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刘星教授的学术随笔辑录。虽是学术文章,却绝非术语的堆砌,作者在娓娓讲述那些有趣故事和社会现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领读者进入对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诸多基本问题的思考。书中的每篇文章中还都有一幅配图,初看起来夸张、谐趣,然而当你读完文章后重新审视时,又会感觉到每幅版画都意味深远……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阅读。
图书 | 有产阶级的法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刘星教授的学术随笔辑录。虽是学术文章,却绝非术语的堆砌,作者在娓娓讲述那些有趣故事和社会现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领读者进入对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诸多基本问题的思考。书中的每篇文章中还都有一幅配图,初看起来夸张、谐趣,然而当你读完文章后重新审视时,又会感觉到每幅版画都意味深远……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学习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刘星教授的学术随笔辑录。虽是学术文章,却绝非术语的堆砌,作者在娓娓讲述那些有趣故事和社会现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领读者进入对法律实践和法律理论诸多基本问题的思考。 文章的顺序安排亦颇具匠心,一篇篇看似独立的文章,其实是作者对法律本质探求的层层深入、递进、展开。也许,最后我们才能品味出本书蕴藏的玄机:中国的法律话语.在法律实践之中吸取养分、精雕细凿;反过来,义不知不觉地映像丁各类社会角色的头脑。砌筑成法律思想的“意识形态”。 每篇文章中都有一幅配图,初看起来夸张、谐趣,然而当你读完文章后重新审视时,又会感觉到每幅版画都意味深远…… 目录 “法律审判”背后的谱系 读《听来的故事》——掀开现代性法律的另一面 从《水浒》的翻译看 有产阶级的法律——新游学纪闻在美国(一) 意识形态的分裂——新游学纪闻在美国(二) 小额官司——几类思考的理路 “法学家”在近代 民国法学家的“一种生活”和其法学 村学乡学——一种乡村制度的话语构建 域外沉默权一瞥 法治·分权制衡·法律现代性的困境——从菲特烈大帝过问阿诺德案说起 法律解释与“法律民主” 法律科学? 美国人手里的牛津大学法理学教授职位——德沃金的革命 法律话语与法律活动的关系——以中国的叙事为例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有产阶级的法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274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9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3 |
出版时间 | 2007-10-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07-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5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