒋军全面进攻/312

●转战陕北粉碎蒋军重点进攻/320

●三军逐鹿中原我军转入战略进攻/328

●毛泽东总结“十大军事原则”/338

第十章 战略决战的辉煌胜利

●决战前夜的西柏坡/344

●辽沈战役:关起门来打狗/351

●淮海战役:分区隔断,各个歼灭/360

●平津战役:稳住敌人,就地解决/367

●将革命进行到底/374

●赢得人心,赢得全中国/383

第十一章 抗美援朝报家卫国

●毛泽东一生中最艰难的抉择/390

●两次交战:美军并非不可战胜/397

●轮番作战和“零敲牛皮糖”/402

●边打边谈,板门店休战/409

尾声 实现解放军向国防军的转变

作者附言

主要参考书目

编后记

试读章节

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传入中国

毛泽东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10月是诱人的。80年前的10月25日在人类历史上留下宝贵的一页。这一天,中国北部邻国沙俄首都彼得格勒市郊停泊的一艘名叫“阿芙乐尔”的巡洋舰,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指挥下,向克伦斯基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开炮,宣告了一个新世纪的开始。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十月革命的炮声”。这炮声非同小可,它产生巨大的冲击波,穿越国界,给全世界在黑暗中挣扎的人们带来新生活的曙光。它告诉苦难的中国人民以及经过五四运动锻炼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暴力是每个孕育着一个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是整个资本主义彻底崩溃和社会主义社会诞生的必然伴侣。”

伴随着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军队的学说,成为20世纪20年代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探索的重大课题。

李大钊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共早期的领导人,在阐述俄国革命的经验时指出:劳工阶级要想夺取政权就必须夺取资本家手中的“工具”,把“武器授与他们自己”。劳工阶级“有了武器在手,就要掉过头来,拥护劳工的权利,攻击他们的公敌”。俄国革命的办法,“虽然不能认为终极的理想境界,但它是革命的组织,是改造的必经阶段,自由的花是经过革命的血染,才能发生的。”

李大钊是这样认识的也是这样行动的。还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不断走向高涨的1925年11月,他就在北京勇敢地进行了一次武装夺取政权的尝试。当时,由共产党人张兆丰担任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的国民军第三军第三旅,将要开到北京市区接防。李大钊主持的中共北方区委研究决定,利用这次驻京部队换防的机会,在北京发动一场夺取政权的革命,以推翻段祺瑞政府,建立革命的民主政权。11月28日,在中共北方区委的指导下,北京的工人、学生和市民在神武庙门前召开国民大会,会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冲击政府机关的大示威。这次革命,虽然由于推翻军阀政府的条件尚不成熟,加上国民军第三军军长孙岳突然改变换防计划,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它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展武装斗争,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重要的经验。

李大钊的确用自己的热血浇灌了“自由的花”。

1926年3月18日,在李大钊领导下,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组织三万多北京民众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李大钊在大会上发表激昂的演说。军阀政府下令开枪,死伤二百多人,史称“三一八惨案”。

此后李大钊被指控为“假借共产学说,啸聚群众,屡肇事端”的罪魁祸首,遭到通缉。一年之后,他不幸落入军阀张作霖的手中,很快被判处绞刑。就义前,李大钊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然后高呼:“中围共产党万岁!”走上绞刑架。  

李大钊大义凛然,刚毅而死,时年才38岁。

毛泽东青年时期,由于受着各种思潮特别是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起先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军事的重要性。1919年7月他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但在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920年12月他给好友蔡和森的一封长信中,系统地批判了那种主张用和平手段和教育方法改造社会的改良主义思想。他在信中说:用教育改造社会的主张“在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这是因为搞教育一要有钱,二要有人,三要有机关,而这三样尽在资本家手中,且受到议会、政府、法律、军队、警察的保护,“共产党人非取政权,且不能安息于其宇下,更安能握得其教育权?”由此毛泽东得出结论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毛泽东在信中还写道:要资本家信共产主义是不可能的事,“历史上凡是专制丰义者,或帝同主义者,或军国主义者,非等到人来推倒,决没有自己肯收场的。”因此,从心理上及历史上看,资本主义是不能以些小教育之力推翻的。

毛泽东又说:“用和平方法去达共产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假如要一百年,这一百年中宛转呻吟的无产阶级还要任资本家鱼肉,其何能忍?因此,俄国的革命和各国急进派共产党人数日见其多,组织日见其密,是自然的结果。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对蔡和森提出用俄国式方法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主张,表示“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至此,毛泽东从主张“呼声革命”转向主张“暴力革命”。

毛泽东在湖南组织新民学会时,蔡和森是最积极的支持者。1919年12月,蔡和森赴法国留学。同行的有他的母亲葛兰英、妹妹蔡畅以及蔡畅的同事向警予。蔡和森到法国后,“猛看猛译”法文马克思主义著作,很快接受了其中的主张。1920年8月13日,他给毛泽东写了一信,极为明确地提出要在中国组织共产党。9月16日他在给毛泽东的又一封长信中再次阐述了自己的这一思想:“我认为党的组织是很重要的”,并说:“我以为世界革命运动自俄革命成功以来已经转了一个大方向,这方向就是‘无产阶级获得政权来改造社会。”’毛泽东表示“没有一个字不赞成”的,就是指这封信。

蔡和森对武装斗争的认识,到1922年更加明确,他在9月的《向导》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民主革命仍要靠人民的武装斗争。他说“形成军阀专政和军阀割据,主要原因在旧支配阶级的武装并未解除”。中国的出路“非继续革命,完全打倒军阀,解除封建阶级的武装不能解决”。

蔡和森也像李大钊一样用自己的热血,浇灌了“自由的花”。

蔡和森1931年由于叛徒的出卖,被广东军阀陈济棠投入监狱,在经受了各种酷刑以后,被敌人处以死刑。临牺牲前,刽子手把他拉到监狱的墙边,朝他眼前扔了几颗长钉子,逼他说出共产党内的情况。在凶残的敌人面前,蔡和森昂首挺胸,横眉怒斥敌人。敌人气急败坏,把四颗长钉钉人蔡和森的四肢。但他仍不屈服,敌人就用刺刀在蔡和森的胸膛上乱刺,直戳得他血肉模糊,心脏最终停止了跳动。蔡和森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有36岁。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寻求以武装斗争方法解决中国问题的还有许多许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国内外的一些党员就开始学习和研究军事。1921年冬,中共旅俄支部从东方大学选派了萧劲光、任岳、周昭秋、胡士廉四人进入红军军事学校接受初级军官训练。1922年3月7日,阮啸仙在《青年周刊》上发表了《社会主义与军人》专论,提出要“组织社会主义的军队——赤卫军”。远在法国的周恩来,于1922年发表的《评胡适的“努力”》一文中也曾提出:“真正的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

中国共产党人对武装斗争的认识是从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获得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曾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23年2月7日举行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但很快就失败了。这次罢工的失败,使工人阶级看到了发动工农群众和组织反帝反封建军阀联合战线的重要性,同时也得到了血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革命武装力量,就无法在毫无民主权力的条件下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不过,这时共产党还考虑不到拥有独立的武装。因此,运用苏俄红军的经验,把国民党在广东的现有军队改造成各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军,以实现党的二大提出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当前基本任务,提上了中国共产党的议事日程。1925年9月,中共中央四届扩大执委会决定在中央委员会之下,设立军事委员会,由张国焘、任弼时、王一飞三人组成,在此前后,部分省区也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或设军事特派员,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军事工作的系统,开始了党的军事建设。

P4-8

序言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因此,我社决定再版此书,并重新设计了版式、封面、开本。编者改写了各册书名,还插入了一些图片,使其具有更多的可读性,以符合市场需求,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再版书中的疏漏、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共党史出版社

2OO7年6月8日

后记

1997年,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是不寻常的一年。今年的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00多年来中国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海内外的同胞无不为此欢欣鼓舞。今年我们党还要召开具有跨世纪意义的党的十五大,我国现代化建设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将会朝着更加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目标前进。当我们欢庆中华民族在统一和振兴的事业中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候,都深深感到今天的辉煌来之不易,都不会忘记我们的先辈为赢得革命胜利和社会进步曾经付出的巨大代价,都会牢牢铭记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所作出的历史性伟大贡献。

大家知道,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是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期,我们党的历史发展的主要部分是武装斗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挫败了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的干涉和挑衅,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走过的艰苦曲折、英勇无畏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为世世代代中国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之际,为了记叙我军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用党史、军史教育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少年,以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我们同心同德,开拓前进,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应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要求,组织本室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等部门从事党史、军史的专业编研人员,共同编纂了一套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的普及读物——军史辉煌丛书。

军史辉煌丛书,有表现人民军队的缔造者毛泽东和他的亲密战友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大发展和杰出贡献,以及他们伟大的统帅才能,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的《铸造辉煌》;有反映我军将帅精湛卓越的指挥作战经历和他们光彩夺目风范的《元帅奇勋》、《名将风采》;有描述人民军队漫长的战斗历程的《炮火硝烟》和我军不断进步发展的《走向未来》;还有采撷人民军队中各个历史时期众多英雄模范和战斗集体动人事迹的《浩气英名》等。军史辉煌丛书以独特的视角、纵横捭阖的笔法,采诸家之长,集众书之成,以人民军队发展时空为背景,从几个重要方面反映了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和现实,是一部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全面翔实,史料真实丰富,文字生动具体的弘扬主旋律的军史通俗读物。

军史辉煌丛书的出版,得到中央和党史、军史部门的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为丛书撰写了序言,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张万年、迟浩田为丛书题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领导和专家冯征、李传华、郑惠担任丛书的顾问。冯征和党史、军史专家认真对丛书进行了审读和修改,保证了书稿的政治质量和史料上的准确性,使丛书尽可能完善。

丛书主编和参加编写的同志,虽然长期从事党史、军史研究,但多数人只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个方面的专题历史比较熟悉,掌握党史、军史的全部资料还是很不够的。为此,我们在编写的过程中,学习了许多同志这方面的论著、纪实作品和回忆录,借鉴和引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撰写的史料。我们除了在书中注明以外,并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研究和写作的水平有限,加上编写的时间比较仓促,难免有写得不够全面、不够准确和不够妥当的地方,我们热忱希望能够得到部队的老同志、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指教,以便丛书再版时,进一步修改、校正,以求给广大读者提供一套严肃、真实、准确、生动和具有教育意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普及读物。

军史辉煌丛书编委会  1997年5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雄才大略的统帅/军史辉煌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7609
开本 16开
页数 4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8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6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A752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3: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